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 义务教育 高等教育 出国留学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罗辑思维: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隐私》有感

2024-12-20 来源:化拓教育网

大数据时代,让所有人成为透明人,因为大数据不只是数据量大,还包括数据维度多,数据混杂,这样通过 对数据的交叉复用,就可以精确确定一个人的信息。现在社会,如果想使用科技带来的便利,就要付出被科技监控的代价,就要付出逐渐失去隐私的代价。

隐私其实是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出现的产物,原始人是没有隐私的,正如圣经中说道,在伊甸园里生活的亚当和夏娃,他们是没有隐私的,彼此之间赤裸相见 ,并不会觉得羞耻。而且在《文明的进程》中描述,早期的欧洲社会在性、如厕等方面并没有隐私的,只是发展到近代人类社会,因为社会组织、团体的出现,才出现了隐私。而未来,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发展,隐私也会消失。

个人觉得,可能正如我们现在看原始社会或者早期欧洲社会没有隐私觉得不可思议一样,未来人类看现在的我们极力保护各种隐私,他们也会觉得不可思议吧。

关于因果关系和相关关系,大数据时代,理论将逐渐不再重要。将更重视相关关系而不是因果关系,即我们只要知道是什么,而不需要了解为什么。他的解释是我们知道为什么就是想知道过程,而过程的目的是得到结果,而结果就是是什么,如果我们直接可以知道是什么,我们还为什么需要过程呢。

这一点并不是很认同,更多时候我们想知道为什么,不单单是为了知道结果,更多时候我们是想控制,甚至想改变结果。

如果从相关关系讲,中国的周易是最早利用大数据的,它利用人的面相、气质、行为语言等等多维信息,来推测一个人的未来,它不能说出具体是哪些事情导致那样的结果,但是这些信息就是与那样的结果正相关的。想到之前看到刘墉的一篇文章,说到一个很有钱的朋友去算命,算命师说他活不过40,这个朋友勃然大怒,但是内心又很恐慌,于是将自己的企业交给职业经理人,自己去旅游,去从事公益事业,去做所有自己之前忙于事业想做而没做的事情。再次见到这个朋友,已是他四十岁出头,刘墉问他,那个算命师算的也不准嘛,你为什么不去找他(砸他招牌)。他朋友笑答,为什么要那样呢,人家说得并没有错,以我当时的脾气性格,不是忙于事业累死也会因为脾气暴躁致病,正是因为听了他的预测,我改变了我自己,也才改变了我的命运,我感谢他还来不及呢。

大数据在预测未来人类行为方面,人类行为的大部分是可以预测的,或者说预测的准确度可以达到80%。那剩余的20%,源于人性的不确定性,因为人,是有时候连自己都搞不清楚自己想做什么的动物。而人性的不确定性,如基因的变异,促进了人类行为的多样性,不可预测性。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