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 义务教育 高等教育 出国留学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19届全国高考名校考前提分仿真试卷 历史(四)(解析版)

2020-11-30 来源:化拓教育网


绝密 ★ 启用前

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2019届高考名校考前提分仿真卷

历 史(四)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的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本卷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据《左传》记载,鲁襄公二十九年(公元前544年),吴国公子季札出使鲁国,请求观赏周朝的音乐和舞蹈。季札观后皆能“尽知其意”,并一一作了恰当的评论,博得了鲁人的敬佩。据此推断合理的是 A.华夏文化影响扩大 B.经济区域差异缩小 C.民族融合现象出现 D.诸侯结盟成为常态

25.清代前期,清政府大兴编书之风,集中国古籍之大成编成《古今图书集成》一万卷,《四库全书》七万九千三百零九卷,并将上述著作分储东北、华北、江浙等地。这一举措 A.加强了君主专制 B.减缓了统治阻力 C.有利于文化专制 D.阻碍了西学东渐

26.“祥瑞”一词在汉代的文献里出现最多,《汉书》中经常有“祥瑞未著,咎徵乃臻”的记载,称皇帝勤政爱民,以治国,能够天降祥瑞;否则就会天降灾异。据此可知,当时 A.君主专制有所弱化 B.儒家思想影响深远

C.史学思想极不科学

1第

D.封建迷信大行其道

27.下表为17、18世纪英国议会集会期和立法效率统计表。据此可知

年均召开天数 年均通过法令 1624~1641年 42 5 1660~1685年 43 15 1689~1713年 122 67 1714~1760年 100天以上 77 1760~1800年 100天以上 209 A.社会转型条件渐趋成熟 B.国王与议会的矛盾日益激化 C.中央行政体系不断调整 D.国王授权不再具有法律效力

28.1854年8月,英、美公使乘兵船北上,要求面见皇帝和大学士,提出修约要求。清政府派官员到大沽口外拦阻,并认为“所开各条,均属荒谬已极,必须逐层指驳,以杜其无厌之求”。清政府这一做法 A.反映了部分官员民族意识觉醒 B.实际上是否认了《南京条约》 C.体现了“天朝上国”的外交理念 D.有效遏制了欧美大国的侵略

29.据统计,仅2013年,新一届领导集体的外交足迹遍及亚非欧美四大洲22个国家,接待了64位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来访,与300多位外国政要进行了双边会见等接触,与各国达成近800项合作协议。由此可见,与建国初期相比,新时期外交 A.涵盖面更加广泛均衡 B.侧重于反对霸权主义威胁 C.重视与发达国家合作 D.致力于解决南北差距问题

30.钱泳的《履园丛话》曾对江苏无锡及其附近的地价做过记述,明朝末年当地的土地价格为每亩一二两,清初顺治时良田的价格是二三两,康熙时为四五两,乾隆二十九年、三十年时田价为七八两,最高者为十余两,到嘉庆年间每亩50余两。这反映了 A.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B.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动 C.农业生产得到发展 D.耕地面积逐年缩减

页 2第

31.据张之洞在《筹设炼铁厂折》中统计,1889年“内地铁货出洋以锅为大宗,其往新加坡、新旧金山等处,由佛山贩去者约五十余万口,由汕头贩去者约三十余万口,由廉州运往越南者四万余口”。这些数据说明晚清

A.传统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洋务派积极开办民用企业 C.炼铁技术超越西方水平 D.与世界市场联系日益紧密

32.1930年召开的旨在解决关税混战的会议,由于美国《霍利·斯穆特关税法案》的出台而失败,与会的27个国家中,只有7个国家(英国、比利时、瑞士和4个斯堪的纳维亚国家)在不提高关税的协定上签了字。这说明

A.西方传统贸易政策受到冲击 B.关税保护是应对危机的良方 C.美国成为这场贸易战的后台 D.西方国家废止自由贸易政策

33.1988年,美国国会通过《综合贸易及竞争办法法规》,授权政府“对于不合理或不公正的贸易可采取必要的行动”,以减少国内产业的压力。这表明美国 A.推行利己主义外贸政策 B.强化政府干预经济职能 C.积极维护公平贸易原则 D.借助WTO规则维护权益

34.1904年,康有为在观看牛津大学学生剧社表演后指出,西方戏剧(舞蹈)萌蘖于中国,他列举了二者在肢体语言、风俗习惯上的诸多相似之处。他由此呼吁中国戏剧、舞蹈“舍己从人,尽以泰西为师”。由此可知,康有为主张 A.新陈代谢维护传统文化 B.西学中源宣传西方文化 C.中西结合呼唤制度变革 D.托古改制实行全盘西化

35.1847年英国文学家夏洛蒂·勃朗特写的小说《简爱》出版,女主人公简爱出身低微,但她拒绝男权社会对于女性的传统定义,质疑男性的权利,追求平等。该小说 A.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深入剖析 B.关注妇女解放的社会现实问题

3第

C.宣传了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 D.对工业革命影响缺乏理性反思

第II卷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共计52分。第40题、第4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4题~第46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40.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历史总会在某一个时期进入一个重要的时期,抓住历史的机遇就能实现发展的飞跃,错失历史的机遇只能一声叹息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5分)

材料一 我认为从唐到宋还是经历了很大的改变。我们现在拿唐的750年与宋的1050年做一个比较。我们会发现:从外交关系上,唐有霸权,在北方唐以外没有国家,只有少数民族,而到了宋代,中国的外交关系就不一样了,是一个多元化的世界,有宋、辽、夏、金;另外,唐时有1/8—1/4的人口在南方,而宋朝时则有1/2的人口在南方,南方却变成了一个多元化的地方,有多个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有多种语言;唐朝首都是一个典型的Administrative city,是政治的,而宋则是经济中心变成了首都;宋的人口是唐的两倍,货币数量是唐的二十倍,这都说明了商业经济、市场经济的发展;技术方面,宋朝还有了印刷、火药、指南针,这三个技术都是非常重要的;从社会方面,唐朝人的社会地位还是要看血统、身份,而宋朝人的社会地位则是看教育文化,科举制度被扩大,其重要性在社会中也越来越大。宋朝99%的学生考不上,可这些人还算是士人,仍是国家的精英,士人中做官的人只是一小部分。到了13世纪中叶,参加科举考试的人有45万人,但只有500人得到进士。

——包弼德《唐宋巨大历史变迁的现代意义:对nation观念的重新思考》

材料二 1500年前后,西欧发生了一系列事件,这些事件为一种新的文明开辟了道路,这就是现代化的准备阶段。1500年前后,许多事指向农业文明的解体,比如说,农奴制解体解放了人身,文艺复兴解放了人的精神,宗教改革解放了人的思想,地理大发现则把人推向全球,第一次把世界连成一个整体。在这个过程中,民族国家的出现改变了这种状况,它就把自己的疆域封闭起来,使它与外界隔离,致力于自身的发展,而不顾基督教大世界中其他兄弟的景况如何。事实上,在多数情况下,民族国家总是以牺牲别人为代价的。这样,原先基督教大世界中社会经济状况基本拉平的情况就消失了,代之出现的,是某些地区发展起来,其他地区则相对落后。因此,可以说,民族国家的出现标志着现代化的起点,发展与社会的根本变迁都是从这里开始的。

——钱乘旦《世界近现代史的主线是现代化》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宋历史变迁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唐宋历史变迁的原因。(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500年前后西欧社会向现代化转型做了哪些准备?(9分)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宋历史变迁和西方社会变迁的实质差异。(4分)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4第

从17世纪到20世纪的欧洲,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17世纪上半叶,茶叶、咖啡等饮料进入欧美,饮茶和喝咖啡成了上层社会的时尚。

18世纪,大量的热带水果和蔬菜进入欧洲市场。社会底层人民的娱乐活动主要是看斗鸡、斗牛、去小酒店喝劣质的烈性酒。上层人士的消遣有打猎、赛马,赌博是各个阶层都普遍参加的活动。

19世纪,比较富裕的家庭的饮食结构逐步趋向合理。各种体育活动迅速发展起来,垒球、足球、田径运动纷纷诞生,特別是足球和田径比赛,不但吸引了许多参加者,而且吸引了更多的观众,成了各阶层人士喜爱的消遣。

20世纪以后医生和律师是备受欢迎和尊重的职业。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下卷

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中提取两个信息,并对所提取的信息进行简要的说明。(要求:信息明确,史实与所提取信息一致)(12分)

44.【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铜钱制度是清代币制的主要内容。在价值规律的作用和供求关系的影响下,商品货币流通领域的银钱比价,总是离开清政府的“定例”而上下波动,有时波动的幅度较大。在晚清以前的近二百年间,银钱比价波动常常成为困扰清朝政治经济生活的严重问题而备受朝廷重视。

雍正即位后,即着手对铸币制度进行改革。雍正五年,“定以铜铅各半配铸制钱,”将铜六铅四改为铜五铅五配铸,后来各朝都按这一比例铸钱;把改革铜钱铸重作为稳定铜钱价格和杜绝铜钱流弊的重要手段,规定各钱局按铜钱每文重一钱铸造,此后,钱文铸重一钱成为定制。……京城户工二局鼓铸用铜400万斤,后逐渐扩大到630余万斤,尽归云南办运。各省铸钱亦大部分采用滇铜,滇铜替代洋铜成为各铸钱局的主要原料,长期以来困扰清政府的铸钱用铜问题完全得到解决。为保证铸币制度改革措施的顺利实施,雍正皇帝还颁布法令,严禁民间使用黄铜器皿。另外,严令打击私铸和使用私钱,并定各级官吏失察之罪

——摘编自二月河《纵论雍正财税改革》

(1)根据材料概括雍正进行币制改革的主要内容。(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雍正进行币制改革意义。(8分) 45.【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1942年,美国政府联合图书出版业成立了战时图书委员会,组织出版了多个系列和版本的图书。“大西洋系列”的内容涉及政治、军事、文学诸多领域。“新世界书架系列”则收录了《丧钟为谁而鸣》《天下一家》等著作。“海外版本系列”出版流行的平装书与口袋书,有多种语言版本,其中尤以“军队版本”最为突出。“军队版本”图书采用订书机装订而不使用胶水装订,图书的宽度大于高度,每页能够容纳两列2.5~3英寸的短文本。此外,在图书中还记录了大量鼓励性的话语,如《戴尔的战争》扉页写着:

页 5第

“书是武器——在一个自由的民主国家,每个人都可以读到他喜欢的东西。”《美国如何生存》和《美国外交政策和美国的战争目标》等图书也有英语、法语、荷兰语等不同语种的版本,在海外市场广受追捧。

——摘编自刘蒙之、刘乔《“二战”期间美国战时图书委员会的出版活动与历史影响审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期间美国战时图书委员会出版活动的特点。(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战时图书委员会出版活动的作用。(7分) 46.【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陈嘉庚(1874-1961)是著名的爱国华侨领袖、企业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1894年,陈嘉庚就已开始在家乡厦门集中建立惕斋学塾。他所创办的学校,纵的方面包括幼儿园、男女小学、中学到大学;横的方面包括普通中学、师范、中专、大专。就地域而言,他主张“大学生不分省”,从国外归来的侨生一视同仁。

民国初期,他就指出:“今国势危如累卵,所赖以维持者,惟此方兴之教育与未死民心耳”。他认识到“概民智未启,则共和之基础终无由巩固。”他曾说:“教育不振,则实业不兴,国民之生计日细”,陈嘉庚久居南洋,发现南洋华侨约1200万,其中不懂祖国文化已经“外化”的就有50万,这让他忧心不已。

据统计,1904年到1931年间,他的总支出共1321万元,其中捐款各类学校教育费就占837万元,加上办学利息380万元,占总支出的92%。据统计,他一生中捐献的教育经费总数达1200万元,相当于他的实业全盛时期的全部不动产。

——方式光《论陈嘉庚教育思想的特点》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陈嘉庚办学的特点。(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陈嘉庚办学的原因。(7分)

页 6第

绝密 ★ 启用前

【最后十套】2019届高考名校考前提分仿真卷

历史答案(四)

第Ⅰ卷

24.【解析】材料核心信息:吴国季札的周礼水平获得鲁国认可。说明春秋时期以周礼为代表的华夏文化传播范围不断扩大,从黄河中下游地区影响到四方,故A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南北方的经济差异及其变化趋势,排除B;材料无法体现汉族与其他民族或者少数民族间交往与趋同现象,另外,民族融合是一种历史现象,春秋之前就已经存在,排除C;诸侯结盟是国力与利益的产物,与周礼传播关联不大,排除D。 【答案】A

25.【解析】清政府收集中国古籍编书成册,表明接受和推崇汉族文化,因此这一举措减缓了统治阻力。故答案为B项。这一举措与君主专制的加强无关,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这一举措与文化专制的关系,排除C项;这一举措与西学东渐无关,排除D项。 【答案】B

26.【解析】“祥瑞”祥瑞是指吉祥的征兆,被儒学认为是表达天意的、对人有益的自然现象,“祥瑞未著,咎徵乃臻”体现的是儒家天人感应思想,故B项正确。以德治国不能说明对主专制有所弱化,故A项错误。仅仅“祥瑞”一事就说“史学思想极不科学”“封建迷信大行其道”,是以偏概全,故C、D两项错误。 【答案】B

27.【解析】表格显示17、18世纪议会通过的法律逐渐上升,说明议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地位逐渐提高,说明社会转型条件渐趋成熟,故A项正确;表格不能说明国王与议会矛盾日益激化,故B项错误;表格体现的是议会立法增多,不能说明中央行政体系不断增加,故C错误;材料说明议会通过法令的增多,不能说明国王授权不再具有法律效力,故D项错误。 【答案】A

28.【解析】材料核心信息:清政府拒绝列强在京接见和修约要求。这体现了“天朝上国”的外交理念:如周边国家定期朝贡,不可互派常驻使节,主次有别的特点。故答案为C项。近代中国民族意识觉醒是在甲午战后,时间不符,且材料是清政府行为,A项排除;B项常识性和史实性错误,是拒绝修约,而非废除不平等条约,排除;D项史实性错误,违背中国近代史史实,排除。 【答案】C

29.【解析】本题考查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外交。依据材料“外交足迹遍及亚非欧美四大洲22个国家”可以看出新时期外交涵盖面更加广阔,A正确。B错误,材料中并未反映反对霸权主义的内容;C错误,非洲国家很多都是发展中国家;D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新时期的外交致力于解决南北差距问题。 【答案】A

30.【解析】材料表明,从明朝到清朝嘉庆年间,土地价格逐渐提高,说明农业生产的发展推动农业收益增加,导致土地价格随之提高,故A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明清时期耕地面积缩小、经济结构变化、农产品商品化程度的信息,BCD错误。 【答案】A

31.【解析】从材料信息来看,中国生产的铁锅等产品远销东南亚和美洲等地,且数量较大,说明这一时期中国与世界市场联系日益紧密,故D正确。材料没有涉及自然经济的变化状况,排除A;材料没有明确出口的铁货均为洋务企业生产,排除B;材料没有反映中国炼铁技术水平,排除C。 【答案】D

32.【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经济危机发生后,西方发生了关税混战,传统的自由贸易政策受到一定的冲击,故A正确。B项,关税贸易战争并不利于各国经济交流,遏制了出口贸易的发展,加剧了各国经济危机,排除。C项,经济危机的爆发促使各国实行关税保护政策,贸易战因各国保护自身经济利益而驱使,并非以美国为后台,排除。D项,实行关税保护政策是各国解决经济危机的暂时措施,并不代表废止自由贸易政策,排除。 【答案】A

33.【解析】材料核心信息:美国国会立法授权政府保护本国产业。其结果是有利于美国政府推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故答案为A项;强化政府干预经济的职能是罗斯福新政以来的史实,史实性错误,排除B;材料强调立法保护本国产业,与C项说法不符,排除;D项史实性错误,WTO是1995年成立的,排除。 【答案】A

34.【解析】材料中“西方戏剧(舞蹈)萌蘖于中国,……他由此呼吁中国戏剧、舞蹈‘舍己从人,尽以泰西为师’”可以得出西学中源宣传西方文化,故答案为B项;材料没有体现传统文化的继承与更新,并且违背材料主旨,A项排除;C项说法违背材料主旨,材料信息没有体现,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借助传统文化来宣传全盘西化的信息,材料强调的是西学中源,D项排除。 【答案】B

35.【解析】材料核心信息:小说女主人公追求阶级和性别平等。据此可知,该小说关注妇女解放的社会现实问题,故答案为B项;材料无法体现有关资本主义制度利弊得失等方面的信息,A项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反对专制王权、贵族特权和宗教神权等方面的信息,C项排除;紧扣题干时间,依据材料信息,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妇女地位,引发对妇女问题的关注和思考,是理性的,D项排除。 【答案】B

第II卷

40.(25分)

【解析】(1)根据材料“到了宋代,中国的外交关系就不一样了,是一个多元化的世界”可知体现的是多元化外交;根据材料“另外,唐时有1/8—1/4的人口在南方,而宋朝时则有1/2的人口在南方”可知体现的是经济重心南移;根据材料“宋的人口是唐的两倍,货币数量是唐的二十倍,这都说明了商业经济、市场经济的发展”可知商品经济发达;根据材料“宋朝还有了印刷、火药、指南针,这三个技术都是非常重要的”可知科技文化领先;根据材料“到了13世纪中叶,参加科举考试的人有45万人,但只有500人得到进士。”可知体现的是士人政治。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和封建经济发展、士族衰弱、选官、赋税等制度改革、汉学衰弱、市民阶层崛起等密切相关。

(2)根据材料“奴制解体解放了人身,文艺复兴解放了人的精神,宗教改革解放了人的思想,地理大发现则把人推向全球,第一次把世界连成一个整体”可知做的准确有:解放农奴、解放思想、新航路开辟。根据材料“民族国家的出现标志着现代化的起点,发展与社会的根本变迁都是从这里开始的”可知做的准备欧:民族国家出现和制度变革。

(3)根据材料可知,唐宋处于封建社会发展的上升期;而西方处于建社会转向资本主义社会。 【答案】(1)表现:外交多元化;经济重心南移;商品(市场)经济发达;科技(文化)先进;士人政治。

原因:封建经济发展;士族衰弱(庶族崛起);选官、赋税等制度改革;汉学衰弱(理学兴起或新儒学出现);市民阶层崛起。

(2)准备:解放农奴;解放思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新航路开辟(世界连成一体);民族国家出现;制度变革。

(3)唐宋:封建社会阶段性发展;西方:封建社会转向资本主义社会(农业文明转向工业文明)。 41.(12分)

【解析】根据“17世纪上半叶,茶叶、咖啡等饮料进入欧美”可提出信息:17世纪,市场上商品种类的丰富。说明,结合所学,可从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开始形成、世界贸易发展等促进贸易商品种类增加进行说明。根据“19世纪,比较富裕的家庭的饮食结构逐步趋向合理”,可提出信息:19世纪,饮食结构的变化。说明,可从工业革命的开展、科技发展、生产力进步推动生活水平提高进行说明。信息明确,史实与所提取信息一致即可。

【答案】提示:学生作答的角度可以多样化,但要把信息的内容和时代的变化紧密结合。

角度包括:市场上商品种类的丰富;娱乐活动的多样;饮食结构的变化;体育运动的发展;社会等级的变化;人们的择业标准的变化等等。

说明可结合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的发展;世界各地区经济联系加强;工业革命的进行;科技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力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法律意识、科学意识逐步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 示例:信息一:17世纪,市场上商品种类的丰富。

说明: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雏形出现;世界各地的经济贸易联系的加强,促进商品的交换。 信息二:19世纪,饮食结构的变化。

说明:工业革命的进行;科技的发展、生产力的进步。

如有学生能从生产力发展的高度进行总结提升,可酌情加1—2分,但总分不超过12分。

认识可结合生产力,如:要提高和改善人们的生活水平必须发展社会生产力;人们的社会生活水平是不断提高的;生产力的进步推动社会的平等化发展;生产力发展推动人们择业观念的变化等等。 44.(15分)

【解析】(1)根据材料“定以铜铅各半配铸制钱”可知铜铅对半铸钱;根据材料“规定各钱局按铜钱每文重一钱铸造”可知规定钱重;根据材料“各省铸钱亦大部分采用滇铜,滇铜替代洋铜成为各铸钱局的主要原料”可知稳定铸钱原料来源;根据材料“严禁民间使用黄铜器皿”可知民间禁用铜器;根据材料“令打击私铸和使用私钱,并定各级官吏失察之罪”可知打击私铸钱的行为。

(2)根据雍正币制改革的内容结合相关知识可知,雍正币制改革的意义需要从商品经济发展、加强中央集权、货币流通、降低成本、铸币事业的发展等角度思考。

【答案】(1)内容:铜铅对半铸钱;规定钱重;稳定铸钱原料来源(滇铜);民间禁用铜器;打击私铸钱行为。

(2)意义: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控制了铸币权,加强了中央集权;规范了铸币制度,便利了货币的流通;降低了铸钱成本,给清政府带来大量铸息银两;促使清代铸钱事业大规模发展;给不同阶层人们的生活带来影响。 45.(15分)

【解析】(1)从材料中“1942年,美国政府联合图书出版业成立了战时图书委员会,组织出版了多个系列和版本的图书。”可以得出其特点是借助政府权威组织并推动图书出版发行;从材料中“《美国如何生存》和《美国外交政策和美国的战争目标》等图书也有英语、法语、荷兰语等不同语种的版本,在海外市场广受追捧。”可以得出其特点是服务于美国价值观的宣传;从材料中“大西洋系列”、“海外版本系列”出版流行的平装书与口袋书,有多种语言版本,其中尤以“军队版本”最为突出。可以得出其特点是推出具有多系列、多版本的图书及装帧设计。

(2)作用:根据其特点和结合所学高中历史知识,紧扣1942年的世界史背景,可以得出其作用是有效宣传了反法西斯思想,鼓舞了军民士气;根据服务于美国价值观的宣传的特点,可以得出其作用是传播了美国主流价值观与意识形态;根据借助政府权威组织并推动图书出版发行和推出具有多系列、多版本的图书及装帧设计的特点,可以得出其作用是促进了美国海外图书市场的拓展。

【答案】(1)特点:借助政府权威组织并推动图书出版发行;服务于美国价值观的宣传;推出具有多系列、多版本的图书及装帧设计。

(2)作用:有效宣传了反法西斯思想,鼓舞了军民士气;传播了美国主流价值观与意识形态;促进了美国海外图书市场的拓展。 46.(15分)

【解析】本题考查陈嘉庚办学的特点和原因,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

(1)陈嘉庚办学的特点可以根据材料中的“他所创办的学校,纵的方面包括幼儿园、男女小学、中学到大学;横的方面包括普通中学、师范、中专、大专”“就地域而言,他主张‘大学生不分省’,从国外归来的侨生一视同仁”等信息分析概括得出。

(2)陈嘉庚办学的原因,可以根据材料中的“今国势危如累卵,所赖以维持者,惟此方兴之教育与未死民心耳”“教育不振,则实业不兴,国民之生计日细”“他一生中捐献的教育经费总数达1200万元,相当于他的实业全盛时期的全部不动产”等信息分析概括得出。

【答案】(1)特点:创办学校多;办学层次全;覆盖面广;入学者享受平等受教育权。 (2)原因:民族危机加深;实业救国思想;爱国情怀;实力支撑。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