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 义务教育 高等教育 出国留学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5的乘法口诀 优质课一等奖教学设计

2024-07-30 来源:化拓教育网
课题 《5的乘法口诀》 课时 1课时 本课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之后第一次学习乘法口诀,学好本节内容将为今后学习口诀打下基础。作为乘法口诀教学的起始课,学生的起跑线在哪儿?为了确定符合学生目前思维水平的教学目标,笔者选取了农村学校128位学生和城镇学校136位学生进行了前测。学情前测单设计如下: 教 材 与 学 情 分 析 前测后,笔者对264份前测单进行了批阅、整理、分析,反馈如下: 目 标 与 重 难 点

1.了解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能熟记5的乘法口诀,并会用5 的乘法口诀熟练口算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经历5的乘法口诀编制过程,感悟口诀编制方法,建立口诀模型。 3.在解决问题中体会学习乘法口诀价值,感受乘法口诀的简洁美。 教学重点:编制并熟记5的乘法口诀,建立口诀模型。 教学难点:找出口诀中的规律,感悟口诀编制方法,建立口诀模型。 1

教学关键活动: 基于以上学情,本课核心问题应聚焦在哪儿?笔者尝试以单元备课的视角进行备课,将教学关键活动定位如下: 1.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认识到计算几个几相加的问题在生活中是存在的,熟记几个几是多少可以迅速、准确地计算出乘法的得数,感受到学习口诀的价值。 2.在创编5的乘法口诀和寻找口诀蕴藏规律的过程中,感悟编制口 的方法,建立口诀模型,为今后口诀教学打下基础。 3.沟通口诀与算式的联系,在练习中强化口诀与算式的一一对应,形成技能。 教学准备 过 程 设 计

多媒体课件、典型的学情前测反馈单。 一、激活已有经验,初步认识口诀 1.借助学情前测,复习乘法的意义。 (1)出示素材:学情前测问题一。 谈话:小朋友们,还记得上课之前我们曾做过这样一个小调查吗?这是我们班小朋友的几种做法,一起来看看。 投影展示:学生主要有以下方法。 (2)交流反馈。 A.出示:用加法列式的方法,学生直接判断对错。 B.出示:用乘法列式的方法,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2.借助多种经验,探究乘法算式结果。 追问:这里的15,你是怎么算出来的?(指着乘法算式“3×5”) 得出:根据乘法的意义,用连加得出结果。5+5+5=15 或3+3+3+3+3=15。 3.交流情感体验,激发学习口诀需求。 2 提问:如果每次计算乘法算式的得数都要这样做,会有什么感受?除了连加,还有没有什么好办法能又快又对地算出乘法算式的得数? 得出:可以用乘法口诀计算。 追问:计算“3×5”,可以用哪句口诀?(三五十五) 4.了解口诀来源,加深对口诀的认识。 介绍:乘法口诀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早在两千多年前我们的古人为了方便计算乘法,就编出了乘法口诀,一代一代传承下来。 5.引导沟通比较,感悟口诀编写方法。 (1)沟通:乘法口诀与算式、图之间的联系。 提问:这句口诀与乘法算式有什么联系呢? 3×5=15 三五十五 思考:口诀中的“三”“五”“十五”分别表示笑脸图中的什么? (2)比较:这句口诀与这个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得出:口诀用汉字书写;省略“=”和“×”。 6.反思小结,体会口诀编制意义。 提问:“三五十五”这句口诀有什么用? 得出:能更快口算乘法。 小结:是的,有了三五十五这句口诀,以后计算3×5就不用连加了,可直接用口诀得出结果。 提问:这句口诀还可以计算哪个乘法算式?(5×3=15) 7.揭示课题:5的乘法口诀。 设计意图:口诀的编制建立在理解乘法意义的基础上,该环节以前 测单问题一为素材,复习乘法意义后,激活已有经验,探究乘法算式结 过 程 设 计

果计算方法,激发学习口诀需求。再以“三五十五”为扶,沟通乘法口诀与算式、图之间的联系,感悟口诀编制意义和编写方法。 二、经历编制过程,建立口诀模型 1.借助学情前测,再次编写口诀。 (1)出示素材:学情前测问题二。 谈话:除了“三五十五”,5的乘法口诀还有一些。课前小调查中,大部分小朋友是这样编的,我们来看看。 投影展示前测作品:课前大部分孩子写的是关于5的乘法算式。 3

谈话:课前大家写的与今天编法有什么不同?你能把这些乘法算式也编成像“三五二十”这样的口诀吗? 补充板书:1×5=5,2×5=10,4×5=20,5×5=25 (2)学生活动:再次编写口诀。 (3)投影展示:不够简洁的;中间有“得”;写成“五五二五”的。 (4)交流反馈:重点引导比较与规范口诀编制的不同。 2.寻找口诀规律,快速记忆口诀。 (1)齐读口诀,感悟规律。 (2)提问:仔细观察,你发现5的乘法口诀里藏着什么规律? 得出:每句口诀的前一个字依次是一、二、三、四、五;每句口诀的第二个字都是“五”;5的乘法口诀有5句,口诀的前半句都是相乘的两个数,后半句是相乘的结果;相邻两句口诀结果相差5。 (3)根据规律,记忆口诀。 提问:你觉得哪句最难记?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 得出:根据口诀含义记忆;重点引导运用相邻两句口诀关系记忆。 记口诀:自由读、记5的乘法口诀。 游戏:师生、生生对口诀。 3.根据编写口诀,写出对应乘法算式。 补充板书:5×1=5,5×2=10,5×4=20。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在前测基础上再次编写口诀,经历由不规范到逐步规范的过程。在编制口诀过程中,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经历由“扶”到“放”的过程。学生通过编写口诀和寻找口诀规律,感悟编制口诀的方法,建立口诀模型,为今后口诀教学打下基础。 4 程 设 计

三、灵活运用口诀,感受口诀价值 1.先想口诀,再填空。 快速抢答。重点处理: (1)结合“5×3=15”和“3×5=15”指出:编口诀时一般把小的乘数放在前面,大的乘数放后面。为了记忆方便,这两个算式可以编成一句口诀“三五十五”。 (2)4+4+4+4+4=?学生抢答后,追问:你怎么想到“四五二十”? 2.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引入:其实,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你会发现5的乘法口诀就藏在我们身边。你看! (1)小兔子拔萝卜。 学生独立在练习纸上完成,交流反馈。 (2)看图写算式和口诀。 学生独立在练习纸上完成,交流反馈。 重点引导青蛙跳格子题,得出:“5个3”可用口诀“三五十五”快速计算。 (3)将上题巧克力问题改编,学生快速计算:一共有几个巧克力? 变式1:增加一行。 列式:5×5=25(个) 口诀:五五二十五 变式2:每行个数不完全相同。 5

过 程 设 计 作 业 设 计 独立完成,交流反馈: 7+5+5+5+3=25(个) 或5×5=25(个) 口诀:五五二十五 追问:“五五二十五”,你是怎么想的? (4)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也能用5的乘法口诀来解决? 同桌交流,全班反馈。 设计意图:主要设计两个层次练习。第一层次是快速抢答,通过练习,巩固乘法口诀与乘法算式的一一对应,形成技能。第二层次是综合练习,把解决问题和乘法口诀运用有机融合在一起,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认识到计算几个几相加的问题在生活中是存在的,感受到学习口诀的价值。 四、回顾编制方法,积累学习经验 1.回顾:闭上眼睛静静地回忆一下,关于5的乘法口诀我们是怎么编出来的。 2.小结:5的乘法口诀只是口诀城堡中的一部分,接下来我们可以用今天所学的的方法去编写更多的口诀。 1.前置性作业:完成学情前测单。 2.拓展延伸作业:尝试将前测反馈中其他关于5的乘法算式“5×6、 5×7、5×8、5×9”编成口诀。 5的乘法口诀 板 书 设 计 1×5=5 一五得五 5×1=5 2×5=10 二五一十 5×2=10 3+3+3+3+3=15 5+5+5=15 3×5=15 三五十五 5×3=15 4×5=20 四五二十 5×4=20 5×5=25 五五二十五 …… 教 学 反 思

“5的乘法口诀太简单了,公开课怎么上?”磨课前组内一位老师如是问。的确,学生对学习5的乘法口诀困难不大,一方面是人教版编排5的乘法口诀采用的是“小九九”,学生容易记;另一方面由前测发现学生之前已经积累了一些数学活动经验,有些学生课前已会背诵或用算式表示乘法口诀。“那本次研讨课与同类课相比,我又有什么亮点和特色?”细细斟酌课堂变革趋势发现,现今的教学主张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知识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以学为本。那本课能否基于学生经验,6

教 学 反 思 对接孩子学习逻辑,从而实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呢?我尝试着…… 一、关注学生的真实疑难 疑难1:课前根据乘法的意义亦能计算乘法算式的答案,为什么还要学习乘法口诀? 疑难2:前测发现,部分孩子虽会背口诀,但不会自觉运用于乘法计算,怎么办? 疑难3:乘法口诀与乘法算式有什么联系与区别?如何编制口诀? 二、顺着孩子的思维而教 疑难1和疑难2对策: 借助学情前测问题一,复习乘法的意义后,我指着算式3×5追问: 这里的15,你是怎么算出来的?交流中发现孩子们都是将其转化为3个5连加或5个3连加计算出结果的,看来即使课前一部分孩子已会背诵5的乘法口诀,但他们不会自觉地将口诀与算式进行匹配,运用口诀快速进行口算。因此,我先通过交流激发孩子学习口诀的需求,再沟通口诀与算式的联系,在练习中强化口诀与算式的一一对应,形成技能。在解决问题中学生认识到计算几个几相加的问题在生活中是广泛存在的,只有熟记口诀才能更快速、准确地计算出乘法的得数。 疑难3对策: 其一,介绍口诀来源,加深对口诀的认识;其二,沟通乘法口诀与 乘法算式、直观图之间的联系,理解口诀含义;其三,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口诀编制过程由扶到放。借助学情前测问题二,先出示孩子编写的乘法算式,让孩子对课前编写的作品进行自我修正,经历口诀的建模过程。接着,让孩子去寻找5的乘法口诀中蕴藏的规律,感悟口诀编制方法。最后根据规律记忆口诀。有的孩子利用口诀含义记忆,有的根据相邻口诀之间关系记忆,这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口诀打下基础。 7

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