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去英国游学,在英国雷丁大学、卡迪夫公学、卡迪夫大学、万圣小学、巴莫什学校,挨个地观摩、体验、感知,看到了许许多多与国内不一样的地方——氛围、学习动机、师生关系、教师态度,但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英国无比活跃的课堂,相比中国沉默的教室——中国学生为什么不说话?
故事要从英国的教室讲起。
“I feel sad”、“happy”、“progress”、“A letter to the kingdom”……一进教室,扑面而来的不是整齐的桌椅和高雅的书画作品,而是被贴的满满当当甚至显得乱七八糟的墙,包括学期目标、内心情绪、读书笔记、各种公式,甚至还有给Kingdom的一封信,各种各样的想法都被大大方方地展示给大家看。英国的教室没有讲台,老师的讲桌摆在教室最前面,但和学生的课桌位于同一平面。老师在上课过程中往往不会固定站在讲台前,而是常常走来走去(甚至很多时候是跳来跳去),他们讲课非常自然,常常会插入一些夸张的肢体语言,毫无拘束感。这种自然不是说作为一个教师应有的仪态的自然,而是把自己当做学生的朋友,当做一个和学生聊天的人一样的那种自然——在听课过程中我常常会忘记他们是老师,但当他们向学生抛出问题,并且从容不迫地引导学生进行讨论的样子,又提醒着我他们确乎是老师——在这儿我感到,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做到了几乎完全意义上的平等与尊重。
在英国的许多学校,教师抛出的问题几乎每一位学生都会发言——当然这与英国本身人少这一国情有关,但师生关系的因素也不容忽视。上课时,学生可在任意时候举手提问,而且不管问什么问题老师都会非常有耐心地回答。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在巴莫什学校听一节数学课,讲的是对数函数的知识,坐在第二排的女孩仰着脸问:“为什么当x无限大时,log2x和log3x趋同?”坐在第一排的女孩在没跟上课堂进度时毫不羞涩地回头大声问着整个教室:“where?where?”坐在最左边的男孩子甚至问:“为什么我们需要坐标系?”坐在教室右侧旁听的我一次又一次地惊讶,也一次又一次地被触动——要知道这些都是如果在中国的课堂上被问出来一定会引发尴尬的问题,不仅会被老师指责,更有可能引起同学们的哄堂大笑——而在那节数学课堂上,老师幽默地化解学生的质疑,反应快的同学大声地喊出他心中的答案,或者用食指关节敲敲反应慢的同学的桌子笑嘻嘻地给他提示,所有的人都是那样的友好和热情。在这儿,犯错不丢脸,反应慢不丢脸,自己是否能够得到真正的发展,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更不用说在讲课时多种多样的互动方式了,教师们开展着三字棋、猜猜看、找搭档等各种游戏,游刃有余地安排分组讨论、规划学生的发言。他们甚至常常会用近半节课的时间进行导入,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带着学习的热情进入课堂。正如他们所愿,学生们在课堂上真正地自发活跃起来——当他们和老师一起大笑,当老师带着惊喜和鼓励的语气把他们的想法一条条敲到PPT上……置身于其中,我常常感觉根本无法控制我也想要举手的冲动(天知道我哪里来的勇气和自信)——我只知道,无论我讲对讲错,老师都会肯定我,无论我的观点有多不一样,我的答案都会被郑重地记下来并且公之于众,我有想要让所有人听到我的想法、更想要听到同学想法的强烈愿望……
回想起中国的课堂,当老师提出问题的时候,教室里的学生大都是沉默的,没有人敢说话,或许可以说没有人愿意说话,于是对此习以为常的老师往往陷入自问自答的循环。而回想过去课堂上的自己,在许许多多个时刻里,我也曾克服羞涩站起来过,有因答对了问题而产生的激动,也有因和同学产生观点的分歧而在课堂上试图彼此说服的紧张和兴奋(更多是在大学),那些回忆是很快乐的。但说实话,我想我在回答这些问题的时候,更多并不是因为我觉得我把答案说出来是有价值的,而是因为一种,由于在那一瞬间得到认可而产生的成就感,甚至于是优越感。我想这并不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因为真正的喜悦不应该来自他人的评价,而应该来自一种扎根于独立思考的内心成长。因此,反思于己身,再结合英国的课堂情况,一个问题继之而来:
中国的学生为什么上课不说话?
(未完待续)