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中地理新教材使用的若干问题的思考
摘要 :本文主要讲述了高中地理在使用鲁教版教材的教学实践中存在 及出现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 :教材特点 课时安排 习题选择
云南省高中新课程改革已实施了两年的时间, 本人也从事了一年 的课改教学。 在这一年的教学实践中出现了诸多问题, 这些问题深刻 影响着教学活动的进度和效率。新教材的使用,更准确来说,应该是 新课程的改革, 它改革的不仅是教材内容, 而且是教师的观念和教学 方式。它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照搬,只有在实践中边摸索、边总结、 边前进。 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 仅就高中地理鲁教版使用过程中 存在及出现的一些问题与各位同行探讨。
一、关于教材特点———突出模块性、弱化系统性
鲁教版以课标为依据编写,不再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强调最核心的地理基础知识, 即突出模块性。 如在必修 2第四单元第 二节交通运输布局介绍了交通运输中的线、点、面的内容,知识点的 模块性强,但没有直接涉及到交通运输线、点的区位因素,未能建构 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而这部分内容优势考试经常涉及到的考点, 只 能多花时间去补充。相对来说,模块性强,有利于学生的该模块知识 的学习和掌握,但在知识点的深度上,就缺乏了系统性,使学生对一
些更具体的内容了解甚少,知识结构有所欠缺。
二、关于课时安排——内容多、课时少
新教材的内容是活动性课文比重大, 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增多。 教材都在探究式学习素材设计上花了很多功夫。 这类课文所占篇幅的 比重都在 1/4以上,符合新课标所倡导的 “ 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 ” , 培养学生的地理探究能力的基本理念。 如在学习人口迁移时, 教材首 先设置了“小马老师的家庭故事”的活动,让学生从有趣的故事中去 探究找到发生人口迁移的原因, 让学生自己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和收获 学习的成就感。 新教材内容突出典型案例剖析, 必修 1主要以自然地 理知识为主, 但教材并未也不可能穷尽地球表层所有的自然地理过程 和规律, 而是以典型案例形式, 揭示最基础核心的自然地理知识。 如 在学习圈层相互作用时使用了桂林山水的成因这一典型案例。
新教材这种活动和案例的设置, 符合了探究式学习, 有利于培养 学生运用地理原理和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但它也有耗时长效率 低的缺点。在 40分钟内,不可能组织太多的探究活动。一学期 40个 课时,更不可能堂堂课去探究,再加上考试、节假日占去了课时,要 做到新课标的要求很难。除此之外,郊县的学生地理基础较差,甚至 部分学生连中国的黄河、长江在图中都无法找到。在这种情况下,如 何开展探究式的学习, 如何通过高中阶段的学习, 使学生都能具备适 应现代化生活及未来社会所必需的地理知识、技能、方法和态度,具 备适应未来生态和发展所必备的科学素养, 成为适应时代要求的智能
型人才?我们唯有在了解和掌握学生学情的基础上, 补充相关的知识 点,以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而这又需要时间。因次,在教学中,普 遍采用了接受式的方式, 否则完不成教学任
务。 接受式学习虽有弊端, 但效率高,尤其就国情而言,我们基本上是大班教学,需要接受式学 习来使更多的学生在短时间内受益。
三、关于习题的选择问题——新内容、旧练习
高中地理新旧教材的更替幅度大、频率高, 这种教材变更,一方 面是对知识点进行删减、对知识体系进行重组,以减轻学生负担、提 高教学效率; 另一方面是对一些地理数据和概念作出更新, 如太阳系 大行星不再包括冥王星等,还增加了对一些新理论、新技术、新成就 的介绍、分析,如 GIS 、 GPS 技术、城市等级等。总体上讲,自然地 理知识的客观规律性较强, 与之相关的教材内容变化较少, 而人文地 理知识受社会经济、文化技术的影响变化较快,教材内容更新较多。 这种更新体现了地理教学与时俱进的特点, 也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认 识社会、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
练习是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对学习成效进行检测的重要手 段,不断练习就是不断形成正确认识、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过程,也 就是不断追求真理的过程。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教材内容与练习之间衔接呈现不一 致性。如新教材的内容增加了郊区化、逆城市化的两者的概念,在讲 解的时候以文字和图示的方式来区别, 可在练习中往往只会给出逆城
市化的答案,这对于学生来说就产生了疑惑。再比如,新教材的内容 删去了商业网点的选择原则、 山区和平原的商业网点选择、 城市交通 道路、 传统工业和新兴工业等的内容, 但在参辅资料和试卷中会出现 这些内容。为了让学生在考试中有好成绩,只能去补充知
识点。这无 形当中加重了学生的负担,与新课改的精神相违背了。在教学中,根 据课标和教材适当地减去了部分内容, 但因习题又出现, 实质是把教 师推向一个尴尬的境地。
新教材的实施看似内容减少、 模块性强, 但实际上因学生的个体 差异不一样、练习的成旧, 教师和学生的负担都加重了,没有起到真 正意义上的减负。 目前一线教师最需要的是有实际指导意义、 可操作 性强、适于大班制的地理活动素材及辅导资料。
以上主要从操作层面探讨了新课程实施中的若干问题, 在理论上 还缺乏系统的总结和论证, 希望能对后续进行的高中地理课改有所借 鉴。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