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学院近3年学生论文发表情况
[1]卢斌玉,. 关于行动研究对高师教育实习的启示[J].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08,(8). [2]龚悦晗,. 声乐曲《春江花月夜》钢琴伴奏艺术简析[J]. 华商,2008,(12). [3]梁爽,. 论歌唱感觉的共性和个性——心理学的感觉与歌唱感觉的共性及个性[J]. 华商,2008,(7). [4]徐琛,. 如何提高演奏者的心理掌控能力[J]. 华商,2008,(11). [5]李文娟,林能杰,. 第十三届青年歌手大奖赛合唱亮点赏析[J]. 湘潮(下半月)(理论),2008,(8). [6]徐琛,. 高等师范院校多元化器乐教学模式探讨[J]. 湘潮(下半月)(理论),2008,(7). [7]荆晶,. 浅议个性歌唱家吴碧霞[J]. 湘潮(下半月)(理论),2008,(7). [8]何冰,. 论钢琴曲《登幽州台歌》[J]. 湘潮(下半月)(理论),2008,(7). [9]杨莹,. 琴行:社会音乐教育的重要载体[J]. 学习月刊,2008,(12). [10]何玉,. 儿童钢琴教学中的四个平衡点[J]. 学习月刊,2008,(12). [11]罗俊峰,张玉珂,. 浅论唐代女性乐人的地位与命运[J]. 商业文化(学术版),2008,(8). [ 12]宋丽娜,赵至蓬,. 说唱音乐: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的里程碑[J]. 商业文化(学术版),2008,(8). [13]宋丽娜,. 李斯特交响诗《前奏曲》[J]. 商业文化(学术版),2008,(8). [14]何冰,. 双钢琴在中国的发展前景展望[J]. 商业文化(学术版),2008,(8). [15]宋丽娜,门红娥,. 集大家之精华、创自己新风格——《玫瑰骑士》音乐风格分析[J]. 商业文化(学术版),2008,(8). [16]宋丽娜,. 歌唱时声音的穿出与站稳[J]. 黄河之声,2008,(11). [17]张玉珂,罗俊峰,. 儿童钢琴学习的手指训练[J]. 魅力中国,2008,(14). [18]熊雯,. 音乐中的数学[J]. 中学生数学,2008,(17). [19]席伟,. 音乐游戏对小学生社会性发展的作用[J]. 文教资料,2008,(22). [20]朱峰,. 从建构主义视角看人音版音乐教材的基本理念[J]. 知识经济,2008,(5). [21]罗俊峰,. 试论唐代法制与音乐发展的关系[J]. 知识经济,2008,(3). [22]官晨,罗俊峰,. 浅谈学堂乐歌[J]. 知识经济,2008,(9). [23]黄琳,. 解析高校校园文化中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J]. 知识经济,2008,(8). [24]荆晶,. 歌唱魅力触摸时代的脉动——八十年代后中国民族歌唱家所具有的时代性[J]. 商业文化(学术版),2008,(6). [25]朱思冰,. 合唱艺术与钢琴演奏训练[J].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26]卢斌玉,. 对个性音乐生的个案研究及思考[J]. 成功(教育),2008,(6).8,(3).
[27]毕亚楠,. 论歌唱艺术中的声音、情感、表演[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6). [28]熊念桃,. 论声乐表演艺术中二度创作的重要性[J].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08,(1). [29]王颢,龚悦晗,. 中得心源 外师造化——浅谈声乐演唱者的综合素质[J]. 美与时代(下半月),2008,(5). [30]朱峰,. 布鲁纳“发现学习论”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 [31]鲁恩雄,渠瑞华,. 中德学校音乐教育师资培养体系之比较[J]. 中国音乐教育,2008,(3). [32]帅欣,. 浅谈在音乐教学中乐感的培养[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8). [33]刘鸿飞,. 刘鸿飞歌词专版(6首)[J]. 广播歌选,2008,(4). [34]秦弦,. 浅谈现代音乐的审美教学[J]. 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8,(3). [35]帅欣,. 浅谈高校音乐教育教学的提高[J]. 成功(教育),2008,(2). [36]韩艳萍,. 浅论声乐歌唱艺术中的二度创作[J]. 商情(科学教育家),2008,(4). [37]刘学刚,. 浅谈音乐与舞蹈的关系[J]. 科教文汇(中旬刊),2008,(2). [38]朱峰,. 素质教育观念下的音乐教师教育改革[J]. 科教文汇(上旬刊),2008,(4). [39]邓君彦,. 雪花[J]. 语文教学与研究,2008,(4). [40]邹佳丽,. 论音乐课堂动态生成性资源的有效利用[J]. 文教资料,2008,(7). [41]张岩泉,张艳芸,. 浅谈中学音乐欣赏课与其他学科的综合教学[J]. 知识经济,2008,(2). [42]周娴,. 琵琶演奏技能教学的几点思考[J]. 科教文汇(上旬刊),2008,(2). [43]邓海梅,. 简述斯克里亚宾的和声语言[J]. 文教资料,2008,(3). [44]龚悦晗,. 舞蹈形体训练对钢琴伴奏的要求[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2). [45]陈燕杰,. 儿童钢琴教学探究[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2). [46]袁渊,. 从传统文化视角解读钢琴改编曲《夕阳箫鼓》[J].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 [47]罗晓慧,. 浅谈音乐的艺术魅力[J]. 湘潮(下半月)(理论),2008,(1). [48]徐丽晶,. 京剧的音乐化——浅谈音乐教学与姊妺艺术的联系[J]. 校园歌声,2008,(1). [49]朱峰,. 素质教育观念下的音乐教师教育改革[J]. 科教文汇(中旬刊),2008,(1). [50]肖宗明,. 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对我国声乐事业的影响[J]. 音乐生活,2007,(10). [51]邓海梅,. 西方现代和声理论研究在中国[J].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07,(4). [52]罗琳,. 钢琴技巧与音乐作品的内涵——浅析贝多芬钢琴奏鸣曲D大调Op.10.No.3.之第一乐章[J].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 [53]张婧,. 对中国钢琴音乐的新拓展——邹向平《即兴曲—侗乡鼓楼》论析[J]. 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07,(4). [54]万涛,. 浅析地域差异对民族音乐的影响[J]. 知识经济,2007,(11).
[55]魏媛莉,. 试论20世纪和声观念与特征[J].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07,(2). [56]武圣洁,. 卡拉OK在城市生活中的作用[J]. 学习月刊,2007,(20). [57]俞谱,俞莉,. 来自服装印刷目录中的愉悦体验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J]. 丝绸,2007,(12). [58]黄文娟,. 对普通学校音乐教育目标定位的反思[J]. 科教文汇(中旬刊),2007,(12). [59]曾果果,陈芳,袁渊,. 中国古代音乐史中“女乐”问题研究综述[J]. 科教文汇(上旬刊),2007,(12). [60]袁渊,曾果果,陈绪雯,. 更无花姿态 全是雪精神——解析钢琴改编曲《梅花三弄》[J]. 科教文汇(上旬刊),2007,(12). [61]李华,郑勤,. 试论音乐在中国传统武术中的运用[J]. 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7,(6). [62]张晓瑾,. 略论唐代教坊[J]. 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7,(8). [63]秦妍娟,. 音乐之美断想[J]. 学习月刊,2007,(16). [64]余青,. 歌唱表演学习音准问题浅论[J]. 科教文汇(中旬刊),2007,(10). [65]余青,. 浅谈性教育年龄及责任归属问题[J]. 法制与社会,2007,(9). [66]张洁,. 广博知识 何以致用[J]. 文教资料,2007,(26). [67]王程成,. 舞蹈教育与素质的发展[J]. 科教文汇(下旬刊),2007,(8). [68]张艳芸,. 缥缈远逸,诡谲慜思——浅析舒曼的音乐美学思想[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9). [69]张艳芸,. 浅谈高校音乐教育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 科教文汇(下旬刊),2007,(7). [70]张洁,. 从《新音乐课程标准》看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J]. 科教文汇(上旬刊),2007,(8). [71]李珂,. 音乐教育实践中的几点误区——教育实习实践引发的思考[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8). [72]刘菁,. 试论传统乐器在中日两国的历史和发展[J]. 科教文汇(下旬刊),2007,(6). [73]李志,. 论钢琴伴奏能力的培养[J]. 科教文汇(下旬刊),2007,(6). [74]梁译元,. 浅谈歌曲演唱的二度创作[J]. 科教文汇(下旬刊),2007,(5). [75]万莉,. 论歌唱的音色[J]. 科教文汇(下旬刊),2007,(5). [76]李志,. 浅议肖邦夜曲演奏技巧[J]. 科教文汇(中旬刊),2007,(3). [77]周凯,赵冉星,. 哲思音乐中的“以悲为美”——试论音乐中的悲对美的升华[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7). [78]贺新春,. 聆听天籁之音——从两首平均律钢琴曲论在演奏中如何把握巴赫键盘作品的音乐文化内涵[J]. 科教文汇(中旬刊),2007,(1). [79]张艳芸,. 高校音乐教育专业低年级声乐学习的过渡准备[J]. 今日湖北(理论版),2007,(5). [80]李志,. 性格特征对声乐学习及演唱的影响[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6). [81]潘行紫旻,. 长号启蒙教学中气息和长音练习方法的探讨[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4).
[82]方芳,. 中国钢琴作品中装饰音的艺术特色——以几首中国民族器乐改编曲为例[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4). [83]张娜,. 为“音质”正身——再议声乐演唱中的“音质”[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4). [84]刘惊鸿,. 更加人性化的音乐教育——评原《大纲》到《新课标》音乐教育观念的转变[J].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7,(1). [85]汪青,. 唐诗与乐器[J]. 名作欣赏,2007,(8). [86]尹乃潇,. 新课程标准与原大纲试用修订版的比较[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1). [87]伏春迎,. 装饰音的时代风格[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1). [88]郭晓雯,熊少凯,. 音乐教育网络资源的研究意义与现状[J]. 科教文汇(下半月),2007,(2). [89]金鑫,罗一鸣,. 二十世纪下半叶美国的学校音乐教育改革[J]. 科教文汇(下半月),2007,(2). [90]钮小静,. 遵循小学儿童注意发展的特点进行音乐教学[J]. 科教文汇(下半月),2007,(2). [91]张红梅,. 南朝郊庙乐[J]. 科教文汇(上半月),2007,(2). [92]祝伶,. 试论20世纪80年代中国歌曲创作的新发展[J].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06,(2). [93]赵沛,. 高师音乐学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探讨[J]. 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S1). [94]伏春迎,. 《乡土小调》与《对花》的演奏分析[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6,(12). [95]贺新春,. 勃拉姆斯帕格尼尼主题变奏曲Ⅱ音乐本体分析[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6,(11). [96]黄李娜,. 音乐学学科再划分[J]. 科教文汇(上半月),2006,(12). [97]张辰,. 论音乐对健康产生的作用[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8). [98]李雪峰,. 初探中国近现代古诗词艺术歌曲的特色[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6,(10). [99]金鑫,. 浅谈心理学知识在音乐教学中的实践[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6,(10). [100]刘丹,. 浅谈认知心理学对音乐教育的影响和作用[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6,(10). [101]钮小静,. 音乐新课标与音乐教学大纲的比较[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6,(10). [102]郑雅丽,. 杜鸣心《新世纪少年钢琴组曲》的创作特点分析[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6,(9). [103]张红梅,. 南齐郊祀乐小考[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6,(9). [104]郭晓雯,. 古希腊音乐教育实践述评[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6,(9). [105]黄李娜,. 中国网络歌曲流行原由之探[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6,(8). [106]陈荣,.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音乐情景教学[J]. 中国音乐教育,2006,(10). [107]曹叶青,. 论幼儿音乐教学评价[J]. 文教资料,2006,(30). [108]张睿,张瑛,. 通过交叉学科方案促进学生学习[J]. 中国音乐教育,2006,(7). [109]鲁恩雄,. 试论音乐课程教学改革的“度”[J].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6,(4).
[110]陈楠,. “南阳坠子书”的艺术特征刍议[J]. 美与时代,2006,(7). [111]陈娜,. 《白毛女》——中国新歌剧的里程碑[J]. 科教文汇(下半月),2006,(4). [112]祝伶,. 诗词曲声韵之音——论如何把握琴歌演唱的风格[J]. 科教文汇(下半月),2006,(4). [113]王媛媛,. 美国音乐教育发展简介和几点启示[J]. 科教文汇(下半月),2006,(4). [114]李雪峰,. 具有中国特色的花腔艺术——论述尚德义艺术歌曲之花腔部分的创作特点[J]. 科教文汇(下半月),2006,(1). [115]王鹂,. 技巧与情感的汇合 艺术与生命的交融——初探“声乐表演艺术的再创造”[J]. 科教文汇(下半月),2006,(1). [116]庄虹子,. 精心的设计 自然的体现——歌剧《乡村骑士》中桑图扎的咏叹调《你知道吗,好妈妈》演唱分析[J]. 科教文汇(上半月),2006,(6). [117]宗晏宇,. 古典形式与浪漫气息的交融——勃拉姆斯《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的创作特点浅析与演奏版本对比[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S1). [118]郭珊珊,. 储望华《新疆随想曲》展现的少数民族风情[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S1). [119]张辰,张靖鸣,. 论音乐作用于人体的激励机制[J]. 鄂州大学学报,2006,(4). [120]张辰,. 论音乐健脑的机理及应用原则[J]. 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6,(6). [121]杨青,. 大曲《凉州》小考[J]. 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6,(5). [122]刘丹,. 浅析音乐审美的个性[J]. 科教文汇(上半月),2006,(5). [123]赵沛,. 教学技能在中小学音乐课堂的运用[J]. 文教资料,2006,(17). [124]汪青,. 雅韵琴音——蔡邕《琴赋》的文学与音乐解读[J]. 名作欣赏,2006,(10). [125]郭晓雯,. 想象在音乐欣赏教学中的意义[J]. 科教文汇(上半月),2006,(3). [126]蒋奕嫔,. 论民族声乐之与时俱进——兼议美声唱法对我国民族声乐影响的几个阶段[J]. 科教文汇(上半月),2006,(1). [127]周琼,. 关于我国早期师范学校的音乐教育[J]. 中国音乐教育,2006,(2). [128]汪青,. 从两首古诗看诗乐舞的美学特征[J]. 语文教学与研究,2006,(13). [129]缑瑛,. 声乐表演创作的情感特征[J]. 平原大学学报,2006,(2). [130]陈娜,. 如何提高歌唱的艺术表现力[J]. 台声.新视角,2006,(1). [131杨青,. 中学(初中)音乐教育现状的调查[J]. 美与时代,2006,(2). [132]曾捷亚,. 人民音乐出版社初中实验教科书特点分析[J]. 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2). [133]王鹂,. 歌唱训练和艺术实践中的声乐心理浅析[J].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05,(3). [134]吴妮妮,. 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由“土洋之争”到“民美结合”看中国民族声乐的发展[J].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05,(3). [135]李羽中,. 《他山集》的中国根[J].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05,(2).
[136]王莉,. 赵元任声乐作品研究回顾[J].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5,(4). [137]刘张杰,王薇,. 升歌小考[J].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5,(4). [138]罗琴,. 王守仁音乐教育思想浅谈[J].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5,(4). [139]刘楠,. 论肖邦叙事曲的艺术风格[J]. 泰安教育学院学报岱宗学刊,2005,(4). [140]刘楠,. 从《春江舟影》论储望华钢琴音乐的民族化特色[J].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4). [141]刘月芳,. 丁善德钢琴音乐中的“意象”营构[J]. 中国科技信息,2005,(23). [142]王媛媛. 浅论幼儿音乐教育中创造力的培养——为孩子多营造“非正规控制”的心理环境[J]. 台声.新视角,2005,(5). [143]周琼. 关于《癸卯学制》中音乐课程设置的若干思考[J].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5,(3). [144]于慧,. 通感与音乐欣赏教学[J].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04,(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