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 义务教育 高等教育 出国留学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教育随笔】见证他的成长

2024-12-20 来源:化拓教育网

'

【教育随笔】见证他的成长

与他续上这段师生缘,已经将近三年了, 一步步见证他的成长,我体会到了为人师的幸福与喜悦!

                            初次相识

“这孩子,不是一个好管理的娃!”给他上第一节课,我就不由得发出这样的感慨。

那是七年级时,第一节语文课。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正襟危坐,目光灼灼,等待着新老师的发言。他呢,他的凳子上像是下了火,一点也坐不住,东瞅瞅,西看看,一副旁若无人的样子!

“这位同学,你在干嘛呢?”我微笑着问他。

“我没干啥呀,听课呢?你看到我干嘛了吗?”他一本正经,脸不红心不跳,明显这是个“惯犯”。

“好的,没干啥就好,一看你就是个好孩子!来,我们继续上课。”我也没有揭穿他刚才的行为,而是顺坡下驴。

“嗯,好,继续上课。”他应付着,让自己坐正了身子。

这节课,他可没闲着,要么东张西望,扭来扭去,要么时不时说几句,让全班同学哄堂大笑。他则找到了成就感,喜形于色。

“他在寻找老师的关注,我要对他多下点功夫了。”我对他第一节课的表现,得出了这样的结论。

                            作文风波

很快就进行了入学考试,果然,他的语文考得不好,试卷大面积空白,150分的题目,好像只考了七十多分。

尤其是作文,写得很是另类,作文题目是《最难忘的一件事》。他的作文大概只写了一二百字,两三段话。在依稀可以辨认的作文中,他这样写到:“我最难忘的是小学五年级的时候。那天上数学课,那个不讨人喜欢的张老师又来了,我们几个商量好,打算给她点颜色看看,最好是把她气走,或者气哭。上课时,我们几个互相递了个眼色,就开始起哄疯闹,果然,她很生气,让我们到教室后面站着,站着的我们几个也不闲着,疯疯闹闹,把整个课堂搞得一团糟,张老师气得找班主任去了,课也不用上了,我心里高兴极了。”

我找到他,跟他说,“来,孩子,你这次考试作文写得还是不错的,内容叙述的很明白思路也很清晰,心理描写也很到位。”

“嗯嗯,我本来作文写得就不错吗?就是分数给的太少了,也不知哪个老师批改的我的作文。”他听到我表扬他,自信就上来了。

“只是,孩子,我们的作文还有一点问题,字数不够充足,内容有点不够积极,还有,字还要练练。所以,作文得分不高。”我顺势指出他的问题。

“哦,这样呀!老师,那我知道了。下次作文,我多写点,字写工整点,内容写点好事,就好了吧。”他接受的挺快。

七年级就这样在磕磕绊绊中走过了,语文课堂上,他的变化还是挺大的。用他自己的话说:“我最喜欢上语文课,有意思!”

但是,不时听到学生们告他的状:“他又把政治老师气哭了”“他跟历史老师吵起来了”“他站在后面该和同学疯闹了”……

有关他的负面新闻,依然不绝于耳。

                          北城起义

有学生告诉我,这孩子写小说了,小说的题目叫《北城起义》。内容大概就是把班里的同学都写进去了,共同预谋发动叛乱,对他不喜欢的老师进行革命,让他们一个个“牺牲”在革命中。

有一次,在物理课堂上,正在热火朝天写《北城起义》的他,被物理老师抓了个正着。结果是,全班哄堂大笑,当然,结果不容乐观,他被请进了班主任的办公室,一顿训斥,并且面壁思过。

听说这事,我又一次找他谈话。这娃也很奇怪,在我的面前,表现的像个小绵羊,说什么他都说“好”。只是,他的《北城起义》不打算给我看。听他妈妈说,他比较喜欢上语文课,听语文老师的话,只要语文老师说的,效果都比较好。

八年级这一年,我不时地找他谈话,跟他交流,他已经进步多了,150分的语文试卷差不多每次都在120分左右,课堂上发言也比较积极,尤其是课本剧表演,第一个举手的肯定是他。

日子波澜不惊,他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成功蜕变

进入九年级,进行了分班,他原来的老师,就只剩下我和物理老师了。他妈妈告诉我,这孩子说“只要语文老师还教我,我就充满信心,什么也不怕。”

这孩子的发言依旧积极大胆,就是声音稍微有点小,自控能力比以前更强了。无论班级同学怎么做怎么说,在他没被我叫到发言之前,他一定会正襟危坐,手静静地举着,不乱说一句话。

我被这孩子惊呆了,他的变化太大了。我在班里大肆表扬了这个孩子,能发现那眉宇间透出的喜悦。

现在,这个孩子平稳地进步着。前几天,他妈妈告诉我,学习英语不太上心,让他默写单词,不够配合。

当天,我找他谈话,告诉他英语的重要性。并且给他布置一个任务:每天晚上主动找妈妈提单词,进行默写,要坚持下去,不能间断。

他妈妈第二天就欣喜地告诉我,昨天晚上,孩子主动找她提单词了,问我用了什么妙招。

我那有什么妙招呢!如果有的话,那就是走进孩子的内心,了解他的想法,真正理解孩子。

孩子妈妈说,儿子跟他说,“如果我是吴老师的儿子就好了!”

我想,这就是他听话的原因吧!

走进孩子内心,理解孩子的想法,感同身受理解他们所思所想所需,这才是老师真正要做的。“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育才能产生效果!

努力,加油,教育的路上没有终点!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