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重庆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
合格性模拟考试 物理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18小题 ,每小题4分,共72分)从每个小题的四个备选项中,选出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
1. 下列物理量矢量,且单位是国际单位制的是( ) A. 电流、A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电流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但电流是标量,A错误; B.位移是矢量,但国际单位制是m,B错误;
C.焦耳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导出单位,但功是标量,C错误; D.牛顿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导出单位,同时也是矢量,D正确。 故选D。
2. 对内能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系统的内能是由系统的状态决定的
B. 做功可以改变系统的内能,但是单纯地对系统传热不能改变系统的内能 C. 不计分子之间的分子势能,质量和温度相同的氢气和氧气具有相同的内能 D. 1g100℃水的内能大于1g100℃水蒸气的内能 【答案】A 【解析】
【详解】A.系统的内能是一个只依赖于系统自身状态的物理量,所以是由系统的状态决定的,故A正确;
B.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系统的内能,故B错误;
C.质量和温度相同的氢气和氧气的平均动能相同,但它们的物质的量不同,内能不同,故C错误;
D.在1g100℃的水变成100℃水蒸气的过程中,分子间距离变大,要克服分子间的引力做功,分子势能增大,所以1g100℃水的内能小于1g100℃水蒸气的内能,故D错误。 故选A。
3. 许多科学家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做出了重要贡献,下列各项说法中哪项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 )
B. 位移、cm
C. 功、J
D. 力、N
1
A. 卡文迪许测出了引力常数
B. 安培最早发现了电流周围存在着磁场 C. 伽利略最早系统地研究了匀加速直线运动
D. 库仑总结并确认了真空中两个静止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答案】B 【解析】
【详解】卡文迪许利用扭秤测出了引力常数,选项A正确;奥斯特最早发现了电流周围存在着磁场,选项B错误;伽利略最早系统地研究了匀加速直线运动,选项C正确;库仑总结并确认了真空中两个静止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选项D正确;此题选择不正确的选项,故选B.
4. 以下物理量为标量且单位是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的是( ) A. 电流A T 【答案】A 【解析】
【详解】A.电流是标量且单位是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故A正确; B.位移是矢量且不是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故B错误; C.电势是标量,但不是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故C错误; D.磁感应强度是矢量且不是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故D错误。 故选A。
5. 如图所示,在离地面一定高度处把4个水果以不同的初速度竖直上抛,不计空气阻力,若1s后4个水果均未着地,则1s后速率最大的是( )
B. 位移m
C. 电势V
D. 磁感应强度
A. B. C. D.
【答案】A
1
【解析】 【详解】根据
vv0at v0A3m/s
代入解得
vA7m/s
同理解得
vB5m/s vC0m/s vD5m/s
由于
vAvB=vDvC
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6. 冲量的单位是( ) A. Ns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AB.冲量的计算公式
B. Ns2
C. kgm/s
2D. kgm/s
22IFt
F的单位是N,t的单位是s,故冲量的单位是Ns,故A正确,B错误;
CD.根据动量定理可知,冲量等于动量的变化量,故冲量的单位与动量单位相同,因为动量的计算公式是
pmv
m的单位是kg,v的单位是m/s,故冲量的单位也为kgm/s,故CD错误。
故选A。
7. 下列物理量中属于标量的是( ) ..A. 动量 【答案】D
B. 电场强度
C. 磁感应强度
D. 电流
1
【解析】
【详解】即有大小又有方向,相加时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的物理量是矢量,如力、速度、加速度、位移、动量等都是矢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是标量,如路程、时间、质量等都是标量。动量,电场强度,磁感应强度有大小和方向,且相加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是矢量。电流有大小和方向,但电流相加不满足平行四边形定则,是标量,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8. 关于液体的表面张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游禽用嘴把油脂涂到羽毛上,其目的都是改变水的表面张力
B. 透过布制的伞面可以看见纱线缝隙,而伞面不漏雨水,这是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 C. 液体表面张力产生的原因是液体表面层分子间距离比较大,分子力表现为引力,故液体表面存在张力,其方向指向液体内部
D. 当两薄玻璃板间夹有一层水膜时,在垂直于玻璃板的方向很难将玻璃板拉开,这是由于水膜具有表面张力 【答案】B 【解析】
【详解】A.游禽用嘴把油脂涂到羽毛上,其目的是使水不浸润羽毛,A错误; B.透过布制的伞面可以看见纱线缝隙,而伞面不漏雨水,这是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B正确;
C.液体表面张力产生的原因是液体表面层分子间距离比较大,分子力表现为引力,故液体表面存在张力,其方向平行于液面,C错误;
D.当两薄玻璃板间夹有一层水膜时,在垂直于玻璃板的方向很难将玻璃板拉开,这是由于分子间的引力作用,D错误。 故选B。
9. 由热学知识可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布朗运动是液体分子的运动,它说明液体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B. 随着科技的发展,永动机是有可能被制造出来的
C. 气体密封在坚固的容器中且温度升高,则分子对器壁单位面积的平均作用力增大 D. 热量能够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但不可能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 【答案】C 【解析】
1
【详解】A. 布朗运动是微粒的运动,它说明液体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故A错误。
B. 永动机违背了能量守恒定律,或违背热力学第二定律,故永远无法制成;故B错误; C. 气体对容器壁的压强取决于分子数密度和热运动的平均动能;气体密封在坚固容器中且温度升高,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越大,则分子对器壁单位面积的平均作用力增大,故C正确。
D. 热量能够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也可能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但会引起其他的变化,故D错误;
10. 关于下列实验及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液晶光学性质与某些多晶体相似,具有各向同性 B. 气体失去容器的约束就会散开,是因为分子间存在斥力 C. 若空气中水蒸汽的气压大,人感觉到空气湿度一定大 D. 由于液体表面层内的分子间距大于r0,从而形成表面张力 【答案】D 【解析】
【详解】A.液晶光学性质与某些多晶体相似,具有各向异性,故A错误;
B.气体失去容器的约束就会散开,是因为气体分子之间作用力小的缘故,不能使分子束缚在一起,并不是斥力的原因,故B错误;
C.人感到空气湿度大,是由于空气中水蒸气的实际气压与同一温度下的水的饱和气压的差距增大,即相对湿度增大,故空气中水蒸汽的气压大,人感觉到空气湿度不一定大,故C错误;
D.由于液体表面层内的分子间距大于r0,分子之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从而形成表面张力,故D正确。 故选D。
11. 恒温水池底部一条小鱼吐出一个气泡,该气泡由池底缓缓上浮,气泡内气体可视为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则在气泡上浮的过程中( ) A. 气泡内气体向外界放热 B. 气泡内气体内能增大 C. 气泡内气体压强增大
D. 气泡内气体对外界做功等于从外界吸热 【答案】D
1
【解析】
【详解】在气泡上浮的过程中,气体的压强减小,体积变大,气体对外做功;由于温度不变,则内能不变,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U=W+Q可知,气体吸收热量,即气体对外界做功等于从外界吸热。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12. 一瓶矿泉水喝了一半之后,把瓶盖拧紧,久瓶内水面上方形成了水的饱和汽,设矿泉水瓶是刚性的,形变可忽略,则( ) A. 只有升高温度,才会有水分子继续从水面飞出 B. 就算升高温度,也不会有水分子继续从水面飞出 C. 若温度降低,则水面上方气体的密度减小 D. 若温度降低,则水面上方气体的压强不变 【答案】AC 【解析】
【详解】AB.开始时,在密闭容器中的液体不断的蒸发,液面上的蒸气也不断地凝结,当这两个同时存在的过程达到动态平衡时,宏观的蒸发也停止了,此时处于饱和汽状态;温度升高时,分子平均动能增大,单位时间内逸出液面的分子数增多,于是原来的动态平衡状态被破坏,空间气态分子密度逐渐增大,压强变大,导致单位时间内返回的分子数增多,从而达到新的条件下的动态平衡。故A正确,B错误。
CD.同理,当温度降低时,分子平均动能减小,单位时间内逸出液面的分子数减少,于是原来的动态平衡状态被破坏,空间气态分子密度逐渐减小,压强减小,导致单位时间内返回的分子数减小,从而达到新的条件下的动态平衡。故C正确,D错误。 故选AC。
13.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用光导纤维束传送图像信息,这其中应用到了光的全反射现象
B. 通过两支夹紧的笔杆间缝隙看发白光的灯丝能观察到彩色条纹,这是光的偏振现象 C. 用三棱镜观察太阳光谱是利用光的干涉现象 D. 肥皂泡在阳光下出现彩色条纹,这是光的衍射现象 【答案】A 【解析】
【详解】A.用光导纤维束传送图像信息,这其中应用到了光的全反射现象,选项A正确;
1
B.通过两支夹紧的笔杆间缝隙看发白光的灯丝能观察到彩色条纹,这是光的衍射现象,选项B错误;
C.用三棱镜观察太阳光谱是利用光的折射引起的色散现象,选项C错误; D.肥皂泡在阳光下出现彩色条纹,这是光的干涉现象,选项D错误。 故选A。
14. 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对于同一障碍物,波长越长的光越容易绕过去
B. 白光通过三棱镜在屏上出现彩色条纹是光的一种干涉现象 C. 红光由空气进入水中,波长变长、颜色不变
D. 用透明的标准样板和单色光检查平面的平整度是利用了光的衍射 【答案】A 【解析】 【分析】
波长越大的光波越容易发生衍射现象;白光通过三棱镜出现彩色条纹是光的折射色散;根据fc,即可确定波长的变化;检查平面的平整度是利用了光的干涉. n【详解】A、发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是:障碍物或者小孔的尺寸和波长差不多或比波长小.对于同一障碍物,波长越大的光波越容易发生衍射现象,容易绕过去,故A正确;
B、白光通过三棱镜在屏上出现彩色条纹是光的一种折射现象,故B错误; C、根据fc,红光由空气进入水中,波长变短,但颜色不变,故C错误; nD、透明的标准样板和单色光检查平面的平整度,是利用两者之间的空气薄层的反射面,获取频率相同的光,进行了光的干涉,故D错误; 故选A.
【点睛】考查光明显衍射的条件,区别光的折射与干涉色散,注意光的干涉的条件,同时掌握光从一介质进入另一介质时,光的频率不变,即颜色不变.
15. 一个接在交流电路中的理想变压器,它的初级线圈中的交流电和次级线圈中的交流电一定具有相同数值的物理量是( ) A. 电流强度 【答案】D
B. 电压
C. 匝数
D. 功率
1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对理想变压器的认识。
【详解】理想变压器输入功率等于输出功率,电流、电压和匝数不一定相同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16. 某高压输电线路,用104V的高压送电,输送的电功率是100kW,则输电线通过的电流应是( ) A. 10010A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输电基本知识。 【详解】输电电流
P100103I10A 4U10B. 1×104A C. 10A D. 0.1A
。故选C。
17. 据报道:我国第一颗绕月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将于2007年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假设该卫星的轨道是圆形的,且贴近月球表面,若已知该卫星的运行周期、月球的半径、万有引力常量,以下物理量中不可求出的是( )
A. 探测卫星的质量 C. 月球的质量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已知信息,可得
GMmma 2RB. 月球的密度
D. 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可求得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aGM R2Mm42G2m2R RT1
423可求得月球的质量为R
GT2由月球的质量
4MV,VR3
3可得月球的密度为3 GT2因此可联立求解月球的质量、密度和月球表面重力加速度,只有探测卫星质量不能求。 故选A。
1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在恒力作用下不可能做曲线运动 B. 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受到的合外力可能为零 C. 物体做曲线运动时,速度一定在改变
D. 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在某一时刻加速度可能与速度同方向 【答案】C 【解析】
【详解】ABD.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是所受合外力(不为零)方向与速度不共线,即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不共线,与恒力或变力无关,ABD错误;
C.物体做曲线运动,速度方向一定改变,所以速度一定在改变,C正确。 故选C。
二、填空题(共3小题 ,每小题4分,共12分)
19. 平抛运动是将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水平抛出,且只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平抛运动是是水平方向的___和竖直方向的_____运动的合运动,平抛运动的轨迹是抛物线。 【答案】 (1). 匀速直线运动 (2). 自由落体 【解析】
【详解】[1][2]平抛运动是初速度为水平方向,只受重力的匀变速曲线运动。可以分解成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
20. 一定质量理想气体经历了如图所示的状态变化。已知从A到B的过程中,气体的内能减少了300J,气体在状态C时的温度TC=300K,则从A到B气体放出的热量是______J;气体在状态A时的温度为_______K。
1
【答案】 (1). 1200J (2). 1200K 【解析】
【详解】[1][2]从A到B,外界对气体做功,有
WpV15104(82)103J900J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
UWQ
得
QUW1200J
即从A到B气体放出的热量是1200J,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有
pAVApCVC TATC代入解得
TA1200K
21. 有些机床为了安全,照明电灯用的电压是36V,这个电压是把380V的交流电压经变压器降压后得到的.将变压器视为理想变压器,如图所示,如果原线圈是1140匝,则副线圈的匝数是________匝,变压器原、副线圈的电流之比为___________.
【答案】 (1). 108 (2). 9:95 【解析】
【详解】[1]由于原线圈的电压为380V,副线圈的电压为36V,则原副线圈的匝数之比为
n1U1 n2U2可得
1
n2U236n11140108匝 U1380[2]根据原副线圈电流与匝数成反比,而电压与匝数成正比,则有
I1n2U21089 I2n1U1114095三、计算题(共2小题 ,每小题8分,共16分)
22. 一小球从高为3.2m处水平抛出,着地点与抛出点的水平距离为8m,忽略空气阻力影响。求:
(1)小球在空中运动的时间; (2)该球抛出时的速度。 【答案】(1) 0.8s;(2) 10m/s 【解析】
【详解】(1)根据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上做自由落体运动,由运动学公式得:
h12gt 2代入数据解得小球在空中运动的时间为
t=0.8s
(2)根据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由运动学公式得:
x=v0t
代入数据解得小球抛出的速度为
v0=10m/s
23. 如图所示,在滑动摩擦因素μ=0.2的粗糙水平面上有相隔一段距离的A、B两点,在A、B两点分别静止放置m1=4kg,m2=2kg的两质点,在m2的右侧0.5m处固定一竖直挡板。现对m1施加一大小F=20N的水平向右的拉力,作用一段时间后撤去F,随后m1继续向前运动3s后与m2在B点发生碰撞并粘在一起运动与竖直挡板发生无机械能损失的碰撞(碰撞时间极短),与挡板碰后刚好能回到B点,g取10m/s2。求: (1)m1与m2发生碰撞前的速度; (2)力F作用的时间及A、B两点距离。
【答案】(1)3m/s;(2)2s,315m 【解析】
1
【详解】(1)两球碰后粘在一起与竖直挡板碰撞到回到B点,整个过程可看成做匀减速运动,设两球碰后的共同速度为v1,看成做匀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
a看成做匀减速运动的位移为
u(m1m2)gug2m/s2
m1m2x1m
根据匀变速运动运动公式
02v122ax
设m1以v速度与m2发生碰撞,由于碰撞中满足动量守恒
m1v(m1m2)v1
联立可得
(2)m1从A点到B点在力F和滑动摩擦力作用下速度由0变到v,设F作用的时间为t,对该过程应用动量定理
可得
加速度为
此段过程做匀加速运动,匀加速时间为3s,末速度为
v29m/s
的v3m/s
Ftm1g(3t)m1v
t3s
a1Fm1g3m/s2 m1A、B两点距离
d0v2vv323 22可得
d31.5m
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