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 义务教育 高等教育 出国留学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认知异化 - 把手段当做目的

2024-12-20 来源:化拓教育网
image.png

最近听吴伯凡的认知方法论,讲到认知异化。异化是指手段变成目的。

有一个说明手段变成目的例子,是说一个刚上任的将领发现,每一门大炮旁边都站了一个人,但是这个人又什么也不做,当他去问其他人为什么这里需要站一个人的时候,所有人都不清楚原因。后来经过详细的翻阅资料才发现,以前的大炮是马拉的,发炮的时候声音很大,马会惊着,需要一个人在旁边把马安抚住,后来大炮变成车拉的了,但是这个职位并没有消失,一直保留到现在。

我的认知异化

刚毕业那会,我就立下一个目标,我将来要创立一家公司。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需要很多能力,经过一番调查,我找到了4个必须有的能力:技术,沟通,管理,法律。我需要在5年内完成这些能力的积累。

我从事的是软件行业,所以我第一项需要磨练的技术就是软件开发能力。当时的想法是这样的:我做任何创业,都不可能离开软件开发,软件开发好了之后,不可能离开服务器运行,于是我的主要技术目标就是运维和编程。后来有机会带一个技术团队,刚好满足我管理上能力提升的需求,带团队也会磨练到沟通能力。在打工的几年里,我一直注重磨练自己的能力,不断优化。

许多年之后,我已经具备良好的编码能力,运维能力,软件项目管理能力,我终于开始创业了。创业时,才逐渐发现,我对服务器管理,代码管理的热衷程度远高于公司收入的增长。 每天对解决服务器故障,代码设计缺陷,架构调优这些事情情有独钟,忙的不可开交。

回想,当初磨练这些技能是为了创业的呀。现在创业了,每天都是在优化这些技能,却不是忙公司的用户增长和收入。 手段本身异化了目的。

惯性与路径依赖

在我创业之前的8年时间里,每天都在做同样的事情,就是不断优化自身的能力,以至于形成了强大的思维惯性,把优化服务器,优化代码当做了自己的目标。 同时也形成了一个路径依赖,觉得自己做好这些事情,就OK了,因为以前就是这么过来的。

我的这些技能,成了我创业前进的绊脚石。在原先的路径中,我感觉很舒服,因为事情我都能搞定,一旦超越这个范围,就会让我本能的产生防卫心理,回到这个我可以掌控全局的区域中。 于是,我被锁死在手段所构成的舒适区中。

如何跳脱认知异化

想要解决问题,第一步是认识问题。如何解决,还没有完全的方法,不过有几个要点把握住,解决这个问题就有据可循了

  1. 认识到: 任何手段都有成本,任何手段都是高利贷。
  2. 对手段保持敬畏之心。
  3. 换个角度看自己, 特别是别人眼里的自己。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