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 义务教育 高等教育 出国留学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放下恐惧,对自己负责

2024-12-20 来源:化拓教育网

最近,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考虑移民的事,大家的热切程度几乎和空气污染指数正相关,更别提我身边这些这些从生完娃就被食品安全、环境污染、教育体制等等这些问题困扰得焦头烂额的新手父母们了。我有个朋友从去年开始考虑移民事宜,除了想给孩子提供一个更好的生活成长环境外,也有她对自己职业发展的考虑。但是现在移民谈何容易,将近一年的时间,她联系了国外的同学同事,咨询了多家中介,把北美移民法读得烂熟,左右对比,反复权衡,仍然拿不定主意。

去年年底,北方的雾霾指数连续爆表的那几天,朋友的一个同事决定移民,她得知我的朋友已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功课,就约出来聊了一下。这一聊,她才发现自己想得简单,如今国外的移民政策已日渐收紧,杰出人才渠道她们不够资格,投资移民需要大量资金支持,劳工输出要经历长达十年毫无确定性的等待,而技术移民则要求很高的雅思成绩和秒杀时的好运气。看起来,希望十分渺茫。

接下来的时间,我的朋友开始寻求公司内部调动的机会,然而内部招聘是以公司发展需要和岗位设置为前提,当然也不是一个小雇员能左右的。门槛太高,美国去不了;相关专业工作机会少,加拿大也不能去。一切又回到原点,仿佛已山穷水尽。

那么她同事那边是什么情况呢?人家去了一趟美国和加拿大实地考察。过年期间复习英语,年后立即报名考了雅思,一次通过。她说服自己的老公去考雅思,帮她提高了移民资格评估分数。她向极力反对的父母夸张地描画了移民后梦幻般的生活,从而获得了他们的支持。她给中介交了几万块钱申请技术移民。她在开放申请的第一时间进去秒杀,成功。

也就是说,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从决定移民到成功移民。

这是令人发指的卓越行动力,但这种能力的背后,更是一个强大的自我对目标的强烈吸引力。

我们每个人都有很多需求,但是我们能不能采取行动去追求,往往取决于我们的勇气而非能力。没有行动就永远不会有结果,而是否能付诸行动,根源于你是否敢于对自己负责。

那么敢与不敢,又是根源于哪里呢?

童年!这是精神分析法给出的答案。

六岁左右一个人的人格基本成型,成为他一生的底色。中国的家庭绝大多数都把孩子的优秀作为教育的目标,但是他们如何定义“优秀”?听话、懂事、好成绩。在中国家庭中,如果一个孩子不断地实施破坏,那么他得到的将是不由分说的说教和惩罚。我们有多少人能真切认同错误的价值?一个成熟的成年人把错误视为经验教训加以总结利用,因而不会被失败打倒。我们的孩子每一次试错也是在对世界和自身进行探索,是个体的活力试图向外伸展,如果在探索之后接踵而至的是家长的语言攻击、身体惩罚或者冷落,他们将形成怎样的认识和反射?他们当然会放弃尝试,甚至惧怕尝试,连巴浦洛夫的狗都会这样做。

在这方面,学校教育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由于人口的压力,教育体制需要采取简洁高效的教育模式,它用考试检验学习效果,用分数评估知识水平,然后施以奖惩。学校、老师、社会和家庭都毫无疑问的鼓励孩子们追求更高的成绩,因为丢分意味着受到惩罚,而这种惩罚经常严重到了侵害个人尊严的程度。如果儿时的太多痛苦来自于我们“做错了”,我们对错误的畏惧便会深植于心,没有尝试就没有错误,等着别人告诉我们怎么做就成了得到安全感的好办法。应试教育一再强调,这世上存在一个所谓的“标准答案”保证你不受到惩罚,而即使这个答案是错的,责任也可以轻易推卸出去。

我的朋友需要一个人替她做出选择,甚至逼她移民的人,内心深处,她需要有人承担起不确定性可能带来的失败的责任。事实上,她在向我倾诉时,对此已有所意识。认知是一个好的开始,她仍然需要一些时间,走出固有的心理模式。

而无论我们生活在哪个国家,接受哪个国家的教育和文化,都应该告诉我们的孩子:“去大胆尝试吧,犯了足够多的错误,你才能长大。”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