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我来了,在这周末将这片文章奉上,对你来说,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触动哦!
生命原本有自己的样子——“一段对话”
记得月初去爬山的路上,与女儿的聊天让自己苦笑不得。
女儿:“baby生完孩子还这么瘦!你比她胖。”
我一时愣住了,她这样说好像没错。
也许见我没说话,她又来了句,
“贾玲比你胖,你比她瘦多了”。
也许是自己有期盼与对比,哪有这样安慰的,让我觉得一句比一句狠,还不如不说,我终于忍不住了,
“这些话让我忍不住说你是'熊孩子',不知道你妈一个月已经减了10多斤了,咋鼓励的。”
她则哈哈笑着跳着跑开了。
有意思吧,这就是孩子的语言,可是我“买入了她的观点,认为她说的有道理”,因为自己对号的入座,有了情绪。
可如果我有这样的反应呢?
“你的观点很有趣啊,怎么想到这个话题与对比的?”
呵呵,这样的聊天才可以继续不是吗?
能把天聊死的,以前的我是其中一个。
不是不会说话,而是在对话中买入对方观点有了选择和区分,匆匆结束的往往是很多时候掉进了自己挖的坑里而不自知,自动认同对方的假设,而对方的出发点是什么还没弄清楚,就别说她到底想说什么了。更有可能的是自己因对方的一些言语而产生各种各样的情绪与猜测。
你会不会有如此的意识呢?
总之与孩子的这次闲聊让我对“对话”开始留意我的聆听习惯。还有什么比这更好的呢?
只为自己——“谁不想玩啊?”
前几天看到一则信息,5月份天王星进入金牛座会引起重大的天象,因为比较好奇,便对相关信息进行查阅,并在送孩子上学的路上聊起了这个话题,没想到孩子的反应却让我一个脑袋两个头大。
“金牛座是什么?”
“什么是星座?”
“为什么会引起变化?”
。。。。。。
好吧,我自以为知道的东西面对这些问题时却回答不上来。
“我回去查查再告诉你?”
“恩,下午你来接我时告诉我。”
接下来的几天,我们一起掉进了了解关于星座与故事的知识中。
“咦,我发现你比较喜欢玩啊”。
“谁不想玩啊”。
本来是想引导她多看会书写作业的,一句“谁不想玩啊”让我突然想到这几天关于了解星座的事情。
一有时间不是追着我问,就是自己拿起手机查,还查的挺开心,分享给爸爸和奶奶。
我怎么就没发现这时候她的兴趣带来的主动、开心和高效呢?
我认为的重要对她来说是重要的吗?
我的经验真的对她是有帮助吗?
结果是我慢慢放下了限制与督促,有了更多的尊重,协助她自己做选择与安排。当她有所体验的时候,她会对自己的行为做出调整,这个过程需要自己的耐心陪伴。
比如说,我讨厌唠叨,却察觉到到一天我也会这样。
我对孩子周末的作业念念不忘,经常会问她什么时候做,而她念念不忘的是玩。
我都没意识到自己会对作业有这样的反映,孩子想玩是正常的,我也想玩,只是自己会压抑这部分而趋向外在物质的部分。
真的想给孩子这样一个压抑的学习吗?答案是否定的。
念念不忘作业的是自己。是因为自己有个评判标准,做完作业可以随意玩。孩子不按照这个做我便有了各种猜测。以前对孩子的要求更多的是自己经验的掌控,在孩子没有体验自己的方式之前便剥夺了一份经历。
也许没有现在这一刻更能让自己理解对孩子教育的陪伴与顺势而为的引导了。
我接受了她喜欢玩的特点,也放下自己的控制与压抑,一起玩耍呗!
生活中多点开心——“接受是关系链接的开始”
这里的“接受”指的是包容,包容一个人如其所是,ta的思想、言谈举止、着装等等。
但不代表认同,认同是有对错是非之分的,这一点的意识来自于前两天孩子的状态感染。
那天晚上9点多了,孩子还没有睡,接到孩子电话时我习惯性的判断想要拒绝她的言语请求,要求她去休息。
突然意识到自己的习惯性评判立即做了一个逆向思维(如果她现在已经拥有了会是怎样的),便答应了她的建议。
孩子在电话的另一头兴奋的大喊,“我又可以享受bars喽”,那一刻她的表达与状态感染了我。
结果是我没想到的,心情非常的舒畅,彼此拥有了一个愉快的夜晚。还有什么比这更好的呢?
接受孩子的建议时我有评估是可以给到的,如果当时拒绝她我们之间的关系便增加了一道痕迹,尽管有这样或那样对自己来说合理的理由,类似的痕迹多了便会造成亲子关系的不和谐。
而家长“叛逆、不听话”等评判接踵而来,真的是这样吗?
孩子说“你不理解我”你怎么看呢?
真的有叛逆这一说吗?
确切地表达应该是和家长想要的“状态”“反着来”吧,你想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呢?
和你一样吗?
还是你想象的样子?
你在努力活出自己的样子的时候却要求孩子活出你要他成长成为的样子?
或者有你参与纠正的样子?
鬼知道这是什么,只是这是我们要的生活吗?
突然想起孩子在幼儿园的时候经常会说一句话,
“说别人就是说自己”。
这个观点有趣吧,当时话一出来我们都停止了说话。
很多时候我们经常以自己的言语评判对方,这种评判是在自己的范畴里对外界的一种总结,是不是真相还真的不知道,这些评判对评判者来说很多时候是有自己的假设的,并不代表被评判者就是这样的。
如果想被认同或者被看见,我们就会不自觉的“买入”对方的观点,觉得自己应该是ta说的那样,一时间忘了自己的边界,还允许对方随意踏入自己的领域而不断失去自己的自信、自尊与自爱。
“活成别人希望的样子”或者“活成自己希望的样子”,亦或者根本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样子,什么样的状态才是自己自然存在的。
评判往往让自己陷在能量的泥潭里苦苦挣扎,别人对自己的,自己对自己的。
如同启动了的汽车,被一脚踩刹车,一脚踩油门,结果却是在原地耗着能量不见行进。
不记得在哪里看过一句话,
“人一旦可以看清自己,恐怕没有勇气再去评价任何人”。
放下评判,接受ta,如其所是。看得见自己,更看得见另外的生命(关于这一点还会有一篇美文送给你哦)。
如同自然界中最普通的一颗花草,从种子到长成到枯萎消失,本就拥有自身的力量与存在,无论你是否看见,有着自己的生命痕迹。
唯愿你能启动意识,觉察到到当下的生命状态,看得见自己,与自己的关系,与别人的关系。
自己不喜欢吃不代表拒绝让别人享受——“爱在蹒跚的世界里”
这两天虽然不停的下雨,空气和温度却是非常好,也常见大人带着孩子出来玩耍。
一位妈妈在前面蹦着,跳着,嘴里不停地含着“跑,跑,跑”。
一岁多的孩子扎着小小的朝天辫,两支小臂向上举着,一摇一晃的向前跑着,嘴里也是不停地哼着“追,追,追”,偶尔来句萌萌的“麻—麻”,你知道屁颠屁颠的样子吗,从后面看孩子的跑的样子就是这种感觉。
而后面一位男士估计是孩子的爸爸,满面笑意的看着、护着孩子的蹒跚。。。。。。
爱在蹒跚的世界里,允许你的样子去玩耍,玩出自己的欢乐!
爱在成长的世界里,
允许彼此有边界,
允许别人和自己不一样,
更允许自己和别人不一样,
允许彼此可以冒险,
更允许彼此有更多的可能性去拓展生命,
活出生命的力量与喜悦!
先生说,“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自己的世界自己来创造,愿你解放自己的意识,苏醒自己生命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