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 义务教育 高等教育 出国留学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心理咨询案例论文范例

2023-01-04 来源:化拓教育网

心理咨询案例论文范文1

[关键词] 应用心理学 实践教学 立体化

一、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分析

。我们最近对207名在校学生的专题调研中也发现,学生对实践教学环节表示了较为强烈的愿望!根据以往的调研和我们的体会,不少地方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长期主要存在如下不足:一是专业教育理论教学偏多,实践教学偏少;二是实践教学模式较单一,缺乏创新性,实践教学系统性、针对性不强;三是实践教学师资力量较为薄弱,亟需具有理论知识深厚、实践能力突出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四是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

二、应用心理学专业分层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建构内容

心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在心理学教学中,应该始终把心理学理论知识的传授与、心理治疗、心理健康教育等实践紧密结合。心理学要与不同个体、不同群体、不同文化等密切结合才会有生命力。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实践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扩展学生的知识面等都大有裨益。应用心理学实践教学体系应适应不同层次、不同方面专业学习的需要,注重分层、多样化、立体化协调发展,以利于培养培养应用心理学专业复合型人才。

(一)实践教学目标建构的层次化、多元化

根据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实践教学的内容,应有不同取向的实践教学目标,可以在不同教学阶段进行多样化的单项能力培养、综合职业能力培养、职业素质培养;或毕业、就业前的上岗前培训、技能提高培养等。在实践教学目标层次上,应使整个实践教学体系体现出由浅入深,由低级到高级,循序渐进的过程:

1.认识实践

认识实践的课程主要是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实践的目的是对专业知识进行认知,让学生对本专业产生感性认识;实践方式有教师讲解、课堂演示、实验演示、软件仿真模拟,进行课堂讨论,参观见习与实习、考察、进行分析讨论、参观等。还可在假期安排集中实践,如心理学调查等。

2.模拟实践

模拟实践的目的在于配合专业课的课程实习,促进专业学习,为校外实践奠定基础。模拟实践主要利用校内实践场所,如心理学实验室、多媒体教室、心理咨询室等,进行模拟心理咨询、普通话实践训练、人际交往训练等。

3.专业综合实践

专业实践的目的以形成和提升专业能力与素质为主。校内专业实践主要是在中、高年级进行综合性专业训练,如在心理实验、心理咨询、心理测量、认知心理学、广告与营销心理学等课程中的综合性项目中,学生综合运用实验、测量、访谈、问卷调查、个案研究等方法进行专业实践;校外专业实践主要是专业实习,时间至少8周以上,最好实施轮岗实习。

4.研究实践

研究型实践教学是指在实践教学中,指导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用于实际问题分析和解决,是学生在辅导教师的指导下,以完成课题研究为动力,经历选题、搜集资料、选择方法、研究设计、组织实施、分析结果、提炼观点、撰写(研究报告)的实践过程。研究实践的目的以展示能力、拓展能力为主。研究实践应提倡选用来自于社会生活实际的实用性课题或与教师的科研工作紧密结合的课题。

研究实践应注意处理好一般要求与提高层次的关系:如对于那些有较强的专业兴趣、专业基础较好的学生,根据学生专业学习的特点,在自愿的基础上试行导师制度,师生结对,具体指导。指导学生学习和应用心理学知识,参加大学生挑战杯“科技作品大赛”、“创业大赛”等科技实践创新活动。同时对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习惯、专业意识、思想行为等多方面进行指导。要使各个不同层次上都有指导教师参与对学生的指导工作。本专业这方面近年来每年均有10余位学生的项目获得大学生挑战杯校级立项。

(二)实践课程设计的系列化与实践教学项目设计的多元化

实践课程设计主要是在某一门专业基础或专业课内安排系列实践教学学时或专用周,这些课程主要有心理测量、实验心理学、咨询心理学、学校心理学、行为矫正、心理学研究方法、广告与消费心理学等。课程设计的选题尽量来自于社会的实际需要,使课程具有真实性,从而使结果具有实用性;课程设计内容的深度和广度要根据现有学生已学的知识结构情况而定,并使课程设计题目层层深入,形成系列,从而来系统地提高学生的基础技能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践教学项目设计除了各种多样化的单项实践教学项目外,可以开展各种综合性实践教学项目。。

(三)建构分层立体化的实践教学环境

1.校内实践教学体系的分层立体化建构

一是实验室实训课程的实践训练。实验教学是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下通过自己主观努力完成的教学过程,它的直观性、实践性、综合性、创造性是无可替代的。通过实验教学,主要是深化理论知识,掌握实践技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基本实验能力、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创新意识。心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其实验教学体系包括基础实验(基本实验技能、基本规律验证等)、专业综合实验(现代心理实验技能、专题实验等)以及研究性实验(心理学规律的探讨与研发工作等)三个不同层次的实验教学。具体如开设SPSS与心理统计、实验心理学、心理测量、认知心理学、心理咨询与技巧等实验实训类课程,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科技的进步,目前心理学实验可以区分为两大类,一是在实验操作台上通过机械和手工完成的实验,二是计算机模拟实验,它们各有功用,二者配合使用,可以相得益彰。然而实验教学应该避免完全以计算机软件系统模拟和代替传统的仪器操作的趋向,以利于培养学生整个实验的操作能力以及创造性研究实验的能力。另外,还要加强实验室的开放,要将实验室的所有实验项目对所有学生进行开放,对不同实验课程设立不同的实验教学计划,建立网上选课的机制,设立相关值班制度,充分给予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

二是开设应用技能课程。这方面课程主要在校内通过校内实训场所(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咨询实验室、团体心理训练室等)的课堂教学进行。以该专业学校心理教育方向课程为例,应用技能课程要围绕“心理咨询与治疗”、“心理课程与教育”和“心理测评及应用”三大实践技能展开,以便完成对服务对象心理“了解”、“发展”和“补救”的任务。在应用技能课程教学中,可以广泛使用案例教学,通过剖析案例,让学生以案例情节为线索,自觉进入案例现场,充当其中角色,独立思考,独立决策,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相应的实践技能。

三是课程论文、学年论文、毕业论文等撰写与研究。课程论文、学年论文、毕业论文要求学生综合性地应用所学专业知识进行自主研究与探索。特别是教学计划中,第八学期最主要的教学工作就是指导学生撰写学位论文,这不仅是对过去所学专业知识进行总结凝练的过程,更是对学生综合科研实践技能的检阅与提升的过程。

2.校外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分层、多样化建构

主要通过校外见习、实习活动,综合培养及检验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实践技能,其目标是形成独立而灵活的相关行业的从业能力。这项工作仅仅靠一两个实践教学基地是难以达到效果的。为了保证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校外见习、实习的效果,应形成较为完备的层次合理的实践教学基地梯队。如以心理健康教育方向的实践而言,我们适应面向针对不同层次心理健康服务需要的群体进行相关了的教学实践:一是针对普通心理需求的群体(如普通学校);二是针对一般问题行为群体(如青少年成长特训学校);三是针对严重问题行为群体(如劳教所);四是针对心理障碍与精神疾病群体(如康复医院)。

3.注意实践教学课内常规体系与课外非常规体系的协调建构

实践教学课内常规体系主要是指在教学计划中有系统安排的实践教学环节,一般包括:一是集中设置的实践教学环节,包括专业课程中的实验、实训环节,如在心理统计、心理测量、心理咨询等课程中增加实践内容,增加运用专业知识从事科学实践和社会实践的机会;二是专业见习、实习、毕业论文及专题性、有组织的系列社会实践。如将专业实习、见习与理论课穿行,让学生参加一些实际的课题研究和社会调查,使学生在实践中验证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并在实践中学得一些书本上难以学到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实践教学课外非常规体系主要包括:一是积极指导与心理学相关的学生社团活动等课外活动,每年组织心理社团成员开展大规模的新生心理素质测量与评价活动;经常举办应用心理学学术沙龙或学生论坛;积极开展青年志愿者心理援助服务活动,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技能;二是定期邀请校外名家和校内专业教师举办一些心理学专题的讲座,如“应用心理学发展前景”、“心理援助知识讲座”等;三是举办“心理剧”、“心理学知识大赛”等比赛,以培养学生专业应用能力与竞争意识。四是在校内通过导师制培养,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研究活动,培养创新能力,着重培养学生创业团队间的合作能力。对于有突出表现者,如各种重大学习竞赛、辩论大赛、演讲大赛、心理剧比赛、知识竞赛中获奖,在正式学术刊物或学术会议上者,经本人申请和学院批准后可酌情代替选修课或实践课对应的学分。五是校外实践。要求学生利用假期必须参加的实践活动,包括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各种调查与专题研究、案例分析和学生的兼职工作等。对于参与课外工作实践表现突出的学生,设置奖励学分。通过课外实践环节,拓展个性化教育的空间,保证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质量。

在实践活动方面,我们指导本专业学生为主体的湘中大学生心理学协会等学生社团开展了多种富有成效的实践活动(如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特殊教育学校支教活动、四川地震灾区心理援助等),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影响,该协会荣获“湖南省优秀大学生社团”荣誉称号(2007年)。

4.注意实践教学实体资源与网络资源的协调建构

互联网的兴起,为拓展实践教学实体资源的功能提供了新的平台。。学生的校外实践活动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与教师的教学信息交流、与同学的学习资源共享,这样极大地拓展了实践教学的资源空间与灵活性。

5.注意实践教学校外资源与校内资源的协调建构

实践教学校外资源与校内资源是相辅相成的。。这项工作与校外实习基地、校内实验室、图书馆等资源均相关联。又如实验教学其实既包括实验室实验,也包括实习基地的实践性实验,可以使学生的学习―――科研实现一体化,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进行心理学研究的能力和素养。

(四)在实践教学上要采用“启发式”教学,注重教学方法、教学形式的多元化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我们重视采用“启发式”教学,不断更新实践教学内容、改进实践教学手段,提高实践教学效果。如在实验教学中,减少演示性、验证性实验项目的比例,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和研究创新实验项目的比例,在实验过程中,分层次提出实验要求,并加强实验过程的指导。在各类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教学过程中,教师给出不同层次、不同设计要求的多个设计项目,加强引导,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能力和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学生必须完成设计文档。在设计指导安排上,学生可自主进入开放实验室,也可通过校园网进行预约,教师在网上进行设计过程的指导。

在教学形式上要注重多样化。。

(五)实践能力评价的多元化

对于实践教学的能力考核可以由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专家评价、社会评价等不同方面的评价;考核形式可以采用解决实际问题式考核、试卷式考核、小论文形式、口试、答辩、实践小组评议、自己申报与小组评价相结合、专家评价等不同方式对学生实践能力进行评价。

三、应用心理学专业分层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建构的保障

1.相关政策与行政支持是实践教学体系建构的坚实支撑

这方面包括:学校行政对实践教学环节的支持、在仪器供给和维护中的支持、在课程教学方式、大纲和考试设计、立体化教材的编写、学生社团活动的组织等方面赋予教师更多的灵活性和支持、在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为专业分层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建构创造和谐的外部环境等方面的支持等。

2.“双师型”专业教师是实践教学体系建构的主导力量

建构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教师必须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给予学生有效的指导,这就要求专职教师在掌握心理学理论的基础上,还要了解和熟练掌握计算机和高等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相关应用性知识和技能,加强自身实践能力的提高,努力成为“双师型教师”。可通过参加专门的心理学师资培训、获得国家心理咨询师二级以上证书、主动服务社会、也可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一些有心理学应用实践经验的心理咨询师兼职来充实师资队伍。目前我们已经形成了一支既能从事心理学专业教学与科研,又能亲自参与各种心理咨询与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我们现有6位教师拥有国家心理咨询师二级证书,有多位教师面向校内外开展了讲座、心理咨询与辅导等多种形式的社会服务。其中有教师如陈杰副教授也在学院和社会上具有较高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于2009年获得湖南省优秀教师荣誉。教师在学科专业建设、教改与科研方面也注重突出心理咨询与心理健康教育与服务取向,有较丰富的相关教学与科研成果。这些成果紧紧围绕当代应用心理学的重要专业方向之一――心理咨询与心理健康教育,为专业办学提供了较为强有力的学科专业保障。教师队伍在服务社会、服务学生方面面向广泛,社会效益显著。

3.积累实践教学体系建构的社会资本,注重实训场所建设主体的多元化

校内实训场所建设主要由学校自己投资兴建;也可学校与社会共同投资兴建,引进企业或科研院所在校内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可以利用企业在学校投资实践教学设备为企业做广告宣传等方式。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主体也可多元化,要积极取得政府、有关企事业单位特别是学校、医院、劳教所等的支持。

总之,要逐步摸索一条符合学校实际情况、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自主性、积极性的教学方式,并对实践教学环节进行有机的整合,使实验教学、实习、竞赛、毕业论文等相关环节不再孤立,彼此都能够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起到积极作用。要针对不同的学生的需求,形成阶梯的立体化培养方式,让各层次的学生均能充分的发挥其个性,得到适合其的培养,并使之均能成为具备高素质、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社会主义应用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秦素琼,等.我校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查研究[A].李其维.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

[2]任其平,黄警钟.基于能力培养的应用心理学专业改革探讨[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29-30.

[3]谢倩,辛勇.构建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81-82.

[4] [7]阴山燕.对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建设的思考[J].医学教育探索2007,(9),819.

[5]谢爱武.关于高师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的思考[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4).140.

[6]吕建国.应用心理学专业实验室建设的思路[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3):33-37.

[8]方翰青.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实践技能培养的思考[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6,(5):20-21.

心理咨询案例论文范文2

论文摘要:年来,我一直承担着我院心理咨询专业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任务,在执教的过程中努力探索着综合实践活动与心理活动的整合。本文论述了如何结合专业特色确定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目标、内容、活动方式与评价等方面。

1结合专业特色进行课程目标定位

心理咨询专业的培养目标中明确指出,学生应“具备熟练的心理诊断、心理测量、心理咨询和干预技能和技巧;具备独立开展学校心理教育教学和社会服务工作的能力,具备良好的教学能力,胜任中学心理教育教学工作;能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的专业人员;能从事其它领域心理学实际应用;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有良好的身心品质。。

1.1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心理健康的判断标准,了解心理咨询专业,了解相关的心理专业知识,要具有较强人际沟通能力和观察能力,如知道如何接待来访者、观察来访者、与来访者进行沟通等。

1.2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课程学习中学会心理问题解决的方法,即针对某一心理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同时还要学会一些程序性的方法,如清楚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基本过程,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如何实施,如何评估实施的效果等。

1.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从这些角度看,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使学生理解活动特别是心理活动设计的理念和特点,学习心理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策略,可以促进专业学生专业知识能力和情意的成长。

2结合专业特色选择课程的内容与活动的方式

我院自2006年秋季开始,就尝试着在心理咨询专业班级的第三学期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每周四学时,共计72学时。根据《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领域包括主题探究类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教育、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四大块,活动方式有调查、观察、查找资料、实验、设计制作等。我们参考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领域,确定心理专业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包括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两大部分,其中理理论学习占30%的比例,主要侧重于活动方法的介绍,实践学习占70%的比例,主要侧重于运用心理学原理解决实际存在的心理问题。。

2.1宣传活动

主要内容是有两块,一是宣传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有什么样的意义,如何简要而准确地判断自己心理是否健康。二是宣传心理咨询室,由于我院的心理咨询工作起步较晚,影响不够大,学生不了解,很多学生不知道去心理咨询室或不敢走进心理咨询室的情况,我们每年都让心理咨询专业的学生去新生班级进行咨询室的宣传,让学生知道什么时候需要去接受咨询,去哪里接受咨询,如何进行心理咨询,消除学生对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的误解。这个内容以“与心理健康同行”系列主题活动的形式开展。该活动要求师生共同策划一次大型的全院范围内的宣传活动,重点在于三人一组到各个新生班级进行一次有关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室的口头宣传活动,设计一条宣传标语等。。

2.2调查类活动

主要是对新生进行心理普查,了解在校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建立心理档案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作准备。我们以每年一度的全院范围内的新生心理普查和定期的心理测试为主要形式。 转贴于

2.3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心理咨询专业学生的就业流向通常是去中小学担任心理健康教育,或是去社区进行健康教育,或是去企业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无论是去哪里,他们都必须要有策划、组织心理教育活动的能力。。这些活动主要是以团体辅导的形式,或以情景模拟的形式开展,总之,需要学生自主地去策划、设计和进行。

2.4社会参与类活动

包括社区考察与公益活动。。我们学校周边有湖北省女子劳教所,我们通过努力将其建成了心理咨询专业的实践基地,定期地带学生去参观考察。

所有的活动的形式有个别活动、小组活动,但主要以小组活动的形式进行,小组一般不固定,当一个活动结束后需要进行重新分组,以促进同学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在这些类型的活动中,根据需要还要对学生进行相关的理论指导,主要是活动程序方法介绍和研究方法的介绍。

3结合专业特色进行课程评价

课程的评价是反映实施状况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既是活动的终结,也是活动的持续起点。更是活动的循环境过程。由于整个课程的实施是以活动的形式展开,那么它的评价也就不同于其他课程,需要体现活动课程的评价特点,如强调过程性、主体性和激励性等原则。最终的评价将针对活动目标,由教师、学生所在的小组和学生本人共同决定。学生先写自评报告,教师和小组成员根据其表现对自评报告再进行评价。

4实施后的反思

三年来,我在实施的过程中不断地反思自己的设计与开展活动的结果,通过调查,85%以上的学生们都很喜欢这门课程,他们认为,在活动中他们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开拓了视野,学会了思考。如06心理咨询的秦兰同学对湖北省未成年人管教所的未成年人进行了调查之后,写道“:其实,我们都想,用家庭,社会和每一双有爱心的双手,让羔羊不再迷途!”07心理咨询的李婵同学在自评报告中写道“:出勤率百分之百,学习过程中比较投入,在学习中懂得了团结合作,手动脑相结合,积极走出教室、注重实践等学习方法。在学习中获得了很多乐趣……”

从课程发展来看,我仍然觉得有很多不足,如课程目标的定位和活动类型的划分合理性有待进行论证;由于资源的限制,学生的活动还主要局限在校内,校外开展的活动比较少,学生的素质是否符合专业发展的需要也还需要市场的检验。

参考文献

心理咨询案例论文范文3

【关键词】农村;初中生;仁爱品质;积极心理学

一、研究目标

(一)认识性目标

1.培养农村初中生仁爱品质需要提升其心理健康水平。

2.学生仁爱品质的养成需要仁爱动力系统的良性循环。

(二)实效性目标

1.有效提升了学生的仁爱品质和能力。

2.有效构建了学生的仁爱动力系统。

二、研究内容

(一)进行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仁爱能力的研究。

(二)开展构建学生仁爱动力系统的研究。

三、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法、随机分层抽样法、整群抽样法、图表法、文献法。

四、研究措施和活动

我校把该课题工作列为学校的特色工作,围绕课题研究,课题组开展了培养学生仁爱品质的大量活动,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课题前期准备阶段的主要活动有组建课题团队、制度建设。课题成功立项后,研究措施和活动按普及―实践―提炼的指导思路划分,主要有三大类。即学习提升、实践提炼和总结梳理。具体介绍如下:

(一)课题主研团队建设。

(二)制度建设。

(三)学习提升。

近两年来,为了提升课题主研成员和参研人员的心理援助专业能力和教育科研理论水平,同时也为了提升大众对心理援助的常态接纳度。学校多次以“请进来,走出去”和购买专业书籍的方式进行师资培训。

1.市教科所吕安所长、彭晓明主任莅临学校调研指导课题研究工作。

2.聘请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李萍教授对全校师生、家长作关于学习效能和家长效能的心理讲座。

3.课题组购买书籍供全体老师传阅。

4.课题负责人、执笔主研、主研、班主任先后外出培训、考察,返回后在课题推进工作中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

(四)实践提炼

本课题属于应用型研究。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构建仁爱动力系统,培养学生的仁爱品质。为此,课题组开展了丰富的以心理援助为主题的实践活动。

1.优化学生社会支持系统。

学生的社会支持系统成员主要为同学、教职员工和家长。在本课题中,学生的社会支持系统成员也是学生的仁爱动力系统成员。学生接受仁爱,拥有仁爱能力后自然会传递仁爱,传递仁爱的积极体验形成积极情绪条件反射后,自然会回报仁爱。介于此,课题组全面推进了拟发的提升仁爱能力的措施:主题讲座、宣传栏宣传、 “心理暗示语”、“自制心灵鸡汤”、“心理游戏”等。

2.提炼后策略的试点推广。

3.建立援助网络,提升仁爱的意识。

。我县的心育网络诠释为心育互联网和心育师生网。

(五)总结梳理

课题研究的整个过程都是开放的。我们对部分拟发策略进行了必要的修正。课题组对研究成果进行总结梳理后,形成了3本课题校刊,参加了十多次项目申报和成果展评活动。

五、研究取得的成果

(一)认识性成果。

1.培养农村初中生仁爱品质需要提升其心理健康水平。

2. 学生仁爱品质的养成需要仁爱动力系统的良性循环。

(二)操作性成果。

自课题立项以来,课题组针对我校实际情况,从提高学生的仁爱能力和构建仁爱动力系统两个方面入手,开展了扎实有效的自助和助人的仁爱实践活动,形成了具体的分项实施措施。

自助的策略针对的群体是未出现心理问题的正常学生;助人的策略针对的群体是经历了重大负性事件的心理问题易感型学生和已出现心理问题需要心理学专业援助的学生群体;自助助人的策略针对的群体是所有的学生。课题研发的三类策略既相对独立,又相互渗透、融合。自助产生的仁爱能力让学生更好地助人,助人获得的仁爱幸福感让学生更好地自助,助人自助的条件性积极情绪反射让学生付出与获得的仁爱能量得到了守恒,让学生仁爱品质的动力系统得到了良性的循环。下面就本课题研发策略作具体阐述。

1.自助的策略。

此策略存在的价值:农村初中生多数为独生子女,他们既缺乏兄弟姐妹的陪伴,又缺乏多子女家庭孩子间的互助意识。这些特殊性导致了,农村初中生对支持系统中同W的依赖虽高,但却没能得到需要的帮助,因此提升学生的自助意识和能力就尤为重要了。自助的策略实施以来,学生通过多渠道的自助,心理素质得到提高,潜能得到开发,仁爱能力得到提升。自助的策略具体分类如下:

(1)提升心理素质,增强仁爱能力。

①培养学生正面解读消极事件的能力和习惯。我们每个人都有把事情想到自己可以接受的权力和能力。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做情绪的主人,课题组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征文、工作坊等方式引导学生做正面解读。

③优化心灵谈话法。优化学生心灵的目的是为了构建学生的精神庇佑所,在学生的精神庇佑所里,仁爱了会宽容,宽容了会感恩,感恩了会奋进,奋进了又会更好地仁爱……在仁爱的循环里,仁爱、宽容、感恩、奋进四种积极心理品质是互相融合,互相促进的。

(2)潜能开发。

①举办心灵港湾工作坊。工作坊的理论建构是:阿德勒团辅;中科院刘善循教授的6S超级学习策略;社科院许金声教授的全人心理学理论;辽宁金洪源的元认识理论。三年多来,课题组在校内对学生提供的工作坊主题有“提升逆商AQ”、“元认知学习法”、“优化亲子关系”、“遇见未知的自己”、“发散思维训练”等。团辅后,学生的潜能得到了开发,仁爱能力得到了提高。

②构建心灵花园。此策略的主要研发理论:冥想放松、自我催眠、刘善循学习理论(高效学习状态:一份好心情;身心放松;头脑宁静而清醒)。研发此策略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在身心疲倦时,有退避的心灵空间。

③积极心理暗示。我校运用积极心理暗示的措施形式多样。;班级文化栏“心灵港湾”中的心理暗示语是自我语言暗示;班级文化牌中的班级口号是集体语言暗示;班主任寄语是他人语言暗示。

2.助人的策略。

该策略存在的价值:农村县城、乡镇缺少专业的心理咨询中心,就是县级医院也很少有由专职医生坐诊的心理咨询科,农村初中生求助心理学专业帮助至少得到市里,路途远,诸有不便;社会专业心理咨询机构所收咨询费用高,一般农村家庭较难接受,导致陷入心理问题的学生讳疾忌医,不能及时得到心理学的专业帮助。在助人策略中,付出爱、接受爱、传递爱、回报爱的循环有力地增强了学生的仁爱能量。助人策略具体如下:

①运用心理测评专业软件筛查、预防。定期对学生进行常规性的心理状态测评,可以及时准确发挥社会支持系统的力量。

②房树人测试。房树人测试能透过被试的房树人作品投射出个人的心理状态,可以作为测试学生心理状态的普查筛选工具。被试只需用铅笔在一张A4纸上任意画一幅包括房子、树、人物在内的画就可以了。

③举办以调适考试状态、管理情绪等为主题的讲座。课题组常规提供的主题讲座有《中考,我来了》、《快乐地做情绪的主人》、《正面解读,快乐成长》、《实现心中的梦想》等。

④编导演心理剧。心理剧通过特殊的戏剧形式宣泄情绪、消除内心压力和自卑感,增强学生适应环境和克服危机的能力。

(2)专业心理学干预,助其体验被助的幸福。

①筛查报送。心理问题像身理疾病一样,发现得越早越容易高效干预,筛查报送主要是由同学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完成的。

②预后支持。在学生接受心理干预后的心理成长过程中,同学需要为学生提供轻松的成长环境。

③心理咨询室提供个案咨询。三年多来,来访学生发给咨询室老师的感恩短信达几百条。

3.自助助人的策略。

此策略的存在价值。农村初中生中,绝大部分人没看过一本心理类书籍,超过一半的学生在家里没有用利用网络查资料的条件,他们的上网率平均达不到1周1次。。精神食粮的补给使学生的仁爱品质和仁爱能力得到了很好的提升。自助助人的策略具体分类如下:

(1)校园广播站设心灵成长故事栏目。该措施的研发理论为,宽容、仁爱、感恩、奋进是人类精神的庇佑所。促进学生精神成长的核心力量是爱!感受到爱的人会真正去爱,爱了会有宽容,爱了会有感恩,爱了会有奋进。爱会传递,恨会感染,充满爱的心灵,恨无处藏身;充满恨的心灵,爱无处藏身。

(2)学生自制心灵鸡汤。心灵鸡汤笔记本是学生用以记录能给自己心灵滋养的正能量信息的笔记本。

(3)心灵的港湾。设计该文化栏目的目的有:一是让同学们在暗示语的帮助下养成良好的习惯,不断完善自己;二是让同学们拥有美好的天使般的心灵,拥有发现真、善、美的天使般的眼睛。心灵的港湾很好地体现了积极心理学的理念。

六、研究取得的效益

(一)我校学生行为习惯得到很好的改善。

学校实施培养学生仁爱品质的策略以来,学生的行为习惯有了很大的改变,德育处违规违纪的学生人数逐年降低。

(二)各级各类奖项。

1. 2015年李琴老师独著论文《考试焦虑学生的心理咨询个案报告》获本课题总课题组征文赛一等奖。

2. 李琴、黄光兵合著论文《培养农村初中生仁爱品质的策略》获总课题组征文赛一等奖。

3. 。

4. 邱凯霞老师独著论文《农村中学师生仁爱关系与英语课堂教育效果》获总课题组征文赛一等奖。

5. 陈四新老师独著论文《德育工作中仁爱品质的培养》获总课题组征文赛二等奖。

6. 罗雪梅老师独著论文《让仁爱之光照耀语文课堂》获总课题组征文赛二等奖。

7. 黄辉老师独著论文《班主任工作中的仁爱教育》获总课题组征文赛二等奖。

8. 2016年李琴、周玲老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成果―《积极心理学引领 课题策略实施―优化学生心灵的心理咨询个案报告》在2016年四川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成果评选活动中荣获一等奖。

9. 2016年心育课题《对农村初中生实施心理援助的策略研究》的课题阶段成果荣获2016年度四川省教育科研资助金项目课题研究阶段成果二等奖。(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很好地弥补了省级课题研究中关于优化学生社会支持系统的薄弱环节)

(三)各级部门、单位肯定。

2015年我校心育课题组为公安局设计心理咨询室并在需要时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2015年我县迎教育均衡发展的国检时,丹棱县教育局领导让本课题执笔主研参加座谈会并向教育部领导介绍我校的课题工作。

?翁獾难芯啃Ч。

2016年课题组提交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材料《秉承积极心理学理念,提升学生精神核心素养》被选送参加眉山市教育局组织的素质教育座谈会。

2016年我校的促进学生心理成长的课题策略和心理健康教育特色模式形成的论文《心系全体 。2016年县教研室设心理教研员岗位,课题执笔主研李琴老师为我县兼职心理教研员。2016年团县委部署课题组撰写: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经验文章《实施心理指导策略 ,提升积极心理品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示范点工作介绍及总结。

2016年课题执笔主研李琴老师被丹棱县妇联选派至眉山参加 “幸福使者,母亲课堂”骨干讲师培训班的培训。主办单位是市妇联和市教育体育局。

2016年县精神文明办、县教育体育局决定把全县唯一的“未成年人心理成长指导中心”建于我校。建成后的指导中心功能室完备,设备齐全,建设方案的资金预算为45万,全部由政府出资。

七、参考文献

《爱的五种语言》 (美)(Dr・Gary Chapman)盖瑞?查普曼著,王云良译;出版社 中国城市出版社;出版时间 20060年。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文件印发单位 教育部;颁布时间 2012年。

《积极心理学》(爱尔兰)Alan Carr著,丁丹等译;出版社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 2013年09月。

【1】万.美国中小学校园欺侮现象之研究[M].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7,14.

【2】张海燕,刘丽.学校欺侮行为干预研究综述[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5).

【4】徐本华,李新旺.关于儿童欺负行为研究的思考[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

学社会科学版),2002,(24).

【5】武建芬.中小学生的欺负行为及其心理分析[J].山教育学院学报,1999,(1).

心理咨询案例论文范文4

关键词:高等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20-0005-03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外教育界出现了以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特征的发展趋势,有学者称为“教育信息化现象”。与此同时,“心理健康教育”一词正式被国家政策文件所使用,并被纳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进入蓬勃发展时期。。

近年来,信息化与“互联网+”行动计划已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指出,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破解制约我国教育发展的难题,促进教育的创新与变革,是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的重大战略抉择。在心理健康教育领域开发并应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最佳选择,也为不断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科学化水平,解决诸如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全面覆盖、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系统化等难题提供了方法和途径。在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化进程得到有力推动。

。。。。但相较其它栏目6.23%的建设比例,以上三类栏目的建设亦具有一定的主流倾向。

二、大学生心理测评的信息化

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学生心理健康状态的评估是心理咨询、心理危机干预等重点工作的基础,心理测评作为科学化的心理评估手段被广泛使用。。

传统的心理测评,主要采取纸笔测验的方式,须由专业人员现场施测、回收、统计分析,结果反馈耗时也较长。计算机技术的运用有效地节省了数据处理和结果反馈的时间,如较早由某高校研发的心理测验与统计系统(WJZ2000),可以阅读测验答题卡采集数据并快速计算结果。随着网络技术的融入,以心理测评为主要功能的心理软件在市场上层出不穷。这些软件将测验的实施、评分、数据分析和初步建议实时化、智能化,不仅可以实现心理测评的全程计算机操作,还可以实现数据库管理和多样化的数据分析。

心理测评的网络化与系统化引领了心理健康教育整体的信息化。随着系统软件的拓展研发,公共信息、心理咨询预约和系统化管理、心理健康知识网页嵌入等新的功能模块不断被整合进来,如今的心理测评软件系统已不仅仅具有心理测评一项功能,而是逐渐发展成多功能的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化管理系统,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网络平台和线上阵地。

三、大学生心理咨询的信息化

心理咨询是咨询师与来访者通过沟通解决心理问题的过程,互联网通信工具的开发为心理咨询提供了网络沟通的条件,从而推动了网络心理咨询的产生和发展。。。心理咨询的“互联网+”已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众多实证研究显示网络咨询的有效性,并且应用前景广泛。。但这种咨询形式也存在自身的局限,如咨询互动重要的非语言信息源缺失,增加了低质量咨询的风险,不同咨询流派的疗效也存在多种不确定性,对此咨询师须谨慎对待。另外,高校心理咨询机构一般都设立在校园内,面询相较更为便利,因而网络咨询在我国高校的应用并未广泛兴起。

大学生心理咨询信息化的另一个重要领域是心理咨询服务管理的信息化。如前所述,在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化管理系统不断更新与完善的驱动下,心理咨询服务的信息化管理模块也随之研发出来。基于计算机数据库技术的信息管理系统,学生与咨询师都有自己独立的用户帐号,求助学生可以实现心理咨询的网络预约、咨询前的信息沟通和专项测评、咨询后的信息反馈和咨询评估等功能;咨询师则可以实现咨询预约的时间管理、咨询记录的电子档案、咨询报表自动生成、与学生的在线互动与网络咨询等功能。可以看出,心理咨询服务的信息化管理为高校心理咨询工作的高效有序开展提供了强大辅助。

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信息化

课程信息化是指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信息技术与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方面有机地融合为一体,从而对课程的各个层面和纬度都产生变革作用,进而促进课程整体的变革。。

网络教学不仅仅是在网上展示与与心理健康相关的教学资源,更多地是强调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通过网络进行的互动与交流。。蔺桂瑞(2010)在国家级大学生心理健康精品课程建设中应用网络和多媒体教学,形成师生、生生之间的网络互动,实现广泛的立体化教学。近年来,随着云技术、大数据等网络信息新技术的应用推广,教育信息化的深度和广度不断加深,基于“混合式教学理论”、“大规模开放式在线课程(慕课)模式”、“电子微课教学模式”、“翻转课堂”等网络教学理念开发的课程网络教学平台不断涌现,网络教学呈现出从辅助教学向组织教学升级的趋势。杨盈,包陶迅(2015)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慕课―翻转课堂―同伴教育”三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学新模式,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领域最大限度地发挥了网络教学的新理念。

五、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信息化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一直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工作内容,也是性质级别高、涉及部门多、资源调动广泛、事件处理复杂的系统工作,一般分为心理危机预防、心理危机预警和心理危机处理三个工作子体系。心理危机的预防工作需要借助校园宣传、课程、讲座、心理健康学生活动等措施开展,其信息化在于信息技术对以上措施的辅助与支持,如通过互联网心理危机预防知识,组织心理危机预防的学生活动等。心理危机的预警工作则主要依托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定期排查和危机监控机制的运作。。心理危机的处理工作属于参与人员较多、程序操作复杂的现场工作,目前尚未检索到该项工作信息化的相关研究。

六、小结与展望

综上所述,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信息化在心理健康教育与信息技术的相互碰撞中前行,经过多年的理论思考与实践,走出了独具特色的信息化之路。这条路有别于单一的知识教育信息化和学科教育信息化,呈现出立体化、系统化、网络化的整合发展特点。

所谓立体化,是指信息技术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内容的全方位整合。从大规模人群的心理测评到单个学生的心理咨询,从心理健康知识的网络宣传展示到心理危机干预的系统化管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方方面面都有信息技术的影子,并切实提升了各项工作的效率和水平。所谓系统化,是指信息技术对信息高效处理和系统管理的优势在心理健康教育领域的发挥与应用。从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脉络来看,最初其主要需求是心理测评数据的高效处理,心理测评系统应运而生,随后心理咨询管理模块、心理危机干预管理模块等等相继被整合,造就了契合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要的、功能强大的信息管理心理系统。所谓网络化,是指心理健康教育领域“互联网+”的逐步推进。网络已进入社会创新发展的各个领域,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互联网+”符合教育发展的趋势,无论是心理健康教育信息管理系统,还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网络教学平台,都建立在互联网人际互动的基础上,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化的特点将日益突出。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化的成绩斐然,但尚处于起步期,此后的发展面临诸多新的课题和挑战。。其次,心理健康教育各项工作内容的信息化模块相对零散,系统化整合有待进一步深入和完善,网络平台建设需要顶层设计和创新方案。另外,新的信息技术的运用亦有待进一步的实践探索,如心理健康教育移动互联网应用软件的研发,学生心理健康大数据监测和分析,人工智能技术的运用和智能自助系统的研发等。可以预见,在国家教育信息化战略的引领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信息化发展具有越来越广阔的前景。

参考文献:

[1]刘万年,冯晓晴. 教育信息化与信息化教育[J]. 电化教育研究,2003,(10).

[2]李坚,唐燕儿. 信息社会的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之路[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3,(6).

[3]姜巧玲. 高校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D]. 中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

[4]王建中,吴瑞林. 高校心理健康测评的现状与发展趋势[A].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进展――全国第十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

[5]申腊梅,石向实. 网络心理咨询研究述评[J].社会心理科学,2009,(6).

[6]崔丽霞,雷雳,蔺雯雯,郑日昌. 网络心理咨询的疗效与展望[J].心理科学进展,2007,(2).

[7]徐万胥.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念与策略[J].电化教育研究,2003,(2).

[8]李蓉,董秀芳. 信息技术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整合实践[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09,(9).

[9]蔺桂瑞. 国家级大学生心理健康精品课程建设的理论与实践[J]. 北京教育(德育),2010,(Z1).

心理咨询案例论文范文5

1.教师对培训内容的需求

在培训内容的需求方面,30.6%的教师希望在教学研究方面接受培训;34.1%的教师希望培训内容是心理咨询理论和技术;还有16.5%的教师在管理和评价方面有培训需求;并且78.8%的教师也希望接受学生的心理与教育方面的培训;27.1%的教师还希望接受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说明教师希望接受针对性强和教育教学中实用的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在能力提高的需求方面,27.1%的教师希望培训能提高心理课程开发能力;也有55.3%的教师希望培训能提高教育教学能力;还有30.6%的教师希望培训也能提高组织活动的能力;还有75.3%的教师期望能够通过培训来提高心理咨询和辅导能力。说明教师更重视教育教学和心理咨询能力的提高。

2.教师对培训时间的需求

在培训时间上,有38.8%的教师希望在每学期开学初进行培训;11.8%的教师希望在每年的寒暑假接受培训;45.9%的教师希望在正常上班时间接受培训;3.5%的教师希望在开学初或者是正常上班时间接受培训。可见,大多数教师不希望培训占用自己的休息时间,希望在工作时间进行培训。这说明教师的工作任务繁重导致的身心疲惫,更珍惜休息时间调整身心。这一方面可以理解,另一方面也使工学矛盾更为突出。

3.教师对培训形式的需求

在培训形式的需求方面,55.3%的教师希望以专家讲座、报告的形式培训;47.1%的教师还希望以与专家研讨互动、交流对话的形式培训;74.1%的教师希望通过观摩名师课堂来学习;54.1%的教师以案例评析、参与式的方式培训;7.1%的教师还希望以同行介绍经验、教学展示和共同研讨的形式培训;37.6%的教师希望能够在专家的指导下自学———反思;14.5%的教师希望以实地参观考察的方式培训;还有31.8%的教师希望还有其他的培训方式。这组数据说明,教师们接受培训的形式不拘一格,更愿意接受观摩名师课堂、案例分析和专家讲座的形式。

4.教师对培训者的需求

在培训者类型和特征的需求方面,有21.2%的教师希望只由高校教师来培训;5.9%的教师希望只由课改教师来培训;还有5.9%的教师希望只由教科研人员来培训;还有30.6%的教师希望只由教学一线的骨干教师来培训;其余36.4%的教师希望由以上这些人共同组成一个多功能的培训者团队。30.6%的教师希望培训者治学严谨、学识渊博、专业性强;56.5%的教师希望培训者幽默风趣、感染力强、善于调动学员;41.2%的教师还希望培训者具备实践经验丰富、讲课操作性强的特征;也有51.8%的教师期望培训者的理论功底深厚、了解中小学实际、讲课深入浅出。

5.教师对培训考核的需求

在培训的考核评价方式的需求方面,14.1%的教师希望通过考试的评价方式来考核;56.5%的教师期望通过根据培训课程完成相应的作业的方式来考核;16.5%的教师期望通过提交论文或撰写培训心得的方式考核;14.1%的教师希望通过提交教学案例的方式考核;17.6%的教师希望采取建立基于培训课堂表现的纪实档案的方式培训。可见教师们不太喜欢对他们进行考试评价,而希望作业等其他方式的评价,这提示我们成人学习的特点需要在评价时进行考虑。

二、培训建议

1.对于培训的组织和实施的建议

(1)培训的管理和组织方面。

完善岗位资格制度,努力建设专业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学校工作中最具专业性的一项工作,对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也更强。然而,就我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来看,远远不能满足工作的需要,大部分教师没有系统学习过学校心理学的相关理论,更谈不上系统学习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相关理论,缺少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深层理解,这就必然导致工作的肤浅、表面化、片面化,甚至是错误。?所以,我们要通过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岗位资格制度来逐渐改变目前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的现状,淘汰那些不合格的教师,形成良性循环,用几年时间逐渐实现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提高心理教师的专业化水平。通过分层培训,形成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梯队。

长春市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差距明显,针对目前现状,我们应该有计划地分别促进处于不同发展水平的教师在现有水平基础上更上一层楼。让那些专业素质好、水平高和经验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逐渐成为专业领域的专家,对其他教师的发展起带动作用,成为其他心理教师的培训者。我们要努力为他们的学习提高创造条件,提供机会让他们能够参加更高水平的高级培训和高级研讨;对那些中等水平有发展潜力的心理教师参加拔高培训,使他们逐渐向高水平教师发展。为这些教师创造向优秀教师学习的机会,鼓励他们系统学习专业理论,组织他们研究实践问题,对他们的工作进行指导;对专业发展水平较低、比较外行的教师,通过恶补专业知识,使他们的专业水平获得较快提高,通过考核逐渐淘汰不合格教师。在形成专业梯队的过程中,创造条件以高带低,在全市范围内形成互帮互学的团队氛围。

(2)培训内容要能及时跟进教师发展的需要。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培训内容非常广泛,既有理论基础方面的内容,也有基本技能方面的内容,更有心理健康教育思想观念方面的内容。不同的教师对培训内容有着不同的需要,不同的阶段也有不同的要求。我们应该针对教师的发展需要有计划地为教师设置培训课程,安排培训内容。对那些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性的内容要通过适当形式引导教师系统学习,对那些影响教师教学技能和咨询技能的实用性内容,要按专题进行学习和训练。随着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逐渐提高,我们在培训内容上要及时跟进,满足教师不断发展的需求。所以,我们培训者要不断研究教师的发展需求,按需设计培训内容。

(3)在培训形式上要做到几个结合。

一是要组织集中培训和教师的自主学习结合。没有教师的自主学习,任何培训也难以收到最佳的效果。只有教师有了自主学习的动力,培训的效果才能落到实处。。二是要理论培训和实践培训结合。专家的讲课要密切结合教师工作实际,引导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问题进行深层思考。同时,应该充分调动一线优秀心理教师的积极性,使他们成为实践领域的培训者,通过现场观摩、演练进行学习。一方面通过理论提高素养、内涵;另一方面,通过实践学会操作。三是集中培训和远程网络培训结合。过多的集中培训不仅成本高,集中困难,而且会加重工学矛盾。在现代远程培训条件日益完善的情况下,应更多采用远程培训的形式,关键的问题是要重视远程培训的合理安排和互动平台的互动效果,使远程培训中师生互动起来,生生互动起来,及时讨论问题,及时解决教师们在学习中的困惑。四是培训和教研、科研结合。长春市近几年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得益于引导心理教师结合教育教学工作开展课题研究。

教师的培训工作离不开教研,也离不开科研,我们培训工作无论从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很难将其与教研科研分开,所以,我们应将培训和引导教师开展教育研究结合起来。五是多样化考核方式结合。对培训效果的考核过去常用的方法是考试。新课程改革以来,评价方式多元化已经在学生评价中得到落实,实践证明,执行考核更易于调动人的积极性,所以采用多样化的方式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价。如,作业、论文、网上互动频度、提交案例、个人评价、档案袋、教学设计、所在学校工作效果评价等等。

2.对于长春地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内容的设想

根据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特殊规律,充分考虑长春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的构成现状和当前的专业发展水平,以教师的培训需求调研为基础,我们为今后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内容做出如下设想:

(1)教师专业基础和专业思想类课程。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规律与特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职业道德要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规律和方法探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管理与评价;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途径研究;积极心理学的基本思想及其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自我成长研究。

(2)知识类课程。当代儿童心理发展理论和各年龄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教育心理学的相关专题研究,如学习心理规律和学习心理问题,人格心理学的相关问题研究和人格发展问题等;青少年犯罪心理研究和青少年犯罪问题防范;教师心理不适应以及心理问题的调适;认知心理学的相关问题研究;行为主义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应用;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本思想及其教育中的应用。

心理咨询案例论文范文6

A Case Report on the Counseling of College

Graduate with crisis of Self-identity

XU Dongxing[1], HE Jiao[1], XU Wei[2], GAO Qian[1]

([1]Office of Student Affairs of Wuhan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072;

[2]School of Psychology of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5)

Abstract The visitor of the case came to consult because of her mixes emotion of anxiety-depression which was brought on by her crisis of self-identity as a result of difficulties in job-hunting and thesis before her graduation. Using the techniques of cognitive-behavioral therapy and the solution-focused brief therapy, her negative emotion has been eased after 8 sessions, and the visitor could understand herself better, and it means that counseling has a good effect.

Key words crisis of self-identity; emotion of anxiety-depression; cognitive-behavioral therapy; solution-focused brief therapy

自我认同感是心理学家埃里克森阐释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指“一种熟悉自身的感觉,一种知道个人未来目标的感觉,一种从他信赖的人们中获得所期待、认可的内在自信”。具体而言,自我认同是指个人对自我的能力、爱好、性格、理想等问题有全面、清楚的认识。形成稳定的自我认同是每个人都要完成的重要任务,这关系到个体能否体验自身的价值、能否良好地适应社会。而青年时期个体发展中的重要转折点或重大事件通常会对自我认同产生挑战,并可能导致个体陷入自我认同危机。

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来看,即将离开大学校园、从学校走向社会的毕业生,是自我认同危机的易感人群。在这一转折期,大学毕业生要展开激烈的就业竞争,做出职业选择以及要适应社会角色转变等等。这个过程中,如果个体遭遇比较大的挫折,就很可能危及个人不成熟的自我认同感,导致个体对现实无所适从,对未来感到迷惑,对自我产生怀疑。研究显示,大学毕业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正常水平,尤其容易引发较高水平的焦虑、迷茫、混乱等不良情绪。这些负性情绪很多是陷入自我认同危机后的表现。本研究完整呈现一例采用认知行为疗法和短期焦点解决疗法对大学毕业生自我认同危机进行干预的具体过程,以期为此种心理问题的改善提供一些思路。

1 个案资料

1.1 基本信息

小璐(化名),女,25岁,某重点大学三年级研究生,未婚,身体健康。出生于农村,有兄妹二人。父母务农,家庭贫困。哥哥年长其3岁,已成家,无稳定工作。

1.2 主诉

小璐的家庭状况不好,靠亲戚接济上完中小学,家族对其寄予厚望。她从小学习勤奋,成绩优异,高考进入重点大学。大学期间,申请助学贷款,在学习和院系活动方面表现不错,常拿奖学金。大学成绩虽然突出,但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并不喜欢,毕业时依然选择保送本校本专业读研。研究生期间学习不如以前认真,感觉专业没有发展前途。去年年底开始找工作,情况不如意。从这个学期开始,觉得事事不顺,感觉到惶恐。找工作没有找到合意的,不知道自己究竟适合什么,也不想继续在本专业读博深造;毕业论文导师不满意,被打回反复修改;想着出国一直是自己的梦想,开始复习托福,但发现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果不好,而且就算真的出国了也得不到家庭的支持。在同学眼中自己一直很优秀,之前也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但现在觉得自己很失败,在别人心中的形象毁了。以前不如自己的同学也有了相当好的去处,愈发觉得糟糕。眼看着毕业临近,马上就要进入社会,而外面的世界那么复杂,就觉得无助、茫然,感觉自己无法适应。一个月来想法很多,情绪波动大,对自己的状况感到焦虑、惶恐。睡眠也受到影响,对以前喜欢的东西提不起兴趣,觉得未来希望渺茫。4月份到校心理咨询室,目的是调整自己的情绪,希望自己能回到正常状态。

1.3 评估诊断

鉴于小璐表现出的抑郁、焦虑情绪以及受损的社会功能,而且已超过两个星期,在新的精神卫生法框架下,咨询师建议小璐先在本中心一位坐诊的精神科大夫处做抑郁症的排查,以确定进一步的治疗。经SDS、SAS和SCL-90测试,小璐的SDS结果为45,显示轻度抑郁;SDS为61,显示中度焦虑;SCL-90测试焦虑、抑郁、强迫因子得分超过正常值。精神科大夫依据测验结果及问诊,初步诊断为焦虑抑郁状态,一种在大学毕业生中较常见的心因性的负性情绪反应;大夫开了辅助睡眠的药物,并建议其心理咨询。经安排,小璐与咨询师商定进行定期心理咨询。

2 咨询方案

2.1 案例分析

该个案虽然以抑郁、焦虑、迷茫等负性情绪以及躯体表现为主诉,但在这些表面症状的背后,是更为深层的自我认同危机。本硕七年间,个案小璐都没有认真探索自己的职业方向,没有去社会机构实习过,也没有去了解其他专业,只是习惯性地在本专业上获得好成绩;她也没有去发掘自己的兴趣和优势,只是做一名好学生做的本分工作,没有为自己的社会人身份做相应的准备。她对自己的兴趣、职业发展、自我价值等都没有清楚的认识,缺乏良好的自我认同,只是问题在单纯的校园环境和顺利的学习生活中被掩盖了。而临近毕业,连续遭遇的就职挫折、论文不顺、职业发展选择困惑等等――这些在她多年顺利的求学中没有经历或深入思考过的,在毕业前夕全都涌出来,对她一贯的自我信念产生了威胁,让她陷入自我认同危机――她开始怀疑自己的价值和能力,不知道自己适合从事什么职业,无法清楚地认识自己,同时感到迷茫、混乱和失望。

2.2 方案形成

针对小璐的症状和咨询时间限制,决定采用较结构性、疗程较短的认知行为疗法和短期焦点解决疗法(SFBT),从内在以及现实层面帮助小璐认识自我和现实,重新整合自我认同,以完成当前任务,同时更好地应对后续发展。

从症状层面看,之所以采用认知行为疗法,是因为从前面的摄入性会谈中可以看到小璐在自我认识上存在认知偏差。认知行为疗法认为,心理障碍的产生并不是应激事件或不良刺激的直接后果,而是通过认知加工,在歪曲或错误的思维影响下促成的。从认知内容上看,小璐从小力争优秀和出众,习惯于通过努力来获得好成绩及肯定,她没有认识到这种通过与别人的比较来确认自我的方式其实很脆弱,容易在比较失利或遭受挫折时受到冲击;她也因为找工作不顺而觉得自己的形象毁了,全盘否定自我,这是一种绝对化思维。从发展过程上看,小璐从小家庭贫困,需要亲戚接济才能完成学业,可以想见,在她早年的经验中觉得自己必须要表现优秀,才是有价值的,才值得父母的爱和别人的帮助,这是一种“有条件的爱”。这就是贝克所言早年经验形成的功能失调性认知假设,具体而言为“接纳”类失调性认知假设,涉及到个体对自己是否被人喜欢、是否值得爱的信念。这个自我价值的核心信念,决定了她对事物的评价,同时也是她优秀的深层动力。在认知行为疗法的指导下,咨询的关键在于帮助小璐识别负性思维和核心信念对自己的影响,从而建立积极稳定的自我认识。

另一方面,小璐身上也有很多资源和优势的地方,故辅之以短期焦点解决疗法(SFBT)。SFBT以问题解决为导向,视个案为自身问题的专家,治疗过程主要聚焦于个案的资源、正向经验与未来远景,探索改变的可能,以尽可能少的次数对问题做有效的处理。小璐具有上进心、学习和交际能力强等特质,在以往生活有很多成功的经验。只是在毕业前夕遭遇了多种挫折,在这样的阴影之下,负性体验的部分被放大。因而,咨询重点在于帮助小璐发掘她身上已有的资源,调动起她内在的积极性,重新认识自己,解决现实问题。

咨询共进行8次,每周1次,每次50分钟,咨询免费。

3 咨询过程

咨询共分为三个阶段。

3.1 初步访谈阶段(1~2次咨询)

第一次:了解小璐的基本情况,积极倾听,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对小璐进行危机评估,并建议小璐找精神科大夫做进一步诊断。

第二次:在经精神科大夫评估后,达成咨询协议。小璐讲述现在自己的苦恼,咨询师对此进行理解和共情。对小璐对进入社会的焦虑,咨询师使用SFBT中的一般化技术,“在学校里生活了十几年,一下子要步入社会,不知道会发生什么,的确让人都会有些担忧。”一般化技术表达咨询师理解并尊重个案的心理体验,并视之为正常体验,帮助减少其焦虑。对于小璐表示的职业选择的困惑和纠结,咨询师运用改释技术,“你对于自己未来的发展很重视。”“很多人在面对人生重大选择时,都没办法很快做出决定”。这是一种重新建构的正向诠释,帮助来访者减少负性情绪、增加能量并重新界定问题。咨询最后,和小璐讨论咨询目标。首先将小璐描述的负性表现转化成正向的目标,“希望情绪能好转,对自己和工作有合理认识”,并对目标进行具体描绘,增加改变的希望和动机。

3.2 心理辅导阶段(3~7次咨询)

第三次:小璐反馈这个星期情绪稍微好些了,但论文等事项还是没有进展,也担心别人怎么看自己。咨询师鼓励小璐表达她的担心,并帮助她探索担心背后的想法及其对自己的影响。小璐坦诚,自己一直以来在同学眼中都是很优秀的,如果目前的状况被别人知道,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好形象就没了。另一方面,她也不能接受现在的状态,这更增加了不安、失望和责备。通过认知行为疗法,小璐了解到自己糟糕化的认知导致了不良情绪,而对情绪的不接纳态度反过来又影响到对自我的评价,形成了恶性循环。

后面,咨询师使用SFBT中的例外问句,问小璐“什么时候会感觉没有那么糟糕,那个时候发生了什么”,通过例外来提醒个案忽视了的问题解决资源。小璐说当自己在做事并且知道做的事是对的时候,以及从她在乎的人那里得到肯定的时候,会感觉好些。探讨这些对于小璐的意义与重要性。在这次讨论中,已初步涉及到小璐关于自我的核心信念。

第四次:对不合理的认知进行现实检验。在上次咨询后,小璐践行了咨询师的鼓励。。这些验证了她之前不合理的认知,小璐能更好地接纳自己的脆弱。这个朋友也帮助自己澄清了之前对于社会的一些糟糕的预设。咨询师对此表示肯定。这次咨询中通过讨论,咨询师帮助小璐认识到她深受家人灌输的价值观“要想获得别人的尊重就得读书读出个样来,在政府部门找个体面的工作”。小璐开始学会去检视让自己感觉到恐惧和担心背后的想法和原因,并对工作形成一些新的认识。

对于目前小璐非常重要是一再被搁置的论文。我们讨论怎样前进“一小步”。从SFBT观念来看,要随时把个案放在主控的位置,让她实践自己想出来的可行的办法。小璐最后决定先发邮件给导师,约个时间当面跟导师聊一聊。

第五次:深入探讨早年经历对自己的影响。上周小璐和导师讨论后,论文修改有了进展。对于考雅思,现在有些动摇。小璐坦诚出国是自己一直以来的梦想,但可能也是一种逃避,害怕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也害怕开始承担家庭的责任。咨询师鼓励小璐表达对家庭的任何感受。小璐说家庭让她感到很大的压力。她的爷爷是村里小学的民办老师,希望家族里能出个正经的大学生。在爷爷去世后,爸爸甚至借钱把她从农村送去县里借读最好小学的学校,每到开学,她都是在爸爸的“好好学习,不然下次某某家都借不到钱”的声音下走进新学期课堂的。这让她有一种危机感和愧疚感,每当表现不好时都会有自我责备。。

对于小璐伤心的讲述,咨询师耐心倾听,并进行共情,“这些年来,你为了不让家里失望,承受了很大的压力。你一个人这样走过来很不容易,让人心疼。”并进一步讨论小璐是如何走过这些艰难的时刻,有哪些内在的资源帮到了自己,并进行肯定。

第六次:重新树立积极的自我观念。小璐报告上次咨询后的当晚情绪波动很大,随后几天感觉到从来没有过的放松。她在思考“为自己而活”,之前那么努力都是为别人。上大学以后,自己为了有好成绩,很努力地学专业课,每年拿奖学金。但上研究生后,越来越觉得不喜欢本专业,变得越来越拖延。在这样的怪圈里,也失去了很多尝试的机会。

咨询师肯定了小璐的觉察,并进一步运用认知行为疗法的盘根追问法“如果怎么样会怎么样”,帮助小璐识别关于自我的功能失调性假设。她意识到原来在自己的信念中,自己必须要做得足够好,才感觉到自己是好的、有价值的。这像鞭子一样不断地驱使自己前行,去获得外界和自我的肯定。我们讨论一些新的、理性的信念,如:“遇到一些挫折并不代表我是失败的”,“我是有价值的,不需要一定要变成什么样子才有价值”。

3.3 巩固和结束阶段(7~8次咨询)

第七次:对自己的职业发展进行探索。小璐报告她已经开始参加招聘了,也开始参与同学们的一些聚会。讨论改变是如何发生的,怎么样继续保持,以增强改变的效果。进一步讨论理想的工作状态,找寻可能的职业方向。咨询师鼓励小璐因为年轻有很多不确定,可以做些尝试。

第八次:总结近2个月的咨询。小璐表示咨询让自己重新对自我有了认识,对自己的自我价值、性格、职业发展有了更清楚的认知。内心的这些变化也推动了现实层面的进展。前些天有家事业单位给自己一个offer,自己对这份工作还算满意,表示年轻也可以先尝试是否适合。毕业论文也通过导师签字能参加答辩了。小璐表示今后虽然还是会碰到困难,但是不会那么害怕了。在咨询结束时,用量表客观评估症状改善情况。经测试,小璐的SDS下降到 39分,SAS下降到52分,这说明小璐的情绪得到明显改善,恢复到正常水平,咨询取得较好效果。

4 结语

本个案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一向优秀的大学生当面临毕业、走出校园,需要做出重大的抉择时产生的自我危机。大学是一个人迅速发展变化的时候,也是自我认同形成的关键时期。如果在大学期间,个体对自我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基本形成了清楚稳定的认同,就能在进入社会时做好充分准备,适应社会并继续发展自我;反之如果自我探索不充分,就容易在毕业时出现认同危机。这也说明了对大学生进行自我认同方面的心理教育势在必行。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可以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常规的心理咨询、普及性讲座等多元化的方式帮助大学生形成良好的自我认同。

此外,本案中采用的认知行为疗法和短期焦点解决都是疗程较短、偏结构化的疗法。对毕业生而言,他们时间相对紧张,采用这类疗法进行咨询相比于其他流派的长程咨询更具现实性;另一方面,大学生领悟能力较强,自我功能较强,这也是在认知行为疗法和短期焦点解决疗法中可以利用的非常重要的资源。未来希望有更多的咨询师采用两类疗法对大学毕业生的情绪问题进行咨询实践,并进一步采用大样本的随机对照实证研究考察不同疗法的干预效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