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依赖着他们的父母,却又不断的试探着父母。妈妈今天爱我,那么明天呢?我乖的时候她爱我,那么我调皮的时候呢?
我们很难将父母的打骂理解成「爱」,但如果父母给予我们积极正向的回应,我们可以坚定父母是爱我们的。孩子与家长的信任就是在这样不断的试探中建立起来的。
只有当信任感建立起来,孩子们才会愿意去听、去接受,我们才能更有效地和他们讲道理、传递家庭的价值观。
Monjier一声尖叫引来邻座乘客的侧目,此时飞机正在跑道上滑行,准备起飞。我慌乱中看了看手表,此刻清晨6点半。
只见Monjier不甘心的拉扯着身上的安全带,企图解开它,紧接着她又拉高了嗓门尖叫起来。机舱内的空少空姐回过头来,试图弄明白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我能清楚的觉察到内心的尴尬,已经升腾到我的脸颊。
「大家都不喜欢你这样大吼大叫...」,我试图让Monjier停止喊叫。还没有等我说完,她更加声嘶力竭起来。
我诧异,补充道:「妈妈不喜欢你这样大吼大叫」。我想如果她不在乎旁人怎么看待她,至少她会介意我怎么看待她吧?事情没有任何转机,她的抗议声更大,挣扎越发用力。
我本能地就要开启我的「吼吼吼」了,不经用余光瞄了瞄邻座的乘客和前排不远处的空姐,大脑在飞快地思考该如何终止这场「冲突」。
Monjier是那种你越吼她嗓门越大的小孩,冲着她大吼大叫只会把我搞得更狼狈。
我停顿了不到5秒钟:「妈妈很爱Monjier,大家也都很爱Monjier,你可不可以安静一下呢」?
我看见了她已经预判我要对她再次发起攻击的那种防御眼神,但是她也像我一样停顿了片刻,弱弱的张开了小嘴,轻轻的「啊…」了一声。
「胜利」在我的内心中欢腾。我低下头,重重地吻了她的额头:「妈妈很爱你」。
你是不是也经常会像我一样经历各种尴尬场景,在公开场合看着孩子在地下打滚儿?又哭又闹就是劝不住?越吼越尴尬?这样的场景我不知道经历了多少次。最后,仅仅以把Monjier抱离事发地点,转移她的注意力,才算结束“战斗”。
但这次,我没有办法离开事发地点,飞机即将起飞,不能让Monjier解开安全带,她只能乖乖坐在我的推上,接受这个世界的游戏规则。
再可爱的孩子也会经常闹脾气,这是为什么呢?
当婴儿8、9个月的时候,个人意识开始萌芽。
伴随着自我意识的萌芽,而能力企及自己预想的那样,孩子们往往有一种挫败感。
想拿起勺子喂饭吃,却喂到了自己的围兜里;想自己爬上床去拿东西,却爬不上去;打开的玩具盒盖,却关不上…每天遇到的“失败”太多太多,自己的梦想和能力不匹配的痛苦想必人人都懂。这个时候往往会闹脾气。
还有一种更为普遍,不断的被拒绝。
「不可以玩水」、「不要碰那个花瓶」、「不行」、「不能」… 每时每刻被各种「不」字狂轰乱炸。
有研究表明,学步期的孩童,平均每7分钟就能听见一个「不」。
「不可以碰这个,这个会破的」。
「不要在家里跑来跑去,会摔跤的」。
「不能拿这个玩具,这是妹妹的」。
这样说来,我们的孩子对我们真的是真爱,我们这样频繁地对他们说「不」,他们还一如既往地爱着我们,虽然他们会发脾气。
孩子们发脾气不过是一种表达手段,在学会向「权威」说「不」,只是他们还没有学会使用正确的方法。
而我们能做的,不是不让孩子们说,而是教会他们学会正确的说。
当他们向我们说不,是对「传统价值观」的挑战,只有允许他们大胆表达自己,长大后他们才能站起来为自己说话。
许多孩子长大后,不敢站出来为自己说话,因为在孩童期父母对他们「错误的」行为反应过激。其实错误才是最好的学习机会。
所以平日里让我们养成正面管教的好习惯。
与其说「不要」,不如说「要怎样」
在与人交流沟通中,我们总是习惯性的先去否定对方的行为,因为我们有自己一套独立的价值观和行为体系。
在与Monjier的沟通中,我也习惯性的让她不要这样、不要那样,她最开始会很困惑,仿佛不知道究竟要怎样。到后来「不」字听多了,她就会气急败坏。
后来我在育儿过程中,尝试着更多的用积极的词汇。
最开始,她会比较抗拒「不要」、「不可以」,但随着「道理」慢慢的给Monjier说明白,她会逐渐接受这种管教(价值观)。
不能碰的东西我索性收起来,她眼不见为「净」!在家不能玩耍的东西,索性带她下楼玩。不能做的事情,告诉她可以做什么,怎么做。
这样的好处,还有一个,当真正危险的情况下,我说「不」的时候,非常非常有效,她会听。
最开始Monjier发脾气的时候,我很容易被她的负面情绪带动,然后内心也很负面。
各种负面思想有如洪水猛兽、扑面而来:为了你做了全职妈妈,你还不听话?别人家的小孩怎么这么好带,你怎么这么难搞?你怎么这么倔强,就是不服管教?
但是不论思想情绪多负面,我的底线是不打人。
当孩子闹情绪或者她的负面情绪影响到我的时候,我会这样做:
1. 深呼吸,尝试让自己冷静下来
但其实这种方法对我很难奏效。即使我尝试了深呼吸,Monjier只会在旁边闹的更凶。我的「冷漠」仿佛放大了她的负面情绪。当局面彻底失控的时候,我会走开,转移一下注意力,从旧的负面情绪的循环中跳出来。
2. 爱的抱抱
这是我们在泰国旅行的时候,从一家当地民宿的老板娘那里学到的。泰国人民生活节奏特别慢,什么事情都是不慌不忙,走路、说话、做事都「慢吞吞」的。
民宿老板娘的两个孩子,非常热情友好,但是也异常调皮,在屋里上蹿下跳,还会互相打架。每当孩子淘气的时候,她总是很文气地制止;如果孩子闹情绪大哭大闹,她则会蹲坐在地上,然后张开双臂,让孩子主动走近她的怀里。她就抱着孩子,小声地解释给孩子听。不到3分钟的功夫,孩子们的情绪就被改善了。
让孩子变的更好,不是恐吓、不是惩罚,而是爱。
如果有人对你说「如果你不怎样怎样,我就不爱你了」。你会怎样做?「爱就爱,不爱滚蛋」!
可是我们对孩子来讲,是不可或缺的依赖,他们不能不爱我们了就滚蛋。所以当我「恐吓」Monjier大家和妈妈不喜欢她大吼大叫的时候,她是无法欣然接受的。
3. 试图换位思考,思考她的诉求
就像在文章开头我提到的那样,Monjier在机舱里大叫引来各种尴尬,我本可以大吼她一顿,算是对周围的乘客「一个交代」。但是我没有。
我知道在冬季凌晨4点半自己被叫醒,从温暖的被窝里拖出来,匆匆地被拎上了计程车去一个自己没有被预先告知的地方,还要在一个封闭狭小的地方,用一个带子紧紧捆住,不能下地玩耍,怎么想都无法愉快起来!但其实发脾气的真正原因只是,我有起床气,现在我困了。
当我可以觉察到这份隐藏的原因,我就不会对她的「胡闹」而动怒。相反地,我会更加体会她的心情,找到解决方案 — 「让她睡觉」!
正面管教是一条艰巨又漫长的路,但是一切都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