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段时间,我放下了我一直作为重心的英语学习。在李笑来等一批老师的影响下, “能直接接触第一手英文资讯、读原版书”这个目标早已内化。在多次思考“目前什么是对我贡献峰值最大的事情”时,学英语这个目标似乎也总是毫无质疑的。一方面自己已经花了很多时间精力,再坚持下去也是自然而然的;另一方面学英语背后可能带来的潜在收获,如直接看原版、工作加分、更大的视角,总是吸引人的。
而上个月我也看完我人生的第一本原版书《Succeed,how we can reach our goals》,对于如何建立一个有效的目标该书有着非常精彩的论述。说实话我同时也买了中文版的,相比之下直接读英文原版趣味确实大的多,投入程度也不一样,收获自然也有差异。
这也折射了我另外一大问题,主观能动性差。我学习的方式仍默认沿袭原先自己在学校的那套,被老师或书本牵着走,有一答一。包括在学习得到专栏,我认真看文章,按部就班回答问题,认知的确提高不少,但总觉得思维能力上并没有什么突破。我很少花时间去比较思维差距、去整体思考和联想。很多知识点散落在那儿,我没能把它们在我脑中建立起联系,更没有办法体会到老师们所提到的课题与课题间巧妙的关联和层次。
我意识到自己往往陷入一种“低水平勤奋”中,没有力量挥动起学到的“剑”。《好好学习》这本书唤起我想要建立起一个清晰的大脑、体验高层次思维快感的欲望。
最近的学习让我明白,学英语看原版本质上也只是一种知识的渠道,更重要的是我消化吸收的能力。我花很多时间查单词、做翻译来看文章、书籍,而真正内化产生价值的又有多少?我是带着目的和问题去的吗?还只是一种完成任务的惯性?我已经是成年人了,不能再抱着天真单纯的需求,我要有更明确的动机和更实际的反馈。
不是说就不学英语,只是真正明白那句话“不要学英语要用英语”,在我真正需要它的时候直接去使用它,不要把英语放在高高的神坛上,只是作为一种工具。
在这番思考下,我决定把重点转移到磨练思维能力这个目标上 。作为目标,“磨练思维能力”最多打20分,抽象不具备可操作性,极其容易放弃。鉴于我目前的客观情况(怀孕在家),我将践行的方法定为每日反思以及阅读联想。
提升思维能力的方法仁者见仁,关键在刻意练习。
在《刻意练习》一书中提到刻意练习需要我们“走出舒适区+制定明确的目标+计划+监测方法+保持动机”。
首先走出舒适区,对抗原先的思维惯性,最直接的就要感觉过程相对困难和并不愉快;
制定明确的目标,我现在初步设定为在看到或听到一文章或话题时,能够较快与过去的经验以及知道的底层知识联系起来,能有自己的话说。这个目标不够具体,继续打磨;
计划上,以阅读“思考”相关的书籍为主,每日至少一篇文章,分析结构;日省功课规范思考格式;
至于监测和反馈,一就是公众号文章的更频和反馈,还有就是平日大脑做出反应的的速度和质量,更直接就是与他人沟通的反应和效果;
最后如何保持动机?我现在的动机很明确,为了今后更高效的学习和工作,但实践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困难,环境的影响和人性的弱点不容小觑。怎样一直保持动力,在实践过程中获得反馈和提升,体验到思维能力的进步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默背三字箴言“多想多想多想”,人生是一条长路,明确自己在一条正确的道路上,慢一点并不可怕。
为什么我放下英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