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 义务教育 高等教育 出国留学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意义分析

2020-11-07 来源:化拓教育网
青年与社会2015年4月下 第12期总第594期 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意义分析 胡金野【摘张峰 兰州730020) (兰州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甘肃要】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 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是我国文化强国策略的重要环节,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以高校为主要载体。各方面 统筹协调,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无论对于大学生个人全面发展,对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还是对 于推进整个社会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体系,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代大学生;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意义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提出:“倡 观,就是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可以对社会主义的社会性质、 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普遍特征和前进目标进行指引,能使社会成员形成对社会主 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 义共同的认识并对有利于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价值进行追求 心价值观。”价值观是贯穿个人和社会的一种无形的却发挥 的一种在社会主义价值观中占有主导、主体地位的价值评价 着不可替代作用的意识力量,在我国,还是首次在党的最高 和判断标准。 会议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高度凝练概括,标志着 根据十八大报告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倡导”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 的凝练,不难发现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具 敬业、诚信、友善”这二十四个字已成为当代中国思想文化、 有现实意义。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从 意识形态领域的核心标准,更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今后 微观来看,有益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以及自身的全 发展的重点。作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当代大学生, 面发展。大学生思想活跃,其自身的发展都存在很大的可塑 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培育和践行,从宏观上来 性。但是,大学生也具有社会认知能力差等缺陷。党的十八 讲,如果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是成功的,那么 大报告中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定义为全社会、 将会引领一个社会的文化思潮和价值取向。而从微观上来讲, 全民族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铸魂工程”,而大学生群体 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成功与否,也直接关乎 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其必然是“铸魂工程”中的“先期工程”, 其自身素质的养成。 对这一群体进行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铸”好 要分析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当代大学生的意 大学生的“魂”,就可以帮助大学生在人生的道路上做出正 义,首先要在概念上弄清楚什么是核心价值观。价值,已成 确的选择。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 为如今社会衡量事物人的重要标杆尺度。马克思主义哲学认 有了正确的价值观念的指导,大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就会水 为,价值属于关系范畴,是表示客体的属性和功能与主体需 到渠成,整个民族的“铸魂工程”也会顺利进展;反之,则 要间的一种效用、效益或效应关系的哲学范畴,其具有最高 可能会导致大学生在成长道路上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 普遍性和高度概括性。价值的概念产生之后,马克思主义人 目标背道而驰,那么整个民族的“铸魂工程”又从何谈起? 类发展学说认为,人类的发展经历“人的依赖关系下的片面 综观历史,当年的“五四运动”足以证明对大学生进行社会 发展”、“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片面发展”和“建 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具有深刻的历史渊源。 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的生产能力成为从属 马克思主义人类发展学说认为,人类社会在不同时期和 于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全面发展”三个发 社会条件下具有不同的主导价值取向,形成了不同的文化特 展阶段,在这三个阶段的发展过程中,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 征和人不同侧重的发展趋向,而社会和人在发展价值取向上 不断进步,人的认识也不断深化,对于是非曲直和集体利益 的替代,则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马克思主义人类发展学说 的判断逐步形成了一种内在的标准,而这种标准起初具有集 认为价值取向直接决定了人的发展方向和发展层次、发展自 体化,而随着人的社会化进程,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 由、发展全面。当代大学生承担着重要的历史使命,每一个 集体利益和集体价值观不断扩展,从而使这种标准具有了社 大学生都应该培育科学的、全面的价值观。然而,一个人的 会性,再伴随着经济基础的发展,使得拥有社会性的标准成 认识能力和自我改造能力终究是有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为了一种普遍的社会价值观念。通常来说,价值观是一种社 观的培育不能单纯依靠大学生自身思维意识的自由发展,还 会生活方式的反映,其在社会存在、生活方式、共同利益方 需要社会的力量的引导。上个世纪,列宁曾提出过著名的“灌 面是具有共同性的特点的,以此为基础形成了引导人和社会 输论”这一关于社会价值观培育的基本方法。他在充分吸收 采取相关价值指导下的社会行动的标准体系。所谓核心价值 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学说内容的基础上,指出“人的思 观,顾名思义,就是在某一特定历史时期、某一特定社会, 想的全面发展,需要依靠两个方面的共同作用,一方面是个 在国家和社会的意识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并对社会思想发展、 人自身意识的自我发展和完善,另一方面则需要社会进行价 行动指导、公共准则发挥着重要的判别和引导作用的价值体 值灌输和教育”,这二者是人思想价值发展的主动作用和被 系,即核心价值体系的提炼和高度抽象,并在价值体系中处 动作用,二者共同作用保证了个人与社会共同价值观的科学 于中心地位,其对价值观起着支配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化、完整化。对于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育,高校就更 ・16・2015.VOL.594.NO.12 青年与社会应该在“灌输论”方面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可以说,高校 2015年4fl下第l2期总 ̄;594期 是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党的第十八 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马克思主 义的最新理论成果,归根到底,也是要追求人的全面发展。 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从宏观 角度来看,对于在全社会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精髓具有积极意 义。任何一种价值观都是一个民族在其历史发展中沉淀出来 的,体现大部分人的意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如此, 体现了人民群众的意志。而在人民群众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观的过程是以中华几千年的传统文化精髓为基础的,换言 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将传统的中华文明精髓社会主义 化,二者具有同质性。马克思主义人类发展学说指出,任何 导”和习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提出的“利用各 种时机和场合,形成有利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的生活情境和社会氛围,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 处不在、无时不有”这一渗透原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 提出,是科教兴国、文化强国的重要举措,培育大学生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则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迫在眉睫的要 求和任务。高校作为培育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 重要形式和载体,当代大学生作为在全社会培育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观的先锋力量,都应该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所提 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运 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学说和人类发展学说的基本原理 指导实践,同时也形成以当代大学生为主体的全社会培育社 标准体系、规则框架、伦理文化,也就是社会价值观念都是 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具有稳定性和指导性,在一定时间 内居于主导地位。如今,我们的社会虽不能完全依靠我们的 传统文化,但其价值导向方面的稳定性是没有改变的,也应 该成为当今社会价值观念的组成部分。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代 表大会报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二十四字凝练,其实就 是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与当今社会的一个具体结合。“仁 爱”是儒家学说的核心,“兼爱”是墨家学说所倡导的,我 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友善”就是这些传统学说的 继承和发展;“大同”思想,儒、释、道的“和生万物,同 则不继”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和谐”的主要体现。 所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土壤之 中的。文化的核心是改造人的主观世界,文化对人的思维和 行为方式的引导作用是文化的核心。中国特色的价值观就在 这样的作用中逐步形成,进而成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 起源。 在大学生群体中进行传统文化的弘扬是进行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观培育的先行;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 培育则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精髓的有效途径。在高校中开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讲堂,教育大学生要做到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就必然会和我国传统的传统学说联系 起来。另一方面,在大学生中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 育,就可以在大学生群体中掀起“国学热”,这有利于通过 大学生在整个社会兴起修身存养、孝悌为本、大同等思潮, 进而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发形成。党在十七届六 中全会就曾指出:“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 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 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 十七大更明确指出“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 进的不竭动力”,十八大则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与时代结 合,凝练出了二十四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进 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是对党的文化强国政策的积 极贯彻。同时,通过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可以预防 外来文化对中国的文化侵略。可以预见,由于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和我国优秀传统思想文化的同质性,大学生由于受中 华传统文化的熏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会自发的 接受,并在此基础上完善和发展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需循序 渐进。立足当下,着眼未来,是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培育应有的基本战略。每一个大学生和高校思想政治 教育工作者都应充分贯彻践行党的十八大上提出的三个“倡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推动力量,以高校为全社会培育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中心,逐步向社会各个层面扩展的社会氛 围,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全社会及全民的共识和自觉 追求。 参考文献 [1]迟慧.高校文化建设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Ⅱ】.长春 师范学院学报,2013(5). [2】冯刚.着力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Ⅱ1.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2012(9). [3】张耀灿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 社.2006. 【4】钟明华,黄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解析Ⅱ】_山东社 会科学,2009(12). [5]王学俭,李东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述要Ⅱ].思想 政治教育研究,2013(8). 【6]王玉操.理论价值哲学的困境与实践价值哲学的生机 『 .光明日报出版社,2014(12). 【7】孙杰.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D】.中共中 央党校博士学位论文,2014. [8】孙秀玲.基于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自觉的大学生核心价 值观培育研究Ⅱ】.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14(8). 【9】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 表大会上的报告『M1.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1O]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 社.2000. [11】列宁.怎么办『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 【12】胡锦涛.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 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中国共产 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的报告【M] 匕京:人民出 版社,2011. 【13]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 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 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14】*.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第十三次集体学习上的讲话 fN].北京:人民日报,2014(1). 作者简介:胡金野,兰州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 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张峰,兰州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2015.V0L.594.N0.12・1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