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我一起从埃及搭车去南非的小伙伴李新咏发了条朋友圈:
深谙巴黎的20个区,孟买周边的城市,胡志明的交通方式和雅典的地铁线路,但至今还不了解生活了15年的家乡哥哥市县地处哪个方位,有哪些景点,有哪些特有文化。有时候,美的东西就在身边,但被我们忽视了,不想等失去了才去回味它的美好。
看完这条朋友圈,再想想自己,何尝不是同一种状况。有多少在外漂泊的游子,以及忘了小时候生活过的地方,每年也就过年那几天在家,还不是故乡平常的样子;有多少努力打拼的“北漂”,就连父母的模样都渐渐模糊;又有多少人还找的到,当初最爱吃的味道,如今又搬迁到哪个街道。
对,每次回去,我觉得自己像个外人,更像个外乡人。
回家路上经常有人热络的寒暄:小明明,你回来了啊。我尴尬的回复着热情,等回到家问我妈:那人是谁啊?家里放筷子的位置都变了,每次吃饭都要找半天。父亲让我拿下剪刀,我都不知道在什么地方,然后二姐夫看到手足无措的我,准确无误的奔向了放剪刀的位置。这时候,父亲总是微笑的唠叨一句:你老不在家,连家都快不认识了。对,经年累月的这个家已不是小时候的模样,常年缺失的陪伴让我觉得自己像极,一个外人。
每次回家都能发现原来破败的街角新开了家好吃的店,那边那片荒原什么时候已经盖起了二十多层的大楼,原来的繁荣的KTV0312什么时候已经关闭起了大门。原来对整个县城无所不知,现在再回来,去什么地方还要打听路,老乡操起一口雄县话疑问:你是哪的啊,听你这口音也不想外地的啊。
对,我已经变成了家里最熟悉的陌生人,变成了家乡最无知的外乡人。
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家乡开始发生了改变:大清河已没有了水,水上的瓦桥也变了模样;转角的百货大楼不再气派,淹没在雨后春笋般的水泥围墙里;老电影院,老农贸市场,老政府前槐树的光斑,从什么时候起,只存在了记忆里。从你转身离开的那年夏天,老院的金银花就再也没有盛开过。
在外北漂的我,从来不喜欢大城市的冷漠,只想着过几年,再回到生我养我的小城,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可如今,国务院终于批复了雄安新区的规划纲要,以前还抱有侥幸,现在终于板上钉钉了。
把这消息告诉我妈的时候,我妈很灰心的问道:咱家,不会要拆了吧。
我家的平房,四间半的建筑面积,还有三四百平米的大院子,春天播下种子,夏天每日都有蔬菜可食,秋天在树荫里数着果实的丰收,冬天在窗边泡上一盏茶看着院里大雪纷飞,雪里有好几代人走过的痕迹,还有欢笑的雪人。以后,应该,不会,再有了吧。我妈是不愿意走的,住了一辈子的村庄,熟悉了每天傍晚的炊烟。
虽然规划纲要里提到,不少于百分之七十的蓝绿空间,保留老城老树,保留住雄安人的乡愁,让当地人有获得感,建立全世界领先的智慧之城。我知道,我也明白,以后会更好的,教育会成为全国的一流,以后的孩子不再像我们那年挤破头才能考上大学;县城也变得干净,也不会再拥堵,说方言的人慢慢的变成了少数人;但是,作为巨蟹座,作为念旧的人,我还是比较喜欢记忆里那座小小的县城。
我无法想象,二十年之后,满大街充斥着说普通话的人,我下楼去买个包子说着方言还没人懂;也无法想象,二十年之后,我再去白洋淀钓个鱼游个咏烧个烤,一群管理人员要将你驱逐;更无法想象,二十年之后,我跟小一辈的那些人聊起曾经的温泉湖,换回一脸懵逼不知道所云的表情。
规划批复了,雄安要开始大规模的建设了,市民中心100天的成果,标志着雄安速度无以伦比。接下来的日子里,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县城,要开始日新月异,要成为标杆,要时常走入新闻联播,走入寻常百姓人家的茶余饭后,再也不是我熟悉的那座城。
趁一切还未来得及改变之前,再来看一眼熟悉的故乡,给熟悉的地方拍一张照片,留下一段影像,接下里就是以全新的姿态迎接新一轮的机遇与挑战。
我们好好道别一声:雄县,再见。
你好,雄安。
请拍一张你故乡的照片配上一段文字请发给我,我会整理成一篇文章:记住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