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 义务教育 高等教育 出国留学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阅读教学的点滴思考

2024-12-20 来源:化拓教育网
阅读教学的点滴思考

        现在全国都在进行新课程改革,课堂结构都在悄悄地转变,语文课堂万变不离其宗,都离不开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只不过把过去以老师为中心进行繁琐多余的内容分析和串讲转变成了学生自主阅读,教师以读代讲,以读悟情。

‌      但是观看了许多语文课堂,结合自己的语文课堂,发现了另一种令人担忧的现象。不错,现在课堂上大多数老师都在强调多读,课堂上也是读的花样百出:个人读,小组读,男女生赛读,集体读。但似乎都是在读的人数上变来变去。就是有分角色读,也是作秀一样,走过场,不能让学生深入文本。很少有老师能真正地指导学生如何通过多读去理解语词文句,进而去体会文本所蕴含的情感,达到以读悟情,读出情感。还有老师通过创设情境,配乐烘托气氛,期图让学生在情境和音乐的帮助下,理解语言文字,体会情感,进而读出情感。但这似乎又走上了另一条歧路:语文课又由过去的“思想内容分析课”嬗变为“思想内容感悟课”了,长此下去“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这一最基本的语文学科教学目标又成了虚有之物。

‌      常听身边的语文老师抱怨,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太差了,考试时对词语的理解和文句的感悟不能准确到位。其实,究其根本原因是在我们老师自己身上。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是老师通过课堂,利用语文这一工具培养出来的,而我们语文老师却忽视了这一过程,没有培养的过程,哪来的能力?一些语文老师让孩子每人买一本学习参考书,词语文句的理解都让孩子照搬,先搬到书上,再搬到脑子里,再消化内化。我极力反对这种做法,但一些老师的理由是:学生通过参考书的引领,理解了语词文句,对一些学困生不是更好吗?学生可以把书上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自己的思想,这种方法也是可以的。我想说:有参考书,知识可以让学生搬来搬去,还要老师做什么?每次都给孩子现成的“苹果”,让他们食用,到考试的时候再让他们去“栽苹果树”,能收获“苹果”吗?难道不觉得这是一种奢望吗?剥夺了学生的自主思考过程,又埋怨学生没有这种能力,这又怨谁呢?

‌      该如何在课堂上培养学生对语词文句的理解,从而达到以读悟语,以读悟情,进而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祖国语言文字,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呢?于永正老师在这方面就是大师中的大师。

        我清楚得记得多年以前听过于永正老师的一节公开课。在课堂上,于老师通过各种读的方法引领学生理解文中重点的词句;于老师引领学生有表情的读书。现在我手中正在读的《于永正课堂教学实录》(阅读教学卷),更是让我受益匪浅。通过读书,我明白了课堂上应该怎么做才能做到阅读教学的以读为本。以读为本的基本特征就是以读代讲,以读悟语(语言文字)加以读悟情(思想感情)就等于以读代讲。于老师以读代讲的特色就在于多读,这个多读和我们理解的多读又是不一样的,于老师的多读是有层次的,五个不同层次的读就是五个不同层次的要求:

第一个层次就是不动笔墨不读书。具体要求就是就是在初读的过程中划出不懂的词语句子,写下自己初读的感受,这就是阅读思考。

‌第二个层次的要求就是读通、读顺。只有在读通、读顺的情况下才有可能进行词句的品读和感悟。

‌第三层次的要求就是在读通、读顺的基础上又要求读好。多好就是读的像说话一样。当文字变成话语,学生的理解会更深一个层次。

‌第四是要读出相应的语气和语调。只有对词句有一定的了解,才能读出语言的语气和语调。

‌第五层次要求是加上动作和表情背读。而且于老师民主参与,示范指导,充分体现了教师在学生学习活动中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角色定位。我们可以想象在这样的参与与引领下,学生对语词文句的理解定会水到渠成。而且这一系列的阅读引领,学生清楚明白地知道了阅读的路如何走,阅读能力的提高就是指日可待了。

        入深山的得珠宝,下大海者获骊珠。  作为语文老师一定要在学习这座大山上不断深入,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从如大海般深厚的教育大师身上获取教学的经验和智慧。我们才能不断成长,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从而得到语文教学的“珍宝”和“骊珠”,  才能科学而有效地实施以读代讲,凸显以读为本,进而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阅读教学的点滴思考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