型题库附解析答案
单选题(共45题)
1、在幼儿园班级管理过程中,教师以行为结果作为目标,引导幼儿的行为方向,规范幼儿行为方式的一种管理方法是( )。 A.规则引导法 B.互动指导法 C.目标指引法 D.情感沟通法 【答案】 C
2、幼儿难以理解反话的含义,是因为幼儿理解事物具有(A.双关性 B.形象性 C.表面性 D.绝对性 【答案】 C
3、幼儿最初的想象都属于( )。 A.有意想象 B.创造想象 C.幻想 D.再造想象 【答案】 D
)。
4、 幼儿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 ) A.知识丰富 B.会讲故事 C.会弹琴画画 D.关爱幼儿 【答案】 D
5、一个幼儿在洗澡的时候故意用手击水,把水溅得到处都是,也弄湿了妈妈的衣服,妈妈越是呵斥,该幼儿越是使劲地击水,该幼儿的游戏行为属于( )。 A.探索动作 B.象征动作 C.嬉戏动作 D.角色游戏 【答案】 C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婴儿主要依靠与具体事物和事件联系进行时间定向 B.4岁以后,儿童开始能够学习对持续时间进行估计 C.儿童时间知觉发展的方向是时间知觉与时间概念结合起来 D.5岁以后儿童能够以行动作为估计时间的参照物 【答案】 C
7、适宜在秋季进行的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内容是观察( )。
A.雪 B.落叶 C.小草 D.雾 【答案】 B
8、不属于陈鹤琴具体的课程编制方法是( )。 A.三角法 B.圆周法 C.混合法 D.直进法 【答案】 A
9、萌萌怕猫,当她看到青青和小猫起玩得很开心时,她对小猫的恐惧也降低了。从社会学习理论的视角看,这主要是哪种形式的学习? A.替代强化 B.自我强化 C.经典条件反射 D.操作性条件反射 【答案】 A
10、当婴儿表现出明显的分离焦虑现象时,表明婴儿已经获得( )。 A.母亲概念 B.条件反射概念
C.客体永久性概念 D.积极情绪概念 【答案】 B
11、儿童每天摄入脂肪应占总热能的( )。 A.10%~15% B.15%~20% C.20%~25% D.25%~30% 【答案】 D
12、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务院批准颁发的第一个幼儿教育法规是( )。 A.《城市幼儿园工作条例》 B.《幼儿园管理条例》 C.《幼儿园教育纲要》 D.《幼儿园工作规程》 【答案】 B
13、幼儿的语言学习具有( )的特点,教师与幼儿的个别交流、幼儿之间的自由交谈等,对幼儿语言发展具有特殊意义。 A.潜在性 B.活动性 C.个别化 D.交流性
【答案】 C
14、 幼儿除了能学会有节奏地跟着音乐做动作外,还能初步了解并辨别不同风格音乐的基本性质,其年龄阶段是()。 A.2~3岁 B.3~4岁 C.4~5岁 D.5~6岁 【答案】 C
15、田田因为想妈妈哭了起来,冰冰见状也哭了。过了一会儿,冰冰边擦眼泪边对田田说:“不哭不哭,妈妈会来接我们的。”冰冰的表现属于什么行为? A.依恋 B.移情 C.自律 D.他律 【答案】 B
16、“认识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观点强调的是人的( ) A.社会性 B.自然性 C.共同性 D.差异性 【答案】 A
17、在指导儿童结构游戏时,要求大班幼儿学会的结构知识是()。 A.会识别左右
B.会识别材料的形状、大小、颜色 C.会识别高低、宽窄、厚薄 D.会识别轻重、长短、前后 【答案】 A
18、美国心理学家研究认为,在幼儿的安慰、帮助和同情等能力形成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 A.父亲 B.同龄人 C.母亲 D.教师 【答案】 B
19、可以培养幼儿学习的内在动机,提高他们与环境和材料交往的积极性,是( )。 A.讨论法 B.探索法 C.操作法 D.评价法 【答案】 B
20、孩子能区别一个人是男的还是女的,就说明他已经( )。 A.形成了性别角色习惯
B.具有了性别概念 C.产生了性别行为
D.对性别角色有明确的认识 【答案】 B
21、 在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过程中,教师为儿童创设有一定矛盾冲突的情境,让儿童身处矛盾、应对困难、反复练习,从而提高幼儿的亲社会行为和交往能力水平。这种方法是()。 A.行为练习法 B.角色扮演法 C.游戏法 D.移情训练法 【答案】 A
22、教师通常在班级设置许多活动区提供多层次的活动材料,让幼儿自选,这遵循的心理发展原则是( )。 A.阶段性原则 B.社会性原则 C.操作性原则 D.差异性原则 【答案】 D
23、 学前教育评价注重对资料的()。 A.调查 B.收集
C.解释 D.保存 【答案】 C
24、在商场,4-5岁的幼儿看到自己喜爱的玩具时,已不像2-3岁时那样吵着要买,他能听从成人的要求并用语言安慰自己:“家里有许多玩具了,我不买了。”对之一现象合理的解释是( )。 A.4-5岁幼儿形成了节约的概念 B.4-5岁幼儿的情绪控制能力进一步发展 C.4-5岁幼儿能理解玩其他玩具同样快乐 D.4-5岁幼儿自我安慰的手段有了进一步发展 【答案】 B
25、提出“最近发展区”的思想的教育家是( ) A.赞科夫 B.列昂节夫 C.鲁利亚 D.维果斯基 【答案】 D
26、下列关于学前儿童心脏的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 A.心脏占体重的比例相对小于成人 B.心排血量较大 C.心率快 D.心率慢
【答案】 C
27、游戏能促进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表现为( ) A.游戏让儿童潜移默化地学到许多知识 B.游戏能调剂儿童的生活
C.游戏能削弱儿童对其他事物的注意 D.游戏是儿童自愿进行的活动 【答案】 A
28、儿童在2~3岁时,掌握代词“我”,标志着儿童( )。 A.自我评价的萌芽 B.自我体验的萌芽 C.自我控制的萌芽 D.自我意识的萌芽 【答案】 D
29、下列不属于幼儿期性格典型特点的是( ) A.活泼好动 B.喜欢交往 C.好奇好问 D.自制力强 【答案】 D
30、下列关于学前儿童心脏的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
A.心脏占体重的比例相对小于成人 B.心排血量较大 C.心率快 D.心率慢 【答案】 C
31、对待幼儿出声的自言自语,成人正确的处理方式为()。 A.发展为对话言语 B.发展为真正的外部言语 C.任其自然发展
D.发展为真正的内部言语 【答案】 D
32、根据皮亚杰关于儿童思维发展的阶段理论,2~7岁儿童的思维处于( )。 A.感知运动阶段 B.具体运算阶段 C.前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答案】 C
33、幼儿按照故事、童话的内容,分配角色,安排情节,通过动作、表情、语言、姿势等来进行的游戏被称为( ) A.规则游戏 B.结构游戏
C.角色游戏 D.表演游戏 【答案】 D
34、教师在给小朋友介绍大象的形象前。对大家说:“我们昨天看到了大象的照片,知道了大象的样子,大家还记得大象的样子吗?”在此,这位教师使用了()的方法。 A.温故导入 B.悬念导入 C.直接导入 D.情境导入 【答案】 A
35、在白布上,贴上紫色的茄子,这样的贴绒教具运用了()的感知规律。 A.感觉后像 B.感觉对比 C.知觉的整体性 D.知觉的理解性 【答案】 B
3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学前儿童对昨晚和明早的认知水平高于对上午、下午、晚上的认知 B.学前儿童对明早的认知水平高于对昨晚的认知水平
C.幼儿的时间知觉,主要是依靠生活中接触到的周围现象的变化 D.学前儿童对一年四季的认知早于对“周”的时序的认知
【答案】 C
37、以知识本身的逻辑性和系统性为问题的出发点,这样的幼儿园课程组织方式是( )。 A.项目活动 B.单元主题活动 C.生成课程教学 D.学科教学 【答案】 D
38、在一天教学工工作结束后,教师写下自己的经验进行反思的方法,属于( ) A.反思日记 B.交流讨论 C.行动研究 D.行动中反思 【答案】 A
39、下列说法属于当代儿童观的是( )。 A.儿童是缩小的大人 B.儿童有独立的人格 C.家传秘方传男不传女 D.父让子亡,子不得不亡 【答案】 B
40、皮亚杰认为幼儿心理发展有四个基本要素,即( )。
A.遗传、练习和习得的经验、社会性经验、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 B.成熟、练习和习得的经验、社会性经验、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 C.遗传、成熟、社会性经验、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
D.成熟、社会性经验、学校学习的经验、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 【答案】 B
41、下列不属于认知发展障碍的选项是( ) A.感觉统合失调 B.语言发展障碍 C.焦虑症 D.智力障碍 【答案】 C
42、下列哪项不属于幼儿中期儿童心理的发展特点?( A.情绪作用大 B.活泼好动
C.开始自己组织游戏 D.开始遵守规则 【答案】 A
43、 被称为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的是( ) A.康德 B.夸美纽斯
) C.赫尔巴特 D.杜威 【答案】 C
44、下列幼儿行为表现中数概念发展最低的是( )。 A.按数取物 B.按物说数 C.唱数 D.默数 【答案】 C
45、( )认为“儿童发展是一个顺序模式的过程,这个模式是由肌体成熟预先决定和表现的”。 A.弗洛伊德 B.皮亚杰 C.格塞尔 D.华生 【答案】 C
大题(共12题)
一、有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对幼儿安排了一系列的学习活动,要么学英语,要么学钢琴,要么学美术等等,周六周日也不例外,生怕孩子贪玩。从不轻易让孩子与邻居家的孩子共同玩耍,而自己也不愿与孩子一起游戏。即使孩子想尝试做一些简单家务也由家长完全包办。请用所学过的学前教育学的理论知识进行分析。
【答案】活动和交往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特别是游戏活动更是促进儿童心理发展的最好的活动形式。学习当然也是一种必要的活动形式,但它代替不了游戏和劳动的作用。在游戏中,儿童才能形成内部矛盾,并在活动中解决矛盾,才能更好地认识自然和社会。家长的做法使儿童处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使儿童心理发展出现片面和扭曲,这是不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的。
二、某幼儿园大班在室内组织语言教育活动,正当大家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故事时,外面出来一群别的班的孩子在玩耍,喧闹的声音马上把孩子们的注意吸引了过去,大家开始相互交谈,老师大声提醒保持安静,也没有吸引孩子们的注意。这时老师突然停了说话,孩子们安静了下来,继续听老师讲故事。根据材料分析幼儿无意注意的特点。
【答案】(1)3岁前幼儿的注意基本上属于无意注意,3~6岁儿童注意的特点是无意注意占优势地位,有意注意逐渐发展。材料中外面出来一群别的班的孩子在玩耍,喧闹的声音马上把孩子们的注意吸引了过去,这属于无意注意。主要引起无意注意的诱因包括:①刺激比较强烈,对比鲜明,新异和变化多动的事物;②与幼儿兴趣、需要和生活经验有关系的事物。(2)材料中老师突然停了说话,孩子们安静了下来,这体现了室外的环境和室内的环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引起了幼儿的无意注意。
三、某幼儿园来了一位实习教师,她的任务是小班的音乐课和中班的绘画课。她初步计划第一节音乐课以自己的示范表演为主,每隔15分钟休息一次;绘画课主要让孩子们画太阳,每隔20分钟休息一次。虽然她作了精心准备,但效果不理想。孩子们有的讲话,有的跑出去,不理会她的要求,使这位实习教师非常沮丧。问题:(1)试分析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2)你觉得这位老师怎样做效果会好些?
【答案】(1)这位老师在上课中遇到这样的问题,主要原因是没有考虑到幼儿注意稳定性的特点。具体包括以下几点:①单调的活动不利于维持幼儿注意的稳定性。在小班儿童的课上,尽管老师为自己的示范表演做了精心准备。但是儿童却只是观看,脱离了自身的实际活动,所以很难维持其注意的稳定性。②活动的难度与注意的稳定性也有密切关系。让中班儿童画太阳,这种活动的难度远远低于这个年龄段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所以也很难维持他们的注意。③虽然老师总体的时间安排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但根据实验研究,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下3岁幼儿只能集中注意约5分钟,4岁幼儿只能集中注意10分钟左右,所以例子中的老师很难使这些小班、中班幼儿长时间保持注意。(2)对上述情况,这位老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老师应适当减少单纯的演示活动的时间,并且要安排一些儿童参与的活动。比如在演示过程中请儿童进行模仿,提问并请儿童回答等。②避免让幼儿从事难度过低的活动,活动难度应稍高于
儿童原有的水平。比如在要求孩子们画太阳之前,通过谈话,想象一些在灿烂阳光下的生活场景等,然后再通过画画加以表现。
四、兰兰是幼儿园中班的孩子。一天她拿起纸和笔画画,画之前她自言自语地说:“我想画小猫咪。”她先画了猫头、猫耳朵,然后画了条线说:“这是草地。”她在上面画了小草和小花,接着又画了一只兔子,边画边说:“哎呀,不像不像,像什么呢像小火车。”这时她又突然说:“小猫还没嘴呢!也没画胡子。”于是又画了起来。问题:(1)兰兰的画画行为,说明了幼儿想象的什么特点为什么(2)简述如何培养幼儿的有意想象。
【答案】(1)兰兰画画能够先想后画,虽然有时偏离主题,但能够很快自动回到主题上来。这说明中班幼儿想象虽然仍以无意性为主,但想象出现了有意成分。(2)培养幼儿有意想象的策略①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使他们获得更多的进行想象加工的原材料。②在游戏中,启发、鼓励幼儿大胆想象。③组织幼儿进行各种有主题的想象活动,并准备有关活动材料,如玩具、绘画材料等。④及时给予言语提示,使幼儿的想象围绕一定的主题进行。
五、故事一:小明的爸爸妈妈总是担心小明和外面的伙伴一起玩耍会削弱自己家庭教育的作用,因此禁止小明与伙伴们进行交往。渐渐地,爸爸妈妈发现小明越来越沉默,不懂得怎么与人交往,有的时候又非常任性。故事二:在生活中,有的家长为了解决孩子在打针时爱哭的问题。有意识地让自己的孩子观察在打针时不哭的孩子的表现。请从同伴交往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的角度,分析上述案例中父母的做法。 【答案】
【知识点】
幼儿同伴关系的发展。小明父母的想法不合理,做法欠妥当;案例二中,家长这样做是有道理的。对孩子来说。同伴交往对儿童心理发展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同伴能提供榜样作用,幼儿更愿意模仿同龄伙伴。幼儿的情绪具有感染性,看到别的孩子不哭,他也会学着坚强。同伴关系可以给我们提供榜样、期待和强化作用,从而使我们形成各种不同的社会行为、观点和态度。与亲子交往相比较,同伴交往中同伴的反馈更真实、自然和及时。幼儿积极、友好的行为,如分享、微笑等。能马上引发另一幼儿的积极反应,得到肯定性的反馈,而消极、不友好的行为则正好相反。如抢夺、抓人等会马上引发其他幼儿的方案。或引起相应性的行为。生活中的同伴榜样与故事中的榜样共同为幼儿提供了一
个可行的行为标准.使其在行为中不断自我纠正。同伴是幼儿学习的榜样.老师或家长对责任心强的幼儿积极评价和鼓励,会激发其他幼儿向他学习的动机。
六、幼儿园的科学区中,投放了不倒翁的玩具,教师发现孩子们对不倒翁不是非常感兴趣,进入大班,幼儿已经不再满足于对玩具的外表进行简单的感知,他们开始探索事物的简单奥秘,逐步走入科学的大门。针对这一现象,设计一个有关不倒翁的科学活动设计,引起幼儿对不倒翁的兴趣,使其发现力的平衡的科学道理,并能理解加以运用。
【答案】制作不倒翁(大班)(一)活动目标(1)通过幼儿自身的活动,感知“不倒翁”的秘密,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2)通过幼儿的动手操作,让幼儿了解“不倒翁”的原理;(3)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动手操作及发现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活动准备(1)布置场景“玩具城”:用乒乓球、蛋壳、废旧皮球制作各种玩具摆放在活动室的四周(其中部分会倒,部分不会倒)。(2)幼儿操作材料:纸片、玻璃球、豆粒、沙子、塑料球、橡皮泥、小石头。(3)录音机、歌曲《不倒翁》录音磁带。(三)活动过程1.悬念导入,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老师扮“魔法师”到“神秘的玩具城”引导幼儿探索活动材料。2.自由探索(1)交代任务:你们玩时可要仔细地看一看、比一比、摇一摇,看看发现了什么。(发现倒和不倒)(2)提问:“你们是怎么玩的,发现了什么?这些玩具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引导幼儿摸一摸底部,发现底部都是半球体,有的玩具会倒.有的不会倒。
七、材料:3岁的阳阳,从小跟奶奶生活在一起。刚上幼儿园时,奶奶每次送他到幼儿园准备离开时,阳阳总是又哭又闹。当奶奶的身影消失后,阳阳很快就平静下来,并能与小朋友们高兴地玩。由于担心奶奶每次走后又折返回来,阳阳再次看到奶奶时,又立刻抓住奶奶的手,哭泣起来……[问题1][简答题]阳阳的行为反映了幼儿情绪的哪些特点?[问题2][简答题]阳阳奶奶的担心是否必要?教师该如何引导?
【答案】11.情绪易冲动。儿童常处于激动状态,情绪强烈,很难自制,年龄越小,这种冲动越明显。
2.情绪的不稳定性。儿童的情绪非常不稳定,容易变化,表现为两种对立的情绪,在短时间内互相转换,这与他们易受情境的影响有关。3.情绪的外漏性。幼儿初期的情绪完全表露于外,几乎不加控制或掩饰。材料中阳阳每天去幼儿园,奶奶走后情绪平静下来,奶奶折返回来后又阳阳又哭起来,反应了幼儿情绪易冲动性、不稳定性、外漏性。2阳阳奶奶的担心没有必要。1.创造良好的情绪环境。家庭和幼儿园在儿童成长中要为儿童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在儿童的教育中要保持和谐、耐心的气氛,这就有利于儿童放松情绪。
2.家长和教师要树立良好的榜样。家长和教师对儿童的教育和心理发展十分重要,成人愉悦的情绪能够感染儿童,让儿童以快乐的心情成长,培养儿童积极的情绪。3.鼓励肯定和引导。对儿童情绪的积极肯定和鼓励,会增强儿童的自信心。4.帮助幼儿控制情绪。⑴转移法对4岁以后的幼儿,当他处于情绪困扰之中时,可以用精神而非物质的方法转移。⑵冷却法
八、小米向老师抱怨说,连一把剪刀都没有了。老师听了很奇怪,只有两个人在剪东西,还应该有三把剪刀。他检查了小柜子,注意到小华的柜子里有一些碎纸片。想到可能是小华收东西时无意中放到自己的小柜子里的,当他移开碎纸片时,发现剪刀就在那里。请分析这一事件产生的可能原因。(10分)你会如何处理这一事件?请详述你的处理方式及理由。
【答案】(1)可能原因。从孩子的角度归因:①小华喜欢剪刀;②小华用过后顺手放到自己柜子里了;③小华还不能很好地掌握处置集体东西与自己东西的不同方法。从老师的角度归因:①对小华的常规教育不到位,存在一些疏漏;②也可能是老师和小华的沟通、对他的关注不够,小华想以此吸引老师对他的关注。(2)对事件的处理。①先冷处理一段时间,观察小华是出于何种原因发生这样的行为偏误,如果是无意的,自己将剪刀放回去了,就不再提起(给幼儿提供自我学习的机会)。②如果小华出于喜欢,想据为己有,也不要直接批评,而要用间接提醒的方式,让他知道集体的东西不能一个人占有(既保护孩子的自尊心,也让孩子知道如何正确处置集体财产与个人财物的关系)。③还要间接提醒其他小朋友要及时将用过的东西归位(培养孩子的集体意识,防止同类事件的发生)。总之,教师要从不同的角度找出原因,在尊重孩子的基础上巧妙地解决这个问题。
九、在一次语言活动中,某教师给幼儿讲“小猫钓鱼”的故事。为了加深幼儿对故事的理解,教师利用活动玩具“猫”和“鱼”作为教具。她一边绘声绘色地讲解故事的情节,一边演示活动的教具,同时伴随相关的轻音乐。假如你旁听了这节课,请用感知觉规律理论对这次活动进行分析、评价。 【答案】
【知识点】
感知觉规律。幼儿期,儿童对世界的认识处于感性认识阶段,幼儿是借助于颜色、形状、声音和动作来认识世界的。利用感知觉规律组织教学,可以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固定不变的背景下,活动的刺激物容易被幼儿知觉为对象。根据这个规律.教师应当尽量多地利用活动模仿、活动玩具(本例中教师利用了活动玩具“猫”和“鱼”)、幻灯、录像等,使幼儿获得清晰的知觉。另外,根据感知觉规律理论。刺激物本身的结构常常是分出对象的重要条件;在听觉上,刺激物各部分在时间上组合.即“时距”的接近也是我们分出知觉对象的重要条件。所以,正如本案例中教师所做的那样,教师讲课的声调抑扬顿挫、语言绘声绘色。如果教师的讲课平铺直叙,很少变化.毫无停顿,幼儿听起来就不容易抓住重点。再者,根据感觉的对比规律。微弱的声音可以提高视觉感受性,所以,这位教师在讲课的同时,伴以相关轻音乐的做法是适当的.这可使幼儿看得更清楚。最后。这位教师实际上做到了言语和直观材料的结合。根据感知觉规律理论,语言的作用可以使幼儿视觉的效果大大提高.从而使幼儿更好地理解学习材料。
一十、在开展“有趣的动物”这一主题时,我事先在自然角悄悄饲养了几只蜗牛,并投放了蜗牛壳等。周一清早,孩子们陆续来园。不一会儿,活动室里便热闹起来,孩子们开始讨论起来“呀,有螺狮!”“不是不是,这是蜗牛。螺狮生活在河里的。”“怎么还有许多空的壳,蜗牛到哪里去了?”“是不是这房子太小了?蜗牛爬出去找大房子了看着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一副认真的样子,我建议由孩子们来饲养蜗牛,仔细观察,然后再想办法验证。请分析该案例并谈谈你对该案例的认识。
【答案】把知识呈现给幼儿或回答他们的问题,并不是教师的主要任务,当孩子出现问题时,帮他们自己发现参考答案比公布参考答案重要得多。新《纲要》明确指出:发展孩子们实际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幼儿亲历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幼儿的心理发展的成熟水平,决定了这种教学活动的过程需要教师创设与之心理发展相应的情境,激发幼儿好奇的学习内驱力,引发幼儿观察和探索的兴趣,并形成积极好学的学习态度,有效的设问是开发幼儿智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心理品质的有效途径。因此,开放性的材料蕴涵着丰富的幼儿感兴趣的问题,孩子在操作中发现了问题,遇到了困难,教师以科学的教育观为理念,积极引发幼儿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自信心,在这样的生活氛围中感到奋发向上,不仅能使幼儿在活动中养成收集信息、勤于思考、敢于质疑、勤学好问、乐于实践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心理品质。而且,在探索、实践中发现问题、尝试用各种方法解决问题,激发了幼儿学习的兴趣,幼儿对所学知识、经验记得更加深刻。
一十一、我班徐温友小朋友今年4岁,是今年刚刚插到我班的新生,他生性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知识面较广,这和他父母的工作有一定的关系。他的爸爸妈妈都在旅游公司工作,平时接触的知识面较广,他平时在家里遇到不懂的地方就问父母,有了“丰富”的知识,他就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在
家里都是以自己为中心。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主观能动性增强,徐温友小朋友对家里人的要求和安排不会一味服从,喜欢闹“独立”,父母叫他干什么事情的时候,他就表现出任性、不听话,你叫他这样,他非不这样,常常使家长束手无策。请从幼儿心理学角度分析徐温友的行为,并提出教育建议。 【答案】(1)材料中徐温友小朋友喜欢闹“独立”,父母叫他干什么事情的时候,他就表现出任性、不听话,你叫他这样,他非不这样,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成为逆反心理,有了一定的自我意识,独立性开始发展。(2)教育建议:①尊重孩子,以正确的态度来对待孩子的逆反行为。家长要正确看待孩子的逆反行为,从小培养孩子树立自主意识。孩子出现逆反行为,是他确定自己独立性的一种方式。②改变教养方式。第一,家庭成员要统一教育方式,口径一致,对孩子的逆反行为要进行耐心指导。第二,教师要采用正面教育方法,用不同教育手段来减少孩子的逆反行为。
一十二、小明刚上幼儿园,一到吃饭、喝水、睡觉时就大喊大闹,任凭老师怎么劝说都不听,一个星期过去了,还是这样。请分析以上案例产生的原因,如果你是这位老师会怎么做?
【答案】(1)材料中小明在幼儿园吃饭、喝水、睡觉时大喊大闹属于入园不适应的问题。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包括:①个体原因。第一,过去的生活经验。有些幼儿在入园前长时间待在家里,除了家人外较少与外界接触,当他们面对新环境和新情况时,这种封闭的生活经验致使幼儿对外界的反应是逃避,害怕的,他们不知道如何与陌生环境中的老师和同伴交往,常常会把自己孤立起来,感到孤独。第二,幼儿的个性特点。不同个性特点的幼儿对待相同的环境会做出不同的反应。实验证明,幼儿一出生或出生后不久即对刺激有不同的反应。②外部原因:第一,环境变化因素。幼儿在入园后,生活条件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幼儿的生活重心从熟悉的家中转移到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中;幼儿要离开熟悉的环境和亲人,单独生活;幼儿有了新的老师和同伴要认识和交往,有更多的新的学习任务,有更高的期望和要求,有更多集体的规则需要遵守等。第二,家庭因素。家庭生活空间特征的影响因素;家庭成员的结构和素质的影响因素;家长过分依恋幼儿也容易使幼儿入园时出现哭闹现象;家长不当的语言暗示也会使幼儿对幼儿园产生恐惧和紧张。第三,教师的因素。小班教师是幼儿进入幼儿园的重要他人,教师在幼儿入园前是否对班上幼儿及其家庭有所了解,是否已经和幼儿产生了良性互动都直接影响着幼儿能否顺利入园。(2)解决小明入园不适应的办法:①为幼儿创设充满爱与温暖的环境。在幼儿入园前,教师要为小班活动室创设符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的环境。要营造一种充满关爱的心理环境。对于新入园的小班幼儿,老师要时刻留意自己的行为,特别是在清晨幼儿入园时,要能主动上前几步迎接幼儿,蹲下来和他们打招呼,尽量配合爱抚的动作,让幼儿感受到老师的爱,他们就会主动离开父母爱的怀抱而投身到新的环境中;否则,当幼儿内心充满恐惧和未知感时,他们就会害怕老师,害怕幼儿园,害怕入园。②在幼儿入园初,教师每天要利用多种方式有针对性地与家长沟通。利用离园时间主动、及时地反馈幼儿入园情况,以便家长及时掌握幼儿在进餐、睡眠、大小便、情绪等方面的情况。③合理安排幼
儿入园之初的活动,使幼儿真正感受到幼儿园生活的快乐,真正喜欢幼儿园。由于幼儿的个性不尽相同,对待新环境的反应各异,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在入园前对幼儿的了解,对全班幼儿在不同的时期分别进行分组管理、分组教育。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