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 义务教育 高等教育 出国留学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想要学有所成?先读懂太极拳的支派源流!

2024-12-20 来源:化拓教育网

现在社会上流行的太极拳主要有陈氏、杨氏、孙氏、吴氏、武氏、赵堡太极拳以及道门武当太极拳。搞清楚太极拳的支派源流为何如此重要呢?因为这涉及到方法认识论的问题。其实不清楚的以门外人居多,各门内部当然是讲究“认祖归宗”,搞得清清楚楚的,即使不清楚,也要维护自家正统,正本清源。但是即使江湖上现在门派林立,分门别类,还是有很多新人搞不清楚这些不同太极拳的区别,又看起来都没有多大区别,都是“以柔克刚,刚柔相济,舍己从人”嘛。其实这里面区别非常大,只有认识这种区别,正视这种区别,你才能择师而从,不犯迷糊。

就像人有白人、黑人、黄种人这个分类一样,虽然都称之为“人”,诚然人有人共同的外表特征、五脏六腑,走路说话、繁衍方式等等,但是人种不同,他的发源就不同,最重要的是各种人种的语言、生活习性、性格特点、世界观、价值观、行事方式方法乃至饮食习惯,那是天壤之别的。

时至今日,虽然人种之间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产生了大规模、多方式的互溶,但是依然不能忽视不同人种之间这种天然的巨大差异。这种差异跟人种的起源有关,这是人类学家的普遍共识,所以他们对人种、人类的起源都做了大量的研究和论证。

当然,要追朔人种的起源是很困难的事。很多历史遗留的问题,乃至几百年之内的疑问都没有一个清晰的脉络和定义,更何况事几万年以前人类的起源呢?所以按照常规来说很多事是没办法考证的。考证来考证去,也没办法下定论,所以就不去考证了。但是,认识到相同性质、不同种类的事物,他们的差异化表现在不同的时空状态所产生的历史影响,或者说这些历史影响是如何产生的,是我们可以去了解的。这种了解有助于在我们任何领域承上启下、继往开来。

关于陈、杨、孙、武、吴等流派的传承和拳法特点,在近代还是比较清楚的。如果不是师徒传承制的太极拳爱好者,可能不止练过一家拳法,好处是各家拳路的风格特点都有了解,强身健体、怡情养性还是很好的。弊端就是不能一门深入,得到某派拳门的精华,也不能达至门派创始人所达到的最高境界。

关于太极拳的历史源流在哪里,江湖上的说法千头万绪,莫衷一是,短短几百年的历史,都难以正本清源下一个定论,可见有些留存千年的历史疑难,大家要各说一词、固执己见似乎也是情有可原了。今人似乎对这个问题并没有那么执着,至少没有民国时期唐豪和顾留馨们那么执着。不执着当然也是好的,可以减少纷争,一家人不讲两家话,但是也有一个大问题是,不搞清楚各派太极拳的历史来源,就不能理解各派创始人创拳的理论依据,以及最关键的,这样练下去的用意何在,所要达到的目的地在何处?

现在太极拳的历史源流依然没有统一的定论,主要的争论是太极拳究竟是出自于道门的张三丰还是出自于民间的陈家沟,民国时期有一位叫唐豪的中央国术馆编辑用科学辩证法做《少林武当考》,推翻了“张三丰创太极拳论”,于是后来有陈氏一派论证太极拳是发源于乡村之地的陈家沟。

那么陈氏太极拳的源流是怎么来的呢?有说是陈王廷集蒋发所授的三丰太极拳与陈式炮捶改编而成,陈家十四世陈长兴将秘不外传的三丰原式太极拳传给了杨露禅。后来太极拳分成了杨、吴、武、孙、赵堡五大流派。而赵堡太极拳的来历说法则是源自于张三丰——王宗岳——蒋发。

陈氏家族内部的说法是,陈王庭是明末清初的文武痒生,不得清廷重用,所以回归乡里”闲时造拳,忙时耕田“造出来的。更参照戚继光的《拳经捷要》三十二式,充实了陈氏太极拳的招式招法。

然则又有一路《李氏家谱》说陈氏太极拳的来源与河北焦作博爱县唐村的千载寺有继承关系,千载寺,唐时弘扬三教合一的李道子在此主持,创无极养生功,传为太极拳鼻祖。明末时期李氏八世祖李春茂入千载寺,在太极宫拜师傅学习武道,李氏九世李仲、李信,“结陈沟姑表陈公讳奏廷,三表兄弟,太极门拜师结义,树志文武,竟功成名”,此处陈公讳奏廷即指陈王庭。

有《宋氏太极功源流支派论》名“宋氏太极功”者,授自唐代于欢子许宣平,总名太极拳三十七式。书中又记载“俞氏太极功”,言明俞氏先祖得唐朝李道子所传”先天功“,也叫”三十七式“,太极之别名也。后俞莲舟与宋远桥等武当七子又在玉虚子张三丰门下深造,张松溪、张翠山拳名“十三式”,亦是太极功之别名,又名长拳。值得注意得是,这里出现了三种拳,都叫“太极”。分别是许宣平传宋氏太极功,李道子传俞氏太极功,张三丰传张氏十三式。三位创始人似乎有联系,他们的传人确定有联系。

而张三丰创太极拳是怎么来的呢?张三丰学道于火龙真人,隐居武当山,观蛇鹊相斗,创太极拳。

但是如《宋氏太极功源流支派论》中所说,唐时李道子在明末时期居武当山,是否与张三丰有拳艺上的传承关系,不得而知。而且俞莲舟在和宋远桥再寻李道子不遇后,方拜入张三丰门下,这个中因由耐人寻味。似乎许宣平、李道子、张三丰在某种程度上有一定的集合。李道子和许宣平都是唐朝时期人,前后不过几十年相差。而三人的共同点都是隐世的修炼高人。根据宋氏支派源流论的说法,武当太极十三式与宋氏太极拳、俞氏先天功似有莫大交集,然则现在最不清楚的就是李道子、许宣平、张三丰等三人之间有没有交集。

而在民间来说,太极拳的历史源流最不清楚的地方是张三丰创拳说还是陈王庭创拳说。

按照上面的陈述其实非常清楚,陈王庭、张三丰的太极拳都是太极拳,但是却不是一种太极拳。李道子传给俞莲舟的太极功也叫太极拳,许宣平传至宋书铭手中叫“宋氏太极拳”的,按照陈氏说法的传承脉络,也跟陈、杨、孙等一脉没有任何关系。但是他们都叫“太极拳”,而且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互相借鉴影响,拳式名称也趋于一致。为什么都叫太极拳?因为太极乃是一气,乃是一理。依太极之理不但可以创拳,甚至可以创立中医体系,道家内丹学理论。太极之学,构建了中国的天人合一之说。所以,都叫太极拳就不足为怪了。

现今之人,各派拳路都学,各派拳经也看,各派拳师也都尊崇,但是如果不分清楚一个阴阳子午来,只怕学不出究竟的名堂。综上所述,太极拳要分清楚两类来历就可以了。一是先天拳。二是后天拳。

先天拳是修身养性之法,重视逆运之道,回返先天之大道修炼法,比如张三丰“以武得道论”的道门太极十三式,此派修炼讲究自身阴阳採战,侧重行思修悟道之术,此拳重在炼己、胜己;二是以武致用,上阵搏杀的后天拳,此派採战之术讲究与人对战,胜负务要博之于人,比如陈、杨、孙、吴等,这其中孙氏太极拳孙禄堂老前辈晚年研“易”,尽得先天反性之功,坐化而逝,被尊为武圣,是近代历史上修炼内家拳后天与先天之道的集大成者。

后天与先天拳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方向,就如张三丰所言:“文思安安,武备动动”,先天拳重文、修体,后天拳重武、致用。道家功夫又有“顺则生人,逆则仙”的说法,后天和先天是入世与出世的区别,孰不能混为一谈,不清不楚。

虽同名“太极拳”,但是从他们的历史来源和创始人身上就可以看到,不同的太极拳,它的使命和面立的方向是不一样的。只有明白这其中的体用不同,才能根据自身的天性禀赋,有目的地学习各家太极拳,要想学出一定的成果,更要去研究历史传承人的事迹典故,找出其中的关键所在,也要分清楚不同的太极拳论来源于不同的派别,有不同的经世之用。太极之理虽为一贯,然则学者之去路却大相径庭,不得不深思熟虑矣。


文 / 无缺

|本号撰写太极及东方智慧文化,欢迎关注及留言。转载请注明:太极阐教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