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课时备课) 课程名称:种植基础 课程类型:讲授课 第1 次课 学时:2 上课日期:2014-5-22 1、教学内容:第二章植物生长的土壤基础 第一节土壤的形成 2、教学目的: ㈠知识目标: (1)了解土壤的形成过程。 (2)知道五大成土因素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 (3)了解土壤的剖面结构及其特征。 ㈡能力目标:通过学生独自看书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经过教师讲解培养学生理解能力。 ㈢情感目标: (1)积极思考主动探究的科学精神。 (2)愿意与同学合作交流。 3、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1)土壤的肥力特性及其形成。 (2)人类活动与土壤的关系。 难点:(1)土壤的形成过程 (2)土壤的剖面结构及其特征、 4、主要参考资料: (1)席承藩.1998.中国土壤.中国农业出版社 (2)黄昌勇.2000.土壤学.中国农业出版社 (3)【百度百科】 土壤形成http://baike.baidu.com/view/542730.htm 5、教学进程: 【一、单元评价】(3分钟) 师:通过上一单元的学习我们对种植基础的学习方法有了基本的了解,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学习成绩的提高。这一章我们学习植物生长发育的基地——土壤,具体的内容在p36学习目标中明确指出。 生:阅读 【二、导课】(1分钟) 师:岩石是土壤的祖先,这经历了怎样的过程?哪些因素在起作用?带着这两个问题我们走进土壤的形成! 【三、新授课】(35分钟) 师简述土壤形成的基本过程,再引导学生学习形象土壤形成的基本因素 师:土壤形成过程中人为和自然两种因素的的影响,要求生看书回答影响土壤形成的自然因素有哪些? 生:看书回答五大自然成土因素:母质、气候、生物、地形和时间 师:岩石—母质—土壤三者是什么关系?播放视频 生:结合视频看书共同讨论,回答 师:提出风化作用的概念,总结:母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但不具备土壤的本质特征——土壤肥力,母质不是土壤 师:气候是如何影响土壤形成的? 生:看书回答 师总结气候是土壤形成的主要环境因素 师:土壤能生长植物是因为土壤具备哪些能力? 生:根据常识回答:养分、水分条件、良好的结构 师:在生物的作用下母质了发生了质的变化成为具有土壤肥力的土壤,生物在发挥着那些重要的作用?要求生用自己的话说出 生:看书回答 师:所以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没有生物就没有土壤的形成 以吉林长白山为例说明地形影响植被的生长和土壤的发育 时间是土壤发育成熟程度的强度因素 师生总结五大成土因素所起的作用 师:影响因素不同形成了不同的土壤结构分为两类:自然土壤和农业土壤,强调区别 生:讨论理解 师:对农业土壤的改良利用应从哪些方面去做? 生:看书回答 师展示土壤剖面,播放土壤形成过程视频,要求生将二者用适当的语言联系起来,引出土壤剖面、土壤发生层、土体构造等概念 师:旱耕地土壤由上到下分为哪几层?要求学生看书旱耕地土壤剖面示意图。 生看图回答 要求生填表,总结旱耕地土壤剖面特征 农业土壤的剖面特征 土层 位置 厚度 特征 耕作层 犁底层 底土层 心土层 生自学自然土壤和水稻土的剖面特征 【四、总结归纳】(3分钟) 由学生总结,教师点拨。 本节课知识点: 【五、作业】(3分钟) 1、系统归纳本节知识 2、布置预习土壤固相组成 3、户外采集新鲜土壤 板书设计 第二章植物生长的土壤基础 第一节土壤的形成 一、土壤的形成与肥力发展 岩石 风化作用 成土母质 成土作用 土壤 (一)自然成土因素 1、母质 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 2、气候 土壤形成主要的环境因素 3、生物 土壤形成的主导因素(原因) 4、地形 土壤形成的间接地环境因素 5、时间 土壤形成的强度因素 自然土壤 农业土壤 (二)农业土壤的形成与肥力发展 二、土壤剖面 (一)土壤剖面与土体构造 概念:1、土壤剖面 2、土壤发生层 3、土体构造 (二)土壤剖面的基本特征 1、耕作层 2、犁底层 农业土壤的剖面特征 3、心土层 (由上到下) 4、底土层 6﹑教后感: 在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讨论发言等给予评价反馈;课程结束时教师对本内容和目标完成情况加以总结。大部分学生能积极参与小组活动,注意吸取其他同学回答问题正确的地方有根据的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在课后练习中能结合所学知识认真完成课后复习思考题以提高知识掌握程度。 教案(课时备课) 课程名称:种植基础 课程类型:讲授课 第2 次课 学时:2 上课日期:2012-4-22 1、教学内容(按章、节):第二章植物生长的土壤基础 第二节土壤固相组成 2、教学目的: ㈠知识目标: (1)掌握土壤质地及土壤质地分类的概念。 (2)了解分类方法及标准。 (3)掌握不同质地土壤的农业生产性状及改良利用。 ㈡能力目标: (1)能结合自己的研究结果说出什么是沙质土、黏质土、壤土。 (2)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㈢情感目标: (1)积极思考主动探究的科学精神。 (2)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具有探究土壤的热情。 3、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粒级的概念。 难点:各粒级土粒的性质。 4、主要参考资料: (1)席承藩.1998.中国土壤.中国农业出版社 (2)黄昌勇.2000.土壤学.中国农业出版社 (3)百度百科】 土壤质地http://baike.baidu.com/view/542719.htm 5、教学进程: 【一、检测】 名词: 粒级 选择 1、土壤矿质土粒中不含( )。 A、O B、Al C、N D、Fe 2、土壤中的固相物质的体积占土壤总体积的( )。 A、50% B、60% C、80% D、95% 3、卡庆斯基制以( )为界限把土粒分为物理性砂粒和物理性黏粒。 A、0.1mm B、0.5mm C、0.01mm D、0.001mm 判断 1、土壤中次生矿物是土壤中各种化学元素的最初来源。( ) 2、地壳中所含的元素中氧、硅、铝、钙四种元素含量最多。( ) 3、土粒越细所含养分越多。( ) 【二、导课】 师:每一种土壤都是由不同粒级土粒组成的,各粒级土粒所占的比例不同这种土壤的性质也就不同,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土壤质地 【三、新授课】
师:要求生看书p42找学生朗读什么是土壤质地 生:朗读
师:要求学生当堂快速记忆 师:如何表示土壤质地呢?
生看书回答:各粒级土粒占土壤总质量的百分率
师:据此我们进行了土壤质地分类,我国采用什么标准、怎样进行分类的呢?
生:我国多采用卡庆斯基制标准根据物理性砂粒和物理性粘粒的含量将土壤分为三类九等
师:谁能看懂p42卡庆斯基制土壤质地分类标准表? 生举例回答
教师:把花生种在不同类型的土壤中产量不同,大家猜一猜,花生适合种在什么样的土壤里?可以相互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
教师讲述花生为什么都种在沙地里。
教师:看来不同质地土壤对植物生长具有一定的影响,接下来我们就来认识不同类型的土壤。
活动1:认识不同类型的土壤 1.认识三种土壤 (1)观察
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三种土壤的图片和视频。
教师:请同学们仔细看这三张图片,说说有什么不同? 学生回答。
教师出示三堆土。
教师:为了大家观察的更清楚些,老师按照这三幅图片准备了土壤,请每个小组派代表来取土,然后仔细观察。 学生上讲台前取土。
教师:谁来说说你打算怎样观察?
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学生应用感官从颗粒大小、颜色和粘性等方面来认识。
教师:看来大家的观察方法还真多,下面就用你们自己想到的方法或老师提示的方法开始观察土壤,记着要做好记录呦。
学生活动,亲自体验三种土壤特性的不同。 (2)交流汇报
学生相互交流实验结果。(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发现,共同找出三种土壤的区别。) 教师适当点评。
(3)活动结束,教师小结。
2.设计实验,比较三种土壤的不同。 (1)提问设疑
教师:下雨天,刚开始雨水并不能成小水流。那么它们到哪里去了?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 (2)讨论
教师:你认为这三种土壤的渗水性会一样吗?你能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吗?
学生思考,教师适当提示。 (3)学生分组讨论,汇报
(4)制定实验方案,写出实验计划。 【四、总结归纳】
由学生总结,教师点拨。
教师对三种土壤的性质进行陈述。
①沙土。结构松散,通气透水性好,但保水、保肥能力差,容易干燥。土温变幅大。因此,用沙土作为盆栽基质,种植花生豆类、瓜类时,应多施有机肥料,以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沙土性质。
②黏土。质地细密,养分含量高保肥性能好,通气性差,容易积水、板结,土温变幅小。用这种土壤作盆栽基质,种植小麦水稻时不利于根系生长,必须要掺入适量的腐殖土、沙土或腐熟煤灰,经改良后才能利用。
③壤土。壤土是介于沙土和粘土之间的土壤,常被称为二和土,具有较理想的团粒结构,通气性好,保水保肥能力强,土温和肥效发挥稳定,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盆栽基质适合种植作物范围广是农业生产最为理想的土壤质地类型。 【五、练一练】
一、名词解释
1.土壤 2.土壤肥力 3.土壤质地 4.土壤有机质 5.田间持水量 二、填空题
1. 目前水土保持主要采取的是_______、_______的方法,如_______和___ _。 2. 土壤按其作用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是土壤最基本的特性。 3. 自然土壤是由________、__________(固相),________(液相),_______(气相)三相物质组成。土壤三相中最活跃的部分是__________。
4. 土壤微生物重要的类群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__等。
5. 土壤生物中的生物残体发生两个方面转化即__________和_________。 6.土壤空气的交换方式有________和__________。 三、选择题
1.物理性沙粒和物理性黏粒的界限是________粒径。
A 0.1 mm B 0.01 mm C 0.001 mm D 0.000 1 mm 2.“发小苗不发老苗”的土壤质地是______。 A 沙土 B 壤土 C 黏土 D 都不对
3.用手测法测定土壤质地时,可搓成直径约3 mm土条,但是弯成直径2~3 cm圆环时断裂的是_______。
A 沙壤土 B 沙土 C 重壤土 D 中壤土 4.土壤有机质的主体是_________。
A 桔秆 B 动物残体 C腐殖质 D糖类 5.下列适宜黏土种植的作物是_____。 A花生 B薯类 C芝麻 D小麦 四、判断题
1.一般有效水含量范围是:黏土>壤土>沙土。( ) 2.有效水指从田间持水量到凋萎系数的土壤含水量。( )
3.在坡度小、地形复杂、不易筑梯田或撩壕的坡地可修鱼鳞坑。( ) 4.施肥过大,土壤溶液水势降低,易出现烧苗。( ) 5.土壤是由有机质、水分、空气、热量所组成的。( ) 6. 就抗旱能力而言,一般黏土>壤土>沙土。( ) 7.矿质化是消耗有机质的过程,腐殖化是积累有机质的过程。( ) 9. 土壤越肥沃,养分含量越多,微生物数量越少。( ) 10.生长期短的作物适宜沙土上种植,早发苗,早收获,不致后期脱肥。( ) 【五、作业】 1、系统归纳本节知识 2、布置预习 3、我们家乡的土壤适合种植什么农作物? 板书设计 (三)土壤质地 1、土壤质地:反应土壤中各粒级土粒所占比例和土壤性质的名称 2、土壤质地分类:根据土壤中各粒级含量的百分率进行的土壤分类 分类标准:卡庆斯基制,将土壤质地分为三类九级 1、不同质地土壤的农业生产性状 2、不同质地土壤的利用和改良 特点 质 地 砂土类 黏土类 壤土类 水、气 养分 导热 耕性 发苗 有毒物质 6﹑教后感: 《土壤的基本组成》本节课重点是让学生探究土壤的基本组成;土壤质地的类型及质地与土壤肥力的关系;土壤有机质的转化及作用;土壤通气性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本节课通过观看土壤的基本组成实验引入新课,让学生知道土壤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提高学习兴趣。通过做一做;学一学;量一量 猜一猜;练一练等环节实现学生理解掌握土壤的基本组成;土壤质地的类型及质地与土壤肥力的关系;土壤有机质的转化及作用,突破难点、突出重点,激发爱学、善学、乐学的习惯。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创造自主合作交流课堂氛围。首先教师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然后采用教师问题设计与学生发现问题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能认真讨论分析,积极思考,回答问题涌跃,虽然本节教学内容比较琐碎,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比较好,目标达成率高。但从学生分组学习的情况来看,还有少部分学生由于基础较差,不能积极回答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在问题的设计这一环节,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尽可能多地提供给他们展示自己的机会。其次,增加点评环节,坚定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在课堂学习中,老师要及时的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反馈。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使学生对本科学习产生动力,乐于学习。 总之,采用小组合作交流学习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的学习能力,学会类比的数学学习方法,提到课堂的学习效率。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