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地理教师观念的转变
作者:陶习军 陈辉明
来源:《地理教育》2009年第06期
一、树立新的教材观
过去的高中地理教学大纲是按照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的形式来限定课程内容的,而新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完全改变了这种方式,采用以内容标准和活动建议的形式来构架,这就使高中地理教材的编写及体系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教材的呈现方式有所改进,设置了很多新的栏目,文字信息也变少了,而且也没有什么结论性的话语。新课程标准更加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新教材也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注重让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通过探索、活动、归纳,去获取地理知识。这样,就给教师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树立新的教材观,首先体现在对地理教材的处理上,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材不是惟一的课程资源。新课程标准也认为“应创造性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教师要能够根据学生的需要,从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对教材进行科学合理的处理和调整,变“教本”为“学本”。此外,教师还要在尊重教材主导知识体系功能的基础上,以教材为依据深刻挖掘社会生活及网络环境下的地理教学资源。让地理走向生活,让生活融入地理,真正实现学以致用,巩固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增强地理教学的实用性、趣味性,教师应当学会主动地有创造性地利用一切可用资源,为教育教学服务。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校内的课程资源,如实验室、图书馆及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教师还应该成为学生利用课程资源的引导者,引导学生走出教科书,走出课堂和学校,充分利用校外各种资源,在社会的大环境里学习和探索,如利用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工厂、农村等广泛的社会资源及丰富的自然资源;还可以利用信息化课程资源,如校内信息技术的开发利用,校内外的网络资源等,使地理课堂成为学生了解社会、参与社会、认识自然、展示自我的舞台,使课堂各环节变为在轻松中认识现象,在争论中提升理论认识。
二、树立新的学生观
学生观,就是教师应该从爱心出发,把学生放在平等的地位,用辩证的观点客观实际地分析学生的优缺点。教师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是做好教育管理工作的基础,也是使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础。正确的学生观可促进学生的自我认识,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增强学生自我调节融入社会的能力,还可以提高教师的管理威信。为了使每一个学生能健康、全面地发展,教师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必须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个性意识,要让学生从“装知识的容器”变为“学习的主人”
在新课程背景下,在以“素质教育”为主的今天,新的学生观是对“教师讲为中心”的否定和对“学生主体地位”的确定,为此应不断地探索、调整,逐步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中的“主体”。由于学生在认识、思维以及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教师应及时了解学生个体差异,同时学会尊重学生的差异。教师要以学生为教学重心,有目的、有计划地督促和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习惯,这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和获得成功学习经验,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操作化途径之一。对于使学生处在不同起点上的多元智能差异,强调使每个学生的智能强项得到充分发展,并从每个学生的智能强项出发,促进学生其它各种智能的发展。在教学中应鼓励和提倡解决问题的多样化,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所表现出的不同水平。教师要给学生“话语权”,真正地实现“对话”——言语的、人格的、情感的对话,并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融洽的学习环境,这样才能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较充分地发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愿望,使学生获得自主发展,为每个学生的发展奠定人格成长与学力发展的基础。教师要树立“学生是教学主体”的观念,无论是教学目标确定、教学方法选择、教学内容组织都应将学生视为教学活动的重心,要相信学生内在的主体能力,强调学生自己对知识探索以及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
三、树立新的教师观
早在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写的《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书对未来教师就作了这样的描述:“教师的职责已经越来越少是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是激励思考;教师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互相了解、影响、激励、鼓舞。”素质教育也呼唤人的主体精神,要求教育者以育人为本,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对教师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新课程倡导了许多新的教育理念,其中,“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师者,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角色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教师必须意识到这种需求,并积极、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角色,以适应新时代对教师的新要求。
在新课标下,教师既是“传道、授业、解惑者”,又要扮演示范者、管理者、父母与朋友、研究者等角色。要明确教的本质在于引导,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做人。地理教师要明白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把自己视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要帮助学生决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在传授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知识的同时,要让学生体验生活,学会热爱生活;在学习过程中培养他们自身的智力,激发其创造精神,在生活中实现自身的发展,为可持续性发展奠定基础。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与学生一起寻找真理,使师生得到共同的成长与发展。因此,整个教学过程就要紧紧围绕学生的发展而展开,教学的重点要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要尊重、关心、理解和信任每一个学生,使其人格得以尊重,潜能得以开发,个性得以发展,主体地位作用得以发挥。
四、树立新的评价观
正确的评价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和意义。传统教学中一般采用考试、作业和课堂测验等方式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而确定教师的教学效果。毫无疑问,这种评价方法无论对学生还是对教师都是不公平、不合理的。因此,转变地理教师教学观念和改变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十分必要,这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新课标强调评价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通过评价,使学生能做到学有所悟、学有所用、学有所成。新课标提倡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这也要求地理教师在评价学生时要注意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否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等因素。作为学生学习的评价者,地理教师要掌握新的评价观念、方式方法,教师对学生的评价目标和评价标准也应发生相应的变化。特别是在合作学习中如何评价每个学习者的成绩都是需要教师们努力去探索和研究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