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 义务教育 高等教育 出国留学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国家宝藏》火了!满屏都是知识点!

2024-12-20 来源:化拓教育网

随着《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节目的热播,2017年逐步被定格为文化节目元年。

最近, 央视爸爸的大家庭又新增一位重量级成员: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12月3日晚在央视三套首播,该节目一经播出就引发热议,收获好评无数,目前豆瓣评分高达9.4分。现在已经刷爆朋友圈。

因为是一档讲述国宝的节目,所以节目经常涉及一些专有名词,虽然电视荧幕上会有相关解释,但是相信很多小伙伴跟图图老湿一样觉得“知识还是不够用啊”,所以,图图老湿今天就带着大家一起“恶补”《国家宝藏》中的知识点。其中一些知识还是高考、考研、公务员等考试的常客噢。

青山绿水

作为首期节目中首个亮相的国宝,北宋王希孟绘制的《千里江山图》可以说用“震撼”两个字形容毫不为过。节目中各位专家们也频频提到“青绿山水画”。

“青绿山水”是山水画的一种。用矿物质石青、石绿作为主色。有大青绿、小青绿之分。前者多钩廓,少皴笔,着色浓重,装饰性强;后者是在水墨淡彩的基础上薄罩青绿。

来自: 混子曰

青绿山水始创于唐代,经几代画家发展传承,形成一种程式化的表现方法,但要画好难度很大,清“四王”之一王石谷说:“凡设青绿,体要严重,气要轻清,得力全在渲晕,余于青绿法静悟三十年始尽其妙。”换言之,画青绿没有水墨画功底是不行的。所以节目中中央美院冯海涛老师画五稿的匠人精神也让人钦佩。

王希孟

这是一名名垂千古的天才少年,北宋晚期中国画家,画史无传,据《千里江山图》卷后蔡京题跋,知其18岁时为徽宗画院生徒,山水画创作曾得徽宗亲自指导,在政和三年(1113年)之前,创作了这卷《千里江山图》,此后便无音讯,可谓是历史上最熟悉的陌生人。

迷雾重重,即使阅尽画幅亦不能看清画者的脸。

题跋

在《国家宝藏》中,李晨饰演的宋徽宗让大臣蔡京为《千里江山图》作题跋,这个“题跋” 中的“题”,指写在书籍、字画、碑帖等前面的文字;“跋”,指写在书籍、字画、碑帖等后面的文字,总称“题跋”。

跋在中国画艺术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是中国画构图的组成部分。宋代以前的画没有题跋,即使有也只是在树干、山石后面等不明显的地方题个名字而已。这一艺术形式是伴随文人画的兴起而发展起来的,最终成为传统中国画的重要艺术形式。

书家所作题跋,最常见的有诗词跋、书籍跋、书跋(书法作品跋)、碑帖跋、印跋、画跋和杂跋七类。

米芾

米芾,初名黻,后改芾,字元章,自署姓名米或为芊,湖北襄阳人,时人号海岳外史,又号鬻熊后人、火正后人。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能诗文,擅书画,精鉴别,书画自成一家,创立了“米点山水”。集书画家、鉴定家、收藏家于一身。其个性怪异,举止颠狂,遇石称“兄”,膜拜不已,因而人称“米颠”。宋徽宗诏为书画学博士,又称“米襄阳”、“米南宫”。

米芾书画自成一家,枯木竹石,山水画独具风格特点。在书法也颇有造诣,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长于临摹古人书法,达到乱真程度。主要作品有《多景楼诗》《虹县诗》《研山铭》》《拜中岳命帖》等。

五大名窑

接下来,就要说到被各种diss审美的“各种有才大瓶”,啊不是,是“各种釉彩大瓶”。

“各种釉彩大瓶”,看名字就知道是个大杂烩啦,农家乐审美的乾隆帝命人烧制。器身自上而下装饰的釉、彩达17层之多,其标志着中国古代制瓷工艺的顶峰,享有“中华瓷王”、“瓷母”的美称。

瓷器在各种国宝文物的类型中可能是距离我们普通人最近的一种类型,毕竟,谁们家还没有个瓷器呢。节目中,故宫博物院志愿者张甡在讲解“各种釉彩大瓶”时提到了五大名窑。

五大名窑是指“汝、官、哥、钧、定”。其中,汝窑因产于汝州而得名,窑址在今河南省宝丰县大营镇清凉寺村,是五大名窑之首,汝瓷造型古朴大方,以名贵玛瑙为釉,色泽独特,有“玛瑙为釉古相传”的赞誉。

王羲之

在演绎国宝各种釉彩大瓶的前世故事时,王凯饰演的乾隆想制一款集历代大成的瓷瓶,然而他的审美遭到了质疑。于是乾隆在梦中召唤出了两大艺术界实力偶像——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元代画家黄公望,想求得他们的肯定,想不到两位偶像先对乾隆吐了个大槽。

王羲之,字逸少,汉族,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

黄公望

相比于王羲之,黄公望大家或许会陌生一些。黄公望,本名陆坚,字子久,号一峰,江浙行省常熟县人,元代画家。中年当过都察院掾吏,后皈依"全教",别号大痴道人,在江浙一带卖卜。

擅画山水,师法董源、巨然,兼修李成之法,得赵孟頫指授。所作水墨画笔力老到,简淡深厚。又于水墨之上略施淡赭,世称“浅绛山水”。晚年以草籀笔意入画,气韵雄秀苍茫,与吴镇、倪瓒、王蒙合称“元四家”。擅书能诗,撰有《写山水诀》,为山水画创作经验之谈。

存世作品有《富春山居图》、《九峰雪霁图》、《丹崖玉树图》、《天池石壁图》等。没错,就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的《富春山居图》。

石鼓

作为“国宝守护人”的梁家辉自称“半个故宫人”,变身“司马光”解密石鼓流传奥秘。

石鼓,因形似鼓得名石鼓,经历了2300多年,石体上大篆体718个文字现仅存327个。石鼓上刻的文字称为石鼓文。

石鼓文是我国最早的石刻文字,状若"仓颉之嗣,小篆之祖"。就书法层面来说,石鼓文属秦文大篆类,介于西周金文和秦小篆之间,又称"籀书",是我国文字发展链条上的重要一环,是汉字文化历史进程的活化石。

据说这石鼓自出现以来,盛世出现,乱世消失。唐朝起,石鼓横空出世,自安史之乱起便开始了逢战乱就丢失的坎坷之路。幸运的是,几乎历朝历代的文人名士都竭尽全力地寻找石鼓。其中就包括,史学大家司马光和他的父亲司马池。

文物南迁

在讲述石鼓的今生部分,引出了故宫守护人梁家五代父子的故事。1931年,日军侵华,为了保护百万件国宝不被日寇洗劫,故宫人决定将一万三千箱文物南迁。抗战胜利后,他的儿子又将石鼓毫发无损地运回了北京。

其实梁金生老人口中提到的故宫文物南迁,实际上的过程远比梁金生老人提到的坎坷很多。

1933年1月31日,山海关失陷后,华北形势告急。由于担心战时故宫的珍贵文物被日本人破坏,国民政府故宫博物院理事会决定,将故宫部分文物分批运往上海。

此次南迁共运走文物5批,共13427箱零64包,其中书画9000余幅,瓷器7000余件,铜器、铜镜、铜印2600余件,玉器无数,文献3773箱。包括皇史宬和内府珍藏的清廷各部档案,明清两朝帝王录、起居注等,还有四库全书及陀罗尼经五代刻本等,精挑细选出的珍贵藏品。

人类历史上一次最大规模的文物大迁徙开始了。在以后的15年中,近百万件故宫文物,历尽艰辛坎坷,行程数万公里,由北京经上海、南京辗转运抵四川、贵州至抗战结束后陆续运回南京,堪称世界文物保护史上的奇迹。


编辑 | 华小图

希望文章能够对您产生一点点启发,喜欢就关注我吧~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