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古人之学,是不断擦亮古人的智慧,是用古人的智慧不断擦亮自己的良知,不是求新,求新不是正确的治学态度。求新,就是有胜心,就是邪辞。王阳明说的:“其说本已完备,非要另立一说以胜之。”
【“何谓知言?”曰:“诐辞知其所蔽,淫辞知其所陷,邪辞知其所离,遁辞知其所穷。生于其心,害于其政;发于其政,害于其事。圣人复起,必从吾言矣。”】
昨天讲淫辞,张居正说“他心中见理不透,为私欲所障蔽的,说出的话,就叫淫辞,我听了他的淫辞,就知道他心里哪儿被障蔽了。又或者他高谈阔论,放荡而无所归宿的,也是淫辞,这时他心中障蔽已深,为私欲所迷陷,我听了他的话,就知道他陷在哪里。”
焦循在《孟子正义》里讲的淫辞,是淫美不信之辞,并举了骊姬陷害太子申生的例子。
今天回过头去看,他两人说的不是一回事。张居正讲得深刻准确,焦循有点讲偏了。我在这里啰嗦一下:
昨天一位同学问我,孩子上大学,想送他一本《论语》做成人礼,送那个版本好呢?
我想了半天,说,你就给他买钱穆的《论语新解》吧,这是白话文的论语里比较可靠的,再有就是等着我的《华杉讲透论语》,6月出版。为什么呢?我读《论语》的版本,都是正学正解。
首先是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这是基准,是标准。
然后是《张居正讲解论语》,他是大儒,是宰相,是大明帝国的实际控制人,高度不一样,有的地方,他比朱熹理解更深刻。而且他那套书,是给小皇帝讲解的,是教人做皇帝的,又是教小孩的,所以非常准确、深刻、又非常浅显易懂。当然,他的浅显,也是半文半白,没有古文基础,阅读还是有点小难度。我手里这本华侨出版社的版本,每一段有白话文翻译,但不是翻译张居正的话,是翻译原文,错误很多。不能辨识翻译错误的,便不宜阅读。
第三本,是清儒刘宝楠的《论语正义》。清代是训诂成就最高的时代啊!刘宝楠这本书不得了,好多过去不清楚的,都考据明白了,还纠正了一些朱熹没搞准确的地方。
第四本,是钱穆的《论语新解》,我不知道他书名为什么叫“新解”,我觉得应该叫《论语正解》,因为他很正,并不新,论语就是论语,可以有新体会,谈不上新解读,钱穆写这书的态度,也不是求新,治古人之学,是不断擦亮古人的智慧,是用古人的智慧不断擦亮自己的良知,不是求新,求新不是正确的治学态度。
第五本,是杨伯峻的《论语译注》,这个做白话文翻译参考用。因为杨老师比较严谨,基本不怎么讲解发挥,就是译注。
以上五本书,是我写《华杉讲透论语》的基准,以朱熹为原意标准,以张居正为思想高度,以刘宝楠为考据和案例补充,以钱穆和杨伯峻为白话文翻译参考。《华杉讲透论语》全书49万字,绝对没有一个字是我的“新思想”,绝对没有一个字超出以上五本书的内容。我对这些中国历史上最有思想的人,怀有很深的敬意和崇拜,并渴望成为他们之中的一员。他们的看法有差别的地方,我会思考选择我跟谁。如果有一个地方我的理解和他们所有人都不一样——好像没有过——如果有,我会反思,放弃自己的想法,在他们中间选择一个。
学习《孟子》呢,我是四本参考书,第一本当然还是朱熹《四书章句集注》,第二本还是《张居正讲解孟子》,第三本清代的,焦循《孟子正义》,第四本杨伯峻《孟子译注》。
但是,同样是清代训诂成就的高峰,焦循的《孟子正义》和刘宝楠的《论语正义》不太一样。《论语》需要考据的地方很多,没人考据,你自己拿一本《论语》原文来读,一半的地方你都不知道在说什么。但是《孟子》不同,孟子引经据典不多,完全是谈思想,他的文字很容易明白,但思想很难理解到位。这思想,他说得很明白,但你要理解,就得自己本来也有他那思想,才能理解。所以焦循的《孟子正义》,很多地方的理解,和朱熹、张居正都有差别。我之前已经感觉到这问题,一度想不引用他的讲解了,容易搞乱,今天重看昨天对淫辞的讲解,觉得他走偏了,选择的案例不对。接着学他对邪辞的解释,更偏。所以在此正式说明,明天开始,放弃用他的书做参考了。
还要插一句,我的《华杉讲透孙子兵法》,有的朋友说:“你的解读很新!跟其他书不一样。”天地良心!孙子兵法我怎么敢给“新解”?我写那本书,就一本做基准——《十一家注孙子》,宋朝的书,就是《孙子兵法》问世两千五百年来,经过从宋朝到现在一千年以上考验,还留存下来的十一位老师的注解,曹操是第一位,还有杜佑、杜牧、梅尧臣等老师。另外还参考了《唐太宗李卫公问对》,李世民和李靖讨论兵法的对话。我的“讲透”呢,就是复述他们已经讲透的,没有一个字超出他们说过的范围,绝对没有新的。如果我讲孙子兵法,讲得跟孙子还不一样,跟曹操不一样,还有“创新”,那还叫哪门子讲透孙子兵法?为什么大家觉得“新”呢?因为大家看的都是“目前市面上讲孙子兵法的书”,每一家都在创新,就把兵法原意给讲没了,我正本清源而已。
所以有人问我,你写孙子兵法的书,和市面上其他的书有什么区别?我说那不是我关注的,我关注的,是不要和过去两千五百年,经过一千年以上时间考验还流传下来的思想有区别。如果和他们没区别,又有现代语境,我的书卖一百年就没问题。运气好的话,能加入前面十一家,能成为第十二家,进入下一个千年。
插播这么多,其实不是插播,就是讲下一条:邪辞。
3、邪辞。邪辞知其所离。
邪辞,就是异端邪说。不合正道的言辞,孟子说:邪辞,我知道他和正道的分歧之所在。
张居正讲解:“好为异说,新奇诡怪,与正论相悖的,叫作邪辞。这一定是他心中被歧路所惑,与正理判然离异了。”
什么是歧路呢?贪巧求速,就会走歧路。
什么是邪辞呢?大部分成功学,所有的阴谋论,都是邪辞。要说成功学,其实就十二个字:“滴水穿石,滴水穿石,滴水穿石。”用孙子兵法来讲,所有的胜利,都是压倒性的投入。在人生道路上,压倒性的投入,就是投入时间,所谓一万小时定律,你在一个领域专注坚持投入一万小时,就滴水穿石,成为世界级专家。
除了滴水穿石,教其他成功方法的,就是邪辞了。你若相信有窍门,就是一厢情愿;你若想动手试试,就是前面孟子说的,拔苗助长。
那人为什么要讲邪辞呢?孟子说,对方一讲邪辞,他就知道对方在哪个路口上了歧路,从哪儿开始偏离正道的。这歧路路口,主要有两个,王阳明讲这个问题讲得最多:
一是前面说的贪巧求速;二,是有胜心。
王阳明说:“其说本已完备,非要另立一说以胜之。”历代先贤大德,已经把那道理讲得很明白,很透彻了,他觉得跟着讲没意思,显不出自己水平,想胜过前人,所以他要说,某某理论过时,现在是什么什么的新时代了,然后就大放邪辞了。
邪辞的听众,比正理的听众多多了。因为那讲正理的,他来来回回就十二个字:
滴水穿石,滴水穿石,滴水穿石。
你问他,老师还有什么可以教给我们的吗?他说,没有了,就是滴水穿石。
同学们就都跑了,去邪辞大讲堂了,邪辞大讲堂,主要讲以少胜多,以小博大,速战速决;主要讲“试论儒家思想与量子力学的关系”之类“超有学问”的“新知识”。
#华与华书房#华杉注四书《孟子》【35】我的孟子学习参考书目:
四书章句集注,朱熹,中华书局
张居正讲解孟子,张居正,中国华侨出版社
孟子译注,杨伯峻,中华书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