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亦是老友,书香药香似乎已成生活的标配。喜欢看中医们龙飞凤舞认不出的字体,乐于琢磨每一味中药名字后面美丽的故事,欣然感知它们集山川大地灵气的草木之心。木香劝我好好吃饭安心消化,枣仁帮我好好睡觉静心休养,首乌愿替我褪去华发,远志让我头脑清醒遥望诗和远方,金萱草则和我谈忘忧,说忘了吧忘了吧……
前几天在局里培训班上给大家交流业务时,互动交流了对初心的认识、职业规划、取舍之道,以及对理想信念的坚守。组织培训的同事小尉在课堂最后总结时,说她还记得我的理想是当老师,恍惚中我还记得她的理想是当个中医医生呢。顺便给大家开玩笑说,如果一切都是当初理想的那样,我现在怎么也得是个齐鲁名师,小尉得是个齐鲁名老中医了。
嗯嗯, 每一个齐鲁名师的心里,都有一个齐鲁名老中医的梦想,不想当一个好中医的诗人,绝不是一个好税官……
后来,和不同环境的朋友交流起来,才知道,原来,每个道场里都潜伏着名老中医们,或许是那个“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的念想,时不时就会跳出来撺掇一下普通人“悬壶济世”的心吧……
想起和小尉朝夕相处的日子,因为学习培训,我俩住一个宿舍的日子特别多,交流也多。她是标准的理科思维,冷幽默特别多。她的腰椎全面突出,基本不能坐下,比较支持站着说话;我的颈椎整体崩盘,基本不能低头看书写字。我们两个基本不能像其他同学一样正常地坐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学习。在逼仄的宿舍里,她一般都是在地板上摆个枕头,直接跪在枕头上趴在床沿做题;我则躺在床上把胳膊举得高高,只能端着看教材习题集或她做出来的答案,那是一条多年走过的艰辛又充实的学思践悟之路,我们互相激励支持着,都没有因为我们是女生或者身体原因当过逃兵。我们俩的身体是在多重因素下步调一致地每况愈下的,她业余开始投身中医去辩症析理,苦读《黄帝内经》之类晦涩的医书,我则关注了心灵鸡汤,在文字中寻求源动力,思考为了什么出发,这就是文理科生的区别吧。
记得2010年那次省局“三百”业务能手竞赛前,市局在省税校组织能手培训,期间我们两个共同拜访了当地的名老中医张奇文。张老先生应该是全省的中医权威,不知现在还出诊么,不知道他还记得曾经遭遇过两个摆不正位置的患者的就诊经历么?当时小尉已经很会辩症分析了,我经常给她开玩笑说她再熟悉一下药理就可以挂牌开张了。所以遇到名家,一定要潜心交流虚心请教的。殊不知,医生貌似最不喜欢和这种囫囵吞枣、不求甚解的业余选手过招呢,尽信书不如无书!亲眼见过小尉被各层次中医开怼,实在不忍心评判这种锲而不舍的好学精神……
张先生其时已经70多岁了,面容清瘦精神矍铄,完全符合我们心中对名老中医的想象。先生把完脉说了没几句,小尉就弱弱地问:“不是先辨阴阳虚实么?肾阳虚还是肝阴虚?”先生抬起眼皮瞅了她一下没吭声。我也插科打诨抓紧偷艺,先生依旧默默地埋头开方。等看了药方,小尉又自言自语:“不是名方不过六味儿么,怎么开了这么多味儿啊?”感觉,老先生直接懵圈儿……中医的博大精深匠心独到,岂是能和吾辈皮毛都摸不到的后生可交流的?小尉在学术研究氛围里吃了那些药,药效被研磨心思抵消了不少。
老先生给我诊断基本准确,主要是“肝气郁结”导致的脾胃不合、心肾不交。但,医心,是个比较不容易的课题。相比于“医者仁心”,我更倾向“仁者医心”的中国智慧……张先生也没诊断出我有马大哈症、拖延症等诸多毛病,每副药都附有先煎后下的四个小药包,分别写着编号,等我拿回家煎了几天后,程序编号就全乱了,将错就错胡乱地吃完了事,也没有收到预期效果。但我和小尉都以还不错的成绩再次入围“三百”,中药中医似乎都不应该被埋没。
所以,和小尉同学一直在切磋交流的路上,发现名老中医互相推荐,互相以身试百草。一次我给她推荐了一个老中医,她在就诊时给人家交流的多,好学精神干扰了工作模式,不知怎么加大了附子的剂量,结果她吃完药后舌头发麻嗓子发紧,差点中毒。我那阵子也经人推荐,劳碌奔波地去访济南一家国医馆的大国医,以“治未病”著称的。虽没敢像小尉一样给大师交流,但不知道为啥服了他的中药后老发晕,后来拿药方在我们当地中医院抓药,被医生给拒绝了,说里面有一味中药细辛的剂量太大了,头晕是药物引起的。那之后我和小尉对学艺不精痛定思痛,也用惨痛教训共同记住了一句中医名口诀“细辛不过钱,附子不过三”。我们更深切地体会到了“隔行如隔山”,特别是有些执念,真的如山横隔,令人永远无法攀越,虽然志在期间。“山岳恩既广,草木心皆归”。感受、努力、奉献、取舍、分享……苔米花开,一直在初心不改的前行路上。
( 大汶河.蒹葭苍苍)刚来到汶水边上时,我因为不适应环境出现了早搏的症状,去一个村卫生室寻访了知名的老中医。那个最冷最冷的冬天,一气儿吃了他六十多副中药,心脏居然没再出现过不适的症状,对中药的兴趣又陡然上升。在春夏的汶河边,也邂逅了芳香宜人的莎草,就是中药香附子。我的药方里,这味儿疏肝解郁的芳草根茎,总是打头阵的。因为莎草,想起了唐朝诗人韩翃的那句“踏莎行草过春溪”,想起了北宋寇准创制的词牌名《踏莎行》,工作之余,为自己、为古老的汶水写了喜欢的《踏莎行》。且行且吟的日子,自己的内心无比丰盈。经这个中医介绍才知道,汶香附,产于汶河北岸,就是我脚下齐鲁必争的汶阳田,在中草药中被誉为“地道药材”,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记载:“香附虽广布全国各地,惟汶香附最佳。”莎草还可以提炼芳香精油,也可以被采用特殊工艺制作成天然的莎草纸和莎草画,更多参与进经济文化产业链条,这种清香美丽的药草,给人们带来了无穷的美和想象。唐诗宋词的瑰丽繁花丛中,有一枝“药名诗”纤秀独立、清新有趣,中草药的魅力和美丽,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相悦。
又想起那次省税校培训回来路上,大家在车上和小尉聊中医,每一种病症,她都能从本源上做基本的专业分析,把中医所注重的天人合一、阴阳虚实,解说的头头是道、鞭辟入里,业余之在,彰显认真本心。头疼是三焦不通,鼻炎是肺肾阳虚,白发啥的属肝肾阳虚,手脚发热舌苔发红是肺肾阴虚………大家让她的中医体系整的晕乎乎的,集体晕车。
忽然,有人大声抛出一句:“尉大夫,神经病是怎么回事儿”?
小尉一下子卡壳了,车上鸦雀无声。憋出去好多公里,她才坚定地吐出了巨专业巨凝练的四个字:“肝风内动”!
一车人顿时倾倒……
从此,“肝风内动”成了周围的年度热词……这些年,我更是努力地调整着自己,千万不要从“肝气郁结”模式转化为“肝风内动”。有同学开玩笑给我俩成立了夏季取暖课题攻关小组,研讨了这么多年,我夏天捂的衣服越来越多,也不敢再吹空调,但和小尉比,她还是大巫,能摆出三伏天直接穿棉鞋的阵势,这些年一个手脚冰凉的小项目都没攻破。但我们对中医依然余情未了,愈挫愈坚。
这阵子和自己身体和解不成,又开始了百草相伴的日子。这次的老中医也是前些年小尉给我推荐的,医道高明,也会配合着医心之术,让人感觉比较踏实。那时,我带队在市干校参加全国企业所得税考试前的备战培训,身体实在坚持不住了,请假回家吃中药调理休息。说是回家,其实是回到自己的房子,老人和孩子所在才称得上是家。在自己的房子里窝了十多天,没敢惊动老人孩子,还原成了最简单的生活状态,每天就是吃饭、吃药、睡觉、看闲书……对喧嚣红尘暂时的逃避和放下。随后,又背着大包煎好的中药回到干校,和大家一起走过了那些日子。欣慰的是,那次全面系统地学习培训,带着的年轻同志进步非常快,回来后成了局里税政管理的骨干力量。
这次的中药里,发现有一味金萱草。而我的梦里,最近经常有漫山遍野的金萱草,金灿灿地迎风招展。"焉得谖草,言树之背"。萱草,是《诗经》里走出来的忘忧草,是中国古老的母亲花。“灿灿萱草花,罗生北堂下”。这是元朝王冕《墨萱图》中的诗句,抒发着游子对母亲深厚深切的感情。儿时家乡的翦云山山坡上,经常与妈妈一起采摘这种药食同源的花儿。
(翦云山.金萱草)一定是远在天堂的妈妈又牵挂起我了,她一直都放心不下这个孱弱敏感的孩子。一定是妈妈,借着梦、借着灵气的中药金萱草,来告诉我要学会忘记,要开心平和,要好好的……
窗外积雪消融,柳枝轻舞,草木复苏。春的气息,俨然已经很浓了,生活,终归是美的。没有永远冻结的大地,没有永不开花的原野。只有心存热望、目光如炬,并且心空澄明的人,才能在冬天的最深处,洞见春天喧而不闹的繁华。唯愿自己不辜负亲人的眷恋,不辜负流光岁月,不辜负脚下的路,不辜负每一个我爱的和爱我的人,更不辜负每一副中药里那一草一木一花一叶的真心付出。
(红月亮.2018.1.31)传说今天有不一样的月亮,入夜的朋友圈里,如约徐徐升起了真的不一样的月亮。听说这样的月亮,再见需要百年多……我们,终究都会再看到百年之后,不一样的月亮吧。只是,明月下,红尘中,肯定有个满满月亮情结的诗人,把酒问月,凝空长叹:“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不一样的月亮,一样一样的人生。
茎叶年华草木心。
2018.01.31
(妈妈的花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