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叶敏,她在⼀家乡镇卫⽣所做了好些年,可现在越来越没有了精⽓神。她不喜欢现在的⼯作,但也不知道该如何寻找适合⾃⼰的⼈⽣。
叶敏在家排⾏⽼⼆,姐姐学习好,也很聪明,⽽弟弟是男孩,也很受重视。为了躲避超⽣,她很⼩的时候就被⽗母寄养在乡下外婆家,等到上⼩学才回到⽗母⾝边。那时赶上⼆胎政策放开,回家的时候,弟弟已经出⽣了。
特殊的⽣活环境让她从⼩就很⾃卑,直到初中时,因为英语成绩好,为这⽗母表扬了她。从此,她就喜欢上了英语。可是到了⾼中,因为不喜欢英语⽼师的授课风格,失去了往⽇学习的热情,成绩⼀落千丈。
当初她想做⼀名⽼师,⽗母却希望她做医⽣。没有任何理由,她放弃了⾃⼰喜欢的专业。其实这么多年来,她⼀直不敢⾃⼰做选择。为了获取⽗母的爱,她事事都顺从⽗母的意愿。她知道,她喜欢的专业其实不是英语,⽽是别⼈的认可。在叶敏的认知⾥,⽗母的建议就是天理,她从不会有任何违抗。她认为爱⾃⼰的⽗母,就要听话。她希望⾃⼰能活成⽗母喜欢的模样。
她更想让⽗母明⽩,她是⼀个听话、乖巧的孩⼦。她甚者觉得,也只有听话,⽗母才喜欢,才不会被再次抛弃。
⼤学毕业后,中医专业毕业的她,辗转就业后⼜做了西医⽅⾯的⼯作。她⼀直觉得,造成这种混乱状况的原因是因为中西医差距过⼤,⽽导致⾃⼰的思维⽆法快速切换。可事实上,导致今天这种现状的根本原因却是个⼈认知能⼒的缺乏。
从⼩我们都被灌输着要成功的想法。我们看见的,听到的都是他⼈如何成功的经历。没⼈告诉你,作为⼀个普通⼈该如何选择坚强与坚持,去⾯对不堪回⾸的过往,要怎样努⼒⽣长,好好过完这⼀⽣。
更没有⼈告诉你,你才是⾃⼰⼈⽣的主⼈。⽽你也只有努⼒⽣活,勇敢地去选择⾃⼰想要的,才能不被这个社会所抛弃。
所以我们很多⼈都活成了叶敏这般的模样。我们不是⽆⼒去选择⾃⼰想要的⼈⽣,只是我们还没能够强⼤到可以⾃主选择⾃⼰的命运。我们的认知能⼒,局限了我们选择的能动⼒。最终演变成了选择的犹豫与纠结。
认知,其实就是对接受的信息进⾏加⼯,整理,储存,反馈。或许叶敏⽐谁都明⽩,她的这种选择其实是为了弥补⾃⼰童年缺失的爱。可能会⾛弯路,可对她⽽⾔,做什么选择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做什么选择才是令⽗母满意的。
在眼花缭乱的⼈⽣选择⾯前,看似叶敏什么也不选,其实她已经做出了选择,选择交出⾃⼰⼈⽣的决策权。做选择的还是她⾃⼰。⼈⽣在于选择,每个⼈都有权决定⾃⼰的⽣长⽅式。如果你放弃了选择⼈⽣的权利,那你就不能怪⽣活会辜负你。
在⼼理学中,有⼀个词语叫“习惯性⽆助”。当你深感⽆⼒时,于是就把选择权交给他⼈,奢望坐享其成,从⽽逃避可能因选择产⽣的责任与风险。⽆担当,这也是犹豫症的重要表现。⽽叶敏这种⽆担当⾏为,实则是个⼈认知的局限性⽽造成的后果。
每个⽗母都很爱孩⼦,可他们的提议只是希望能够给你的选择带来参考,担⼼你做不出好选择,怕你⾛弯路。并没有任何强加的性质。很可惜你认知有限,分析信息有误,曲解了⽗母最好的⼼愿,你以为将选择的权利交到了他们的⼿中,是最好的选择。可事实上,这不仅仅是对你⾃⼰⼈⽣的亵渎,更是对⽗母的⼀种残忍。你越是这样,他们会越担⼼,担⼼没他们的⽇⼦你⽆法苟活,不得不再次为你的⼈⽣规划。
可怜天下⽗母⼼!
如果你可以⾃主决定,找到⼀条适合⾃⼰的路,由此活得精彩,他们还需要操吗?
你要知道,你想⾛怎样的⼀条路,过完怎样的⼈⽣?主⾓是你。⽗母只是端茶倒⽔的配⾓,很快就会下场。应该意识到,你的认知模式则决定了你将来可能会过着怎样的⼀种⼈⽣。⼜是怎样通过多读书,多历事,来提⾼⾃⼰的认知能⼒。或许,这种提升并不能起到逆转命运的作⽤。但,⾄少它能让你彻底释怀,看清这个世界,听懂你的⼼。感⾃⼰所想,爱⾃⼰所爱。破茧⽽出,选择涅槃重⽣,那才是你,最真实的⾯孔。王⽟秀,笔名:⽟凡瑶。⼼理学情感作家。扬州市作家协会会员。九⾂签约作者。著有长篇⼩说《路》《记得说爱我》《我的⼥友,四⽉⼩满》等;出版社科类《快思慢选》;出版短篇作品:诗歌《⾃由》;散⽂《臂弯下,最温暖的地⽅》《陪伴,是这世间最长情的爱》;励志短篇《有时候⾯对,⽐害怕要来得直接》《你们之间,只是⼀分之差》《这个世界没有不劳⽽获的事》等收录于《如果你害怕,那你就输了》《每⼀次伤⼼,都请⽤微笑⾯对》等合集中。□编辑:叶寒□图⽚:⽹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