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 义务教育 高等教育 出国留学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21年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试卷(附答案)

2023-07-16 来源:化拓教育网


2021年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试卷(附答案)

(时间:60分钟 分数:100分)

班级: 姓名: 分数:

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东汉中期以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无法主政,借机轮流把持朝政的是( )

A.太尉与丞相 B.御史大夫与刺史 C.外戚与宦官 D.诸侯王与太后 2、“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诗歌中的“开元全盛日”指的是( )

A.唐高宗统治初期 B.唐太宗统治时期 C.武则天统治时期 D.唐玄宗统治初期

3、“闻得商旅往来贸易,竞用会子,一为免税,二为省脚乘。”文中的“会子”在什么时期通行( ) A.隋唐时期

B.北宋前期

C.北宋后期

D.南宋时期

4、面对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政权更迭、生灵涂炭的乱局,不同流派的知识分子提出了不同的治世药方。秦统一的历史证明,哪一种药方更“对症”当时的社会形势?( )

A.儒家:为政以德,仁政治国 B.墨家:互助互爱,反对侵略 C.法家:提倡法治,中央集权 D.道家: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5、对下图所反映东汉朝政情况的准确理解是( )

A.诸侯强大威胁中央 C.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B.社会局面比较安定 D.母后主政皇帝无权 1 / 9

6、960年正月的一天,北周的边境传来敌情,宋州归德军节度使奉命出征,不料半路却出现意外,士兵在陈桥驿把黄袍加在他的身上,拥他做了皇帝,以“宋”为政权名称,这就是黄袍加身,这里的“他”是指( ) A.李世民

B.赵匡胤

C.赵构

D.李渊

7、宋初的大将曹翰写下一首《退将诗》:“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当时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这反映当时宋朝的治国政策是( )

A.削弱宰相权力 B.实行重文轻武 C.实行重武轻文 D.改革科举制度 8、著名文化学者王立群这样评价古代一位帝王:“烽火燃,五十年,陈桥驿站披褫冕。披旒冕,定江山,杯酒之间销兵权……还一个,盛世繁华,文煌武烈。”他评价的是( ) A.杨坚

B.李世民

C.武则天

D.赵匡胤

9、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其中造成唐朝由盛转衰的事件是( ) A.陈桥兵变

B.藩镇割据

C.安史之乱

D.黄巢起义

10、下列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半坡原始居民→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子里 B.山顶洞人→已会人工取火

C.河姆渡原始居民→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 D.北京人→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

11、唐太宗、武则天与唐玄宗前期的统治都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其治国举措的主要共同之处是( )

A.重用人才 B.戒奢从简 C.重视地方吏治 D.虚心纳谏 12、下图呈现的是一段政权更迭的发展示意图,据图判断,隋朝统一全国的标志是( )

A.隋灭北齐 B.隋灭北周 C.隋灭陈朝 2 / 9

D.北朝结束

13、唐蕃和亲是我国的一段历史佳话,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的唐朝公主是( ) A.金城公主

B.王昭君

C.西施

D.文成公主

14、据史书记载:“宫室焚烧,十不存一人,烟断绝,千里萧条。”从此,唐朝由盛转衰,逐渐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李密起义

B.黄巢起义

C.八王之乱

D.安史之乱

15、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评价,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一项是( ) A.局部统一,为大一统创造了条件 C.政权割据,形成了国家分裂局面

B.战乱频繁,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 D.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融合

16、“朕选儒臣于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落(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为此宋太祖采取的重要措施是( ) A.建立刺史制度

C.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

B.分化事权,削弱相权 D.设立御史台

17、反对战争,珍爱和平是人类的共同追求。我国战国时期,提出“兼爱”“非攻”,反对相互攻伐兼并、残害生命的是( ) A.墨子

B.孟子

C.孔子

D.韩非

18、我国的历史是由整个中华民族共同创造的。在其发展长河中,出现了许多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其中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起来的全国性统一封建政权是( )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19、贞观初,太宗曾对公卿说:“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借忠臣”。为此太宗( ) A.知人善任和虚心纳谏 C.戒奢从简和轻徭薄赋

B.奉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D.重视人民群众的作用

20、著名学者夏鼐说:“商代文化实在是一个灿烂的文明……”( ) ①青铜制作工艺高超 ②创制了比较成熟的文字 ③广泛应用铁制农具 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1、下图所示的是青牛白马的故事,反映的是关于契丹族起源的传说。你知道

3 / 9

10世纪初,统一契丹各部并建国的契丹族首领是谁吗( )

A.赵匡胤 B.阿骨打 C.元昊 D.耶律阿保机 22、商朝在历史上又被称为殷朝,与此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A.商汤灭夏

B.盘庚迁殷

C.武王伐纣

D.平王东迁

23、据孟元老记载:“市井经纪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盖都公私营干,夜深方归也。”材料所反映的现象最可能发生在( ) A.秦都咸阳

B.隋都长安

C.唐都长安

D.宋都东京

24、唐末农民战争最突出的特点是( ) A.沉重地打击了地主阶级 C.瓦解了唐朝的统治

B.占领长安,建立了政权 D.起义军进行流动作战

25、如果把“大运河的开通””贞观之治”“开元盛世”“遣唐使和鉴真东渡”整合为一个学习单元,符合这一单元内容的主题是( ) A.国家的产生和统一 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B.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 D.近代前夜与盛世危机

二、非选题(第1题18分,第2题15分,第3题17分,共50分)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为政以德”的政治主张。孔子的思想以“仁”和“礼”为核心。

材料二: 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下令除朝廷外民间只许收藏秦史、医药、占卜、种树的书,其他的书籍一律销毁。秦始皇还把指责他的儒生和方士活埋。

材料三: 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深远,“兼爱”(互爱互利)、“非攻”(反对不义战争),“尚赞”(选贤举能)等思想至今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

4 / 9

们的思想、行为。

材料四: ……现代国家固然需要强调依法治国,但也要强调以德治国。法治与德治必须结合。法可厚德,德可固法……只有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坚持德治和法治统一,自律和他律并重,社会才能稳定有序。

——《中国传统德治思想的现代选择》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一说孔子的政治和思想主张分别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史实?这一史实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材料三“兼爱”“非攻”是哪个学派的观点?这个学派的创始人是谁?

(4)根据材料四,请写出现代化治国的方略是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传统思想文化?

2、唐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鼎盛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时期,农业生产工具不断改进,发明并推广了一些重要的生产工具(如下图)。

(1)请写出材料一中两个生产工具的名称。

材料二 下图为《步辇图》,描绘了唐太宗接见吐蕃求婚使者的场景。

(2)当时吐蕃的赞普是谁?唐太宗将公主嫁到吐蕃有何影响?

材料三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

——唐·杜甫《忆昔》

(3)根据材料三,诗人生活在唐朝的什么特殊时代?他的诗反映了历史的真实,后人对他的诗有何赞誉?

5 / 9

材料四 唐朝户数在639年(贞观13年)达300万户,705年有615万户,740年(开元28年)为841万户,754年(天宝13年)有918万户。 (4)根据材料四指出,唐朝的户数呈现怎样的趋势?“诗史互证”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一种方法。材料三中的哪句诗最能与材料四中的数据相互印证? 3、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图一、图二)

材料二:一般来说,中原王朝和边疆民族关系的发展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中原王朝覆灭,各边疆地区少数民族进入中原。第二是边疆民族的强大导致与中原王朝势均力敌,形成格局分裂局面。第三是统一的中原王朝非常强大,各边疆民族以中原地区为中心相互交往,直至融入中原民族。

——《中华文明史》

材料三:“(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

苏辙《栾城集》

材料四:明朝人方孝儒曾言:“在宋之时,见胡服、闻胡语者犹以为怪……至于元,百年之间,四海之内,起居、饮食、声音、器用,皆化而同之。”

— 《宋史》

请回答:

6 / 9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图一与图二分别属于“中原王朝与边疆关系发展模式”中的哪一种模式?

(2)材料三反应的现象是在哪一次议和后出现的?你如何看待这次议和? (3)根据材料四,概括元朝时期出现的现象,并谈谈你对我国民族关系发展的看法。

7 / 9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C 2、D 3、D 4、C 5、C 6、B 7、B 8、D 9、C 10、D 11、A 12、C 13、D 14、D 15、A 16、C 17、A 18、C 19、A 20、A 21、D 22、B 23、D 24、D 25、C

二、非选题(第1题18分,第2题15分,第3题17分,共50分)

8 / 9

1、(1)政治:为政以德;思想:“仁”和“礼”; (2)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3)墨家学派;墨子或墨翟;

(4)法制和德治相结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2、(1)图一是曲辕犁,图二是筒车。

(2)松赞干布;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藏族)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3)唐朝由盛转衰;诗史。

(4)趋势:人口户数迅速增加;印证:“小邑犹藏万家室”。 3、(1)图一:属于第三种模式;

图二:属于第二种 (或者把材料内容抄下来)

(2)宋辽议和或者澶渊之盟; 一方面加重北宋人民负担,另一方面双方保持一百多年相对和平局面,双方经济文化呈现繁荣景象;

(3)民族融合;例如:我国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国家;我国民族关系以和为主等

9 / 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