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周杰伦发新歌以后,已经有一段时间没有出现朋友圈集体刷屏的壮观了。
直到它上映——
《少年的你》
说实话,可能是因为它自带话题和流量,看之前本咸鱼是不抱太大期待的,毕竟,每年的电影市场,千军万马的流量排着队扑街。
结果打开豆瓣,发现这一回电影口碑不仅没扑街,评分居然高到8.6,OK,你成功引起了我的注意,于是本咸鱼走进电影院验货了。
走出来的时候,正如人类哲学家王境泽警告的一样:真香。
这部电影的上映可以说是一波三折,最初定档6月27日,结果上映前三天,即24日,官方突然称“由于制作完成度和市场预判”的原因改档。
到10月22日,没有一点点的防备,官方突然宣布定档三天后,即25日。此时将近四个月过去了(粉丝姨母流泪.jpg)
关于电影临时撤档的原因,网友猜测和敏感题材难以过审有关,但从最终上映时长来看,即便有删减调整,应该也只有几分钟左右,不影响总体的观影体验。
《少年的你》被定义为“反校园暴力“题材的电影,两位主演自带流量,电影还没上映,关注度就已经很高,预售破亿。
上映以后话题度更是蹭蹭往上涨,昨天就出现了两个有意思的微博热搜。
这边,是李银河老师写了篇长文为它打call,她的原话是“没看《少年的你》,你就错过了一次美好的审美体验,你就不会知道中国电影现在已经好到了什么程度”。
那边,电影原著作者玖月晞被曝出疑似抄袭,网友称这部电影大量融梗东野圭吾的《嫌疑人X的献身》《白夜行》《恶意》。
是是非非眼看是个罗生门,在目前抄袭还无定论的情况下,我不吃瓜也不站队,今天,抛开这些外部争议,聊聊这部电影到底是什么水准。
总结一句,电影不错,但8.6还是虚高了,实际水平我个人感觉在7分左右。
聊这部电影首先绕不开的是演技,虽然专业人士对电影评价呈现两极化,但这次大家对两位主演的演技认可是出奇的一致。
周冬雨依然演技全场最佳。
《七月与安生》一举夺下金马影后,周冬雨又接拍了《喜欢你》《后来的我们》,一度被认为只能演“鬼马少女”,没突破。
这次她演绎一个受校园欺凌的少女,有别于以往的活泼角色,表现十分惊艳。
首先,由于外形条件,周冬雨本身就很合适演少女,在一群高中生里不出戏,其次,这几年她的演技达到纯熟境界,电影中几乎每一场戏的情绪都很到位。
开场短短十分钟,几乎没有台词,她仅用面部表情演绎了一个对校园欺凌麻木、惶恐的少女。
这一幕,既有对同学之死的震惊,也有对周围人的冷漠,对欺凌者的恐惧的等复杂情绪。
大屏幕上反复出现的周冬雨脸部特写,不得不说,是一张胶原蛋白满满的“初恋脸”、也是一张情绪饱满的“故事脸”。
本咸鱼真的慕了,今天也是一个🍋,我也想拥有这样的颜值,然后和帅气弟弟恋爱哈哈哈。
然后要说的是男主角易烊千玺,这几天真的各个公众号都被四字弟弟刷屏了,朋友圈老阿姨们更是前仆后继的为四字弟弟沦陷。
首先声明,对易烊千玺,今天之前我真的是个纯路人,不吹不黑。
他给我的印象最深刻的是高中校园广播站里每天都在放的“左手右手一个慢动作”,如今我高中毕业四五年了,TF也从当年乳臭未干的小朋友长成了小鲜肉。
正如开篇提到的那样,人类的本质是真香。
想不到,前段时间刚被《中餐厅》里高情商的三字弟弟圈了个路人粉,这次四字弟弟,成功用演技刷新了我对他的印象。我只想说被大家说腻了的那三个字:我可以。
谈四字弟弟的演技,就必须提到他过去的作品,才好有个对比。
虽然我知道前段时间的《长安十二时辰》里他已经被赞美了一波,但由于我没追这部剧,直到观影之前我对他的演技都没有概念。
回家之后,翻开豆瓣履历一看,这居然是千玺弟弟第三部电影作品,前两部分别是打酱油的《老炮儿》,和由于众所周知原因目前还没上映,上映了观众也不想去污染眼睛的《爵迹2》。
作为大银幕第三部作品,四字弟弟这次真的比较优秀,虽说我认为比起周冬雨他仍然稚嫩了些,但他的表现已经可以称得上是一个真正的演员。
他饰演的小混混小北,出场方式,是在女主角陈念放学回家的路上,被一群老混混围殴。
看得出,小北是经常打架,也经常被打的那种人,他眼里有一股傲气,那是少年独有的。
那种傲气,正如他后来对陈念说的那样“被打了不丢人,重要的是我一定打回去”。
一个是成绩优秀,志向高远的乖乖女,一个是自小被父母抛弃,混迹街头的社会青年,一个是怯懦忍耐,一个是有仇必报。
受欺凌的少女,被群殴的少年。
明明双方生活环境差距悬殊,在命运的某一点,因为相似的“悲惨不幸”他们有了交集,然后相知相惜,显然,这是两个边缘人互相拯救的故事。
以上是我对剧情的理解,这里牵扯出我想谈的第二个问题,除演技之外,这部电影故事讲的怎么样?
首先,必须要肯定的是,“反校园暴力”的题材电影本身就是一种艺术创作的进步,我双手双脚支持,并且希望以后还能有更多此类电影。
从电影质量来看,《少年的你》和号称国内第一部反校园暴力电影《悲伤逆流成河》来比,更是甩了好多条街。
和以往披着各种题材外壳,最终都在讲狗血恋爱的青春片不一样,《少年的你》可以看出核心的确是在“反校暴”,没有太多狗血。
对男女主之间微妙的情愫的展现,也是暧昧的刚刚好的程度。
但美中不足的是,主线之外,电影花费了大量笔墨展现一些毫不重要的情节。
比如高考的宣誓、老师给学生打气加油、拍毕业照、毕业后抛试卷等等。
我承认这些是女主的生活背景,但过多堆砌便有注水之感,弱化了主题,给人感觉它不只是作为背景,而是被导演作为叙事的一部分。
然而这个电影的主旨并不是缅怀高考,也不是要拍《青春派2》,花大量笔墨描绘高考振奋人心的场景,可以,但没必要。
其次,电影加入了悬疑线。
这部分的剧情可以看出《白夜行》的痕迹,然而作案手法实在是《白夜行》的低低低低配版本,基本看到开头就猜到是怎么回事了,呈现的结果不尽人意,堪称是“几乎没有什么悬念”的悬疑。
当然,如果你没看过东野圭吾的书,或者看了但已经忘了剧情,当我没说。
总体来说,影片的野心有些大,想说的内容太多,结果很多都没说好。
其中有反校园暴力、悬疑、犯罪、青春、恋爱等等元素,却没有做到巧妙的将各元素串接起来,成为一个高明的故事,这是有些令人遗憾的。
在校园暴力方面,影片展现的方式有点单一,对欺凌背后的原因,也没有深究。
怎么说呢,我们经历过校园的人都能感受到,其实校园暴力并不是只有人身攻击这么简单,虽说人身攻击是最直观的一种表现,但影片其实可以挖掘的更深。
欺凌的本质是一种“气氛”,有时候比人身攻击更可怕的是无处不在的“冷暴力”,这种暴力是没有办法报警的,却能摧毁一个人的心灵。
但影片中只是反反复复展现三个女生对女主角穷追不舍的殴打、挑衅,对校园暴力的表现流于肤浅,带给观众的思考是比较表面和有限的。
我推荐大家看一部很小众的韩国电影——《我们的世界》,这部电影大概是我几年前看的了,是从小学生的视角讲校园暴力,至今那种寒冷入骨的“气氛”在我脑海里依旧清晰。
看完那部电影之后我反思了很久,在我小学时代,是否曾经因为一个冷眼或者一句不经大脑的嘲讽伤害过别人的心灵,那种无知者无畏的作恶,是最可怕的。
说到角色塑造方面,男女主角的人设都比较成功,被广泛诟病的是配角,尤其是欺凌者的角色,从影片中能得到的信息十分有限。
此为霸凌三人组,中间魏莱,最右小渺(如果我没记错名字的话)
主要欺凌者魏莱,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奉行严格精英教育的家庭,成绩优异,外表甜美无害,实际心狠手辣,典型的“腹黑双面女”,电影展示出来的只有这些。
此时我心中不禁感到疑惑,难道父母严格、家境富裕就是她欺凌别人的原因?我想这个答案是否定的。
电影只是告诉我们她有多坏,却没有深入刻画她为什么这么坏,没有能够支撑她行为动机的细节,也就无法揭示校园暴力的本质原因,这实在也是一个遗憾。
反倒是另外一个人物,小渺,这个角色刻画的相对比较生动丰满。她更像是生活中真实存在的那类欺凌者。
一开始,她是欺凌者团体的一员,后来,警方介入调查,她被停学,父母赶到学校来,她母亲急的向老师下跪恳请,他父亲在旁边闷声不说话,老师没有松口,他父亲忽然气不打一处来,无处发泄的他,居然当着所有师生的面把女儿打倒在地。(我口述太干巴巴,这里看gif会更生动)
就靠这些细节,小渺的家庭情况一下子生动起来,她显然出自无权无势的普通家庭,被学校停学对她来说是很严重的事情,至于她为什么会成为欺凌者,也许因为她一直生活在一个家暴的环境中,所以她认为对弱者实施暴力可以保护自己。
呆在欺凌者小团体里,让她以为自己处于一个安全的位置,当小团体把枪口对准她,她不可避免的由施暴者变成了受害者。
除此之外,本片还有一些剧情设置上的问题,总让人觉得不符合常理,这个应该编剧出来挨打。
例如,一个学生自杀,全校学生跑出教室围观几分钟,都还没有一个老师出来处理现场。
全班学生在班级群内嘲笑女主,里面没有一个老师说话。
女主妈妈做微商欠一屁股债,逼的女儿天天在家被债主骚扰,但她就是坚持做下去,死也不去找份正经工作。
成绩优异,想考北大的欺凌者魏莱,距离高考三十天还有心情折腾女主角,确定这是考得上北大的人?
此外,班上那个戴眼镜的男同学,看完全片我都还不知道你的姓名,但导演设置这个角色总有他的用意吧,应该是个有故事的男同学。
然而看完整部电影,你会发现这个角色真的就只是露脸打了个酱油,对推进故事发展没有任何帮助。
今天就写到这里吧,虽然我吐槽了一些问题,但我私心觉得这部电影总体还是不错的,值得进电影院一看。尤其是两位主演的情绪表现力,观影中惹的我几次掉泪。
品品这眼神
提出一些意见,是希望以后的国产青春片能够越来越好。
不说了,老阿姨要去微博关注一下千玺弟弟了。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轻松获取电影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