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变更未成年孩子的监护人?变更前提是现任监护人有违法行为或无监护能力,法定监护人可提起诉讼,法院根据孩子的身心成长为原则做出判决。监护人的职责包括保护孩子的健康、生活照顾、财产管理、代理诉讼等。监护人不履行职责或侵害孩子权益需承担赔偿责任。法律允许撤销不适宜的监护人权利,变更监护人以创造良好成长环境,需通过法院裁定。
法律分析
一、小孩变更监护人怎么变更?
首先变更的前提是现任的监护人有被撤销监护权的行为条件,例如侵害被监护人权益或者无监护能力等,其次需要法定监护人范围内的人员提起诉讼请求,最后就是法院根据具体情形,从有利于孩子身心成长的原则出发,做出变更孩子监护人的判决。
未成年人的法定监护人
《民法典》第二十七条【未成年人的监护人】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监护人。
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经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的,由下列有监护能力的人按顺序担任监护人:
(一)祖父母、外祖父母;
(二)兄、姐;
(三)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但是须经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同意。
没有第一款、第二款规定的监护人的,由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单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担任监护人。
二、监护人的职责是什么?
监护人的职责是依法履行对被监护人的义务,保护其依法享有的权利,监护人的法定监护职责是:
1、保护被监护人的身体健康;
2、照顾被监护人的生活;
3、管理和保护被监护人的财产;
4、代理被监护人进行民事诉讼;
5、对被监护人进行管理和教育;
6、在被监护人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或者与人发生争议时,代理其进行诉讼。
另外,根据相关规定,因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或者侵害了被监护人的合法权益,监护人应承担赔偿责任;如果被监护人的侵权行为需要承担民事责任的,应当由监护人承担,被监护人有财产交由监护人代管的,应从被监护人的财产中支付,不足部分,应由监护人承担。
对于未成年人一般都是父母作为监护人,但是对于不适宜的监护人,我国的法律是允许撤销原来不称职监护人的监护权,变更监护人来创造有利于被监护人健康成长的环境,所以变更监护人可以到法院提起诉讼,通过法院来裁定。
结语
通过法院的裁定,可以实现对不适宜的监护人的监护权的撤销和变更,以创造更有利于被监护人健康成长的环境。根据《民法典》相关规定,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法定监护人,但在父母死亡或无监护能力的情况下,祖父母、兄姐或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人员可以依法担任监护人。监护人的职责包括保护被监护人的身体健康、照顾生活、管理财产、代理民事诉讼等。监护人不履行职责或侵害被监护人权益时,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变更监护人需通过法院裁定,以确保被监护人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2020修订):第二章 家庭保护 第二十三条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及时将委托照护情况书面告知未成年人所在学校、幼儿园和实际居住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加强和未成年人所在学校、幼儿园的沟通;与未成年人、被委托人至少每周联系和交流一次,了解未成年人的生活、学习、心理等情况,并给予未成年人亲情关爱。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接到被委托人、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学校、幼儿园等关于未成年人心理、行为异常的通知后,应当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2020修订):第六章 政府保护 第九十四条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民政部门应当依法对未成年人进行长期监护:
(一)查找不到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
(二)监护人死亡或者被宣告死亡且无其他人可以担任监护人;
(三)监护人丧失监护能力且无其他人可以担任监护人;
(四)人民法院判决撤销监护人资格并指定由民政部门担任监护人;
(五)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2020修订):第六章 政府保护 第九十六条 民政部门承担临时监护或者长期监护职责的,财政、教育、卫生健康、公安等部门应当根据各自职责予以配合。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民政部门应当根据需要设立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儿童福利机构,负责收留、抚养由民政部门监护的未成年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