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2/100)
有些人凭直觉做选择,我有时也是。
恋爱中的女孩告诉男孩,
“我感冒了。”
“哦,一定要多喝开水!”
女孩这回生气了,
“喝开水,喝开水,光知道喝开水,灌黄鼠呀!”
跑友热情地向我打招呼,
“最近跑步了没?”
“最近没顾上。”
“还是坚持锻炼好呀!”
他好心鼓励并提示我。
可是,他不知道,我近期安排是,周末跑一次10公里,周内每天早上骑行5.8公里,然后打两套陈式太极,每天快走上万步,拉伸拔筋、站桩活胯等还不算数,于健身而言,活动量足够了。跑步只是锻炼的方式之一,也许在这位跑友的眼里,所谓锻练就是跑步,没跑步就是没锻练。
还有个朋友,某一日突然良心发现,一时心血来潮,也来个“放开腿、管住嘴”,决定健身。他立马发微信圈在打听,附近哪家健身房办卡便宜,我要健身啦!要健身就必须去健身房呀,那操场跑步不是健身么?
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一说到学习,我就把书一夹,找个安静的地方,边看书、边划重点、边摘录。不动笔墨不读书,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呀,学习就是读书。
以上所有的做法和想法背后,都隐藏着一种思维,即线状思维。这种思维,通常归因只有一个原因,解决问题只有一个办法,预测未来只有一种结果。
由于这种思维方式垂手可得,又不费神,还不麻烦,简单粗暴易执行,因此在生活中时时、处处可见。
这种思维方式有什么不好呢?线状思维通常是凭直觉来决策,易被表面现象蒙蔽,撞不倒南墙不回头,直到亲历头破血流才肯罢休,易陷入低效率的勤奋陷阱,往往事倍功半,总而言之,思考缺乏深度。
深度思考是什么样的思考呢?深度通常是指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是多维度的思考。
那么什么是维度呢?从哲学角度,是人们观察、思考与表达某事物的“思维角度”,简称维度。
有些资料将思维描述为五种,一是零维,如兴奋点,痛点。
二是一维,类似于线,或称线性思维,如一因一果,“天雨雪,地湿滑,慎驾驶”。以上例子也全是。
三是二维,类似于面,一分为二看待问题,如“世界这么大,想去看看”,要不要辞职?利是什么?弊又是什么?投资投机时,贪婪着收益,也恐惧着风险。
四是三维,类似于体。如本次投票选举领导人,赞成的人都会是哪类人,他们是什么主张?反对的人有哪些群体,他们的诉求是什么?中立的人有多少,为什么选择了中立?如果从三个方面方析,针对不同群体的诉求,制定不同的政策和方案,胜算的概率就要大很多。如果只考虑一维,在支持着群体中宣传,带不来增量的选票;若只在反对者中宣导,往往亊倍功半;所以通常的策略是,保证支持者,争取中立者,兼顾反对者。
五是四维,就是体再加上时间维度了。
还有没有更多的维度呢?有,在科学家眼里,维度已经是十八维了。
我们每天的学习、思考、成长过程,实际上就是构建多维的思维模式的过程。
怎么样才能锻炼多维思考呢?从哪里做起呢?我有摸索出三个办法,当然是边践行边打磨,跟大家分享下。
1、学学逻辑思维。
11、掌握逻辑架构。譬如说《金字塔原理》中介绍的架构,自上而下,第一层级结论先行;然后是第二层级观点,观点之间平行并列或递进串联;接着第三层级论据支撑,不同的论据之间再釆用并列或串联。还可以有第四层级分论据再充分论证。
12、建立准确清晰的概念。概念、判断和推理是逻辑的三个形式。李笑来在专栏中常讲,要在头脑中建立准确、清晰、必要时概念,以及诸多概念之间要有关联。建立并关联越来越多的概念,这是判断准确、推理严密是前提和基础。
逻辑正确,就是要符合逻辑规则,我正在读《形式逻辑》这本高校教材,一点点为我䃼上逻辑这门必修课。
2、拆书拆文章看结构。即就是说每读一本书,或看一篇文章,甚至一段文字,研读一下组织架构。能看透架构,就容易看到本质。之前我也写过文章“搭逻辑架构,写严谨文章,读这本书就够了”,这本书就是《透过现象看世界》。 自从看了这本书,我总有一种拆开文章看结构的冲动,也喜欢画成思维导图的模样。“在手里拿着锤子的人眼里,满世界都是钉子”,这也是一维的思考。拆解得越多,并且掌握的工具越多,思考维度自然会越多。
3、通过写作,练习各种套路模,熟练掌握并嵌套运用。
我在《看成甲如何介绍一本书》一文中有发现三种嵌套的小套路,感兴趣可以查看。
下面介绍一种赞美别人的套路,即“感受-事例-差别”。如“小王,你太厉害了!微信中步行排名你经常排第一。有一个周末,我爬了趟山下来,心想这回应该能占个第一了吧,结果晚上一看,仍在你后面,这比不上就是比不上!”
有些人拒绝套路,认为文章应该有感而发,这也没有错。但从另外的维度看,两者却是相互依存的。万丈高楼平地起,相同的都是必须依靠框架结构,不同的是内外的个性的装饰风格。
多维思考,就是深度思考。每多一维度的思考,就会增加思考的一层深度。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