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微博上很火的一个热搜:最美郊区房。这说的是伦敦艺术大学的硕士郭盈光,34岁的她至今未婚,是很多人眼中的“剩女”。
2015年,郭盈光到有名的相亲角上海人民公园体验,被人山人海父母和相亲广告震撼,于是她开始做调研,先后10多次去相亲角,搞起了行为艺术。
她为自己写了自认为不错的相亲广告,英国高等学府硕士毕业,父母均为知识分子,经济思想均独立。学历,家庭,收入,这些在相亲中一般会被重点考量的问题,她都处于优势。唯独没写年龄,但很多家长第一句关注的就是这个。
34岁,一位阿姨听完之后的反应是“哦,勇气可嘉”,然后扭头离开。
一位大叔为她的高学历着急:“你看她读到硕士,没什么用。女孩子不要读太多书,读个大专、本科就蛮好的。嫁出去,嫁完生个小孩,也挺稳定的,多好。读了好多书,把自己都耽误了,现在很难配,相当难配!”
01 大龄女性,婚恋市场的低配?
郭盈光才30出头,高收入高学历,但这样依旧摆脱不了家长们异样的眼光。可怕的是,这样的情况不是个例,而是目前婚恋市场上普遍存在的问题。
3月14日,山西太原一个相亲角,82岁的刘奶奶来给48岁从未结过婚的女儿找对象,刘奶奶说:自己女儿条件并不差,职业是银行大堂经理,1.66的个子,长得也好看。因为一些原因,错过了结婚的黄金时期。征婚的对象要求有一条:离异男士。
3月10日,杭州万松岭路的相亲角,同样挤满了操碎心的父母……
一位家长说女儿明明是博士,但是在这里都不敢说是博士,只敢说是硕士,怕吓着男方不敢搭讪。总之是怕失去机会。
一位母亲说女儿38岁,年薪20万,已经连降门槛,可是还是没遇到合适的。
不分男女,这些都是非常吸引人的优点,可是到了相亲角,却不敢说出口,甚至是“拖累”。是啊,明明条件那么好,怎么就是找不到合适的呢?
02 被异化的情感,真实还是荒诞?
在相亲角这些家长们的眼中,选另一半的时候,男性要有车有房高收入,女性要年轻貌美性格好,但一切条件的基础是双方年龄相当。或者更直接一点来说,就是女性年龄不能太大。
不得不承认,这种观点是出于父母对子女的爱,他们得为自己的子女选择最优最匹配的另一半,希望子女的婚姻能够幸福,所以他们会亲自出场,为子女精挑细选,严格把关。
但是,这种爱是腐朽封建思想之下的扭曲的爱。男性的职责是赚钱,女性则要生子。适龄男女在一起,就是要传宗接代,否则,就是不正常的。
在现代社会,我们追求恋爱与婚姻上的自由,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有权力对婚姻做出选择,当然也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可是,这只是大部分年轻人的理想状态罢了,当真的面临婚姻的时候,束缚我们的,还是那些根深蒂固无法改变的观念。
努力活成了别人家的孩子,却输在公园相亲角于是,恋爱—结婚—生育就成了每个人必须遵守的准则,任何人都没有权利违背。
家长们也会把这个准则称为每个人到了年龄就必须做的事情,不想做,他们就会催,催子女结婚,结完婚又催生子,再继续催二胎。子女就这样被推着完成使命。
如果有一个环节没做好,那在家长眼里,即使你再优秀,你都会是一个失败者。
03 被物化的婚姻,何时是尽头?
回过头来,看看相亲角里这些等着被选择的女性,家长们的标准是合适而非优秀。
那些独立女性为之自豪的职业和梦想,在此过程中收获的优点和成长,培育多年的兴趣和爱好,在“好嫁”和“好生养”面前,压根一文不值。
在这件相亲角的歧视上,没有办法评判谁对谁错。当父母把子女的信息条件带到公园去,就说明子女就像商品一样可以挑选、比较,明码标价。男性女性都是如此,只不过,对女性的要求似乎更为严格。
在男尊女卑的传统思想中,男性可以比女性条件好,但反过来不行。真的很难想象,在今天,还有“女子无才便是德”这种荒唐的想法,女性学历太高也成了一个错误,一种羁绊。
伴随这种观念的还有,太漂亮的女孩子不会过日子,很可笑,长得丑不行,长得好看也不行?
选择本身没错,可是当父母们苦心为自己孩子选择结婚对象的时候,他们似乎忘记了,婚姻的前提,是爱情。
图/@云朵插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