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 义务教育 高等教育 出国留学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姚晨事件:事实重要性远超公关成败

2024-12-20 来源:化拓教育网
姚晨探望难民.jpg

这两天,姚晨事件的舆论再次发酵。本不想蹭这个热点,但今天看到微博上的诸多暴力评论,尤其有人还从公关的角度撰文分析得失,便觉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先来回顾下,事情其实很简单。6月20日是世界难民日,演艺明星姚晨在京参加联合国难民署的公益观影活动,在活动上声泪俱下,呼吁大家关注难民。作为联合国难民亲善大使,姚晨的行相当正常,应该点赞。然而,就是这件事居然引发诸多恶评,最终给姚晨带上“圣母婊”的帽子,微博上一片恶意攻击,骂她“恶心”、“装逼”、“汉奸”,一时间,“爱国主义”弥漫,曾经多次在热点事件中活跃的爱国贼们又回来了。

国乒事件与四川茂县泥石流的热点过后,本来渐渐熄火的姚晨事件竟然再度热爆,各种暴力语言如暴雨一般在微博上倾泻,热度再次上升。

任何言论批驳甚至攻击均要以事实为基础。事实是,姚晨从未说过“中国要向难民敞开大门”,只是呼吁关注难民问题。6月26日,姚晨在其本人微博上发出声明,也否认了“姚晨呼吁中国接受难民”这个说法,并称“我从未在任何场合表达过此观点”。而网上的攻击大部分都是破口大骂的风格,连基本的事实都不顾,甚至将难民与移民两个概念搞混淆,这已经不是在讨论了。我们生活在暴力的语言世界中。

舆论场中,智力低下得可怕。难民问题本是人道问题,关乎基本道义。将姚晨指责为“圣母婊”的文章别有用心,一开始就指出,姚晨不好好演戏,反而“配合西方主导的国际舆论,在难民问题上给中国施压”。联合国难民署的一个公益观影活动竟然被解释为西方在难民问题上给中国施压,这种转换简直跨越了几光年。按说,中国是联合国五常之一,本就关切难民问题,是否被施压,或可以论述一番,讲出个一二三来,但这位往旁边一跳:“呔!联合国难民署竟然自己指定大使,不由中国委派或任命。好大的胆!”我仿佛看到从古墓里爬出一种借尸还魂的东西。

长久以来,社会盛产一种泼妇骂街般的说理遗毒。如果要指责对方的不是,不用平心静气地说理,而是把对方的过错乃至人品问题搬出来,一股脑地泼向对方。在一个不善于讨论公共问题的社会,这种遗毒时刻蕴含在言语中。因而,从“姚晨戏演得不好,没有创造出令人印象深刻的艺术形象”、“生活豪奢”、“出入有保镖”、“过着‘何不食肉糜’的优越生活”等“道理”中,这一经典的“传统逻辑”再次出现了,其背后隐含着一种阴险的民粹主张,通过贫富的话题引起更广泛的恶意攻击。至于姚晨原本的主张是什么,已经被唾沫淹没了。

事情到这里远远没有平息,借着舆论热点开始炒作的人越来越多。难民问题本身已经不重要了,更多人看到热点带来的爆炸性流量和机会。这其中,既有公共媒体,也有大量无良社交媒体在借机炒作,把水越搅越浑。

比如北京的法制晚报,在微博上借姚晨时间推直播“‘姚晨式明星’ 还能干什么”。微博称:“姚晨是这样一类明星的代表:创造的艺术形象远没有他们自己有名,并经常通过各种亲善大事名头引起热议。”一个公共媒体,竟然也中了泼妇骂街的遗毒,不去报道和讨论事件的真相,一边直接给姚晨一个充满贬义的界定,一边推广自己的直播,我仿佛嗅到了人血馒头的味道。

在知乎上,有关于姚晨事件的评论,有人从公关角度论证此事,认为公关失败。一篇文章认为:姚晨无需纠缠于“说没说”,公关的重点是“表态”而非“澄清”,“应该走心展示自己的立场态度,而不应该论证‘你们无理取闹冤枉我’”。这篇文章反问: “姚晨是否说过“让中国接受难民”原话,广大网友真的在意吗?”“在需要表态的场合,你却来谈事实,有鸡毛用?”

我认为,不能将回应简单地视为一起公关事件。在需要谈事实的场合,你却来表态,有鸡毛用?这种公共讨论关乎常识与是非,事实远比态度重要,不了解和尊重事实,任何讨论都是无意义的。作为演艺大咖,姚晨身边肯定不缺专业公关团队,或许也明白如何公关会更好,但此事涉及是非问题,不逃避事实,从常识层面予以回复,恰恰体现了公众人物的社会责任感。这种才是真正的担当,人家即便过着豪奢的生活、带着一堆保镖又如何?

舆情是个很有意思的东西,从这件事看出来。在长期缺乏理性讨论基础的环境里,公众实则对公共议题有一种焦虑和饥渴。一旦有争议或负面事件触及一些普遍性的议题,比如爱国主义、贫富差距等,就会触动诸多吃瓜群众的热情,围观与评议者没有耐心去了解事实,也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一旦看到某些标签,就会触发各种情绪,这就是诸多恶意攻击的源头,也是舆论操盘的凭仗。我们的教育体系缺乏说理训练,在人文氛围日趋淡薄的社会,粗糙的情绪会让裂痕难以弥合。

当这种情绪暴涨,我们都会成为理性世界的难民。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