首页 热点资讯 义务教育 高等教育 出国留学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论文不过,取消导师资格!

2024-11-28 来源:化拓教育网

毕业论文抽检是一道坎,横亘在学生和导师面前。

2019年,“翟博士”的一句“知网是什么”,几乎以一己之力砌起毕业论文审查的高墙,让无数大学生在深夜哀嚎、在微博“讨伐”。如今,继研究生论文大抽检后,论文问责工作早已覆盖到本科生阶段,成“燎原之势”。

只是这火,烧的不止本科生,还有论文指导教师。

日前,北京某985高校在2024年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抽检文件中明确:对在上级本科毕业论文抽检中被认定为“存在问题毕业论文”的,将取消该论文指导教师本科毕业论文指导资格,经整改一年后重新申请;对该论文指导教师参照重大教学事故处理

无独有偶,已有不少高校明确,若毕业论文(设计)“存在问题”,将追责指导教师。

本科毕业论文,师生共苦

导师是本科毕业论文的第一“把关人”,对学生毕业论文的重视程度,影响论文的最终抽检结果。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王雅楠博士等人发表的论文验证:指导教师专业素养越强、重视程度越高,学生写出高质量毕业论文的概率越大。前两年的一篇《社会文化理论视角下导师反馈对学术语篇结构习得的影响》指出,导师的反馈,能整体改善论文结构的合理性和完整性。

但由于教育资源和教师人数有限,且历年扩招导致本科生人数众多,师生比较低的情况下,导师很难给每位学生充分的关注和个性化的指导。导师会指导5-8位本科生的毕业论文,但也可能是20来位。因此,导师吐槽毕业论文指导压力大,学生抱怨导师撒手不管,这样的不对等情况也就常有出现。

导师指导毕业论文压力大(上3图)

学生写毕业论文压力大(下3图)

(图源:小红书)

对导师而言,“授课压力大,科研压力大,还有各种各样的琐事会议,还有指导学生竞赛,各种答疑……还得给本科论文命题……好不容易收到初稿了,还得一个个字地看,一个个字地改,写评阅意见。”

而大部分学生们到了大四才开始真正着手准备论文,可能还得同时准备考公、考研、秋招,“一手N抓”,无暇顾及毕业论文。挤出时间匆匆写就的毕业论文,粗糙地呈现在导师面前,一时分不清这毕业论文到底折磨的是谁

在中国科学院大学的徐芳老师看来,论文是科研工作者们的一种工具,可以用来记录、交流各自的研究成果,但普通的高校学生写论文只是为了拿到学位证书,并没有真正的内生动力

对无意科研的本科生来说,写毕业论文真的有必要吗?

本科毕业论文,不写了?

本科生到底要不要写论文,一直存有争议。

2023年,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卢晓东在《中国科学报》发布文章:高等教育普及化,本科生毕业论文仍作为一门必修课,会引起资源不够、教师精力不够、学生研究动力不足、能力难以匹配等一系列问题,造成资源浪费。“要让本科生论文回归其‘选修课’的原本属性,取消本科毕业论文抽检工作势在必行”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中国科教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林成华认为,毕业论文写作是一次锻炼,检验学生的研究能力、知识结构、学术思维,也是人才培养环节的重要一环,如果本科生毕业论文取消,将会导致本科培养质量的下滑,本硕衔接出现学术能力断层

实际上,本科毕业论文,不是非写不可。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规定: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成绩优良,达到下述学术水平者,授予学士学位:(一)较好地掌握本门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二)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

可见,如果以其他形式取代本科毕业论文,并不违背“加强本科教育”的要求

例如,今年9月,有网友称,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规定,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本科生能以发表的网文作品代替学位论文,从而获得毕业资格。

早在2011年,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就实施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多样化。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传统或非传统两种毕业设计(论文)形式,参加最后的毕业答辩。学校规定的非传统毕业设计(论文)的形式有6大类:学科竞赛获奖;发表学术论文;出版著作;学生科研项目立项并结题的结题报告;获得发明专利或实用新型专利;相关专业的翻译作品。

除了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部分高校也积极回应社会呼声,探索检验本科生学习成效的其他路径,以毕业设计、创新成果等创新形式,代替传统的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毕业论文可以是“选答题”,高校合理探索,学生多元评价。学生利用大学期间的创新成果、科研作品等通过最后一道坎,导师也减少了批改论文的心塞。

“只是”——很多时候,面对新事物,我们总会多问一句“只是”,“非传统毕业论文”有没有可能在“放水”呢?

高校教师刘海明便认为,把不合格的“非传统毕业论文”当作毕业论文,最终可能降低毕业生的专业创新能力,以及高等教育的品质。

而光明评论员认为,学生毕业论文的“多样性”,以形式创新反思学校到底要培养怎样的人才。“如果学生基于自己的兴趣、特长,能够有一些更偏重于社会实践的能力被培养出来,这同样可以说是一种人才培养的成功。”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