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 4 日,我们实践支队前往移民全迁镇――武陵镇参观调查。沿途路过亚洲最大的瀑布――青龙瀑布。说道亚洲最大的瀑布,人们的第一反应一般是黄果树瀑布;而对于位于万州地区的青龙瀑布,闻之者却寥寥无几。这使得我们对于这个尚未完全开发的“亚洲第一瀑”充满了好奇。
青龙瀑布位于万州区甘宁乡,这里是三国时期大将军甘宁的故里。经过专家测算,青龙瀑布高 64.5 米,宽 105 米,比著名的黄果树瀑布尚宽 19 米,是名副其实的亚洲之最。该地区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山石陡峭,森林茂密。该瀑布的独特之处不仅仅是因为它的雄伟壮阔,而是瀑布的走向是呈弓形,这使得瀑布成为名副其实的水帘洞。我们沿着瀑布内部的小道前行,从瀑布里面眺望外面的景色,另有一番滋味。瀑布之下有一约 平方米的石洞,造型奇特,令人神往,是游人坐洞观瀑的绝佳去处;瀑布下游水草鲜美,落英缤纷,俨然陶翁之桃花源也。不远处是甘宁将军墓和甘宁雕像。青龙瀑布上游是甘宁水库,是垂钓、荡舟的好去处。对比中国其他地区的风景名胜,青龙景区在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上都毫不逊色。但是,该景区的目前的旅游开发状况还很落后。到该景区的游客多来自万州周边地区,这说明景区的宣传效应较低。“青龙瀑布”的牌子没有打出去,很多人不知到在三峡上游的崇山峻岭之间还蕴涵着如此丰富的旅游资源。
旅游,作为一种产业,它的发展是受市场规律调节的。作为三峡库区旅游资源的一个缩影,青龙瀑布暴露出的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对于一个尚未完全开发的旅游资源,最为重要的是前期投资与宣传。“青龙瀑布”并不是近两年才突然出现的,那么它的存在有多少人知道呢?我们没有考证该景区的开发投入资金与宣传投资,但从寥寥无几的游客可以感觉到该旅游资源的投入是很不够的。这集中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万州以外的地方很少能听到“青龙瀑布”的名字。该景区既然是“亚洲第一”,为什么不把它的“品牌”打出去呢?就算在万州区内,知道青龙瀑布的人也不多。这说明该景区在宣传力度上还不够。近两年来,有关青龙瀑布的横幅与宣传画在万州城区内逐渐多了起来,当地媒体也为之付出了努力,这是令人欣慰的。但是,要想吸引更多的游客,“青龙瀑布”这块牌子一定要打出去。
二、我们实践支队这几天在万州主城区内调研发现,很少有专门前往青龙瀑布旅游景区的公共汽车。想去景区旅游的人要么包车前往,要么乘坐开往景区附近乡镇的汽车然后步行前往景区。另外,从万州主城区通往青龙瀑布的道路有待修缮。这条道路是连接万州和忠县的省道,其中要跨越很多山岭,路体时常发生滑坡事件。交通问题将很多人拒绝在了美丽的景区之外。
三、景区内部规划不错,但是基础设施的修建还很落后。青龙瀑布下游景色很美,但是没有供有人休憩的设施,除了两米见宽的青石小道,没有其他给有人提供方便的旅游设施。景区周边也少有经过统一规划修建的餐饮住宿设施。游人匆匆而来,匆匆而去。
四、旅游相关产业带动能力还很低。旅游创收,一个重要来源是对相关产业的带动。比如有些景区,它充分利用当地民俗特点,生产许多文化产品卖给游人,这些纪念品不仅具有潜在的旅游价值,而且可以增加创收。还有些景区,通过旅游节等方式不仅迎来了更多游客,而且在特色餐饮、文化交流上大做文章。旅游发展带来的相关人员就业是很有前景的。每一个景区都有适合它自身维持发展的方式,但青龙景区目前还是一方处女地。喜闻今年景区周边的李子获得了大丰收,如果能够结合生态农业旅游(如水果采摘园等),青龙瀑布将更具魅力。
五、旅游资源开发与挖掘不够。青龙瀑布不仅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它的人文景观也很丰厚。前面提到,景区地处三国大将军甘宁的故里,这里有甘宁雕像和甘宁墓葬等。但是,人们对与此相关的历史知识了解不多。或者说,在旅游开发中,对此进行的宣传还不够,致使这里的人文旅游资源还没有形成吸引点。
要解决以上反映的几个主要问题,我认为关键在于“投资”和“投知”。前者显而易见,要扩大宣传范围,提高景区知名度,需要资金;要改善道路设施和景区旅游设施,也需要资金。那么旅游开发,它本身蕴藏着深厚的学问。如何进行景区规划,在发展旅游的同时保护环境,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需要专业人员经过调查研究才能做到;如何充分利用景区资源,促经当地经济的发展也需要“知识”的投入。那么青龙景区是否值得大力投资,它的旅游产出能够多大呢?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离开了景区,前去武陵,希望能从那里获取一些答案。
武陵镇地处三峡库区腹地,位于重庆市东部,万州区西南,距万州主城区 37 公里,陆路 73 公里,是三峡库区一类全迁镇之一,重庆市市级中心镇,万州区城镇体系规划布局德长江发展轴线边贸重镇,龙宝可持续发展试实验区(国家级)确定的生态移民集镇建设实验、示范集镇。根据当地政府提供的数据:全镇幅员面积 34.4 平方公里,辖 12 个行政村, 2 个居委会, 23 个村民小组,总人口 20500 人,城镇化率 57.3% ,城镇建成面积 1.28 平方公里。那么移民搬迁之后的武陵新镇将是怎样一种面貌呈现在我们眼前呢,我们迫不及待地开始了我们的参观调查。
武陵镇城区规划比较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较快。新建的道路宽敞,房屋也很漂亮。现在该镇已经建成日供水 3000 吨的自来水厂,日处理 2400 吨污水处理厂。有 6300kva 变电站一座,加密电视覆盖全镇,集镇消防、民用天然气、公厕、垃圾站、果皮箱、路灯等设施齐全。武陵镇的基础设施建设不亚于一个县级行政区的规模,那么焕然一新的武陵新镇具有多少活力呢?我们在调查中发现,“产业空虚化”问题已经蔓延渗透到了该镇的发展建设中。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全镇仿佛一座“空城”。楼房与街道十分漂亮,但是人气却明显不旺。街道上的门面很少有敞开营业,即使在人口比较集中的街道,也与武陵镇移民搬迁之前的车水马龙景象反差鲜明。当地政府官员告诉我们,搬迁以前的武陵镇面积狭小,且集镇主要交通工具是水路运输,这对于居住在黄金水道边的居民来讲是很大的优势。尽管搬迁以前人均居住面积小,但是反而显得很热闹。现在,镇区面积扩大了好几倍,而人口并没有增加,所以显得人气不旺了。作为一个城镇,武陵镇现在的工矿产业与农牧产业还很少,镇内没有多少企事业单位,因此就业在当地十分困难。再加上目前的公路运输发展迅速,公路费用不断降低,这大大削减了水路运输的优势,以前依靠水路运输的商贩现在很难维持自己的生活。于是很多人选择了外出打工,这给武陵镇的城镇建设造成了不利影响。一个城镇,如果仅仅依靠输出劳动力来维持而不能为居民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就业环境,便会产生“城镇乡村化”的现象。“城镇乡村化”已经再武陵镇中或多或少得到了体现。为了改变现状,目前当地政府的做法是从生态农业入手,以集镇为依托,大力发展边贸经济。政府目前的工作思路是:调整产业结构,以农业产业化为支撑,培育壮大非公有制企业;以“一菜二猪三果”(以鱼泉榨菜、三牧集团、汇源果汁为龙头,分别建成榨菜生产、洋三元良种猪生产和果品生产基地)为重点发展生态农业。政府的这一思路可谓是因地制宜,前景光明。但是农业决不是发展武陵新镇的唯一出路。
很多人都曾听说过“武陵”这个地方。武陵镇历史悠久,它是宝贵的文化遗产。武陵镇是一个千年古镇,下从柳沱、上至禹安,沿江十公里,有 36 处文化遗址。其中有柳沱商周文化遗址;下中汉代聚落;唐代制砚作坊遗址;禹安村道教木枥观遗址; 100 万平方米的战国、西汉、东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古墓群。经全国各省市十余个文物考古队试掘,挖掘出土文物 3000 余件,还有恐龙化石,木化石,阴沉木等。如此悠久文化名镇,在移民搬迁之后它的文化“搬”到哪里去了呢?呈现在人们眼前的武陵新镇,是在一个被现代化气息强烈影响的氛围中成长起来的。街上的一砖一石,一灯一树,都显示着当今都市的风采。如果不是有关人士介绍,很难想象焕然一新的现代新镇的背后还有这样一段漫长的历史。龙宝移民开发区的一位领导无奈地说道:“武陵镇搬迁,最大的遗憾是搬掉了它的灵魂1移民搬迁之前,武陵镇并没有把它在历史文化上的优势宣传出去,文化遗址的开发与保护不够,有些历史文物没有得到妥善的保存。有关人士甚至说道,“以前农民家圈养牲畜用的石料没准就是秦砖汉瓦呢1搬迁之后,与历史文化开发相关的产业还没有成长起来,这是很可惜的。镇区规划如果按照搬迁前的古镇风貌进行复制,将武陵的特色历史文化作为闪光点,发展与此相关的旅游业也不失为一种移民搬迁的发展方式。没有林立的高楼,没有宽敞的柏油马路和闪烁的霓虹,取而代之的是小桥流水,青石平房,历史文物展览馆。那么,武陵镇本身就具有了吸引力。
青龙瀑布景区与武陵镇只有不到一小时的车程,前者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且两者都具有丰厚的历史文化渊源。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结合起来,同时利用当前阶段大力发展的生态农业经济,形成“两点一线”的旅游热线,这对当地的经济是有积极作用的。“两点”,其一为以武陵镇为中心的历史文化遗产参观展览交流组团,其二为以青龙瀑布及甘宁水库为中心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组团;“一线”,指连接两地公路沿线的生态农业散点旅游(如农家乐、水果采摘园等等)。以旅游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这对于攻克库区产业空虚化难题不失为一种尝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