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 义务教育 高等教育 出国留学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创造机会让孩子亲近生活

2024-08-02 来源:化拓教育网

儿童是自然之子。但生活在城市的孩子,貌似生活离自然越来越远。暑假期间,为了让孩子有近距离接触自然的机会,我们利用休年假之机,带着孩子回到河北老家。为了这趟“自然教育”之旅有更多的获得感,我们提前进行了“备课”,于是,便有了这堂带有浓浓生活味道的暑期亲子课堂。

亲近自然,让孩子萌生一颗“草木心”

说实在的,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对老家没有太多的印象。

先生兄弟三个人毕业后都留在了城市。后来,老人也跟随儿子们来到城市生活,老家没有了田地,亲戚朋友之间的走动也被微信群里的问候所代替。所以,在快节奏的北京,谈起老家的话题,话语越来越少,情感越来越淡。

今年年初,和我们一起生活的爷爷有点坐不住了,他一心想着能回到老家的田地里,种点花生、玉米,带给孩子们吃。于是,不顾家人的劝阻,他们春天回到了老家,将长满荒草的院子打扫干净,将门前一块田地精心照顾,种下了玉米、花生等农作物,栽培了茄子、西红柿、豆角等蔬菜。对于这些植物生灵,老人像照顾自己的孩子一般,每天要侍弄一番。于是,他每天早上迎着朝阳晨露,傍晚伴着晚霞而归。他说,和土地打交道,内心有一种莫名的踏实感和亲切感。

暑假里的这几天,爷爷邀请两个孙子去参观体验他的田地,孩子们也深深地喜欢上了。当下,正是玉米授粉、豆角花、金银花盛开的时候,有了一定生物知识的哥哥一股脑儿钻进了田地里,观察雄蕊雌蕊、什么花粉花药,开启了生动的生物课堂。弟弟则站在比他还高的茄子树下,好奇地摸着头一样大小的茄子果实,索性趴在泥土地上,看起了蚂蚁搬家……盛夏的田野里,很闷热,还有蚊虫的叮咬,但孩子们貌似陶醉其中,乐此不疲。

泥土带给人什么样的体验?为什么农民的生活虽然简单,但内心却充实幸福?因为,在和土地打交道中,会得知“春种秋收”的自然因果关系,会明白“老天爷不会掉馅饼,人懒地就荒”的道理。所以,他们不会报怨,没有攀比,更不会抑郁。“心情不爽了,去地里大干一场,出出汗,看看成长中的庄稼,心情马上就会好起来……”这是爷爷的原话。

是呀,近距离的走近泥土,让孩子内心变得细腻丰盈,带着淡淡的“草木味”。行走田野间,他们将牵牛花、狗尾巴等野花野草带回家,插在瓶子中,这难道不是最好的艺术课堂?孩子们亲手将玉米掰下来,将花生从根部拔出来带回家,让一家人品尝他们的劳动成果,这难道不是最真实的劳动教育?别忘了,生活是最好的教育,“自然之子”需在真实的自然环境中成长。

“三无”生活带来的教育思考

没有网络、没有游戏,乃至没有作业的日子是什么样?这次回乡,我想让孩子体验一下。作为信息时代的原住民,没有孩子是不喜欢游戏的。适当地接触电子游戏,并非坏事,但孩子若沉迷游戏,时间被游戏掌控时,那游戏就成为“精神鸦片”了。别说孩子,成年人若一天没有微信、没有网络,都很难接受。所以,如何教会孩子管理自己的时间,如果让暑假生活变得丰富有意义,就变得很重要。

所以,这次回家,我们策划了一场“三无”体验之旅。回家前,我们提前和爷爷奶奶沟通,将老家的电视信号切断、将网络中断,自然也没让孩子带任何作业。而他所带的唯一“电器”就是一架无人机,孩子说他想航拍农村的田野,还要剪辑一个视频,于是我们应允。

爷爷耕耘的菜园就在家门口,孩子们早上起来,推门而出,沿着田地散步,观察昆虫植物;上午带着无人机去航拍不同的人文自然风景;午间休息,和家人聊天;傍晚不太热时,他们跟着爷爷去田野里劳动、采摘蔬菜。祖孙一起还播种下了白萝卜、大白菜等种子,等待秋天的收获……我们也尽量不看手机,尽量多些时间和老人们拉拉家常,聊聊天,跟着孩子去田野里观察体验。3天时间下来,我们发现没有手机、没有游戏的日子,其实孩子的生活过得很充实和谐:身上的泥土多了,玩手机时间少了;白天运动量大了,夜晚睡得更香了;焦虑心态少了,亲子关系和谐了……

回到北京,孩子和爷爷通话,首先惦记的就是他种的白菜出芽了没有。因为,这是他亲手播下的种子。我也在想,有些孩子之所以网络成瘾,是因为他们的生活中除了作业和培训班,没有让他觉得有意思有价值的体验。所以,除了学习课本知识,多给孩子安排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毕竟真实的情感体验更能让孩子成长为人格更为完全的人。

感受“摸得着”的家族文化

人必有家,家必有训。家风家训是先辈留给后人做人处事、持家治业的智慧结晶。良好的家风家训,是最好的家族文化。但高度集中的城市化生活打破了过去聚族而居的格局,在一定程度上也让家风家训的影响逐渐淡化。

“爷爷,咱家里有带有历史感的老物件吗?”一次茶余饭后,在儿子好奇心的带动下,爷爷从抽屉里拿出一个黑色的小木匣子,“这个呀,是咱们老郭家祖辈传下来的宝贝。”爷爷这句话,让儿子瞪大了好奇的眼睛。我心里一乐,一堂“励志”大讲堂就要真实开讲啦!

木匣子打开了,一张张叠在一起的、发黄的宣纸出现在眼前。

“是古字画?”儿子兴奋地打开一张,一排排隽秀的小楷字映入眼帘,落款处还有印章。原来是郭家祖上的房产契约书。

儿子数了数,这个匣子里一共放了30余张房产买卖契约。有些已经破损,有些还十分完整,字迹清晰可辨。

“这些发黄的契约仿佛一扇时间之窗,记载了咱们郭家祖辈从明朝永乐年间到民国的房屋交易故事。让你爷爷给你讲讲你爷爷的爷爷的爷爷的故事吧……”爸爸的一句话,让儿子瞬间对家族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永乐二年,在一场历史大迁徙中,咱们的祖宗从山西平阳府来到了河北,之后,便在这个地方购田置地,繁衍生息。咱们郭家人勤劳俭朴,经过几代人的积累之后,家业逐渐繁盛壮大起来,成为当地有威望的大家族。但是,在清朝咸丰年间出了一位好吃嗜赌、不务正业的独生子。”爷爷指着一张契约,上面写着这样的文字:“立卖人某某,今将宅院一所,房屋5间卖于赵富生名下,空口无凭,立字为证……”爷爷介绍说,因为赌博,这位先人在咸丰七年至九年连续三年将3所独门大宅院卖掉。之后,家中积蓄只出不进,家业开始走下坡路……

“创业难,守业更难,要把革命前辈打下的江山很好地接过去,不通过艰苦的工作是不行的。”我立刻援引了中国杰出的革命教育家徐特立的名言,来告诉儿子其中的道理。

“成由俭败由奢,古训不可忘啊!”爷爷再次重申,“还好,我的爷爷又开始勤奋踏实工作,你大爷、你爸爸、你叔叔,他们都特别能吃苦勤奋,将家业置到了北京。你们更要传承他们的奋斗精神。”

这些发黄的契约,无疑是进行家族文化教育的好素材。平日里,家长们都喜欢对孩子讲什么“不能浪费呀”“要勤奋呀”之类的大道理,但对孩子而言,没有体验的教育是不会有太深刻作用的。而这些“摸得着的历史”,这些带着温度的家族故事,会让孩子明白,并记住些什么理儿。

亲子做伴好还乡。最好的教育,永远在生活中,给孩子一次完全的带着泥土的真切体验,让他们在一草一木中萌生一颗“草木心”,从一粥一饭中体验劳动的乐趣,从老物件中感受家族的历史,从而对人生有一个深刻的思考,因思考而拥有丰盈的内心。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