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能力高分题库附精品答案
单选题(共50题)
1、在一节高中音乐鉴赏课《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中,教师播放梅兰芳演唱视频,并请学生分组模仿梅兰芳的动作与唱腔,以加深学生对该选段印象。该行为体现的音乐教学原则是()。 A.愉悦性原则 B.情感性原则 C.实践性原则 D.形象性原则 【答案】 C
2、完全用模仿技术写成的作品,其体裁是( )。 A.赋格曲 B.奥尔加农 C.卡农曲 D.创意曲 【答案】 C
3、哪一点不属于音乐教学导课的组织形式?( ) A.设疑导入、故事导入 B.创境导入、温故导入 C.故事导入、实验导入 D.温故导人、机变导入
【答案】 C
4、20世纪50年代,根据其鸟类生态观察笔记谱写了《鸟鸣集》的作曲家是( )。 A.勋伯格 B.布列兹 C.蒂皮特 D.梅西安 【答案】 D
5、“演奏家在舞台的钢琴前安静地坐了4分33秒,台下观众在这段时间内发出的杂音和环境音,就是这部作品的演奏内容。”这是20世纪中叶的一首音乐作品,其创作者是( ) A.约翰·凯奇 B.克拉姆 C.科普兰 D.格什温 【答案】 A
6、下列作品中,属于印度史诗题材的是( ) A.《星星索》 B.《恰克》
C.《萨满姆赛卡特》 D.《摩诃婆罗多》 【答案】 D
7、西方一位学者说:“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这句话在音乐情感体验中属于( ) A.过程性 B.趣味性 C.独特性 D.针对性 【答案】 C
8、《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的体裁是( )。 A.艺术歌曲 B.进行曲 C.抒情歌曲 D.叙事歌曲 【答案】 B
9、下列不属于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家是( )。 A.规多 B.迪费 C.若斯坎 D.维拉尔特 【答案】 A
10、画家莫奈所属的美术流派风格和下列哪位作曲家的音乐风格类似( )
A.比才 B.德彪西 C.斯特拉文斯基 D.勋伯格 【答案】 B
11、《好日子》属于音乐美范畴的()。 A.优美 B.壮美 C.欢乐美 D.喜剧美 【答案】 C
12、在下列歌手中被记载为“喉啭一声,响传九陌”的是()。 A.许永新 B.秦青 C.韩娥 D.薛谭 【答案】 A
13、浪漫主义时期,德国作曲家( )将德国浪漫主义歌剧发展至巅峰。 A.韦伯 B.瓦格纳 C.勃拉姆斯
D.舒曼 【答案】 B
14、属于混声合唱形式的组合是( ) A.男高音I、男低音I、男低音Ⅱ B.男童音、男高音、男低音 C.女高音I、女高音Ⅱ、女低音 D.男童音、女高音、女低音 【答案】 B
15、“张飞”这一角色在传统京剧中属于( )。 A.生角 B.旦角 C.净角 D.丑角 【答案】 C
16、“欣赏德彪西钢琴作品《月光》时,除了介绍乐曲的创作背景,王老师更关注引导学生感受、想象乐曲旋律、音响所表现的意境、氛围与形象。”这一教学形式体现哪一种音乐美学观点? A.形式主义 B.所指主义 C.表现主义 D.自然主义 【答案】 B
17、体现了检验学生阶段性学习的评价方式是( ) A.终结性评价 B.阶段性评价 C.形成性评价 D.结果性评价 【答案】 C
18、马上要上课了,某老师看到学生都伸着头看教室外面树上叽叽喳喳的麻雀,这位老师就顺势讲道:“小麻雀是我们的大功臣,因为它可以吃掉很多害虫来保护我们不受伤害,谁能模仿一下小麻雀的叫声?和小麻雀说,我们很愿意和它成为好朋友。”这种导人方式属于( )。 A.设疑导入 B.温故导入 C.故事导人 D.机变导入 【答案】 D
19、德国作曲家和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的代表作《布兰诗歌》取材于同名文学作品,其中第一首《命运之轮》经常出现在影视和广告配乐中,为人熟知,这首作品的体裁是 A.康塔塔 B.歌剧 C.交响诗 D.音乐剧 【答案】 A
20、下列活动中.可以作为高中音乐“创作”模块学习内容的是( )。 A.学生欣赏歌剧《魔笛》并写观后感 B.指挥全班学生排练由老师创作的合唱歌曲
C.组织学生前往本市郊区的“民歌第一乡”。搜集当地民歌素材 D.播放音乐,由学生自行设计与之相应的动作和队形 【答案】 D
21、在高中音乐鉴赏课《海岛冰轮初转腾》45分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30分钟时间来讲授京剧的相关知识,l0分钟介绍京剧大师梅兰芳,并利用最后5分钟的时间聆听该选段。该案例违背了哪条高中音乐课程基本理念() A.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兴趣爱好 B.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 C.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造意识 D.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 【答案】 C
22、女性患儿,10岁,因发热、头痛、喉痒、咳嗽3天到儿科门诊治疗,经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给予清开灵25ml加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输入药液约50ml,病人开始胸闷不适,继而呼吸急促、烦躁、惊叫,咯大量粉红色泡沫样痰,双肺可闻弥漫性湿性啰音,心律40次/分,口唇发钳,脉搏消失,血压未测及。 A.过敏反应 B.肝肿大 C.心律失常 D.肾盂肾炎
E.胃出血 【答案】 A
23、《卡门》的体裁是( )。 A.喜歌剧 B.抒情歌剧 C.正歌剧 D.趣歌剧 【答案】 A
24、手三阴经与手三阳经相交于 A.头 B.足 C.手 D.背 E.胸腹 【答案】 C
25、我国音乐家自主创作的作品开始大量进入中小学音乐教材,改变了学堂乐歌时期“以洋曲填国歌”为主的创作现象,这一历史时期是( )。 A.民国初期 B.五四运动前后 C.抗战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答案】 B
26、下列中国古代乐律学理论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⑤④②③① B.⑤④③②① C.④②③①⑤ D.⑤③②④① 【答案】 A
27、对教师音乐教学的评价主要是对其()等的评价。
A.学校领导对音乐教育功能的认识程度和重视程度、学校的艺术氛围、音乐课的开设、音乐教师和音乐教学设备、课外音乐活动的开展 B.包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三个层面
C.教学思想观念、业务素质、教学态度、方法、效果、业绩(含课外音乐活动) D.大量的相互关联的有关事实、概念、概括和经验的信息 【答案】 C
28、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法的特点是( )。 A.音乐游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B.重视无伴奏合唱训练
C.心中的喜悦是儿童成长最重要的因素 D.培养学生大量储存听觉和动觉意象的能力 【答案】 D
29、用于肾阴亏虚而致肝阴不足、肝阳偏亢之证的是 A.益火补土法 B.金水相生法 C.抑木扶土法 D.滋水涵木法 E.培土生金法 【答案】 D
30、行于脉外的是 A.宗气 B.元气 C.营气 D.卫气 E.中气 【答案】 D
31、《黄河大合唱》中的第六乐章《黄河怨》是一首( )。 A.女高音独唱 B.女中音独唱 C.混声合唱 D.女声二部合唱 【答案】 A
32、在交响乐的最高潮部分,一般情况下是通过将力度达到最强、将情绪烘托到极致的方式进行表现,那么下列合适的力度记号是( )。 A.Piano B.Fortissimo C.Pianissimo D.Forte 【答案】 B
33、嵇康善弹的著名古琴曲是( )。 A.《高山流水》 B.《广陵散》 C.《酒狂》 D.《胡笳十八拍》 【答案】 B
34、下列哪个力度记号适合下雨天气忽降大雷的音乐?( ) A.mf B.sf C.dim D.erese 【答案】 B
35、不属于音乐教学事件类型的是( ) A.教学环境突发事件、教学气氛突发事件
B.教学设备突发事件、教学活动突发事件 C.教学硬件突发事件、教学过程突发事件 D.教学气氛突发事件、教学活动突发事件 【答案】 C
36、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引导学生分别演奏《欢乐颂》的两个声部并合奏,然后分辨两声部间的音程关系,其教学重点是( )。 A.曲式 B.速度 C.织体 D.和声 【答案】 D
37、教师处于平等中的“首席”位置,师生成为音乐学习中的“挚友”,在通向“美”的跑道上携手共进。在这样一个前提下,师生之间的关系就完全变了,其中最显著的变化,即学生从原来的服从者转变为今天合作的一方,教师也从原来的指挥者转变为今天合作的另一方。这说明要( ) A.加强学生间的相互合作
B.建立新型的师生“合作伙伴”关系 C.提倡教师间的合作 D.促进教育与环境之间的合作 【答案】 B
38、世界著名的歌剧唱段《饮酒歌》是下列哪部歌剧的经典唱段?( ) A.《费加罗的婚礼》
B.《弄臣》 C.《茶花女》 D.《蝴蝶夫人》 【答案】 C
39、以下对于高中音乐课程目标描述不正确的是()。 A.高中音乐课程不需要关注情感,只注重知识
B.高中音乐课程三维目标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 C.过程与方法的目标可以通过体验、探究、比较、合作等方式方法体现 D.高中音乐课要求学生能够欣赏不同时期、不同民族、不同体裁和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 【答案】 A
40、下列戏曲剧目中,属于现代京剧的是( ) A.《十五贯》 B.《四郎探母》 C.《智取威虎山》 D.《牡丹亭》 【答案】 C
41、“在《多姿的线条》一课中,老师示范傣族孔雀舞中典型的‘三道湾’动作,并分析讲解其基本的舞蹈特征”,此教学方法是()。 A.演示法 B.自主探究法 C.体验法
D.小组讨论法 【答案】 A
42、下列乐器中,不属于京剧最常用伴奏乐器的是( )。 A.小锣 B.琵琶 C.月琴 D.京胡 【答案】 B
43、《西班牙舞曲》是哪部舞剧第三幕中的一首乐曲?( A.《吉赛尔》 B.《鱼美人》 C.《天鹅湖》 D.《葛蓓莉娅》 【答案】 C
44、Agitato的中文意思是( ) A.纵情的 B.雄伟的 C.激动的 D.如歌的 【答案】 C
) 45、下列属于非洲传统乐器的是( ) A.伽耶琴 B.西塔尔琴 C.古琴 D.姆比拉 【答案】 D
46、下列属于格鲁克最后一部改革歌剧的是( ) A.《奥菲欧与尤丽迪茜》 B.《阿尔切斯特》 C.《阿尔米德》
D.《伊菲姬尼在陶里德》 【答案】 D
47、叶小刚的交响曲《地平线》中,蕴含了囊玛的音调和酒盅舞的节奏型,这说明除了蒙古族音乐 A.维吾尔族 B.哈萨克族 C.达斡尔族 D.藏族 【答案】 D
48、在学习《雪绒花》时,教师反复播放音频,结合影片介绍背景知识,并进行拓展,学生了解了“雪绒花”蕴含的情感,感受到了奥地利人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以上做法达成了本课的( )目标。
A.审美性 B.实践性 C.人文性 D.时代性 【答案】 C
49、“我们通过歌声与音乐家共同回忆了美好的童年,这使我们更加珍惜自己的幸福童年,童年就是一首诗,童年就是一首歌,希望同学们永远记住这支美好的童年的歌。”这句话是指教学的( )。 A.导课环节 B.内容环节 C.结课环节 D.反思环节 【答案】 C
50、1978年出土的战国曾侯乙编钟属于( ) A.秦晋音乐文化 B.齐鲁音乐文化 C.荆楚音乐文化 D.燕赵音乐文化 【答案】 C
大题(共10题)
一、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基本理念,对教学设计中的展开阶段进行评析(7分),并说明理由。(8分)演唱《美丽的夏牧场》
【教学对象】 七年级学生 【主要目标】
通过聆听、分析、演唱等活动,能用连贯优美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其他目标略) 【学时】 1课时
【教学过程片段】 1.导入阶段:(略)
2.展开阶段:新课教学(1)出示旋律谱,教师边唱乐谱,边用粉笔在黑板上画旋律线,学生跟随老师用手划旋律线。(2)全体学生起立,再次用肢体动作感知歌曲的韵律,同时强调乐句的呼吸。(3)教师在乐谱中加入换气记号,引导学生跟琴用“lu”哼唱歌曲旋律,并提醒学生找到正确的声音位置,学会用连贯平稳的气息演唱歌曲。(4)师生接龙式学唱旋律。(5)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乐句的异同,分辨出第三乐句的特征,解决难点。
【答案】此课例是一节唱歌课,为正面案例。音乐课堂的展开阶段即课堂教学过程。案例中呈现的是新课教授环节,这一环节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讲授新知。(1)教师从旋律入手,边唱边画,同时,学生用手划旋律线,师生配合,学生从视觉、听觉、以及身体语言多方面感受旋律,对整首歌曲的风格建立了初步印象。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再次站立感受音乐的韵律,并引入呼吸这一歌唱要素。(2)呼吸训练与换气点的把握是这节课学习的重点。作为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呼吸记号等基础知识,因此,案例中教师把重心放在感受与表现上,符合这一学段学生的学习特点。一开始,教师带领学生找到歌曲的换气位置,同时进行标注,较好地帮助学生回忆呼吸记号的书写方法,同时也建立了对歌曲的理性认知。接着,教师带领学生跟琴哼唱歌曲,训练气息的使用。气息训练是一项长期任务,唱歌课中,教师要关注到呼吸训练的重要性,循序渐进,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帮学生找到正确方法。(3)歌曲分析对学生来说颇有难度,课例中加试先引导学生接唱旋律,不仅是对以上发声、呼吸训练的成果体现,也让学生在接唱中关注到乐句的变化,强化了听觉体验,有助于第三乐句的难点认知,于是,在理性分析中,学生顺利找出乐句的异同点,明确第三乐句的特征,从而解决难点。(4)最后整唱歌曲,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情绪与表情处理,完整结束新授环节。此案例中,教学环节完整,教师展现出应具备的专业素养,多种教学方式灵活运用,培养了学生感受、理解和表现音乐的能力。
二、对下列课例进行点评分析。爱尔兰民间舞蹈——踢踏舞 【教学目标】
1.通过对爱尔兰民族经典音乐剧《大河之舞》选段的欣赏与分析,培养对踢踏舞学习的兴趣。2.学习踢踏舞基本动作,能够掌握踢踏舞的舞步特点。3.培养节奏的表现力和舞蹈的创编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和创编踢踏舞。 【教具】
多媒体、幻灯片、自制剪辑的音乐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师:欢迎同学们走进音乐与舞蹈的课堂,现在就让我们跳起热身韵律舞蹈。(播放剪辑的《肯肯圆舞曲》,队伍集合成上课的形式)
【答案】从整体上说.该课对舞蹈艺术基本特征的把握,对音乐与舞蹈之间关系的理解,对舞蹈鉴赏、表演、编创的有机结合与处理,都有一定的独到之处。因此,这个课在设计上为教学实施奠定了良好基础。本课在实施过程中体现了很好的教学策略,教师采用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方法,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切入,激发起学习舞蹈的兴趣,然后通过“观看踢踏舞——研究讨论——基本动作学习——创编表演”这一敦学主线,使学生的学习经历了一个由感性过渡到理性、再从理性回归到感性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不再是被动的.而是在兴趣支配下的主动探究学习过程。显然,这样的教学过程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课的导入部分设计了师生做游戏的环节,通过打击出符合要求的节奏,来体验节奏在音乐中的重要作用,这种充满趣味性的导入,不仅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使学生认识到节奏对于学习舞蹈的意义。当然,好的教学策略来源于新课程理念,其基础是平等和谐的教学关系。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从不太了解踢踏舞,到能够创编、表演踢踏舞,并产生了继续学习的愿望,完全在于整个教学活动中所体现的那种师生间民主平等、和谐交流、教学相长的氛围。对于音乐课程来说,师生之间和谐的情感交流是音乐教学优化审美功效的重要标志,也是新课改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核心理念,在某种意义上决定着音乐教学的成败。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舞蹈的创编,即“借用踢踏舞的形式夸张表现生活中的点滴现象”。从课堂效果来看。基本上达到了教学设计的目标要求,这说明本课对踢踏舞创编教学的思路是明确的。这节课略显不足的是:在爱尔兰民间舞蹈——踢踏舞的风格特征上,还可以挖掘得更深些。比如,爱尔兰民间舞蹈的基本特征有哪些它与爱尔兰民族的生活是怎样的关系爱尔兰民族为什么喜欢用踢踏舞的形式表现社会生活从舞蹈艺术角度来看,任何一种舞蹈都同一定的劳动形态有关,而劳动形态的艺术化则形成了人
身体各部分协调的美,并带有鲜明的地域和民族风格。教师如能把踢踏舞风格形成的原因对学生作进一步地介绍,会更有利于学生的感受、体验和把握。
三、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基本理念,分析课例,并对其新课教学环节进行点评。 【课题名称】 《线条之美》 【教学对象】 八年级学生 【教学内容】
综合艺术——《线条之美》 【主要目标】
1.通过对不同艺术形式的赏析与实践活动,体验各类艺术形式表现的线条美,理解线条在不同艺术中的表现。
2.能演唱《蝴蝶》的主题旋律;能模仿民族舞“三道弯”的体态特征。 【教学重点】
体验、理解线条在不同艺术中的表现力 【教学过程】 1.导入(略)
2.新课教学:线条在不同艺术中的体现(1)音乐中的线条一赏析格里格钢琴曲《蝴蝶》A.教师钢琴示范,学生模唱主题旋律,感受音乐线条的变化。 【答案】本题考查的是对教学过程的分析。《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兴趣;
2.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3.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造意识;4.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分析此题时要从教学过程是否符合《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进行分析。
四、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基本理念,对教学设计中的展开阶段进行评析(7分),并说明理由(8分)。 【课题名称】 《新疆之春》 【教学对象】 七年级学生 【教学内容】 欣赏《新疆之春》 【主要目标】
1.了解认识《新疆之春》的音色、旋律、节奏等音乐特点。
2.能够根据新疆音乐的特点进行编创表演,体验合作表演新疆音乐的魅力。(其他目标略) 【教学过程】
(略)展开阶段:新课教学1.感受与体验(1)用多媒体展示新疆的地理位置、风土人情等。
【答案】本题考查的是对欣赏课的展开阶段的分析。《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了课程基本理念包括(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2)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3)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4)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5)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分析此题时,要从“展开阶段”是否符合上述基本理念出发进行分析。
五、案例:音乐课上,授课教师声情并茂地讲述着古典音乐的特点,并为大家播放了一首古典乐曲。欣赏完毕,她充满感情地问:“同学们喜欢这样的音乐吗?”学生齐声答道“喜欢”。这时,人群中响起一个不同的声音:“不喜欢”。教师没有去理会他,继续说道:“看来同学们都很喜欢古典音乐,那么我们再来欣赏另一首古典乐曲”结果那个学生说了一句“也不好听啊”,但声音明显轻了。老师依然没有理他,继续上课。后来那个学生再也没有发表意见。问题: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基本理念,对上面的教学案例片段进行分析,并简述你的观点。
【答案】这是一个问题案例。从案例中我们会发现老师专注地教学,引导学生理解音乐的“美”,让课堂保持热闹的气氛,足见整堂课还是比较井然有序的。但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教师没有很好的尊重学生,面对学生的“异议”,教师第一次没有理会。当学生第二次发表意见时,声音明显轻了。此时学生的自尊心已经受到伤害。这种不理会的态度势必会在教师和学生之间挖了一条“鸿沟”。新课程关注相互合作探究,呼唤的是一种“合作伙伴”式的师生关系,教师处于平等中的“首席”位置,教师不是指挥者,而是合作的另一方。师生应成为音乐学习中的“挚友”,在通向“美”的跑道上携手共进。教师应当与学生平和交流,找出原因,也应认真思考,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新课标中有注重学生体验这样一个特点,应该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提供不同的学习经验,帮助学生发展个人的知识、能力及价值观。人是有差异的,每个人都是在真正获得自我体验的基础上不断向上发展的。发表不同意见的学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是因为体验具有独特性,该教师在实际操作中忽视个体的存在,忽视对人情感的关注,忽视每个人情感体验的独特性。统一标准必定造成缺乏个性、缺少创新的局面。面对课堂上发生的各种各样的音乐教学事件,教师应该灵活应对,以创造性的艺术策略来应对事件。听取学生的不同想法,一起去发现音乐的美。
六、案例:本课的教学目标之一是引导学生学习非洲鼓乐的基本节奏。在教学过程中,当学生欣赏完《非洲鼓声》后,江老师正准备引导学生根据记忆中的几段非洲鼓乐节奏进行练习。突然,李勇说:“老师,我们想跟其他组‘斗鼓’,行吗?”老师愣住了,因为教学设计里没有这个环节,老师想了想,问:“你行吗?”李勇马上说:“没问题!我在小学时是民乐队敲鼓的,这个我最在行了,哈哈!”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斗鼓”比赛开始了,直到下课。问题: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基本理念,对上面的案例片段进行分析和评价,然后简述理由。
【答案】本题考查的是鉴赏课的授课过程。《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但在教学秩序上,应能够完成本节课的内容及三维目标的内容,“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兴趣;
2.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3.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造意识;4.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根据此进行课例点评。
七、楚老师在高一年级“音乐鉴赏”模块的教学中发现,来自本市一部分地区的学生音乐素质较好,看得出接受过较专业的音乐训练;而另一部分地区的学生则不甚理想,有些学生甚至连简谱都不认识,于是她决定将音乐课改为小组学习的形式,每个小组由音乐素养较好的和音乐素养-般的同学混合组成。同时为鼓励组员间的互相帮助,楚老师将期中、期末考核形式定为小组表演的形式
为主,小组表演的总分数对本组组员的个人成绩有直接影响,以促进组员之间的积极互动与合作。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基本理念,分析楚老师教学中的优点(7分),并说明理由。(8分)
【答案】本题考查的是对音乐教学活动及音乐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的理解。《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指出了高中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兴趣爱好;(2)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3)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造意识;(4)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
八、根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基本理念,对教学设计中的展开阶段进行分析(7分),并提出改进建议(8分)。 【课题名称】
《他们到底是姓蒋还是姓汪?》 【教学对象】
“音乐与戏剧表演”模块的学生 【教学内容】
现代京剧《沙家浜》选段《他们到底是姓蒋还是姓汪?》 【主要目标】
了解现代京剧的特征,学习其演、唱技巧。(其他目标略) 【教学过程片段】
一、导入阶段(略)二、展开阶段:新课教学1.老师详细讲解传统京剧的基本知识(四功、五法、行当等)
2.老师详细介绍传统京剧的脸谱知识(1)介绍不同脸谱所代表的不同含义。(2)演示不同脸谱的绘画方法与特点。
【答案】本题考查的是对“音乐与戏剧表演”模块教学过程中展开阶段的分析。分析此题时要仔细观察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是否符合《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的基本理念。《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指出:(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兴趣爱好;(2)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3)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造意识;(4)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另外,本课例属于“音乐与戏剧表演”领域,戏剧是一门综合艺术,与音乐有着密切的关系。音乐与戏剧表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拓宽艺术视
野、提高审美能力。因此,要注意分析教学过程是否将音乐与戏剧表演相结合。
九、案例:在介绍舞蹈《千手观音》时,陈老师发现后排的一个女生没集中注意听课。而当播放《千手观音》视频进行欣赏时,她却很专注的模仿视频中的舞蹈动作,影响了周围同学安心听课。于是陈老师将她叫到前面来。对她进行了批评教育,并让她在前排空位处坐下听课直至下课。问题: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理念,综合上面的教学案例片段,简述自己的观点。
【答案】这个案例是一个问题案例。本节课为一节舞蹈欣赏课,主要欣赏的是舞蹈《千手观音》。本案例中教师看到一学生不专心听课时并没有制止,而教师及时发现并纠正问题其实有助于实际教学,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引导和提醒。或者在课后的时候针对这一点进行反思,为什么会有学生不愿意听这些课堂知识,我们是否可以改变一下教学方法?后来这个学生在看到视频时,模仿其中的动作,影响了其他学生上课。老师对此进行了批评,这在师生之间产生了更远的距离。教师本应是知识技能的传授者,反而成了学生学习兴趣的扼杀者;本应是音乐美的传递者,实际效果却成了审美能力的摧残者;本应是情感、态度的促进者,没想到竞成为学生成长的阻碍者。新课程观强烈呼唤的是一种“合作伙伴”式的师生关系,教师处于平等中的“首席”位置,师生成为音乐学习中的“挚友”,在通向“美”的跑道上携手共进。在这样一个前提下,师生之间的关系就完全变了,其中最显著的变化,即学生从原来的服从者转变为今天合作的一方,教师也从原来的指挥者转变为今天合作的另一方。案例中的女学生模仿视频动作的这个欲望我们可以鼓励,甚至可以邀请这个学生上台进行舞蹈的模仿.从而达到整体都参与的一个热闹的气氛。
一十、根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基本理念,对教学设计中的展开阶段进行分析点评。 【课题名称】 《丰收时节》 【教学对象】 七年级学生 【教学内容】
欣赏《丰收时节》及综合创编 【主要目标】
1.学习维吾尔族基本舞蹈动作,感受“赛乃姆”节奏。
2.通过欣赏、创编、表演等实践活动,围绕“丰收时节”主题,尝试创作和表演,体会舞台表现的综合性特征。(其他目标略) 【学时】 1
【教学过程片段】
一、导入阶段(略)二、展开阶段:新课教学1.作品赏析——天山脚下的《丰收时节》
【答案】本题考查的是对欣赏以及综合创编课的教学过程的分析。《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2)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3)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4)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5)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分析此题时,要从教学过程是否符合《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进行分析。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