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 义务教育 高等教育 出国留学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你是不是也在希望房价赶紧大跌,就像日本泡沫破裂那样?

2024-12-20 来源:化拓教育网

近日,我的一个朋友在北京购置房产,据说好几家抢一套房,几百万的首付恨不能赶紧交到卖方手中,生怕几分钟房子就被别人像偷菜一样抢走。

沉寂了一阵子的房市,在去库存的大背景下,成交量频频上升,房价节节攀高。

然而每每房价上涨,人们都会拿日本八十年代房产价格下跌50%之多的前车之鉴来对比中国一路飙升的资产价格。

这其中,一部分人希望看到泡沫转折点,找到最后的傻瓜去接盘。而另一部分人则期待房价的断崖式下跌,自己以低价入手,笑到最后。

一.大背景:日本的各路危机与中国的现状

所谓日本泡沫经济时期,是指1985年“广场协议”的签署,日元被迫大幅升值,到1990s初日本楼市、股市相继暴跌的时间段。

“广场协议”签署,日元开始急速升值。日本政府为扩大内需——降低利率,增加市场中流通的货币量,这无疑是给既有的通货膨胀火上浇油,继续吹大泡沫。

与之同时,日本还经历了三次石油危机,亚洲金融危机,可谓前狼后虎。

戳破泡沫后的20年间,地产价格以每年7%左右的速度下降,累积降幅达80%。人称“失落的20年”。

数据来源:腾讯财经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后,中国实施了4万亿的经济刺激,实施量化宽松政策。

虽然避免了国内的经济衰退,但是大量的人民币被印刷出来,而相应的实业却没有大幅增长,与日本情况类似,造成了资产价格的节节攀升。

实体经济只有10%的增长时,货币供应量却增长20%甚至30%,就说明一定是物价上有问题或者出现了泡沫经济。

以上,日本的泡沫破裂其实有国内外各方的多重压力,与目前我们感觉要跌要跌的背景其实不大相同。

二.金融政策

美国“广场协议”要求日元升值,并扩大内需,所以日本金融政策不断放宽,原本用于出口、实业等等资金就流向了房地产。

日本实行金融自由化,即企业可以通过外汇以及发行股票、债券的手段,以更低的成本直接融资,而不再选择向银行贷款。

与此同时,家庭仍把钱存入银行,银行就只能把存款投资于国债和被认为安全且高回报的房地产,断开了之前与实业相连的良性循环。

日本宽松的金融政策与零首付的土地抵押信贷,极大的增加了流动性与炒房热。一些曾经不是银行主要客户的中小企业,在融资的时候也可以用房地产作为担保,即银行对和房地产有关联的企业融资都增加了。

通俗的说,很多企业和银行也加入了炒房大队,整个金融投资开始向房地产领域倾斜。

对比“广场协议”,我国目前虽也有来自美国的汇率升值压力,但我们却有能力不听他们的呀。

另外,人们虽可以用房产贷款买房,但是贷款比例最高占总房款的70%。就是说,房价要跳水下跌30%,银行才会联动一系列的不良债权从而触发大危机。

而这事的概率,你说呢?

更何况,中国大部分银行都属国有,央行掌握着货币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印钞机的开关,调节货币供应量的货币发行权都属央行执掌。

所以,你说呢?

三.宏观经济的增长对比房价增速,你猜谁赢了?

1980s的日本已经步入发达国家行列,是很成熟的经济体了。对于生产活动来说,投资余地已经不大,只能把资金投向房地产等固定资产领域。

日本和中国,在高速发展时期由于GDP等各种指标全部上升,因此房价随之上升也被认为是恰当的。

而我国最近几十年经济高速发展,现属发展中国家之列。

按照市场的客观规律,有一段时间出现泡沫,然后破灭,只要不是高速地硬着陆,都是十分普通的事。

泡沫,就是资产价格与实体经济无关的部分,与GDP相背离的部分。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新华社记者编制

日本在1980s中期,无论是股票资产价格还是土地资产额,都仅占GDP的一半。但在1987年,东京住宅用地的市价总额竟达到GDP的1.5倍,1989年股票资产额也达到了GDP的1.5倍,其泡沫程度可见一斑。

由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2016年第二季度GDP环比增长1.8%,同比增长6.7%,而房价涨幅数据如下图所示,远远超过GDP增速。

数据来源:腾讯财经

因此,不考虑房子的特殊供需曲线,人民心理,一篮子投资等等复杂问题,单从数据上方面来看,房价的确存在泡沫。

四.城市化进程

在人口红利方面,日本只有1.3亿人口,而中国有13亿人口,国土面积更是相差约26倍,有着广阔的内需市场。

中国的闲置劳动力还有很多,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农村实现工业化,都会带动中国经济的增长。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内需亦称“城市化需求”,至今中国的城市化比例大约为53%(统计局只给到2012年的数据,我也表示无能为力,摊手…)。

而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大概是70%-80%。看起来,我国的经济还有很持久和坚挺的发展原动力嘛。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由国家统计局给出的流动人口、常驻人口数据,在北、上等一线大城市,城市化所带来的巨大需求,该效应只能比全国更加显著。

五.中美房价对比

根据链家、搜房网的数据,2016年纯商品住宅单套平均成交金额:

北京:500万+RMB

上海:500万+RMB

以上,是全市的平均价,包含了广袤的郊区较“低”价格的房子。

根据美国Douglas Elliman的数据:

洛杉矶:

平均总价1033万人民币一套。

中位数667万人民币一套。

纽约曼哈顿:

平均每平方英尺成交价约等于126,000人民币/平米;

成交平均数2921万人民币。

成交中位数1794万人民币。

二手房市场,平均每平方英尺成交价约等于104,280人民币/平米。

成交平均数993万人民币。

成交中位数633万人民币。

看到以上数据,我的心情是懵逼的。

希望我们国家在经济方面“超英赶美”就好,房价可不要学她们,不过不知道市场经济下会否如我所愿?

六.房价收入比

日本深处泡沫时,住宅价格与收入的比例大概15:1到10:1,而中国目前的房价收入比在10:1左右的也不在少数。

数据来源:腾讯财经

可是,日本经过多年的再分配制度调整,国家的贫富差距已经不大,我国则不然。

基尼系数,按照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

标准来源::百度百科

你们知道,基尼系数是根据劳伦茨曲线所定义的判断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指标,数值越低说明财富分配越平均:日本0.25,美国在发达国家中偏高为0.45,中国为0.462。

所以说,房价收入比数据还看得过去,(虽然官方的房产成交价为了避税等因素,会按照网签价签订合同,从而远低估了现在的房价)我们却普遍觉得卖肾也买不起了,还是因为拖了土豪后腿,又被土豪平均了一发。

不说了,旁边两个外地口音的大妈正商量着拿几百万给孩子购置新房呢。

诶,公交来了,我先滚去北三县看看。

七.征收税负,刚需者就会受益吗?

日本也提高过固定资产税,这是针对房地产泡沫的一种非常有效的遏制手段。可是,提高固定资产税,会抑制所有人的投资,包括投机者和刚需者。

而这税负到底谁会承担更多,则取决于需求弹性。听名字就知道,肯定是刚需的胖友们会被宰得更多,而投机客本就是买低卖高,哪有刚需入住来得着急?

对于刚需来说,需求弹性小,所以税负会转移到需求方。

越刚需的商品,其需求函数的曲线则会越陡峭。如上图,大家可以自己旋转曲线,画画试试,如果增加税收,深蓝色的消费者承担的部分才会上升的更多。

所以,征收房产税等各种抑制房产交易的税种对于刚需来说,未必是好事。

反而,降低其他税收,减小贫富差距才是可持续发展的正道儿。

中国的中产阶级刚刚崛起,但累进税率已达45%,这显然不利于形成橄榄型社会,使广大人民群众积累初期财富。

另外,17%的增值税也远高于发达国家的12%。

以上两点,都不利于消费发展,扩大货币乘数,提升经济活力。个税应起码应降低到与公司税相同吧。

当然,工资也不是说提高就提高的。

人为可以改变的也只是短期内的工资,而长期的工资还是由生产能力决定的。中国的劳动生产能力提高了,工资也随之提高了才是公平、可持续的做法。

八.泡沫破裂,真的惠众吗?

日本学界普遍认为,泡沫破裂重要的、直接的原因是当时日本的“大藏省”——相当于中国的银行监督委员会,出台了限制房地产融资的“总量限制”政策,规定了不得增加对房地产的融资比例。

中国信贷体系则具有软特性。

当借款方无法偿还时,其资产通常不会被没收清算,而没收清算恰是硬着陆的主要原因。

在我国,借贷双方(银行和大企业)一般都是政府所有,贷款重置就是很自然的过程。只要货币保持相应的增长,名义GDP就会与M2(广义货币:同时反映现实和潜在购买力)保持一致。

从金融结构和政府政策制定流程上,政府和整个金融系统大概都会避免像日本当年那样过激的行为,以史为鉴。

日本的那个大招使得土地担保价值应声下跌,银行经营出现不良资产和资产损失,贷款减少,经济滞缓,即使货币政策再宽松,利率再低都无法刺激经济增长,陷入了很无奈很沮丧的流动性陷阱。

人民都丧失了投资意愿,宁愿将钱存入银行被动接受贬值,也不会再去消费和促进国家经济的流动性和活力了。

你看,房价快速的下跌,投机者会受创,很多刚需却在高点入手的百姓也会受创,因为房价跌了还要还以前的贷款啊。

各产业也会联动受到影响,经济放缓,失业潮来临,平均工资下降,原来买不上房的同志们大概还是买不起啊。

AT LAST:

房价走势究竟如何,谁都无法预测。

也许我们只能做好自己,努力过好自己的小日子。有一个相爱的老公老婆,有二三知心的狐朋狗友,偶尔放飞一下自己谈谈诗歌,闯闯远方。

我们只是常人,我们赌不起这份国运,也许只能选择裹挟其中。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