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一170一 江苏农业科学2008年第3期 一个白化夹竹桃叶色变异枝的叶片形态与色素变化 袁红艳 ,金惠强 ,王一峰 ,刘嘉琦 ,陆小平 (1.苏州大学城市建设学院,江苏苏州215123;2.苏州寒山园艺绿化工程有限公司,江苏苏州215129) 摘要:在夹竹桃绿篱中发现了一个叶色变异枝,其表型为叶色全部白化。从叶片构造来看,变异枝与绿枝 (野生型)完全相同;但其光合色素的含量有很大差异,主要表现在变异枝中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b素含 量均比正常的叶片含量显著减少,这一现象可能是质体发生突变引起的。 关键词:白化夹竹桃;叶色突变;叶片构造;光合色素 中图分类号:¥687.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1302(2008)03—0170—02 叶色白化是较为常见的突变性状,可通过自然 篱中。 1,2试验方法 诱发、理化诱导诱发植物体叶色突变¨J。通常,植 物的这种白化现象可以逆转,曲春香对uv—B辐射 诱导形成的木立芦荟的试管白化苗研究结果表明, 继代培养的试管白化苗具有部分修复能力 j。杜 永等 研究表明,在转基因组培中获得的白化水稻 是由核基因突变产生的,能够稳定遗传,属于单基因 1.2.1 白叶夹竹桃叶片解剖构造观察取白叶夹 竹桃叶片,做徒手切片,显微镜观察并拍照。 1,2,2光合色素的测定 用丙酮法提取植物光合 色素,根据叶绿体色素提取液(重复3次)对可见光 谱的吸收,利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其消光度,利用公式 计算出提取液中各色素的含量。 2结果 2.1 白叶夹竹桃的发现 位点隐眭突变。许多研究者从外部因素和内部机制 对白化苗的成因进行了探讨,如磷和锌、脉动磁场、 抗生素、低温、不同杂交材料和不同倍性等 j,不仅 涉及叶绿体超微结构,还涉及生理生化特性等,如小 麦白化苗的质体DNA有大段缺失,缺失高达 8%_5 。白叶夹竹桃来源于苏州市吴中区东吴塔附近的 一另外,白化现象大多出现在草本植物上,而 个居民小区内的绿篱内,这是一株高大的夹竹桃, 个侧枝群,这一侧枝除顶端初生叶稍带绿色外,其 木本植物的叶色白化报道较少。李素芳等报道了安 吉白茶有阶段性返白现象,即春季新生叶片呈微绿 色,然后逐渐白化至全白色,最后复绿成为绿色 J, 树冠高3~4 HI,树势强健。从树体的根基部分生出 一余叶片全部白化并开有白花(图1、图2)。 2.2叶片构造 这一过程中叶绿体的解体和重建是安吉白茶阶段性 返白的主要原因 。2006年,我们在夹竹桃绿篱中 2.2.1 叶片的外观构造夹竹桃正常的叶片为长 发现了一个芽变丛枝,其表型为叶色全部白化。为 了探究夹竹桃叶色白化的原因,从叶片形态和光合 披针形,顶端急尖,基部楔形,叶全缘反卷。长7~ 色素含量对该突变体进行了初步分析。 1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白叶夹竹桃采集于苏州古城区的夹竹桃绿 收稿日期:2008—02—19 作者简介:袁红艳(1983一),女,山东济宁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 为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 通讯作者:陆小平(1958一),男,教授,主要从事园艺(林)植物遗传 育种的教学和研究工作。Tel:(O512)65880208;E—mail:szlxp@ yahoo.corn.eno 图1 白化夹竹桃丛生枝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袁红艳等:一个白化夹竹桃叶色变异枝的叶片形态与色素变化 一171一 组织存在于上下表皮之间。海绵组织夹生于上下栅 栏组织问。细胞形态不规则且有较大的间隙。叶肉 细胞不含叶绿体,但有草酸钙簇晶可见(图3)。从 图3可以看出,白叶夹竹桃和绿叶夹竹桃除叶绿体 外在生理构造上并无多大区别。 图2白化夹竹桃幼叶 19 cm,宽1~3 cm,正面深绿色无毛,背面浅绿色。 幼叶时被的疏微毛老叶时脱落。中脉在叶上表面而 陷入,叶背面突起。侧脉纤细,密生而平行。叶柄扁 霞3白化夹竹桃的叶片横切结构(左)和叶脉结构(右) 2.3光合色素 平,基部稍宽。叶柄内具腺体。叶革质。而突变体 的叶片,最明显的区别是通体白色,上面光滑,整体 较柔软。 对野生型(绿叶)和突变型夹竹桃(白叶)叶片 中的光合色素进行测定,结果如表1所示。从表1 中可以看出,白化夹竹桃不同部位叶绿素和类胡萝 卜素含量均明显低于正常的夹竹桃,野生型下部叶 片叶绿素的含量是白化叶的78.5倍,但幼嫩叶只相 2.2.2叶片的横切面结构 叶横切面可见表皮外 有很厚的角质层,复表皮由3至数列细胞组成,且最 外层一列细胞明显较小,排列紧密叶的下表面可见 差3.5倍。同样,两者间类胡萝卜素的含量也有很 大差异,下部叶相差37倍,幼嫩叶相差3.3倍。由 此可见,突变体中较低的色素水平可能是引起叶片 白化的直接原因。 多数内凹的气孔窝,陷入叶肉中的腹部较宽大,开口 较小,如坛状。其内只有1层表皮细胞,所覆盖的角 质层较薄,气孔及单细胞非腺毛生于气孔窝内,栅栏 表1 夹竹桃叶片光合色素含量 注:取样日期为2007年6月25日。 3分析与讨论 这可能是由于白化夹竹桃的光合能力较低,其光合 积累少于呼吸消耗,导致插条饥饿死亡。因此,我们 从夹竹桃光合色素的测定结果来看,突变型幼 嫩叶3种光合色素的含量均高于下部叶的含量,而 正常型夹竹桃幼嫩叶3种光合色素的含量均明显低 于下部叶。由此可以认为,白化夹竹桃叶片幼嫩时, 推测夹竹桃的叶色白化可能与质体及其相关基因突 变有关,而与环境温度高低无关。关于白化夹竹桃 叶色突变的分子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多次调查及试验发现,离体的白化夹竹桃枝条 扦插后不能成活,而与母体(正常型)相连的丛生 叶肉细胞内含有一定量的叶绿体,随叶龄的增加,叶 肉细胞中的叶绿体降解使叶片白化现象加剧,并且 这种白化现象是不可逆的。成浩等研究表明,安吉 白茶的返白和复绿现象与环境温度关系极为密切, 22℃是这一过程的临界温度 。为了探讨白化夹 枝,即便是多次剪伐,其枝叶仍然具有较好的生长 势,甚至能正常开花(图4、图5)。我们认为,白化 夹竹桃的生长和开花,其营养物质主要来自绿色部 分。正常叶片合成的光合产物通过枝条内的输导组 织运至白化部分,满足突变枝营养生长和花芽分化 (下转第172页) 竹桃叶色是否具有返绿特性,我们将突变枝进行了 扦插和顶芽离体培养试验,结果匀未得到再生个体。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172----—— 江苏农业科学2008年第3期 基于农业循环利用的“药渣种菜"模式研究利用 周达彪 (南京市蔬菜科学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42) 关键词:中药渣;农业循环利用;有机态基质;模式 中图分类号:¥6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1302(2008)03—0172—03 工农业废弃物大量排放造成生态环境的恶化, 苗基质和栽培基质,确立了相关生产工艺和质量标 成为影响可持续发展的严重问题。发展循环农业是 当前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课题。为了促进工农 准;特别是利用中药渣栽培基质,开展了蔬菜有机生 态型无土栽培的研究和示范,使原本是一大污染的 废药渣经循环利用后可产出五颜六色的奇瓜异果和 业废弃物的高效利用,南京市蔬菜科学研究所自 1999年以来对中药渣农业综合利用技术进行研究 绿油油的蔬菜,为市民提供了绿色、有机蔬菜产品。 研制的蔬菜育苗基质2003年获国家发明专利(专利 号:ZL02148594.1),生土熟化技术、蔬菜育苗技术 与开发,成功地探索出中药渣的处理加工工艺,建成 了年加工处理2万m 中药渣的生产线;创造性地利 用中药渣进行生土快速熟化和代替棉稻壳等原料栽 培食用菌,研制出生物有机肥、有机无机复混肥、育 收稿日期:2008—02—28 作者简介:周达彪(1968一),男,江苏宜兴人,高级农艺师,从事蔬菜 栽培研究。Tel:(025)86163615。 分别获2002年度、2003年度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 奖。2000~2006年期间,研制的各类产品及技术于 江苏省范围内推广,在蔬菜、花卉上应用面积达7.13 万hm ,新增总产值26 454.97万元,新增纯收益总 额25 359.63万元,这一模式的产业化开发产生了 巨大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上接第171页) 图5白化夹竹桃开的白花 圈4白化夹竹桃的花蕾 的营养需求。 参考文献: [1]肖娅萍,胡雅琴.地灵组培白化苗的超微结构变化研究[J].西 北植物学报,2003,23(7):1279—1282. [4]李荣生.版纳省藤实生白化苗与正常苗的比较研究[J].林业科 学研究,2004,17(6):819—823. [5]张汉尧,刘小珍.矮牵牛组培白化苗与正常苗叶绿体DNA多态 性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05(2):l5一l6. [6]李素芳,陈树尧,成[7]李素芳,陈树尧,成[8]成活,陈 浩.茶树阶段性返白现象的初步研究[J]. 浩.茶树阶段性返白现象的研究[J].茶叶 中国茶叶,1994,16(2):26—27. [2]曲春香.木立芦荟试管白化苗的再生和细胞学研究[J].苏州大 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0(4):82—84. 科学,1995,15(1):23—26. [3]杜永,潘启民.水稻白化苗性状的遗传分析[J].植物遗传资 ,李素芳.茶叶片阶段性返白过程中色素蛋白复 源科学,2002,3(1):20—22. 合体的变化[J].植物生理学通讯,2000,36(4):30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