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 义务教育 高等教育 出国留学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香菱学诗》

2021-01-31 来源:化拓教育网

  20 香菱学诗

  设计意图:

  《香菱学诗》选自《红楼梦》,小说详细叙述了黛玉指点学诗门径,香菱谈读诗体会并苦心写诗的经过。教学本文,力求从内容、写法两方面突破。

  内容上,着重探究香菱学诗成功的原因。既要考虑到香菱的“苦志”,也要考虑到黛玉的深厚学识和教育艺术,同时也要联系大观园优越宽松的环境。联类引申,联系实际,思考香菱学诗会对中学生学习语文有何帮助。体味作者对香菱这一形象倾注的思想感情,深入理解《红楼梦》的主题思想,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写法上,通过涵泳品味描写香菱的有关语句,引导学生体会细节描写在塑造人物形象上的作用;通过揣摩宝钗、宝玉的话,理解侧面烘托的表达效果。

  教学本文,宜采用小说五步阅读法:泛读,整体感知;精读,理解文章内容;赏读,学习作者塑造人物的高超手法;思读课文,质疑问难,互动探究;延读,拓展延伸,开阔视野,提高比较阅读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细品黛玉指点香菱学诗门径、香菱谈读诗体会和香菱苦心写诗的经过,从中得到阅读和写作的启发

  2.体会文章有关香菱学诗的神态和细节描写的传神之处

  3.分析香菱这一人物形象,把握人物的悲剧气韵

  教学重点:

  1.品味诗学传薪,把握写作津梁; 2.把握神态、细节描写。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大多数初读者都会被它的博大精深、纷繁复杂、深奥难懂所吓倒,常常是肃然起敬,望而生畏。没有进人红楼,就永远不知它的真正伟大。

  二、简介作者作品

  1.曹雪芹(约1715——1763)名 ,字芹溪,又字芹圃,雪芹是他的号,属满洲正白旗。曹雪芹四岁时,家族开始衰败,二十出头的时候,家族一败涂地,势败家亡。过着“举家食粥酒常赊”的日子。

  2.《香菱学诗》节选自《红楼梦》第四十八回。标题是编者加的。《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中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是我国古代小说的顶峰之作。它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要线索,描写了贾家荣、宁二府由盛而衰的过程,在充分揭露地主阶级集团腐朽品质及其必然没落的历史命运的同时,也歌颂了这个阶级中有叛逆精神的青年和某些奴隶的反抗行为。全书规模宏大,结构严谨,有“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之称。

  3.贾府人物关系一览表(多媒体显示)

  4.多媒体图片显示“金陵十二钗”。

  三、整体感知:

  1、结合注释,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腻烦    怔怔   穿凿    两眼鳏鳏  地灵人杰

  诲人不倦      起承转合     不以词害意

  2、这篇小说的主要人物是谁?写了什么事?

  明确:了解香菱有着怎样的身世和处境。香菱是一个从官宦小姐沦为奴婢的悲剧人物。她有着不幸的命运:从小遭受灾 难,被拐卖,又被呆霸王薛蟠生拖死拽弄到家里,终于沦为侍妾,受尽凌辱和折磨。薛蟠遭 打外出后,香菱住进了大观园,有机会接触大观园内这许多富于才情的少女们,特别是像林黛玉这样的才女,萌发了强烈的精神追求,本文就是从香菱刻苦学诗写起的。

  3、本文写香菱学诗分几个阶段来写?

  香菱学诗 黛玉教诗

  香菱求教 理论讲解

  香菱谈诗 欣赏指导

  香菱做诗 创作扶持

  四、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一、二

  第二课时

  一、赏读细节,品味人物

  1.本文是怎样写香菱学诗的?找出关键词句加以评析。

  明确:结合作品内容讨论香菱是一个怎样的人?从哪里可以看出来?找出文中有关香菱学诗的神态和细节描写,加以分析。

  参考答案:精华灵秀,悟性极强。学诗时“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已到了“呆”“疯”“魔”的程度。原来香菱是一个极富文学气质的人,她早就想学诗了,但苦于没有机会,只好自己弄本旧诗,偷空看两首。进人大观园后,深藏在内心的精神饥渴一下子勃发起来,进园的当晚就来找黛玉,希望向黛玉学诗。黛玉热情指导,列举名作让香菱阅读。香菱拿了诗回来“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地读起来。宝钗连催他数次睡觉,他也不睡。宝钗见他这般苦心,只得随他去了”。在黛玉的诱导下,香菱的视野不断扩大,当她进人创作冲动状态时,形象光彩夺目:“连房也不人,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来往的人都诧异”;写第三稿时“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甚至梦中喊出:“可是有了,难道这一首还不好?”对这个一心扑在诗歌创作中的人物,作者准确地描绘出她的一言一行和神情变化。精神食粮的大量摄人,使香菱的内心充实丰富起来,她悟出了一些道理。香菱的艺术感受力很高,她一读诗,眼前就能出现诗歌中那动人的形象。

  2.香菱学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内因:一个诗性女子对诗性情怀和诗性理想的追求。

  外因:林黛玉的正确指点和大观园优雅环境的熏陶。

  二、合作探究

  走进诗作:品味香菱所作的三首诗 。

  (具体分析见多媒体课件资料)

  三、香菱学诗对我们学习语文,特别是写作上的启示。

  乐学:做有心人,提高兴趣。

  善学:注重积累,注重感悟。

  苦学:勤于实践,不怕失败。

  四、课堂总结

  香菱学诗的过程,可用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中的古今成就大事业者所必须经历的三种境界概括:

  第一境(悬想阶段)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第二境(苦索阶段)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

  第三境(顿悟阶段)蓦然回首,那人在灯火阑珊处。

  相关链接:

  红楼驿站:

  红楼梦:

  红楼艺苑:/index.php

  红楼大观:

  红楼雪晴:/xueqing(红楼访胜,介绍与红楼梦有关的名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