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形势下的校企合作
今年是“十二五”的第二年,我国改革开放也已掀开历史性的新篇章,职业教育作为产业技术人才培养的摇篮,怎样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应有贡献,本文做了一些探讨,即加强校企合作,密切产学关系。
标签:校企合作培养共赢
在新形势下,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人力资源开发,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推进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就业再就业的重大举措;是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把我国巨大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提升我国综合国力、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实现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中等职业学校作为产业工人培养的主渠道,应紧跟国家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加强与用人单位的合作,密切理论教学与生产实践的有机结合,校企双方互相支持、互相渗透、双向介入、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利益共享,是实现职业教育及企业管理现代化、促进生产力发展、加快企业自有人才的培训,使教育与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我校是一所省属国家级重点学校,紧紧依托行业快速发展的大好形势,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各项工作,探索社会转型时期职业学校的发展模式。
1 我校校企合作模式
1.1 定单式培养
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实现招生与就业的良性循环,学校早在十年前就开始了有针对性的各种形式的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先后与开心人大药房有限公司、江西汇仁堂医药连锁有限公司等开办了企业命名的“开心人班”、“汇仁班”,但仅仅限于浅层次的合作,收效一般。追根溯源,学校与企业联合办学的初级形式就是“定单培养”模式。企业根据自身的发展,预测后一、二年的用工需求向学校提出培养数量和规格,委托学校进行培养;学校按企业的要求招生和安排教学计划,双方以签约形式确定各自的权利义务,毕业生一般由委培单位安排就业。这样的结合,一般来说主动权在企业:企业选择学校,企业确定委培人数和规格,企业考核学生职业技能并根据考核结果和生产需要确定录用与否。学校还仅仅是用工单位的人才输送机构,还停留在原有的你学校招人、培养,然后我单位接收安排实习、工作岗位这样一种计划经济对人才资源的使用模式上,远未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合作。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用工市场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一些多年招收我校学生的知名企业领导清楚的意识到了将来的劳资市场正在发生的变化,纷纷来校洽谈,要求与学校进行深层次的、紧密型的校企合作。学校先后与珠海联邦制药有限公司、广州海王星辰医药连锁有限公司、深圳太太药业有限公司、温州布衣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广东大参林医药连锁有限公司、江西九州通医药有限公
司等单位多次商谈在新生刚入校,成立了“联邦制药技术班”、“太太药业班”、“布衣中药班”、“海王星辰班”、“大参林中药班”、“九州通班”,学校协助企业在新生中开展大规模的宣传,企业根据自身的要求在新生中挑选适合的学生编班,该班在学校里以此名称呼,企业派员来校就企业文化、经营理念、发展模式等与学生进行先期交流、讲解。每学期都不定期安排各方面的专家来班上上课,与冠名班的学生交流,让学生能在一入校就找到了归宿感,有了学习的源动力,解决了学生、家长在就业方面的后顾之忧。企业还成立了奖学金,拿出一定的财力对学校的大型活动都予以赞助,以企业名誉对该班大力支持,鼓励该班学生在学校的赛事中获奖争名次,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争强好胜、积极进取的本性。“冠名班”的这种深层次的校企合作在我校反响强烈,学生都积极申请要求加入,家长认同感也很高。
1.2 “工学交替”培养模式
同时我校还在探索“工学交替”培养模式,通过与杭州联创人力资源公司合作在下沙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几家外资医药类企业中创建这种模式。在学生2年级,由用工单位和人才公司共同到学校招聘生产一线员工,学校在下沙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新的建制班,统一食宿,安排专职班主任管理,专业课老师去往杭州授课,相关的职能科室全程参与到这种模式里来,为学生、用工单位提供服务。学生白天到企业参与正常的生产,晚上及业余时间参加理论课的学习,学生做到实践、学习两不误。企业按照学生的实际工作成绩来给予学生相应的报酬。
“工学交替”模式可以说是一种全新的尝试,既保证了学校常规教育教学内容的开展,同时借助在企业的实训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劳动技能,为今后的就业争取更多的竞争筹码。事实证明此种方式有效结合了学校、企业、学生三方面的需求,体现职业特点;企业参与培养学生,充分发挥企业技术力量和设施设备的优势;学生能尽早接触到企业文化,就业目标相对固定也有一定灵活性,受到了学生、家长、学校、企业的一致肯定。
2 我校校企合作的收获和启示
2.1 校企合作过程中,实现了学校、企业、学生三方获益
2.1.1 学校方面:校企合作符合职业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有利于促进职业教育发展。学校创新了学生培养模式,增加了专业设置上的市场性,增加了实践操作方面的内容。
2.1.2 企业方面:合作企业优先挑选、录用实习中表现出色的学生,使企业降低了招工、用人方面的成本和风险;使企业感受到接受学生顶岗实习不仅不是负担,而且成为有效的劳动生产力,降低了劳动力成本;通过校企合作项目,将企业文化与理念传输给教师和学生,扩大了企业品牌与无形资产的影响,造就了企业的潜在合作伙伴和客户群体。
2.1.3 学生方面:校企合作促进解决学生就业,也有利学生提高就業竞争力。
通过校企合作培养,学生普遍具有良好的职业意识,在实习中初步具备了顶岗生产的能力,学生在生产、服务第一线接受企业管理,在实际生产岗位上接受师傅手把手的教学,和企业员工同劳动、同生活,可以切身体验严格的生产纪律、一丝不苟的技术要求,感受劳动的艰辛、协作的价值和成功的快乐,使毕业与就业零距离对接。
2.2 我校校企合作经验启示
总结我校多年校企合作的经验,从以下几点中不难看到,目前我校的校企合作的还仅仅处在摸索在起步阶段:
首先是政府机构在推行校企合作方面没有上升到立法层面,虽然一系列的文件规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推动校企合作开展,但对学校和企业均没有太大的约束力。目前的合作还是建立在学校、企业之间的利益诉求上,企业是出于自身的利益,主动找到学校要求与学校合作,但并未被绝大多数企业清楚的认识到,多数企业的用工需求还是到社会上解决。
其次,介于长期以来形成的中国劳动力价格低廉,用工市场供大于求的格局,多数企业都没有树立长远的人才战略意识,只满足于目前的生产效益使学校需求合作对象时会遇到较多阻力。企业在人才培养上基本没有资金投入意识,都喜欢拿来主义。
再次,学校要转变观念,要从“多赢”角度考虑校企合作,树立服务意识,为学生服务,为企业服务,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只有这样才能紧跟市场需求,做好自己本职工作。
通过我校多年的校企合作实践证明,“校企合作”,能很好的发挥学校和企业各自的优势,是一条共同培养社会与市场需要的人才的有效途径。学校与企业双方互相支持、双向介入、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利益共享,是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促进生产力发展、使教育与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科技、经济及企业发展有效手段,为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人才的提供保证。校企合作更体现中央的意图,为我国工业化进程加速推进培养更多的一线的产业工人,是贯彻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有益实践和重要举措。同时在努力探索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新模式的同时,更需要加快完善法律规章,明确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责任与义务,出台相关的针对于企业的优惠政策,比如针对企业的税收优惠,项目支持,对于参与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奖励,推进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深入、持续发展,提高职业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