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实证”意识培养在高中历史课堂的必要性
作者:张运元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2019年第18期
【摘要】; 全国高考历史卷命题的立意, 从2016年开始正式进入核心素养立意时代。就历史学科而言,所谓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历史价值观等五大方面。 从近几年的全国高考历史的命题不难看出,“史料实证”意识贯穿全卷始终(包括选择题和主观题),而现实情况是:我们惠州市的很多高中学生严重缺乏这方面的素养和意识,解答主观题时凭空臆想,捏造答题要点凑字数,不能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答选择题时思维定势,不尊重材料,不能区分史料,导致严重失分。所以,我认为作为一名高中历史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史料实证”意识的渗透与培养非常具有必要性。 【关键词】; 高中 历史课堂
【中图分类号】; G633.51 ; ; ; ; ; ; ; ; 【文献标识码】; A ; ;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18-104-01
近年来,国内已有不少论及历史教学中对学生“史料实证”意识培养的文章,如陈宝华的《以“史料实证”为中心的高三历史复习课》,该文以“王安石变法”一课为例,注重史料教学,把探究与合作学习相结合,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王巧琴的《历史学科“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该文从培养学生“史料实证”意识的必要性谈起,并进一步就其培养策略进行了分析;黄志权的《巧用邮品资源,培养史料实证素养——从2016年全国高考文综1卷第25题谈起》论述了邮品不仅具有观赏价值,而且带有政治性、权威性的价值判断,因此还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巧用邮品资源不仅可以拓宽高中历史教学史料来源,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很有见地,也很新颖。这些老师的一些好的想法与做法对我们的历史课堂是可资借鉴的。
从国外来看,近年来一些国家的中学历史教学其实也非常注重对学生“史料实证”意识的培养。如美国中学历史教育就非常重视史料的作用,在历史思维能力方面,他们的课标提出“能够查找资料并对之进行评价;能够比较并分析历史故事、图片和历史记录;能够解释各种历史记载”;在历史理解能力方面,能够理解“所阅读的历史陈述,能够欣赏各种历史观点,即能够通过当时人的眼光与经历描述历史,这反映在他们的文学作品、艺术作品、文物及那个时代的其他记载中”。另外,美国著名的国会图书馆网站也大力提倡历史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广泛运用史料,该网站为此开设了相关的专门栏目,为师生提供大量可供学习的史料,并附有大量史料探究的建议和方法指导。《英国国家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要能精选和组织不同来源资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料,在多方考察不同资料的基础上,运用资料回答历史问题并能够独立的、批判性的运用资料开展研究,得出有说服力的、公正的结论”。《日本高中地理历史科学习指导要领》也明确强调既要以客观公正的资料为基础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历史,也要培养学生通过多方面、多角度的考察养成公正的判断能力。以上其实表明现在很多国家十分关注历史课堂对学生“史料实证”意识的培养。
由于篇幅限制的问题,实际上现行的高中历史教材得出的很多历史结论是无法辅以相应的史料进行印证的,那么这项工作实际上要求历史教师在课堂上去完成。“为什么说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皇权达到顶峰?”“为何说维新变法失败的主因是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和寄托于无权皇帝?日本明治维新为什么又能取得巨大成功呢?”“甲午海战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真正原因是什么?”“罗斯福新政的不同评价”,“中国古代皇权一直是在加强吗?制约皇权的因素有哪些?”“國民党在抗日战争中所起的作用”,“对李鸿章、斯大林、慈禧太后、胡佛等历史人物的正确认识”等等。对诸如此类的问题,要求我们的课堂要培养学生的“实证”精神,而不是空洞的理论和说教,可以事先要求学生搜集相关的文字、图片、音像甚至是实物史料,或者教师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尽可能追求历史的真实。历史教学若能拿出可靠的史料实证来验证历史,通过这些手段而得出的结论,更具有真实性和说服力,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毕竟事实胜于雄辩。只有这样才能打动学生,让学生触摸历史、感悟历史,让历史离我们很近,真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的课堂才是鲜活的、有血有肉的。当然,由于史料的复杂性,教师应让学生知道怎样去甄别史料,要学会区分第一手史料与第二手史料、有意史料和无意史料、口传史料与口述史料、正史与野史等等,学会区分史料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史料实证”意识培养的一个重要途径。
史学家傅斯年认为“有一分史料说一分话”“史学即是史料学”,其实也是在说明历史学科是一门非常严谨的学科,是一门“实学”。反映到我们的历史课堂上也是如此,应该以历史事实为基础,对学生开展有意识的史料实证教学。传统教学“重结论、轻证据”的现象现在已经改变,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考的试题发生了很大变化,那种直接回答答案的试题已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一段相关材料,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这说明试题的答案也要究其来源,求其证据,要从材料中提取证据,做到“论从史出”。并且,我们国家对新型人才的要求同样是要有证据意识的,因为这符合当今法治社会的基本要求。对于学生来说,高中阶段学到的很多历史知识在其毕业之后会逐渐淡忘,但我想,如果我们历史教师在高中阶段的课堂上对他们的这种“实证求真”的精神进行了有效的培养,将会是伴其一生的。所以,高中历史课堂对学生“史料实证”意识的培养,于学生个人前途,于国家社会发展,都大有裨益。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