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老家小住几天,感慨颇多。
家门口正处在繁华中心地段,大喇叭的广告声坐在家中都能听到,正逢五一劳动节假期,唱台搭到晚上能响到十点多钟,父母已经习惯在这样嘈杂的环境中生活,闹市的喧嚣让人不算寂寞和孤单吧。
2004年高考结束便离开了这里,迄今整整15年时光,中间都回过好几次,每次呆不过一周左右,没有工作没有奋斗的地方,固然也不够留恋吧,每一个在外打拼的同学或者朋友回乡都会觉得不再习惯吧。
我想从衣食住行聊聊感受,或许诺干年后一切又会发生改变。
兴旺二三十年的城市中心市标性建筑大楼商业大厦,如今已经人去楼空,破烂不堪,拆迁的痕迹一直蔓延到马路边,泥水流淌,不堪入目,连路过都要踮起脚跟,斜对面的一条商业街同样被拆成了一片废墟。
小时候几乎从来没有买过商业大厦里的品牌衣服,因为家中经济状况拮据,妈妈只会在大市场的地摊货里讨价还价的购买,后来自己家开了服装店更是方便节省。前几次回来也进去逛过,不再是当年的陈设,更有大市场的味道。顺着电梯上两楼,也会有熟悉的品牌专柜,平时不怎么逛商场的,在家乡也挺会兴致勃勃的挑选,衣锦还乡是不是就这样,带着钱回来消费呢。
下次回来还不知道这里会变成什么样的场所,这样的黄金地段确实也需要三四十年来一次翻新了。
说起吃的,这次回来,胃口不是特别大开。在武汉吃的热干面,蛋花米酒,大米豆皮。回枣阳吃的豆腐面,牛杂面,酸浆面。有那么一些想象中的过瘾,今天早上又继续吃楼下的拉面(牛杂面),味蕾可能都被我吃坏了。感觉已经分辨不出来哪家更好吃了。天天吃,的确也会吃腻的。不经意发现,这里的早餐点大多都是面条店,一碗豆腐面或者热干面,配上一碗豆浆或者米酒,就开启一天的居民生活。
除了面条,还有之前心心念念的油酥饼,感觉也提不起兴致大干一场了。另外,家门口的肯德基,必胜客,火锅,烧烤,咖啡简餐,板栗,糖葫芦串,奶茶,水果茶等,完全没有食欲,这些的确也不是什么健康食品,我感觉自己终于升华了,喝一碗妈妈煮的玉米粥,已经有十二分的满足感。
晚上和姨妈,妈妈三人来到她们喜欢来的地方吃砂锅面,姨妈说这个店已经二十多年了,老板还没有换,坐在四周开满鲜花的小院子里享用热腾腾的美食,小凳子和小桌子也很有感觉,再配上酥香的肉夹馍,味道美丽,价格更美丽。偶尔也会感叹一下,大城市挣钱,小城市花钱,多爽啊。
路上偶遇正在发传单的表姐,已经去世了的大舅的女儿,年轻时候去深圳打拼过,至今快50岁洋气得不过三十几岁,本身就长得像明星一样漂亮,皮肤除了黑点依然很紧致,酷酷的大背头短发,两边剃成板寸的流行发型,茶色墨镜,黑色T恤牛仔裤,耐克跑鞋,我有十多年未见,一眼认出了她。妈妈和姨妈接受不了这个新发型,啧啧嘴感叹半天。她们绝不允许自己孩子是这种发型。
关于时尚和她们已经没有共同语言,代沟不仅体现在年龄上,也在见识中,也在品味里。
话说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主要看它的房地产行业。据说本地新的高档楼盘,也早已突破了五六千,这样一个四五线的小城镇,一套房子连同装修下来也快奔向百万,消费水平一下子也拉高不少。前面那个时尚的大表姐,就是房子拆迁分得一百二十万,又买的七十万房子,盈余五十万安享生活。
同学问我,你家的房子拆迁了没有?我要做个捂脸的表情,爸爸当年亲手盖下的小二层楼,因为处在市中心的护城河边,早在十五年前作为全市第一批拆迁的范围被征收了。补贴了十万,完全比不上现在同学家补贴的100万啦。终于,拆迁的红利也从一线城市,经过十几年的发展,蔓延到这里。所以这次回来,满眼看到的都是盖房子啊。
我家这套房子是当年妈妈拿着拆迁款购买的,过个护城河桥就能便宜好几万的她不要,宁愿再添上装修费用也不想要多走几步。楼下不仅门面店,马路对面更是一个市中心的聚焦闹市区,城镇小的根本去不了中心化。所以这里就像唯一的“万达”一样把握了整个城市的经济命脉。
父母两个人住在一百多平的单元楼中,空巢了十多年,当然每年过年都会接过去过年。我和妹子都在外地定居,不方便经常回家。妈妈买了大沙发用床单包起来几乎不用,水管从暗道修成了明道,抽油烟机换了一个又一个廉价的牌子,感觉仍不好用,电视机修了又换二手的也快了,终于买个便宜的新机子,楼上漏水,漏到了我家房顶,我家也漏水,漏到了楼下的衣柜,修修补补中,一切都旧了好多。
我住的不习惯了,妈妈做的饭菜不再那么的可口,曾经睡了二十年的硬板床,突然觉得好硬,没有翻新的棉花被子重重的压的我喘不过气来,每次回来都用的这个床单被套疙疙瘩瘩起球也太严重了,典型的二老生活,凳子两把,杯子两个。两个小房间都堆满了杂物。我要动手稍微清理一下废物时,也被妈妈制止了,好多垃圾她舍不得丢。我似乎有点埋怨妈咪不懂享受生活。有钱有闲的他们为何不开启简洁有序,略有品质的生活方式?
其实,六十多岁的妈咪也不太满意我,埋怨我现在挣钱不多不够吃苦喽,说我铺张浪费不会存钱喽,说我娇宠孩子老吃零食不吃饭喽,唠唠叨叨的责备,唠唠叨叨的又把我们小时候如何艰难贫困的陈年老事说了几十遍。妈咪带我们小时候吃的苦,年轻时候遭的罪,我完全没有记忆,但妈咪如今忆苦思甜的悲观情绪已经深刻在心了。
最后说到行,记得同学的老公这样形容我们的家乡:你站在哪个街头,不到十分钟就能遇到熟人。他是说,这里太小了。车子还没发动已经转完了南城北城东郊西郊。而我通过五公里跑步测试才发现之前经常骑车的沿河道这么近,半个小时跑完三个桥头沿河绕完两个圈,小时候觉得这是多么遥远的地方啊。
新开发的景区,新建成的第一医院,手机一导航,最多三五公里的样子,自行车完全可以代步起来。哈喽单车也已经布满了大街小巷,方便至极。有些坑坑洼洼的马路地段,如果坐上三轮车兜一圈,吹吹风也不错。
在家里呆了四天,假期即将结束。虽说时间也不是特别紧张,我却也想尽快回到自己的世界去,事情堆积了很多等着处理,早点离开这个不再属于我的生我养我的地方。
也许是都变了,妈妈的唠叨都是过去式的无法改变,她对我的某些行为方式也似乎不可容忍但并没有明确指出,话里藏话让我自己去悟,瞎琢磨心太累啊。在一个家庭中,只有一个女人独挡一面是不行的,甚至说是不健康的,即便是这样,女性也是孤独寂寞内心刚强的,在自己的地盘上容不下第三者的插足,当女权主义歇斯底里的训斥家中成员时,这个家庭已经或多或少有些病态,控制权在一个人手上,所有的压力也都会倒向她。
我妈妈多少会是这样的典型代表,也许小城镇的女性大多都是这样。没有多少文化,没有太多容忍和理解。用武力或者语言维护自己的家庭地位。脾气是骨子里的本性,但对孩子的爱是真切的,有时候表现方式不够正确吧~这次回来家里新安装了管道燃气,我打不着火试着按了一个按钮,结果迎来劈头盖脸的责骂,那一瞬间我恐惧万分,好怕她一个巴掌打过来,突然回到小时候挨打的阴影中缓不过劲来,多么小的一件事啊,我却被吓的快要窒息。
终于是成年人,没有年少气盛的辩驳,静待了一分钟,空白了思绪。理智战胜了不安的情绪,一念之间我特别理解每个叛逆孩子的所作所为,都和原生家庭的生长环境有关,我们带着伤痕走了出来,通过自我阅读感悟回到生活的正轨。都知道自己的内心曾是那么自卑过吧。当然,我一点也不会责怪一辈子孤军奋战辛苦把我养大并送到大学的妈妈,因为我知道,她也是她的原生家庭带来的悲惨经历所造成的。
父母老了,顽固的老思想已经无法改变,我只要改变我自己就好,孝敬父母,是生而为人必须要做的事。
每个人都在学习和孩子爱人的相处之道,和父母公婆的相处之道,没有完美的人设,没有完美的状态,人们的思想也总是在变化着,变的更通透,更豁达了,或者变的更狭隘了。这些都和我们和亲人的沟通相处中息息有关。
要回奋斗的大城市了,临行前,姨妈送来香肠请吃饭,表哥表姐嫂子专门请客到饭店践行,顿时热闹一聚,这回我享受了主角的光辉,借着这个理由老辈们晚辈们来个热闹相聚,生活就是这样,不经意的惊喜总会不断发生。
人生就是一次次幸福的相聚,夹杂着一次次伤感的别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