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缶床合理用药2013年2月第6卷第2C期 ・69・ 任不固致恶露不绝;寒凝血滞,气机淤滞,而作寒热。产后一 以下为顺,以通补为特点,为产后之要药。败酱草清热解毒, 为气虚,二为血虚,三为血瘀,四为虚实夹杂,但“产后气 血惧去诚虚证,然有虚者,有全实者;凡三者,但随证随人, 辩其虚实,以常法治疗,不得执有诚心,概行大补,以至助 邪”。 活血化瘀、止痛,位治疗产后诸病常用药。香附调畅气血,舒 解肝气。诸药合用共凑益气摄血、养血化瘀之用,使气血旺、 淤血去、新血生、肾气充、恶露净而病自解。 综上所述,采用益官颗粒治疗产后恶露不绝,标本兼顾。 功扑兼施,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姜向阳,石紫云.益宫颗粒治疗产后恶露不绝220例临床观察 [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56. 方中首选黄芪补气升阳、善于补脾气、补气生血、摄血。 当归补血活血,调经止痛,与黄芪一气一血,气血互生,阳生 阴长,针对产后恶露不觉气虚证之气不摄血证。JlI续断补肝 肾,调冲任、行血活血。治产后崩漏。党参益气健脾,使脾胃 之气健旺,化生有源。益母草行血养皿,行血而不伤新血,养 血而不滞血,为血家之圣药。丹参活血化瘀,去除恶血,功能 (收稿日期:2012—11—20) ・护理研究・ dxJL发热的护理体会 郭晶 【关键词】 儿童;发热;护理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3296(2013)02—0069—01 下肢,下垫大毛巾。在患者腋窝腹股沟等血管丰富的部位,要 稍用力擦洗并适当地延长擦洗时间,以促进散热并及时观察患 儿皮肤及精神,最后用大毛巾擦干下肢,更换裤子,监测体 温。也可行乙醇擦洗,乙醇擦洗可促进患者皮肤血管扩张,增 加患者血流量,乙醇挥发使体温下降,也可用冷水灌肠。 2.2饮食和环境护理对发热的治疗非常重要。发热时多给予 白开水吸取,可补充凶发热丢失的水分,又因发热时尿量减 少,影响体内毒素的排除:多饮水可以稀释病菌产生的毒素, 促进毒素的排除。发热时要尽量卧床休息,保持室内空气流 通,室内温度不可忽冷忽热,保证充足的睡眠,因为睡眠可使 患儿得到营养的供给,消除疲劳,弥补耗损,发热时消化道分 【中图分类号】R 473.72 本研究浅述4,JL发热的护理体会,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2010年1月—2O12年1月我院儿科门诊200例发热患儿。 其中男120例,女8O例;年龄0.1~12岁,平均4.5岁;病 程0.5—10d。均伴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喷嚏、流涕、鼻塞、 面色及全身皮肤潮红、精神差,有的患儿还伴有胃肠道症状。 临床表现:发热热度高低不一,热型不规则,临床表现为恶心 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或咽部不适等上呼吸道症 状,烦躁、流涕,也有喷嚏、不同程度的头痛、面部及全身皮 肤潮红、精神正常或萎靡。 2护理 2.1发热超过38.5 ̄C,一般在就诊前做一些简单的降温处 理,特别是体温高达39 ̄C以上的患儿。<6周岁的高热极易导 泌液减少,消化酶活力降低,胃肠运动缓慢,消化功能失常, 以致食欲下降,可给予一些易消化、清淡的流质饮食,并添加 营养丰富的蔬菜,以补充维生素。乙醇浓度过高和冷水擦浴可 起到迅速退热的作用,实际上这种方法凶为患儿发热时皮肤血 管扩张,体温与冷水的温差较大引起血管强烈收缩,而导致患 者全身不适、畏寒,加重患儿缺氧出现低氧血症,乙醇浓度过 高不但不能起到患者退热作用而且有可能造成患者皮肤脱水、 加重病情。此外发热患儿擦洗部位主要是大血管分布区如患者 致4,JL惊厥,>6周岁的高热引起惊厥较为少见。患儿各个器 官都是稚嫩的,脑组织还没有发育成熟,高热对神经系统发育 极为不利,持续高热可使患者机体内调节功能下降,新陈代谢 紊乱,对肝肾等主要器官造成严重损害。尤其影响患儿的正常 发育。患儿发热39 ̄C以上时,立即降温,脱去包裹厚的衣服, 置患儿于环境温度适宜的、空气流通的地方,用32—34 温 水擦洗患儿,擦洗前可给予冰袋或冷湿毛巾置于患儿头部,防 止由于擦洗患儿时表皮血管收缩,血液集中到头部引起充血。 具体步骤:脱去上衣,松解腰带,露出一肢,将浸湿的小手巾 拧至半干呈手套式缠在患儿手上,按离心的方向擦拭手掌、上 腹股沟、腋窝、前额颈旁,禁擦区是颈后、腹部、胸前区, 为这些部分对冷的刺激较为敏感,可引起反射性心率减慢、腹 泻等不良反应,所以温水擦洗时,乙醇浓度为25%~45%, 温水的温度为32~34 ̄C佳。如果发热时包裹的太严实,生怕 臂内侧、腋窝、侧胸、手背、上臂外侧、颈,边擦边按摩,最 后用大毛巾擦干身上的水,然后在露出背部,下垫大毛巾、擦 拭背部,用大毛巾拭干,更换上衣。最后脱下裤子,露出一侧 受凉着风,殊不知这样做不仅影响了散热降温,而且还会使体 温继续高升,正确的方法是没有冷风直吹的情况下,脱去患儿 过多的衣服,或松开衣服,有利于散热。 (收稿日期:2012—11—10) 作者单位:341000江西省赣州市人民医院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