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农业 2006年第8期 王存教 (西北民族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甘肃兰州 730030) 摘要:本文主要从农业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组织结构等 方面对甘肃民族地区农业结构调整与特色经济发展的方向与 措施进行了探讨 提高生产周期短、经济价值高的羊比重,改良推广肉羊兼用羊, 积极开发速生肉羊新品种,把羔羊发展摆上重要位置。畜牧业 要把分散养殖与规模养殖结合起来,加大养殖规模,提高出栏 率,加速畜牧业向商品化、专业化、社会化、区域化发展。 大力发展特色优势种植业。按照优化品种、优化品质、优化 关键词:甘肃民族地区;农业结构;特色经济 随着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市场农业转变,甘肃民族地区 农产品商品化程度低,市场占有率低,农牧民收入增长缓慢,只 有按照市场需求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大力发展具有区域优 势的特色经济,才能确保民族地区农业的良性发展。 一布局的原则,合理调整农作物内部结构,以种植优质牧草和中 药材、经济作物为主,大力发展油料、蔬菜、瓜果、花卉、林草业、 中药材等高效经济作物和饲料饲草作物,发展优质高效农业, 加快有利于发挥民族地区区域比较优势的主要农产品基地的 建设步伐,坚决淘汰经济效益低下的劣质农产品,改变广种薄 收和效益差的状况,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加大特色农业发展力 度,以甘南州农区和临夏州高寒阴湿区为主建立蚕豆和中药材 基地,以临夏州干旱山区和天祝县为主建立马铃薯基地,以临 夏州高寒阴湿区、甘南州农区、天祝县及肃南县建立双低油菜 基地,以临夏县北部为主及其相邻积石县南部、东乡县西部、永 靖县西南部建立花椒基地,形成规模化优势。在保证粮食安全 的前提下,促进种植业由以粮食为核心向粮食作物、经济作物 和饲料饲草作物的“多元结构”转变。 二、甘肃民族地区农业产品结构调整与特色产品发展 、甘肃民族地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特色产业发展 甘肃民族地区地处青藏高原、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过渡地 带及祁连山地,地域辽阔,但90%以上是山地、高原、沙漠、戈 壁、裸岩、冰川积雪及干旱、半干旱和高寒阴湿地区。农田面积 中2/3是山坡地,90%以上耕地属低产田,且人多地少,土地贫 瘠,自然灾害频繁。自然条件恶劣,土地资源开发难度大,因此, 甘肃民族地区农业结构调整,应根据地理状况和气候条件,以 市场为导向,大力发展有区域特色的种植业、养殖业和生态农 业、节水农业等特色高效农业。 调整和优化农业经济结构,要坚持优势就是特色,做大、做 强特色产业。甘肃民族地区农业经济特色与潜力主要在于畜牧 业、特色种植方面,应大力发展以草畜业为主导的多元特色农 业。在甘肃民族地区的Il缶夏8县市和临潭、舟曲、张家川县以农 以提高农产品竞争力为核心,大力调整品种和品质结构。 种植业方面,民族地区主要是大力发展优质高产小麦、玉米、蚕 豆、洋芋、油菜生产和蔬菜、水果、中药材等高价值经济作物;畜 牧业方面,主要是稳定发展牛羊肉生产,积极发展奶类和皮毛 生产;渔业方面,加快发展水产养殖,以永靖县黄河“三峡”为主 建立水产养殖基地,增加名特优新水产品比重,提高水产品的 附加值;林果业方面,大力发展啤特果、唐汪大结杏、大红枣、花 椒等。 以提高农产品质量为前提,不断引进推广适宜甘肃民族地 区自然条件的优质品种,注重培育和扩展品牌农产品。甘肃民 族地区目前多数农产品总量过多,品质结构矛盾突出,许多优 质农产品供不应求,因此,应加快引进、选育和推广优良品种, 大力开发高附加值的特色产品,逐步实现优质农产品。在改善 农产品品种和品质结构的同时,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提 业生产为主,合作、夏河、碌曲、玛曲、卓尼、迭部、天祝、肃南、肃 北、阿克塞10县市以牧业生产为主和半农半牧区并存的经济。 在农区,应结合退耕还草,扩大人工种草面积,大力推进规模种 草、养畜和草畜产品加丁业,加快建设优质草基地、牧草种子基 地和畜产品基地。农牧交错区,积极发展牛、羊繁育、农区育肥 和“山繁JII育”,建立优质羔羊肉基地。牧区,以治理“三化”草 地、恢复草地生态系统为重点,建立和完善以草定畜、划区轮牧 制度,搞好草场承包,实现草地可持续发展。加快畜牧业发展, 要改变天然放牧的粗放经营方式,加大围栏养殖和舍饲养殖力 度,使草原畜牧业从以天然放牧逐步转向以围栏舍饲为主、天 然放牧为辅的产业链,促进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以 科学饲养为突破口,积极调整畜群结构,优化畜种结构,进一步 ~ 46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片肃农业 2006年第8期 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积极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和有机食品。 推行标准化生产,同绕优势产品、主导产品抓紧进行农产品产 地认定、产品认证和市场准入T作,逐步加强农产品产、加、销 全过程的质链{卒制,加快农产品品牌的培育、申报和认定,切实 提高质量和档次 大力发腱精加I:、深加T农产品,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廿肃 民族地区普遍缺乏农业龙头企业,现有加] 企、l 受技术、管理、 信息等多种L大J素影.口向,大都规模小、效益低、产业衔接不紧密、 T艺落后、产品档次低、市场竞争力差, 域内具有比较优势的 油料、蚕豆、牛羊等没有彤成规模。凶此,十f肃民族地区在现有 基础上应进一步完善以农副产品为原料的轻型加I 产业,建设 持色产品JJn l 系列..应进一步发展以蚕 、花椒为主的经济作 物加:l:,以林果业为主的果品加工,以当归、党参为主的中药品 加T,以牛羊肉为主的肉产品加工以及以皮毛为主的畜产品加 ]:,作大做强特色产业。发展特色经济要强调资源生产一研究 开发一产品精加T一市场营销一体化,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 优势,通过规模化生产促进产业化发展,提高特色农产品的市 场占有率。 三、甘肃民族地区农业组织结构调整与特色经济发展 大力发展农业“龙头”企业。“龙头”企业是发展农业产业化 的关键。甘肃民族地Ⅸ应大力发展以“公 +农户”、“公司+专 业村+农户”为主要形式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下大力气培 育“龙头”企业,带动农业结构调整与农业发展,走fH一条以市 场为导向、以农户为基础,科、.r、贸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 的新型农业产业化发展路子。 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甘肃民族地区农民整体素质不 高,半文肓多,单一进入市场,不可能站在市场制高点上 针对 农业中农、牧民小规模分散经营与农业市场化、社会化的矛盾, 逐步推行以适度规模经营为主的农业集约化经营,按照农民自 愿原则,采用有偿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促使土地适度集中, 让专业户、家庭农场、合作农场逐步成为农、l 牛产经营主体。 四、甘肃民族地区农业结构调整与特色经济发展应注意的 问题 (一)以市场为导向调整农业结构,能够提高经济效益,带 动结构的优化升级。甘肃民族地区农业结构调整应当紧紧同绕 市场需求的变化 进行,以市场为导向,抓住历史机遇,发挥区 域可比较优势,积极参与市场分丁,合理调整农业经济结构,抢 占市场制高点,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业主导产品和支柱产 业。为此,甘肃民族地区要不断完善市场体系与信息建设,建立 省内外甚至困外农产品营销体系,做好广告宣传,加大促销力 度。建立专门机构从事区内外农产品市场信息统计、分析、研究 和报告,定期发布权威町靠的农产品市场信息,对民族地区各 种主要农产品的生产量、市场供给、消费量、贸易量、库存量、价 格等进行及时、准确、可靠的统计和预测。加强农、 信息网的建 没,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和已有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加大信 息进村人rJ力度,扩大信息的覆盖面,及时为农牧民提供农产 品供求千¨价格信息。 (二)忖肃省民族地区农业结构调整与特色经济发展,必须 紧紧依靠科技 先,必须树立以质量为卣 要目标的科研准则, 把能不能提高农产品质量放存第一佗,坚决禁止存提高产量的 同时降低质量的农产品品种的研制和推广。其次,以农业科技 革命为契机,推广和应用生物技术,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再 次,要以提高农产品质量为前提,引进和推广适应本地区自然 条件的优质品种。最后要注重培育和着力宣传、拓展名牌产品, 受精心培育一些人尢我有、人有我优的品牌: (i)甘肃民族地区结构调整要与生态环境建设结合起来. 坚决禁止毁林、毁 、开荒,积极实施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 制度,推进有利于改善环境的特色高效农业发展 在草原退化 严重的地区实施退牧还草T程,保护草原畜牧业的可持续发 展 在生态比较脆弱、粮食生产条件差的地区,调减粮食种植面 积,实施退耕还林、还草。退耕还林应与林果业发展结合起来, 积极发展苹果、梨、杏等水果生产及仡椒生产,既有利于生态环 境建设,又可以带动农牧民致富。 (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甘 肃民族地区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基 本上是雨养农业。 此,要加大投入,以农村道路、电网、饮水、 通信、广播、电视和农产品市场设施为重点,特别是要进一步加 强以水利为中心的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对大中型骨干水利 丁 程建设投资,把发展节水灌溉和集雨节灌工程作为建设重 点,抓好水库加同维修和渠道防渗及田间工程配套,加快微灌 技术的推广,从根本上改变农业生产条件,为甘肃民族地区农 业经济结构i周整创造良好条件。 t要参考文献 ①徐麟辉.用科学发展观统筹甘肃少数民族地区农牧业的 发展甘肃民族研究,2()04,(3) ②马秀华.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民族经济.甘肃民族研究, 20()3.(I) ③徐左军.西部开发过程中甘肃农业结构的调整.甘肃省经 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3) ④曹素华.少数民族地区农业结构调整初探.《湖湘论坛》 2()()2,【5J ⑤梁贤龙,何玉明.加入WTO后民族地区的农业结构调整 浅析国土经济,2003,(9) ⑥张延保.特色经济: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突破口一从 甘肃省天祝县看西部民族地区的发展-发展,2005,【6) ⑦黄茜.民族地区发展特色经济初探.伊犁教育学院学报, 2005.(1) ⑧中国民主建国会甘肃省委员会.加深对甘肃省情的再认 识,突出草畜业产业化发展参政议政文选,(2002—2005), 2005.I1) 4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