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关于《穷查理宝典》的第二篇解读文章,之前写过查理·芒格的个人道德观,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我后前往查看。
这篇文章要说的,就是查理芒格在几十年投资生涯中的所得与感悟,他所总结出来的一些思维习惯,连巴菲特也叹为观止。
在这本书里,芒格写了不下10种思考方式、投资方式等,但是层次并不明确。
我自己整理了笔记后,按照理科生的强迫症试着去推导一个完整的逻辑,将其中的精华分为投资方法与投资思维,今天分享给你。
投资与打棒球的关系
在棒球比赛中,某一类人有这样的习惯:他们会将球棒分为若干等分,其中有的区域是他们的“击球甜点”。
击打落在“甜点”的球更有把握打出高分,所以当他们看到来球,预测到球会落在“甜点”上时,他们才会选择击球;否则就不挥棒,让球直接飞过去。
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投资在很大程度上就属于这种“棒球玩法”,坐等时机,只有认为时机成熟才一次性注入资金,然后长期持有。
正如巴菲特所说:“如果一只股票你没打算持有10年以上,那么就不要买了。”
与这种方式相对的另一种投资方式叫作:定投。
即每隔一段时间就注入等额的资金,也就是说每次有球飞过来,都挥棒去击球。这样做的效果是,投资风险会降低,但是并不容易得高分。
曾经有人问过芒格:“定投的方式是不是更适用于平民去投资,因为风险更小?”芒格的回答是:“实际上我认为我这样的做法风险比定投还要小。”
芒格有这样的自信,就是因为他知道自己的“击球甜点”在哪里?
他深入了解所有他投资过的企业,了解他们的管理者,了解他们的运营模式等等,而其他大部分人都习惯偷懒或者没有法门去了解。
那么在“击球”时,什么球放过去,什么球打回去呢?
营造自己的护城河
什么球直接放过去?答案是你不熟悉的球就不要击打。
芒格一直在提醒所有投资者去营造自己的护城河,不要去涉猎自己并不熟悉的领域,跟着其他人盲目看涨追涨一定是会失败的。
古代打仗时总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知己”是在“知彼”前面的,在懂得对方的套路之前,率先了解自己的边界,这是最基本的道理。
巴菲特和芒格一直以来恪守这个理念,所以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在很长时间内,对科技股是观望态度,很迟才购入IBM和苹果的股票。
原因就是在之前的几年内,他们并不了解这批科技公司。
经常有人鼓吹某某是趋势,某某是前景,但是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不了解的东西当自己真正了解后才入手,这是第一流智者的谨慎,这种谨慎也降低了投资的风险。
对不熟悉的事物保持观望看起来很简单,但是实践起来很有难度。
设想一下,你看到某只股票连涨了几周,但你并不熟悉这家公司,你能忍住多长时间先了解后购买。
人性中存在“幸运儿偏见”,每个人买完彩票之后都有强烈的自己会中奖的念头,能否控制住自己的大脑和手脚,需要你的意志力和决心。
芒格更偏爱“垄断”
讲完什么样的球放过去,就该说什么样的球该狠狠击打回去了。参考芒格说过的一个故事,你应该就能有所了解:
曾经有一家纺织厂,生意一般,后来有一个推销员来到这家工厂,他带来了一样可以提高整个纺织厂纺织效率的工具,让生产效率增大1倍。请问买下这件工具对纺织厂的投资者是一件好事吗?
不是。因为真正享受到效率提高福利的并不是这家纺织厂,而是消费者。
也就是说,纺织厂并不会因为提高效率而盈利,拿到好处的是消费者,投资者不会赚到钱。
纺织厂提高了效率仍赚不来钱最大的原因有两个:
一是纺织厂不存在任何的技术垄断,它是在一个几乎完全自由的市场上竞争,在买方市场中买的人少卖的人多,它没有定价能力。
二是纺织业的利润本来就不高,提高了效率等于增大了供给,那么市场上的价格就是下降,盈利空间会遭到进一步压缩。
从这个故事里也可以看出,芒格偏爱的企业几乎都是有强大的定价能力的企业,这些企业在某些方面都展现出了极强的垄断能力。
以喜诗糖果与可口可乐为例,这两家企业均是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最成功的投资,没有任何高精尖的技术垄断。
但是在糖果和可乐的市场上,这两家企业在消费者内心已经做到了垄断。
如果这两家企业的效率提高,它们不用担心自己的价格会下降,因为它们不惧怕竞争。而盈利的钱会纷纷流入企业内部让投资者获利,不会白白流向消费者。
总结
以上就是我所总结出的,查理芒格最精华的三个投资思维。
后续还会有进一步的解读,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