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 义务教育 高等教育 出国留学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决胜2014高考之全国名校试题分项测试历史3(通用版)(原卷版)qjcz92

2020-11-26 来源:化拓教育网


分项测试3: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专题

一.选择题(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12题,48分)

2.(上海市普陀区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质量调研(二模))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者认为“礼”是“国之干”,坚持以“礼”作为对历史人物的评判依据。这里的“礼”主要是指 A.风俗 B.贡赋 C.秩序 D.礼仪

3.(陕西省长安一中2013届高三5月模拟考试文综试题历史 )战国末年,吕不韦认为:“老聃贵柔,孔子贵仁,墨翟贵廉,关尹贵清„„”又说:“一则治, 异则乱。“乃”使其客人人著所闻,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撰成《吕氏春秋》。材料表明 吕不韦是想 A.强化君主专制统治 C.融合诸子百家思想

B.礼乐与法制并举 D.强调思想文化专制

4.(山东省潍坊市2013年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今人之性恶,必将待法然后正,得礼义然后治,今人无师法,则偏险而不正;无礼义,则悖乱而不治,古者圣王„„制法度,以矫饰人之情性而正之。”持这一主张的思想家是

A.孟子 B.荀子 C.韩非子 D.庄子

6.(河南省平顶山许昌新乡2013届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文综历史)三国时刘备手下名将关羽,死后逐渐被后人神化到登峰造极繁荣程度,被称为“武圣人”、“关圣帝君”。隋唐以后,关羽在不断被神化的同时,也在被道德化。从宋代起,说书人为了渲染关羽的“仁义”将史实加以修改。到明清时期,民间对关羽的崇拜已经超过了对孔子的祭祀。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不包括

A.关羽的人格魅力和神勇武功受到广泛追捧 B.隋唐以后中国传统主流思想发生了变化 C.民间“崇圣”意识和封建统治者推波助澜 D.封建道德意识和社会黑暗现实长期存在

7.(辽宁省五校协作体2013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

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要求:“„„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切实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问题。保障残疾人受教育权利„„”这体现教育的公平性、平等性,下列哪位也提出类似观点?( ) A.荀子 B.孔子 C.董仲舒 D.朱熹

9.(河北省邯郸市2013年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有史家认为:因为史迹是人类自由意志的反映,而各人自由意志之内容,绝对不会从同。所 以史家的工作,和自然科学家正相反,专务求“不共相”。下列人物及其观点与此史观类似 的是 A.孔子一“择其善者而行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B.朱熹——“泛观博取,不若熟读而精思” C.黄宗羲一“天下之义理无穷,苟非定以一二字” D.顾炎武一“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

10.(2013年东北三省三校二模考试历史)台湾学者王尔敏在《明清时期庶民文化生活》中提到:民间文化是庶民生活最直接创造的产 物,自不同于官绅生活的文化内涵。中国民间世俗文化以明清以来资料最丰富,问题最繁 多,最值得投人心智,探索研究。下列关于明清庶民文化的相关阐述正确的是

A.明清民间文化的发展与工商业的繁荣密切相关

B.“资料最丰富,问题最繁多”反映了明清时期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 C.庶民文化作为下层民众文化,不能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与广度 D.明清时期的小说、京剧和文人画等都是这种文化的典型代表

11.(广东省韶关市2013届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文科综合历史)《礼记·内则》曰:“子能食食,教以右手。┅┅六年,教之数与方名。七年男女不同席,不共食。”对材料解读不正确的是

A.古人重视家庭教育 B.日常行为注重伦理道德 C.古人重视生活技能教育 D.以思想统一促政治统一

二.非选题(材料解析题)

13. (上海市普陀区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质量调研(二模)历史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认识和评价儒家思想是个重要的历史课题。

问题:(1)根据下面提示的儒家言论,指出相关言论者,并概括其核心思想;或根据相关言论者,补充儒家言论,并概括其核心思想 (10分) 序号 ① “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人性本善”;“桀、纣 ② 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其民矣” “天人感应”„„„„ ③ “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 ④ 天理灭”,应“遏人欲而存天理” 董仲舒 言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言论者 孔子 思想核心 (2)根据所学知识说明儒家思想在当代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价值。(4分)

14.(江苏省徐州市2013年高考考前模拟(打靶卷)历史)中国自古就有重视风俗的传统,“为政必先究风俗”、“观风俗,知得失”是历代君主恪守的祖训。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战国豫让、聂政、荆轲、侯嬴之徒,以意气相尚,一意孤行,能为人所不敢为,世竞慕之。其后贯高、田叔、朱家、郭解辈,徇人刻己,然诺不欺,以立名节。驯至东汉,

材料二 士大夫节其饮食衣服以导下,而风俗端矣。风俗端,则四民始有序矣。四民序,而士大夫亦益尊矣。

重廉耻之士,风俗所转移也。„„然则廉耻何以重?曰士不敢慕风流而已矣。廉耻之道何以峻?曰士不敢饰中庸以欺世而已矣。„„居今日而欲救风俗之弊、性情之失,则修廉耻之时也。

——洪亮吉《卷施阁文甲集补遗·服食论》

(1)据材料一,归纳古代风俗的变迁并概括风俗的特点,说明风俗对社会统治的影响。 (2)据材料二,说明士、民、风俗三者之间的关系,指出风俗改良的关键是什么?怎样端正社会风气?

(3)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影响社会风俗变化的因素。

15.(河南省平顶山许昌新乡2013届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文综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社会的历史传统是什么?潘维认为,古代中国自商鞅变法始,即开创了漫长的“传统社会”,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这种社会的经济基础,分化不明的小农家庭构成其社会基础,政治上则是皇帝率领文官系统伙同地方乡绅进行统治,拥有世俗和大一统的中央政权。这种世俗的“传统社会”与西方宗教的“封建社会”相比有非常不同的四大特点:一是拥有深厚的经济自由传统,二是拥有独特的政治公平,三是“德政”而非强权是政权生存的条件,四是道德原则而非具体的法律是权威的源泉。所以传统的中国成就了一种独特而又先进的政治文明,即以公平考试产生文官政府,以道德原则治理官吏和国家,以有限政府保证经济和社会自由。

——来源:2011-10-12求是理论网

对材料中关于“中国社会的历史传统”的观点进行分析评价。(12分) (要求:针对材料中的一种观点进行评论。观点明确;史实正确,条理清楚。)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