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买了些杂志,准备在零碎的时间看看世界看看历史,我觉得如果书比作一扇门的话,那么杂志就是一扇窗,我们可以通过读书走进另一个世界,我们通过杂志就像从窗户里看宇宙一样,一个小窗口包罗了大千世界。
最近看到的这段话让我突然反思了很久:我们的文化是个悲剧,从小到大从来没有人告诉我们这个真相是怎么回事儿,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就是要去追逐,永远生活在紧张和恐惧之中,因为一会儿说你要去追逐胡萝卜,你就追求胡萝卜,累的一塌糊涂,追不到又恐惧,因为你想当第一名驴。我们所受的教育也就是追各种胡萝卜,各种绝望,痛苦,难受,从来没有一刻停息,也没有人教我们怎样停息下来,放松是什么。中国人特别悲剧的就是教育。教育告诉你【得到胡萝卜是幸福的,追着胡萝卜的驴是幸福快乐的榜样,你要成为那个驴你就牛逼了】
我们梦想的胡萝卜没错,回想过去二十多年的生活确实很像追胡萝卜的驴,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胡萝卜诱惑着我们,我们国家有十三亿人口,任何时候想要追到自己梦想的胡萝卜就会有一群人一起竞争,你不争没办法,不争你就得不到,所以我们很多父辈的人回想起自己的一生,无论是成功还是平庸都在默默奋斗中流逝了青春,换来了变白的双鬓,一身的病痛,却想不起自己当初最美得爱好,最喜欢的娱乐,努力的搜寻美好的记忆或许也只剩下对子女的骄傲。
从懂事起就被告诉要拿第一中国人最大的悲剧是不知道怎么放松,从生到死都是紧张的。3岁的时候父母就说你得拿第一,每天都在想我怎么能把这个胡萝卜给抢着,疯了一样。然后再中学,大学,工作,跟别的人拼。不断有新的胡萝卜,满天都是。人家都买飞机了你怎么还车都没买?你就觉得我买得起飞机,可是你买不起飞机,于是就绝望,生气,痛苦,生命也就这么过去了。最后你发现【这他妈买没买飞机跟幸福有什么关系?】
有人的地方就有竞争,越是生活在底层的劳苦大众竞争越是激烈,从有记忆起我就记得一句话【孩子咱们不蒸馒头争口气】这是我妈妈最常教导我的一句话,从上幼儿园到上大学我们一直处在和别人比较的过程中,哪怕你不愿承认这一点,说我是和自己比,但是客观条件确实是拿你和别人再比。每次考试的排名,家长会上家长们看似无心的交流,老师心里对好学生的偏爱,大环境让我们自然而然的进入了这个圈子,无时无刻不在和别人比较,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如果比别人差那么就会暗自努力把某人定做自己下一个目标,一定要超越他,若是长久没有达到这个目标自己就会变得沮丧。
终于结束了学生时代,没有了分数排名的限制,走上工作岗位你却发现我去,这里的暗流汹涌简直直接摧残生活。你要和同期入职的同事比,还要和前辈们比,还要担心小辈们的超越,有时候更是明枪易躲暗箭难防,为了表现突出获得青睐我们不得已放弃了双休,放弃了下班后舒服的陪着心爱的人舒服窝在沙发里。
夜深了,灯未熄。
有时候想想自己还算比较会享受生活的一类,有时间就会背着书包去旅行,看不同的人看未知的风景,节假日会带着家人去看场电影,吃顿大餐,偶尔放空自己听听歌,但唯一的缺憾是没有找到除了看书以外的其他兴趣爱好,可能我的放松也会是在学习。每天坚持晚上读两个小时书,坚持记读书笔记,坚持有感悟就发简书,我觉得现在就很充实很幸福。
有时候加班心态很重要我之前写过一篇文章叫做【加班正能量】,我阐述了要把加班当做一种快乐的事情去对待,因为这个年纪的我们什么都没有,为了让自己今后过上想过的生活我们只能选择不断地努力,不断地超越自己,不断的追到一个又一个胡萝卜。但是任何事情没有绝对的一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杂志上郑钧的这段话我觉得也有些片面,确实我们从小被教育要去争胡萝卜,要成为拿到胡萝卜的驴,变得牛逼,诚然我们有时也会抱怨自己的生活。
但是每个人的人生不就是在一个个目标的实现中慢慢变得强大么?我们只有给自一个目标才会给自己奋斗的动力,有时候即便知道那个胡萝卜得不到但是还是要去争取,至少我们曾经努力过,不是说看别人有飞机我就非要买汽车,没能力买的话就懊恼生气,这归根到底是一个心态的问题,我们如何看待想要的萝卜,和得到萝卜没得到萝卜的不同态度,如果连跳一跳就能获得的目标都不去努力那我们真的就只能看着别人的美好生活对自己说fuck了。
在我们努力奋斗的时候也要适当调整自己,生活不只有无尽的目标还有埋头的奋斗,我们也要适当的抬头看看沿途的风景,哪怕只是一缕炊烟,一抹夕阳。
累了,停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