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培训目的:
参加培训是每一位教师的权力与义务,是提高师资水平必要途径,是新课改提出的要求,是教师适应新课程教学的需要。 1.不断更新全校教师的教育观念,更新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
2.进一步发展教师个性特长,使之具有鲜明的教育、教学个性,并创造出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特色。
3.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4.提高教师对新课改的研究,探索能力,提高全体教师的科研水平。
5.建立本校的校本培训机制,使校本培训工作科学化、规范化、系列化。 二、明确职责:
校本培训领导小组: 组 长:温海源 副组长:丁嘉元 许为栋
成 员:宋艳华 于德静 越翠丽 张洪军 孙学丽 孙伟 1.领导小组职责
⑴、制定本校教师培训计划,建立评估考核措施,建立教师参培业务档案。
⑵、定期检查指导培训教师的学习与教学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与教学中的疑惑、困难。
⑶、期末总结,对教师培训情况进行评估考核。 2.骨干教师职责:
根据骨干教师的具体情况,协助学校承担教师培训,上好示范课,明确分工,承担其他教师的传帮带工作。
3.教师职责:
⑴、积极参加学校制定的培训活动,并在活动中承担一定的任务。
⑵、认真学习新课程的有关理念,提高自己理论水平,做到读书有笔记,学习有体会,教研有案例,研究有论文,课题有成果。 ⑶、新理念要与教学实践反思相结合,学习实践、反思提高,把新课程理念探索的新路子从课堂教学中体现出来。 三、主要内容
1.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探索、研究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途径。
2.加强对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知识的培训,要求教师普遍掌握现代教育信息技术。
3.教科研知识的培训。逐步培养教师教科研工作的意识、水平和能力。
4.教师基本功的培训。通过培训使教师在三笔字、普通话、计算机、教育组织管理等方面有较大的提高。
5.师德培训。通过各种形式加强教师的师德培训,培养造就一支品德高尚的教师队伍。
四、培训方式
1.集中学习和分散学习相结合,点面结合。
每学期开学初的教师会上,由教导处布置本学期培训的重点内容要求、方法。通过集体备课,教研活动,专题讲座等方式组织教师集中学习。把握好“点”与“面”的关系,将培训的主要内容合理科学地化解为若干部分,组织教师分块学习。
2.专家指导 在校本培训过程中,应避免闭门造车现象,主动邀请教育专家、优秀教师来校指导。
3.充分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开展校本培训。教师可以通过播放课堂实录,专家讲座,上网查阅教改信息等各种现代信息技术方式参加校本培训。
4.开展“一帮一”师徒结对子活动。通过以老带新,师徒结队的方式,提高青年教师的师德素质、业务水平和科研能力。 五、培训的原则
1.辅导性原则:校本培训的内容必须符合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必须对教育教学工作具有指导性,起到导向作用。 2.灵活性原则:校本培训的方式具有灵活性,学校要制定出切实、可操作的校本培训计划。
3.实效性原则:校本培训的目标内容、方式具有实效性,使教师有实实在在的提高,真正为建设教师队伍起到重要作用。 4.针对性原则:校本培训的内容应结合具体教育形势进行,尤其是应针对当前重要的教育教学改革信息进行。
六、培训的考核
1.考核要坚持严格、全面的原则。校本培训组织者和实施者必须以校本培训方案规定的内容组织培训活动,并作好记载,每次有出勤统计,有过程记载。
2.校本培训的考核情况将作为教师年度考核评优,职务聘任、晋升的必备条件。
3.每学年对教师参加校本培训的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分合格、不合格两个等次,无故不参加校本集中培训三次以上视作不合格。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