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不知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流行起这句话的,总之,这句话已经成为了教育的经典格言,被许许多多的专家和优秀教师引用过,由此而来的教育实例也是要多动人有动人。
而大家不知道的是,这句话现在已经被扭曲,变质了,早已经妥妥成为了老师头上的紧箍咒。不管这孩子多么难管,或是犯了什么要的错,哪怕是抽烟,打架,谈恋爱,公然无视课堂,顶撞老师,都可以用这一句话顶回来: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不是孩子的问题,是老师无能。最后,老师只能退一步海阔天空。不然呢,又能如何?唐僧的咒语是念念无非疼一疼,老师头上的紧箍咒的念咒者可是不同的人,轻则挨批,重则身败名裂,工作尽失。
有时候,我们明明知道教育不是万能的,却又不自觉地赋予它万能的作用。要知道,孔子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老师不是圣人,只是普通的教育者。
老师能教好大部分学生,教不好所有学生,这是一个事实。不要把老师奉上神坛,学生有问题时再打入地狱。
来自一线老师02
每一个熊孩子背后都有一个熊家长。
自从强调了家庭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这句话就开始泛滥。不同于“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句“每一个熊孩子背后都有一个熊家长。”和上面的“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有异曲同工之妙。
都强调孩子的可塑性,夸大老师和家长在教育中的作用。明明孩子是教育的主体,是主观因素,而这话却把家长的作用放大到了极致。
于是,家长们,尤其是重视教育的家长总爱找自己的原因。
我见过太多家长的确教育得好,孩子也很优秀,也见过不少“熊家长”却有优秀的孩子,而优秀的家长有一个“熊孩子”。
我们只能说很多熊孩子背后有一个熊家长,而不是“每一个”。
教育过程中,老师不是主体,家长也不是,主体是学生。老师不是万能的,家长也不是万能的。
03
多一些鼓励,少一些责怪,用爱心感化学生。
我一直认为这条是前两条的延伸,行为上的细化要求。
鼓励本身没错,爱学生更是老师的本职,可是,无底线的不分是非的鼓励只会纵容不良行为。
本来,这是对学生的一种教育方法,滥用后,不但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还损害了大多数遵守纪律和规范的学生的利益。
要知道,学校和班级是一个集体,我们对一些不良行为不良品行的不作为,只会助长学生的恶行,让那些本来在中间摇摆的同学会滑进“难管学生”的行列。
作为家长的大家,无法体会这样的时刻:班里有学生上课扰乱秩序,不服老师管教,甚至在教室玩手机,打牌。作为班主任教育后依然不改,于是请家长来沟通情况。家长呢,把孩子带走大吃一顿后,送到教室。当这个孩子像大红公鸡一样昂首挺胸走进教室时,班里学生怎样想?站在讲台上的老师心里是如何的悲凉:这个孩子以后还能回头吗?
而就在我写这篇文章的晚上,同事哭着告诉我,有学生家长拍着桌子要到教育局告她,只因为她管教这个孩子,家长说她打孩子了。她只是比较严厉,没有动手打学生。没有打就这样,要是动手管教呢?别说打了,现在批评还要三思呢。有时,我们的爱心只会让那些难管的学生得寸进尺。
多鼓励没错,要看教育的对象。而正是这样的大环境,反而让想学习或管教严能学习的学生权益得不到保证。
难道我们要因为对难管教学生的不放弃,而要放弃大多数学生的应得的权益吗?
在教育过程中,正是我们老师和家长过多地承担了过错,和归因,让孩子们缺少挫折教育,承担和自我反省,有问题他们会找学校的,老师的和家长的原因,很少从自身找原因。所以,当教育没有底线时,他们也缺乏底线。
以上三个被奉为经典,流传甚广的教育理论,何尝不是一种教育谎言?
写在最后:
不知大家想过没有,为什么现在的孩子家长和老师都感觉不好管,不知该怎么管。不爱学习是其次,不懂感恩让人头疼,动不动跳窗,跳河,跳楼更让人痛心。
那是因为我们的教育充满了太多的柔性,鼓励,说教,而少了底线少了应有的惩罚。他们犯错的成本太小,再大的错得到的只是毛毛雨般的教化。
可以说是我们大人用春风化雨的方式,一手把我们的孩子教成了我们也焦虑的样子。
一家之言,难免偏颇。教育的现状的确不容乐观是真的,而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今天所言也只是其中一个方面而已。
教育最大的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