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岳归来不看岳,甘肃归来却还想看了再看。
甘肃的“甘”和“肃”
行程归来,再看甘肃的记录片和航拍中国中的《甘肃》以及有关甘肃的文字,对这个地方越发“相看两不厌”。甘肃省的“甘”取之于张掖市的古称“甘州”;甘肃省的“肃”取之于酒泉市的古称“肃州”。祁连山赋予了甘肃不一样的特质,你且走且行,一路上雪山、大漠、绿洲共存,感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感慨丝路奇迹,走过甘州和肃州,更让人对大西北肃然起敬。
甘肃的诗意山水
到甘肃,你可领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苍凉,也可感受“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的豪迈。
站在戈壁滩,望着一望无际的沙漠,你会想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离别感伤,更有“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的感慨。
在张掖还有“不望祁连山雪,错将甘州当江南”的错觉,到敦煌你更可感受“醉卧鸣沙月泉侧,千沙万泉无颜色”的奇观。甘肃——丝绸之路上的明珠,祁连天路上的传奇,关于甘肃,所有美妙动听的语言似乎苍白。
天水、张掖、凉州、武威、嘉峪关、敦煌,每一个地方背后都有一个故事,每一个地方都留存一首经典诗句。也许是因诗而让人心生遐想和憧憬,但谁又能说不是这些地方的独特才赋予了这些诗句的生命?
“甘”“肃”的诗意和地理甘肃的地理情怀
对甘肃的情怀,也体现在平时的课堂和高考试题里和地理课堂上。
讲《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这节课第二课时——外力作用,就可以用到河西走廊这个地区设为探究试题,讲述流水堆积地貌。(如下)
西北站点:河西走廊·张掖(展示河西走廊胡麻基地、黑河湿地图片)材料一:祁连山很多山峰海拔在4000米以上,终年积雪,夏季冰雪消融,河流将泥沙搬运至山麓地带堆积;河西走廊绿洲连片,整体地势较为平坦开阔,分布有张掖、敦煌等城市,是丝绸之路必经之地。材料二:发源于祁连山的主要河流; 材料三:冲出祁连山区的黑河卫星影像图。(深色为植被)
“甘”“肃”的诗意和地理 “甘”“肃”的诗意和地理问题:简析形成河西走廊最主要的外力作用是什么?
答案:提取河西走廊是众多冲积扇连片而成。(答案应突出:河流流经山地落差大、流速快,侵蚀搬运作用强,河流流出山口后,地势平缓,流速降低,大量泥沙堆积而成,形态如扇状。)
有关甘肃在高考地理中的体现,如下。(2014年 安徽卷)
“甘”“肃”的诗意和地理 酒泉瓜州风电场甘肃酒泉风电基地是我国第一个千万级风电基地的启动项目。该项目场址位于甘肃省酒泉市玉门镇西南戈壁滩上,地势平坦开阔,工程地质条件良好,交通运输和用水用电条件具备,适宜建设大型风电场。
2016年全国三卷有关瓜州风电场的试题,如下。
13.(2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为建设生态文明,我国大力开发风能等清洁能源.风电建设成本高于煤电、水电.2009年5月,甘肃酒泉有“陆上三峡”之称的1000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项目获国家批准,其中的80%集中在被称为“世界风库”的瓜州县.如图示意瓜州等地年大风(≥8级)日数.
(1)分别与煤炭、水能相比,指出开发风能的优势.
(2)说明瓜州建设大型风电场有利的自然条件.
(3)分析瓜州建设大型风电场的不利区位条件.
(4)为保障电网的稳定性,还规划在瓜州建设规模较大的热电站作为调节电站.试解释为大型风电场配建调节电站的原因.
答案解析
1.与煤炭相比,风能为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
与水能相比,开发风能不产生库区淹没等问题。
2.有风:风能资源丰富(有“世界风库”之称),年大风日数多(近70天)。有地:可供建设风电场的土地广阔(充足)或戈壁(难利用土地)广布,地形平坦。
3.当地(经济落后,人口稀少)电能需求少;离东部(用户)较远(需长距离输电);当地基础设施(如电网等)不足;建设成本高(投资大),当地资金不足。
4.风电极不稳定,配建热电站等可以调节、控制,以使电网输电平稳(当风力减弱时以热电站补充电量,当风力强劲时减少热电站发电量)。
平时地理课堂练习,用于一轮《中国区域差异》复习。
读甘肃省地理简图,结合已掌握的地理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甘”“肃”的诗意和地理(1)简述河西走廊地理位置的重要性表现在哪里?
(2)河西走廊地区已经发展为我国重要的农业区,分析农业生产的区位。
(3)简述甘肃省干湿度地区分布。
(18-19年高三第二次尖子生考试试题)28.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高原夏菜,是指夏季在气候干冷地区生长的蔬菜。近年来,河西走廊成为优质的高原夏菜产区,蔬菜产品进入全国20多个省市的农产品市场,并以其良好的品质深深地植入了广大消费者的心中。图11为河西走廊地形示意图。
(1)分析河西走廊种植高原夏菜的优势气候条件。(6分)
(2)请为河西走廊高原夏菜产业的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8分)
答案:(1)地势较高,夏季较凉爽。地处内陆,湿度较低!降水少,适合高原夏菜的生长。夏季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利于蔬菜养分的积累。
(2)发展农业科技,提高产品质量和产量;展与夏菜相关的产业,提高附加值;树立品牌意识,扩大宣传,拓宽销售渠道;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发展绿色产品等。
自古以来,甘肃,像一块瑰丽的宝玉镶嵌在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三大高原的交汇地带。北纬32°~北纬43°,东经92°~东经109°,决定了甘肃省一月份0℃等温线穿过该省东南部,同时,200㎜、400㎜、800㎜分别在甘肃省的北部、中部和南部穿过,更说明她处于湿润区到半干旱区、干旱区的过渡地带。这样的位置,使甘肃注定成为西北大地的传奇,更是深得地理人的青睐,它的一草一木,至今让人难以忘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