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贿罪在法律上并非总是职务犯罪,仅当犯罪主体是国家工作人员时才属于职务犯罪。根据《刑法》,犯行贿罪的可被判处不同刑期,严重情节可导致长期徒刑甚至死刑,并可能被没收财产。
法律分析
行贿罪不一定是职务犯罪的一种,如果行贿罪的犯罪主体是国家工作人员,那么行贿罪就是属于职务犯罪的一种,如果不属于国家工作人员,该起犯罪仅属于行贿罪。
根据《刑法》规定,犯行贿罪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因行贿谋取不正当利益,情节严重的,或者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
拓展延伸
将行贿行为纳入职务犯罪范畴的必要性及影响
行贿行为的严重性和对社会秩序的负面影响使得将其纳入职务犯罪范畴成为必要之举。职务犯罪是指在担任特定职务期间,滥用权力或利用职务地位谋取私利的行为。行贿行为恰恰涉及到利用职务地位为个人谋取不当利益的行为,因此将其纳入职务犯罪范畴能够更好地揭示其严重性。
将行贿行为视为职务犯罪有助于强化法律对行贿行为的打击力度。职务犯罪通常受到更严厉的刑事制裁,这将起到威慑作用,减少行贿行为的发生。此外,将行贿行为纳入职务犯罪范畴还能提高社会舆论对行贿的谴责,增强公众对廉洁行政的信心。
然而,将行贿行为纳入职务犯罪范畴也需要在法律和司法实践中解决一些问题。例如,如何准确定义何为行贿行为,如何确保司法机关对行贿行为的定罪公正有效等。此外,还需要加强对行贿行为的预防和监管,通过建立健全的制度和机制,提高行贿行为的发现和打击效率。
综上所述,将行贿行为纳入职务犯罪范畴是必要的,它能够加强对行贿行为的打击力度,减少其发生,提高社会舆论对行贿的谴责,并增强公众对廉洁行政的信心。然而,这也需要解决一系列法律和司法实践中的问题,并加强对行贿行为的预防和监管。
结语
行贿罪的性质与犯罪主体有关,若为国家工作人员则属职务犯罪,否则仅属行贿罪。根据刑法规定,行贿罪可被判处不同刑期,情节严重者甚至可判处死刑。将行贿行为纳入职务犯罪范畴是必要之举,可加强对其的打击力度,减少发生,提高社会舆论谴责,增强公众对廉洁行政的信心。然而,此举也需解决法律和司法实践中的问题,并加强预防和监管措施,以提高打击效率。
法律依据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十四章 附 则 第三百八十八条 本规定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1998年5月14日发布的《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公安部令第35号)和2007年10月25日发布的《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修正案》(公安部令第95号)同时废止。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九章 渎职罪 第四百一十八条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招收公务员、学生工作中徇私舞弊,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十四章 附 则 第三百八十七条 公安机关可以使用电子签名、电子指纹捺印技术制作电子笔录等材料,可以使用电子印章制作法律文书。对案件当事人进行电子签名、电子指纹捺印的过程,公安机关应当同步录音录像。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